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在线成语词典 在线成语词典

战国四公子的成语故事及典故_战国四公子的成语故事及典故有哪些

ysladmin 2024-05-12 人已围观

简介战国四公子的成语故事及典故_战国四公子的成语故事及典故有哪些       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战国四公子的成语故事及典故的今日更新,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1.成语“

战国四公子的成语故事及典故_战国四公子的成语故事及典故有哪些

       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战国四公子的成语故事及典故的今日更新,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成语“鸡鸣狗盗”与战国四君子哪位有所关联?

2.战国四公子

3.与孙膑有关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4.四字成语说吕不韦

战国四公子的成语故事及典故_战国四公子的成语故事及典故有哪些

成语“鸡鸣狗盗”与战国四君子哪位有所关联?

       孟尝君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秦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他害怕秦王反悔,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怎么还没睡蹭实就鸡叫了呢?但也只得按照规定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 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离开秦国,逃回了齐国。

战国四公子

       战国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后人称他们为“战国四公子”。

       孟尝君

        孟尝君姓田名文,字孟,封于尝邑,故号孟尝君。他养士数千人,成为齐国的重要政治力量,担任了齐相,每年的工资就是薛地万户人家的租税。他的门客冯谖曾到薛地为他收债,免除了部分贫苦人的债务,取得了薛地人的拥护和爱戴。当他受齐王的猜疑而罢免职务后,得以在薛地安身。冯谖去魏国说动魏惠王,派车马来接孟尝君到魏国为相;回来后又借魏国要聘相为由,说动齐王恢复孟尝君的职务。

        当时,齐、秦、楚是三个超级大国,与齐国相邻的宋国是第三世界中的一个弱小国家。宋国虽然国小力弱,国君却特别骄横,惹恼了齐国,齐王就灭掉宋国,然后强迫卫国、邹国和鲁国臣服,这三个弱国只好对齐称臣。这一来,齐王又骄横起来,扬言早晚有一天要问鼎周都,正号天子,以令天下。孟尝君就劝谏齐王,说是宋国被灭掉就是因为宋王骄横,让齐王以宋为戒。齐王一听生气了,就又罢免了孟尝君的职务。

        孟尝君怕遭齐王杀害,就逃奔魏国,去依附他的朋友魏无忌。到了魏国,魏王任他为相。他又做媒,把魏无忌的姐姐嫁给了赵胜。然后把相位让给魏无忌,回到齐国的薛地,魏王和赵王、魏无忌和赵胜都与他交好。他能与魏王、赵王平起平坐,地位自然提高了。齐王却害怕了,就派使者迎接他复任国相,孟尝君不去,齐王只好与他建交。从此,孟尝君往来于齐、赵、魏三国之间。后来,因病而死,得以善终。但他的几个儿子争夺薛地,齐魏联军占领薛地,孟尝君绝后。

        孟尝君门下有鸡鸣狗盗之辈。

       平原君

        (?~前251)

        平原君姓赵名胜,是赵惠文王之弟,封于平原县,人称平原君,曾担任赵惠文王和孝成王的相国,三罢三提,养门客3000人。在秦军围困邯郸时,魏国惧秦,晋鄙只带兵在边境观望。平原君欲说服楚国出兵相救,门客无计可施,只有毛遂自荐,说服了楚王,楚王派春申君黄歇率军救赵。在赵、魏、楚三国军队夹击下,秦军大败而回。平原君有贤能,但有时候不识大体,被小利蒙住。公元262年,秦国用大将白起进攻韩国,韩国上党守将冯亭投到赵国,同时把上党献给赵国,当时平阳君赵豹坚持不收,平原君却认为不费力气得到上党并没有不妥,遂接受上党并封冯亭为华阳君。此事激怒秦国,命白起进军赵国,在长平交锋,赵军四十万大军溃败。“利令智昏”成语即是出于此处。司马迁在《史记》中评论道“诸子中胜最贤”不无道理,当时各国诸侯贵族公子林立,平原君比一般的纨绔子弟好的多,平原君的侄儿继位为赵孝成王,他仍受重用,经历了两代国王。病死后,其位代代相传,直到赵国被秦灭掉。

       信陵君

        (?~前243)

