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在线成语词典 在线成语词典

小众但惊艳的成语故事剧本

ysladmin 2024-05-14 人已围观

简介小众但惊艳的成语故事剧本       小众但惊艳的成语故事剧本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小众但惊艳的成语故事剧本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

小众但惊艳的成语故事剧本

       小众但惊艳的成语故事剧本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小众但惊艳的成语故事剧本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1.入木三分成语故事

2.把一个历史成语故事改成一个小话剧 跪求!!!

3.表演一个关于成语故事的小剧(7个人),可以选什么

4.求一个成语故事的剧本,什么成语都可以

5.成语故事 剧本 画蛇添足

6.谁能用3个成语展开成一个故事,非单纯引用成语!

小众但惊艳的成语故事剧本

入木三分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下面是我整理的入木三分成语故事(通用9篇),欢迎阅览。

入木三分成语故事 篇1

        成语:

        入木三分

        拼音:

        [rù mù sān fēn]

        解释: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三分等于1厘米) 深。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文章或见解深刻、透彻。

        出处:

        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举例造句:

        为使孙凯在商海中驰骋起来,在妻子虚称老板请自己吃饭、跳舞、送鲜花的一场戏,颇能入木三分地表现孙凯面临的矛盾心态。

        成语故事:

        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字号逸少,是东晋书法家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在他父亲枕下的前代的《笔说》,他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被我秘密收藏的东西?”王羲之却笑着不回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看他年纪还小,担心他不能守住秘密,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王羲之跪了下来说:“现在就让孩儿看看这书吧,长大再看就耽误了孩儿幼年的美好才华与发展了。"父亲很高兴,于是立刻就把书给了他。还不到一个月时间,(王羲之的)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

        卫夫人知道后,告诉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看过用笔诀窍,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老成大器。”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名声一定超过我。”晋帝时,在北郊祭祀,更换祝版,工匠刻字由羲之书写,笔法入木三分。三十三写了《兰亭序》,三十七写了《黄庭经》,写完后,空中有人语说:“卿的书法都感动我,而况世人呢?我是天台丈人”。天台丈人称王羲之的楷书胜过了钟繇。(本句意或为“王羲之自认为自己的楷书胜过了钟繇”)羲之书法多数不是一种字体。

入木三分成语故事 篇2

        原文

        晋(1)帝时,祭北郊,更(2)祝版(3)。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南朝宋·羊欣《笔阵图》)

        注解

        (1)晋:此处所指应为东晋。

        (2)更:改。

        (3)祝版:古代祭祀所使用,写有祭文的木板。

        故事阐述

        东晋时,皇帝在北郊举行祭祀的仪式,必须更换原本已写有祝祭文的木板,工人们在削去王羲之写过的木板时,发现他的笔迹竟然透入木板有三分之深!由此可见王羲之雄厚强劲的笔力。

        此事见于南朝宋·羊欣《笔阵图》。王羲之在三十三岁时写的“兰亭集序”,以及三十七岁时写的“黄庭经”,一向被誉为书法艺术中最好的小楷范本,后人尊称他为“书圣”。

        而羊欣用来形容王羲之笔力的“入木三分”,后来演变为成语,用来比喻评论深刻中肯或描写生动逼真。

        讨论

        (1)东晋皇帝为什么不直接更换一块新的木板来举行祭祀,而命人将原本已写

        有祝祭文的木板上的字迹削去重写?

        (2)王羲之的书法能够写得很好,而且笔力雄厚强劲的原因是什么?

        造句练习

        例:书法名家一出手的确是不同凡响,这个“吮字写得是笔力浑厚,入木三分。

        例:她把戏中的悲剧人物演得入木三分,难怪会得大奖。

        相似成语

        力透纸背;鞭辟入里

        课后时间

        请写出有关“出”、“入”的成语。

        1。出( )入( )

        2。出( )入( )

        3。入( )( )出

入木三分成语故事 篇3

        成语解释:本指书法笔力苍劲有力。后比喻见解透彻;议论深刻。

        成语出处:唐 张怀瓘《书断 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成语简拼:RMSF

        成语注音:ㄨˋ ㄇㄨˋ ㄙ ㄈㄣ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入木三分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补充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三,不能读作“shān”。

        成语辨形:入,不能写作“人”。

        近义词:力透纸背、铁画银钩

        反义词:略见一斑

        成语例子:我们读这首诗,尤其有一种入木三分、痛快淋漓的感受。(秦牧《手莫伸》)