        魏安王之弟,即魏无忌,号信陵君。公元前257年,他设法窃得兵符,击杀将军晋鄙,夺取兵权,救赵胜秦。后十年,为上将军,联合五国击退秦将蒙骜的进攻。有食客三千,《汉书·艺文志》兵家有《魏公子》二十一篇,今佚。

        孟尝君让相位给魏无忌,魏王封以信陵之地,是为信陵君。信陵君也以养士出名。公元前258年,秦军围困赵都邯郸,形势危急,魏国大将晋鄙率领魏国主力,在边境上按兵不动。赵国平原君赵胜的夫人,也就是信陵君的姐姐,致信信陵君请他发兵救赵。信陵君窃得兵符,杀了晋鄙,夺得兵权,解了邯郸之围。信陵君怕魏王治他窃符杀将之罪,就在赵国住了10年。秦国得知魏国君臣不和,就派兵攻魏,连败魏军。就在魏国面临灭亡时,信陵君借了10万赵军,组织了燕、韩、赵、魏、楚五国联军,大败秦军,把秦军赶到了函谷关以西。魏王论功行赏,任用信陵君为相,国中大小政事,全交给信陵君决定。

        信陵君的威名震动天下,秦国就想方设法除掉信陵君。秦王拿出巨款,派特务到魏国,找到晋鄙的同党,送上厚礼,让他们散布流言,就说信陵君威名大盛,大家都想让他当王,以此挑拨魏王与信陵君的关系。又以让魏国人质太子增回国为条件,叫太子增给魏王写信,说秦国要立信陵君为魏王。

        就在魏王越来越怀疑信陵君要篡位的时候,秦王又派人给信陵君送去黄金和一封信,信陵君拒收黄金和信的时候,魏王派人来把黄金和信要去了。魏王打开信一看,信上问魏王何时让位,秦国预先祝福信陵君为魏王。接着秦国又放太子增回魏,太子增再次对魏王提出对信陵君不能信任。

        信陵君虽然于心无愧,但知道魏王疑心日增,就托病不再入宫,将印信兵符等都交还魏王,以美女醇酒为伴,日夜享乐,过了4年就郁郁而死。六国中唯一能与秦抗衡的政治家死后,秦统一全国就成为必然了。

        信陵君,名无忌,是魏昭王的少子,安厘王的异母弟。安厘王元年(公元前276年)封于信陵(今河南宁陵县),号信陵君。生年不详,死于安厘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43年)。《史记·魏公子列传》载:公子对于士,不论贤不肖,都很谦虚,以礼相待,不敢以富贵而傲人。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都来投奔他,以致食客有三千人。

       信陵君的历史影响

        诸侯的宾客所进献给公子的兵法,公子皆书其名,世称《魏公子兵法》。《汉书·艺文志》兵形势家中,有《魏公子》二十一篇。

        信陵君盗窃兵符,夺晋鄙军而败秦存赵,是违背、对抗魏安厘王的意旨的,但实际上却是魏国的大利。赵存,使魏不孤立而有屏障。败秦军,消除了魏王尊秦为帝的幻想,减少了对秦畏俱思想,也使魏在东方各国间的威信有提高。

        司马迁是把信陵君作为一个礼贤下士的人物来写的。他认为信陵君的“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名冠诸侯”,都实有不虚。《太史公自序》说:“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之”。信陵君在秦汉之际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张耳,是梁人,“其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陈豨,梁人,其少时数称慕魏公子”。汉刘邦少时,也“数闻公子贤”;当皇帝后,每过大梁,常祭祀公子;汉高祖十二年,更为公子置守冢五家,年年四时举致祭。

       春申君

        (?~前238)

        春申君名黄歇,因先祖受封于黄,其后乃以黄为姓。他为楚相20余年。“虽名相国,其实王也。”楚国的政事都由他说了算。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封于吴,号春申君。

        楚考烈王一直没有儿子,黄歇为他物色了很多美女,就是不生儿子,黄歇实在想不出好办法来了。

        春申君府中有个门客叫李园,是赵国人,他有个妹妹叫李嫣,长得很漂亮。李园为了飞黄腾达,想把妹妹献给楚王,但又怕生不出孩子来会失宠,就施了个“移花接木”之计。他先请了5天假回赵国,过了10天才带着妹妹回来。春申君责备他超假,他说齐王派使者到他家求婚,他招待齐使才回来晚了。春申君一听,就要见李嫣。李园把妹妹盛妆打扮一番送去,春申君见果是美人,就把李嫣留下,当晚侍寝,不久怀孕。李园又教妹妹说服春申君把她献给楚王,生了儿子,立为太子。楚王死后,李园设下伏兵,然后才派人通知春申君。春申君一进宫门,即被杀死,然后灭族。从此,李园把持了楚国国政,楚国一天天衰落下去,被秦国灭掉了。

与孙膑有关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战国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国诸侯贵族为了对付秦国入侵,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增强自己的实力,为国家效力。因此当时各诸侯国流行养“士”,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战国四公子,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们门客多,名声大,为各自的国家出谋划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前两年有一部经典的电视剧《芈月传》,主人公芈月有一个青梅竹马的男朋友:黄歇。黄歇是何许人呢?他就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

        其实在真正历史上黄歇和芈月不可能成为恋人,芈月整整比黄歇大二十六岁。电视剧并不是历史,只是为了烘托主角光环。

        春申君黄歇 楚国人 “出色的投机者和野心家”

        四公子中,只有黄歇一人不是皇亲国戚。黄歇才智过人,辩才无双,巧舌如簧。一次秦国要攻打楚国,楚国君王吓坏了,就派黄歇去秦国游说秦王,不要攻打楚国,按理说,秦国那么强大,这次游说的成功几率并不大,但黄歇靠他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的游说了秦王,使其取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秦国虽答应不打楚国,但他们有条件,让楚国的太子来秦国当质子。楚王答应了,派黄歇和太子熊完一起住到了秦国,在这些时间内,黄歇就教熊完知识,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待人接物......过了几年,他们得知楚国的君主快要驾崩了。黄歇想“这怎么办?如果熊完不快点回去,君主之位不就被人抢了么。”黄歇用他的聪明才智,让熊完当做一个小厮,偷偷的溜走,逃回了楚国。黄歇真是有勇有谋,胆大过人。秦王知道熊完已经逃回楚国,杀黄歇也于事无补,就放黄歇回去了。

        从此黄歇功成名就,当熊完成为楚王时,他最感谢的人就是黄歇,他封黄歇为相国,同时黄歇也得到了春申君这个称号。黄歇做了国相以后,便开始礼贤下士,广招人才,相传他有门客三千,黄歇的名字闻名当时。

        人都会有大意失荆州的时候。过了一段时间黄歇发现,楚王没有孩子,原来楚王身体虚弱,生不出孩子。黄歇就想“如果君王没有儿子,君主之位不就继承给他弟弟了吗,那对我可不利啊!”黄歇移花接木,最后成功的把自己怀孕的小妾献给了楚王。楚王并不知道这不是他的孩子,黄歇的孩子也顺利的继承了君主之位。

        李园。他是黄歇孩子的舅舅。黄歇认为李园是一个诚实的人,可他想错了。李园想“既然我是孩子的舅舅,那我的地位不就高了嘛,还要那个黄歇干什么。”派人在棘门那埋伏,黄歇就这样命丧棘门。

        史学家司马迁给黄歇的评价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其实当时有人给黄歇说过,李园这个人有可能要害你。黄歇就不信,认为李园那么胆小怎么可能杀我?谁知就在黄歇不注意时,这个“胆小善良”的李园就杀了他。

        人有时会聪明一世,糊涂一时,黄歇本可以流芳百世,只是他为自己考虑的太多,聪明反被聪明误,不仅丧失了生命,还留下了污点。

        信陵君魏无忌 魏国人 “礼贤下士,窃符救赵”

        魏无忌何许人也?他是魏国君主的弟弟,此人对国家忠心耿耿,文武双全,胆大心细,知人善用,有战略眼光,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书写了《魏公子兵法》。

        当时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年龄已高达七十岁,因为家里贫穷,做一个看门的小吏。魏无忌听说此人非同寻常,前往拜访,并想馈赠侯赢一份厚礼,但侯嬴不肯接受,说:“我只是一个看门的小吏,怎能收此大礼?”魏无忌没办法,过了几天又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客人坐定之后,公子又坐着车马,亲自到东城门去接侯嬴。侯嬴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帽,径直上了车子,坐在公子的身旁,丝毫没有谦让的意思。侯赢其实想借此观察一下魏无忌的态度,来判断魏无忌的品德。出乎意料的是,魏无忌不仅没有嫌弃,反而更加恭敬。

        后来,侯赢为魏无忌推荐了一个人,朱亥。魏无忌听从了侯赢的建议,去拜访了几次朱亥,果不其然,朱亥也是个深藏不露的厉害角色。

        公元前257年,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的形势非常危急。赵国丞相平原君赵胜的妻子是魏无忌的姐姐,平原君赵胜多次向魏王和魏无忌送信,请求魏国救援。最终魏王派将军晋鄙领兵十万前去救赵。秦昭王知此消息后就派使臣告诫魏王说:“我攻下赵国,只是早晚的事,诸侯中有谁敢救赵国,今天的赵国就是你的下场。”魏王听了后吓破了胆,就命令晋鄙原地待命。

        赵国没有魏国的帮助,危在旦夕。赵国再次向魏国求救,魏王因害怕秦国,就是不出兵。魏无忌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如果不救赵,秦下一个灭的不就是我们了吗?便和侯赢商量,侯赢说:“如果你能拿到兵符,不就可以出兵了吗?听说兵符经常放在魏王的卧室里。如姬最受魏王的宠爱,只有她能拿到兵符。”魏无忌一刻不耽误,立刻请求如姬帮忙,如姬答应了,果然成功盗出兵符,将其交给了魏无忌。

        魏无忌带朱亥火速赶到前线,对晋鄙说:“大王给我了兵符,让我来帮助赵国,你可以回去了。”晋鄙则表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魏无忌没办法,命朱亥杀了晋鄙,救了赵国。

        赵王赐魏无忌五座城池表示感谢,魏无忌动心了,这时他的门客劝他:“有些事情是不可以忘记的,有些事情是不能不忘记的。别人对公子的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记,公子对别人的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魏无忌采纳了门客的建议,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魏无忌令手下带兵回到魏国,自己不敢回去。虽说君王是他的哥哥,但他闯的祸太大了,他偷了哥哥的兵符,杀了哥哥的名将。便在赵国呆了十多年。最后因秦又伐魏,魏国危机,魏无忌又回到了魏国,帮魏国度过了难关。从此魏无忌威震天下。

        俗话说,功高盖主最可怕。魏王开始不重用魏无忌。魏无忌从此变的郁郁不乐,心灰意冷。天天喝的酩酊大醉,四年后魏无忌就因饮酒过多去世了。魏国失去了栋梁,十八年后灭亡。

        李白曾评价魏无忌“大梁贵公子,气盖苍梧云。救赵复存魏,英威天下闻。”魏无忌是四公子中本领最大的,他礼贤下士,广收门客,真情实意的结交侯赢,朱亥等等侠士。这样才帮助他的事业强大起来,使秦国数十年不敢侵犯魏国。

        孟尝君田文 齐国人 “才名最重,功高震主”

        田婴是齐国有名的文人,因他的地位高,他的妻子多,他就有四十多个儿子,他的一位地位偏低小妾在五月五日生了个儿子,叫田文。田婴告诉田文的母亲说:“杀了他。”可是母亲对孩子的爱怎么能用言语表达呢?母亲怎么可能忍心杀掉自己的儿子?这位母亲还是偷偷把田文养大了。等田文长大后,他的母亲便把田文引见给田婴。田婴见了这个孩子愤怒地对他母亲说:"我让你把这个孩子杀了,你竟敢把他养大了,这是为什么?"田文的母亲还没回答,田文立即磕头,接着反问田婴说:“您不让养育五月生的孩子,是什么缘故”田婴回答说:“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大了身长会比门户还高,会克死父母。”田文说:“那把门梁调高点,不就可以了吗。”田婴无言以对,不知怎么回答好,便沉默不语。

        过了一段时间,田文趁空问他父亲说:“儿子的儿子叫什么?”田婴答道:“叫孙子。”田文接着问:“孙子的孙子叫什么?”田婴答道:“叫玄孙。”田文又问道:“那玄孙的玄孙叫什么?”田婴回答不上来了,田文说:“您执掌大权担任齐国宰相,到如今已经历三代君王了,您却积贮了万金的财富,门下也看不到一位贤能之士。您的妻子可以随意践踏绫罗绸缎,而贤士们却穿不上粗布短衣;您的男仆女奴有剩余的饭食肉羹,而贤士却连糠菜也吃不饱。您还不停地加多积贮,想留给那些您都叫不上名字的子孙,却忘记那些有着智慧的贤臣。”田婴听了后羞愧不已,从此以后,田婴改变了对田文的态度,器重他,让他主持家政,接待宾客。宾客来往不断,日益增多,田文的名声随之传播到各诸侯国中。田婴死后,田文继承了田婴的爵位。

        公元前299年,齐愍王派田文到秦国送一些礼物,秦昭王觉得田文可是神人啊!立即让田文担任秦国宰相。臣僚中有的人劝说秦王道:“田文的确贤能,可他毕竟是齐国人啊,现在任秦国宰相,谋划事情必定是先替齐国打算,而后才考虑秦国,秦国可要危险了。”于是秦昭王就罢免了田文的宰相职务,把田文囚禁起来,图谋杀掉田文。

        田文知道情况危急后,派人去见昭王的宠妾请求解救。宠妾提出条件说:“我希望得到田文的白色狐皮裘。”原来田文来的时候,带有一件白色狐皮裘,价值千金,天下没有第二件,到秦国后献给了昭王,再也没有别的皮裘了。田文为这件事发愁,问遍了宾客,谁也想不出办法。这时有一位长相极其丑陋的人,说:“我能拿到那件白色狐皮裘。"于是当夜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中的仓库,偷出献给昭王的那件白狐裘,拿回来献给了昭王的宠妾。宠妾得到后,替田文向昭王说情,昭王便释放了田文。

        田文获释后,立即乘快车逃离,夜半时分到了函谷关。这时昭王清醒了过来,后悔放出了田文,派军去追捕田文。田文一行到了函谷关,按照关法规定鸡叫时才能放来往客人出关,田文恐怕追兵赶到,万分着急,宾客中又有一位长相极丑的的人说:“大王,我会学鸡叫。”他一学鸡叫,附近的鸡随着一齐叫了起来,士兵以为天亮了,打开了城门。田文成功的逃脱了。

        田文就这样靠自己的宾客成功的逃脱了危险之地。孟尝君田文礼贤下士,对食客谦恭有礼,几乎是有求必应。他能广纳门客,说明他懂得欣赏每一个人的优秀的一面。正是他的这一点,才会有门客救他逃离秦国,也才会有后来的鸡鸣狗盗一词流传至今。

        孟尝君担任过三个强国的宰相,可见他的才华之高,在齐国,他功高盖主,收到齐王的陷害,便逃到了魏国,魏王又任命他当宰相。他就联合秦国,赵国,一起打败了齐国。虽说孟尝君报了私仇,却铸成了国恨,为后人所不齿。

        荀子曰“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孟尝君虽说宽容豪爽,但最后落了个狼藉名声。孟尝君一生的成就都得与他所招揽的门客,借助这些门客的力量,来实现他的抱负。每个人想要成就自己的抱负,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别人的帮助就像一把梯子,帮助我们登高望远。

        平原君赵胜 赵国人 “翩翩公子,天下奇才”

        平原君赵胜,是四大公子中最有贤能的人,“毛遂自荐”这个成语就是和他有关的故事。

        秦国围攻邯郸时,赵王派赵胜去向楚国求援。赵胜便要挑选有勇有谋,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楚国。赵胜说:“假使能和楚王商定成功,那就最好了。如果谈判不能取得成功,那么也要挟制楚王在大庭广众之下把合纵盟约签订下来。”结果选得十九人,再挑选不出一个满意的了,无法凑够二十人。

        这时门下食客中有个叫毛遂的人,径自走到前面来,向赵胜自我推荐说:“我听说您要到楚国去,让楚国作盟主订下合纵盟约,并且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去,现在还少一个名额,希望您就拿我充个数一起去吧。”赵胜问道:“先生住在我的门下当食客几年啦?”毛遂回答道:“到现在整整三年了。”赵胜说:"有才能的贤士生活在世上,就如同尖锐的锥子,若将他放在口袋里,它的锋尖立即就会显露出来。如今你住在我门下已经三年了,我也从来没听说过你。"毛遂说:"我今天就是请求您把我放进口袋里。假使我早就被放在口袋里,那就不只是露出一点锋尖了的。"赵胜终于同意让毛遂一同去。那十九个人互相使眼色示意,暗暗嘲笑毛遂。

        一路上毛遂同十九个人谈论、争议天下局势,大家都很佩服他。到了楚国后,赵胜与楚王谈判订立合纵盟约的事,谈了一个上午,还是没有一点效果。毛遂知道了后,亲自紧握剑柄,一路小跑地登阶到了殿堂上,便对赵胜说:"谈合纵用得着这么麻烦吗?只两句话罢了。现在从早晨就谈合纵,到了中午还决定不下来,是什么缘故?"楚王见毛遂登上堂来就对赵胜说:"这个人是干什么的?"赵胜回答说:"这是我的随从家臣。"楚王厉声呵叱道:"怎么还不给我下去!我是跟你的主人谈判,你来干什么!"毛遂紧握剑柄走向前去说:"大王敢呵叱我,就是仗着楚国的人马。现在我与你相距只有十步,你的性命控制在我手中。楚王吓得目瞪口呆,毛遂继续说:“秦国的白起,不过是个小将罢了,他带着几万人的部队,发兵与楚国交战,三战就攻下了楚国的很多城池,还侮辱了您的祖先,这可是楚国百世不解的怨仇,我们都替楚国羞耻。可是大王却不觉得羞愧,连报仇的想法都没有,还称什么楚王!"听了毛遂这番教训,楚王羞愧不已,立即应道:"是,是,我一定竭尽全国的力量履行合纵盟约。"毛遂进一步逼问道:"合纵盟约算是确定了吗?。"楚王回答说:"确定了。”毛遂说“那您就是盟主了”于是赵胜和楚王签订了联盟合约,赵胜和他的随从离开了楚国。

        赵胜成功的谈成了合纵,楚王派出春申君黄领兵八万救援赵国,与此同时信陵君魏无忌也领兵十万前来支援,楚魏赵三国联军一起打败了秦国,解了邯郸之围。

        人无完人,赵胜也有犯错的时候。长平之战秦国为什么要派白起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赵胜的只占小便宜,不考虑后果,抢了秦国打下的领地,秦王愤怒不已,导致赵国衰败。

        战国四公子他们四人各有所长,他们在政治、军事上都是战国时期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在四公子中,我最喜欢的是魏无忌,因为其他三人都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田文最后成为了脱缰了的马,赵胜最后骄傲自满,黄歇为自己想的太多。魏无忌清高绝俗,才气纵横,文武双全,讲信义,重感情,四公子之首是名至实归。

四字成语说吕不韦

       与孙膑有关的成语典故有《田忌赛马》《围魏救赵》《增兵减灶》《因势利导》《孙庞斗智》等。

1、《田忌赛马》

       田忌与齐威王进行赛马比赛,田忌多次失败。孙膑出现在赛场上,告诉田忌他的马并不差,只是出场顺序不对。孙膑设计出场顺序,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田忌最终以三局两胜的成绩战胜了齐威王。

       故事表现了孙膑的运筹帷幄之才,以及小中见大的运筹学原理。通过写孙膑为田忌设谋,展现了孙膑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运筹能力,同时也包含简明的运筹学原理。

2、《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齐国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孙膑认为要避实就虚,选择攻击魏国都城大梁,占据交通要道,袭击其空虚地方。

       魏国被迫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3、《增兵减灶》

       魏国和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领兵攻魏。孙膑建议用逐日减灶的计策,伪装溃败逃跑,诱敌深入,然后在马陵道路两旁埋伏齐兵善射者,夜晚放箭击败魏军。

       孙膑的战术运用了兵法中的“因势利导”原则,成功地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在孙膑增兵减灶的实例中,他利用灶的数量反映了兵力的多少,从而让庞涓相信齐兵胆小怯弱,最终自投罗网。

4、《因势利导》

       孙膑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大将,擅长用兵如神。在魏国进攻韩国时,他提出“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的战术,利用敌人的骄傲心理,建议用逐日减灶的计策,伪装溃败逃跑,诱敌深入,然后在马陵道路两旁埋伏齐军善射者,夜晚放箭击败魏军。

       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马陵之战”。孙膑的战术运用了兵法中的“因势利导”原则,成功地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5、《孙庞斗智》

       孙膑和庞涓都是鬼谷子的门徒,庞涓成为魏国上将军后,对孙膑心生嫉妒,诬陷他通齐国,施以刑罚,还骗他录写《孙子兵法》十三篇,打算杀害他。但孙膑装疯,逃出魏国,来到齐国拜为军师。在围魏救赵的战役中,他多次用谋略击败庞涓率领的魏军。其中,他运用减灶之计,将庞涓诱入马陵道,用乱箭将他射死。

孙膑的军事思想:

       孙膑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于《孙膑兵法》。在战争观方面,孙膑主张重视、慎重地对待战争。他强调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以强有力的武力作为保障,才能够使国家安定、富强。

       但是他反对穷兵黩武,指出作战胜利能够挽救濒临灭亡的国家但战败也同样会失去土地、危害社稷,一味好战必然会灭亡,自取其辱,所以必须慎重地对待战争,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孙膑主张积极地做好战争的准备工作来获得胜利,这样才能做到以战争抑制战争。

       他指出政治和经济条件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强兵”必先“富国”,只有具备强有力的政治和经济作为后盾才能做到“事备而后动”。他又指出民心军心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战争必须顺应民心军心,要做到“得众”“取众”。

       1. 和吕不韦有关的一句成语

        吕不韦是先秦时期最著名的商人兼政治家,“奇货可居”这个成语就出自吕不韦的事迹典故。

        如今,“奇货可居”这四个字已成为最重要的商业准则。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在商业上具有朴素价值的成语原本说的并不是吕不韦在商业上的钻营与囤积居奇,乃是说作为商人的他在赵国邯郸第一次见到当时的秦国王孙异人时,就认为此人奇货可居,日后必有大用,遂尽其家财帮助异人重返秦国继承王位,最后自己也位极人臣的一段传奇经历。

        作为历史人物,吕不韦在《史记》中亦有明确记载,史记里的第一句就开宗明义的表明“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这一句即明白无误的表明了吕不韦商人出身的身份,遗憾的是也仅仅只有这一句描述了其商人的身份和经营的原则。

2. 描写吕不韦的成语

        奇货可居

       

        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战国时,秦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异人被作为人质,后流落在赵国都城邯郸。有一次,大商人吕不韦到邯郸做买卖,无意中遇上了正在落难的异人,吕不韦惊喜地说:“这是一件可以囤积起来的特殊货物呀!”(“以奇货可居”)他上前对异人说:“我能使你门户光大,拥有四海之内的财产。”异人冷笑道:“你不过是一个商人,能光大自己的门户就不错了,怎么谈得上光大我的门户呢?”

        吕不韦说:“秦昭王已经老了,太子安国君早晚要继承王位。安国君继承王位后,也要立太子,可是他有二十多个儿子,你既不是长子,又没有人疼爱,流落在异国他乡,太子的地位怎么会轮到你呢?”异人感慨地说:“我哪里还想当太子,能回到秦国就不错了!”吕不韦说:“事情还不至于如此绝望。听说安国君最宠幸华阳夫人,可是华阳夫人又不能生儿子。如果你愿意做华阳夫人的儿子,她一定很高兴。那时,你就前途无量。”

        异人听后,连忙跪在地上向吕不韦叩头说:“如果你使我当上太子,今后得到了秦国,我一定与你一起共同分享。”在吕不韦的游说下,华阳夫人果然把异人当作她的儿子。秦昭王死后,安国君继承王位,异人就被立为太子。这就是“奇货可居”这一成语的来历。

3.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说的是吕不韦的故事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说的是吕不韦的故事

        A. 一字千金

        战国末期,卫国的大商人吕不韦,他到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在赵国做人质的人),并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异人为妻,待异人继位后,便封吕不韦为文信侯,官居相国。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

        吕不韦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让这些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各种见解写成文字,并把它们汇集起来,编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提名《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一部杂书,内有天文地理、见土人情、治理人世等各方面的内容。全书有一百六十篇文章,分成二老一辈六卷,共二老一辈多万字,在当时稳得上是一问巨著。

        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不韦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各方人士有谁能在书上增加一个字或者减少一个字的,就赏一千金。”谁不知道吕不韦是秦国了有权势的人,谁敢对这部书增删一个字呀!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矶,不可多得。我们还用来形容文章的价值或修辞的美妙比较妥当。

4. 和吕不韦有关的一句成语是什么

        一字千金。

        成语典故如下:公元前3世纪后期秦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划时代的大事。吕不韦作为秦国上层执政核心中的重要人物,在这一历史演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以忽视的。

        吕不韦出身阳翟富商,经常往来于各地做买卖。一次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做买卖,遇到在赵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

        异人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但是因为讨厌异人的母亲夏姬,因此异人被送到赵国当人质。赵国由于与秦国交战因此十分轻视异人。

        为此其处境有些困窘。吕不韦却从商人角度看到了他身上的价值。

        认为奇货可居,是值得投资的稀有“货物”,获取以便有朝一日赚取名利,也就是一个政治交易。于是决心进行政治投机,出谋出资支持异人取得王位继承权。

        异人自然非常高兴,并表示有朝一日成为国君,必将与吕不韦共享天下。于是,吕不韦立即带了大量财宝去到秦国求见太子安国君十分宠爱的华阳夫人。

        吕不韦竭尽全能说服没有儿子的她(生过一个,死掉了)认异人为自己亲生儿子,并通过她要求安国君派人将异人接回秦国,改名子楚。此后,安国君答应华阳夫人要求立子楚为太子。

        几年后,秦昭王去世,安国君做了国君,即秦孝文王。孝文王即位一年后死去,子楚如愿以偿,继任国君,称为秦庄襄王。

        异人当了秦庄襄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继承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的手中。

        在那个年代,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通常都被人们瞧不起。吕不韦虽然做了宰相,但文武百官都清楚他的过去,既看不起他,也不服他。

        吕不韦也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知道必须想办法来提高自己的声望。当时养士之风甚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以及齐国的孟尝君,这四君子礼贤下士、广纳贤才,并以此互相夸耀、竞争而闻名于各诸侯国。

        当时,各诸侯国中秦国实力最为雄厚,吕不韦心想:自己身为强大秦国的相国,但门下的宾客反而不如四君子多,委实令人羞愧。于是他派人四处招纳士人,并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后来他门下的宾客多达三千人。

        有一天,吕不韦召集门客进行商议,看看如何能提高他的威望。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

        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大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他接着问其它:“还有其它的好办法吗?” 过了一会儿,有一位门客说:“我们大家都清楚,孔子是个大学问家,他著有《春秋》;孙子很会打仗,他写了《孙子兵法》。我想,如果我们也效仿前人,著书一部,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又可以为后人做些贡献。”

        吕不韦听了很高兴,就立即组织他的门客开始这项工作。他再分门别类,编成“八览”、“六论”、“十二纪”三个部分,共计20多万字。

        吕不韦自以为这部书包罗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故得意地取名为《吕氏春秋》。后来,吕不韦将《吕氏春秋》公布于咸阳的城门旁,并将千金悬挂于书的上面,广邀各诸侯国的游士宾客前来评阅。

        吕不韦许诺:如果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个字或减去一个字,就奖赏给他一千金。“一字千金”由此而来。

        “一字千金”后来形容诗文的价值极高,以表示对文辞的赞美。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上之著名人物,做官做到极致,最后再退而经商,再做到极致的,以范蠡为尊;而把商人做到极致,能当官而且把官做到极致的,后世无人能出吕不韦之右。

        然而,以春秋战国时纷乱环境,做完大官再做大商人者,属于隐于世,能够保持善终;而做商人再做官者,却属于“逐名于世”,最终其结果可想而知。吕不韦虽有大才,然其经商谋国,专以私心为之;其以子楚“奇货可居”,并献子楚以赵姬,目的皆以私心作祟,是以其最后之不善终者,实德不配位之属。

        然而,窃所叹者,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吕氏春秋》虽被列为杂家,实以黄老思想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权下实行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如此深邃的思想,吕氏组织撰写之,却独不能践行之。

        是以清人王世贞曾论曰:“自古至今以术取富贵秉权势者,毋如吕不韦之秽且卑,然亦无有如不韦之巧者也。凡不韦之所筹筴,皆凿空至难期,而其应若响,彼故自天幸,亦其术有以摄之!” 吕不韦以其“一字千金”的《吕氏春秋》,既向世人留下的宝贵的思想财富,又以作者本人曲折复杂的人生经历向后人阐释了德才之间的辩证关系和追名逐利对人的甚大毒害,此以警之。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战国四公子的成语故事及典故”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