        英语翻译:written in a forceful hand

        日语翻译:笔力(ひつりょく)が雄劲(ゆうけい),または议论(ぎろん)が深刻(しんく)なとを形容(けいよう)る

        俄语翻译:глуоко <не>

        其他翻译:<法>dessin tracé dun trait ferme

        成语谜语:八十八

        成语故事:

        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因为他曾经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

        王羲之的书法,可以称得上冠绝古今,他的字秀丽中透着苍劲,柔和中带着刚强,后代的许多书法家,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的。所以,学习书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范本。现今在他留下来的书帖中最著名的有《兰亭集序》、《黄庭经》等。

        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摩着字的架子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

        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在练习书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据说他很爱鹅,平时常常望着在河里戏水的鹅发呆,后来竟然从鹅的动作中领悟出运笔的原理,而对他的书法技艺大有助益。

        有一次,他到一个道观去玩,看到一群鹅非常可爱,便要求道士卖给他。观里的道士早就钦慕他的书法,便请他写部《黄庭经》作为交换。王羲之实在太喜欢那些鹅了,便同意了。于是王羲之给观里写了部《黄庭经》,道士便把那些鹅都送给了他。

        还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入木三分成语故事 篇4

        东晋时候,我国出了一位大书法家,这就是被历代书法家、鉴赏家称为最高楷模的“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从小喜欢练字,七岁就能写出一手好字。十二岁那年,一天,他见到父亲枕头下有一本介绍写字方法的书——《笔论》,就兴冲冲地拿着它去找父亲教他练书法。父亲说他年岁小,没有应允,答应待他长大后,一定教他练书法。王羲之一听急得跪下来向父亲请求说:“现在就教我吧,如果等长大了再学,那就太晚了。”父亲看他决心大,便答应了。

        从那时起,王羲之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如痴如迷地苦练书法,即便在休息的`时候,也在细心地揣摩着字体的间架结构和气势,心里想着,手指便在衣襟上画,时间一久,竟连衣襟都划破了。

        王羲之的字越写越好,字迹既秀丽又矫健,到青年时期他已经是有些名气的书法家了。但王羲之仍然不停地苦练,走路、吃饭、乃至睡觉都在揣摩各书法家的笔势,手指不停地划字影。有一天,上了床,他还用手凌空划字,一不留意,竟划到妻子身上,妻子笑着说:“你怎么在人家身上划?自己的呢?没啦!”

        没料到,就这句玩笑话,竟让王羲之悟及到应该创造自己的书体。从那以后,他翻读碑帖手迹,揉和百家之长,得千变万化之神,自成一体,他的字写得更加优美,苍劲了。据传说,有一次,王羲之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雕刻工匠照着刻下来,工匠刻木时,竟吃惊地发现墨迹已透入了木板三分深。

        当然,这种传说未必真有其事,人们只不过借此来形容王羲之所写的字笔力雄劲,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后来人们也根据这个传说,引申成“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多用来比喻说话、分析问题或写文章非常深刻。

入木三分成语故事 篇5

        出处

        《书断》。

        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他取众家之长,创造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书法流派,被后人誉为“书圣”。

        王羲之自幼就很有书法天赋,七岁时已崭露头角,写得一手好字。王羲之十二岁那年,在父亲的书房里发现了一本讲解书法的好书,就偷偷拿出来阅读。从此他手不释卷地日夜攻读,一丝不苟地按书中讲的方法运笔练字,书法水平飞速进步。羲之每天练完了字,就到后花园的池塘边清洗笔砚,天长日久,整池水都被墨汁染黑了,可见羲之练字是何等的勤奋刻苦啊!

        一日早上,羲之独自一人在山下散步。忽然,他看见一位年老体迈的老妇人拿着十几把纸扇,要到集市上去卖。每把纸扇只能卖二十钱,羲之见老妇人贫苦可怜,就借来笔墨,在每把扇子上题了字,老妇人哪里认识王羲之呀,见他在白白净净的纸扇上写了字,心中叫苦不迭。

        王羲之见状笑道:“您只要说这是王右军写的字,保你每把卖一百钱!”老妇人接过纸扇,半信半疑地来到市场上,照着他的话叫卖了一番。人们听了,马上争先恐后地掏钱购买,不一会儿工夫,十几把扇子都被抢购一空,老妇人这才高兴地笑了。相传王羲之曾给朝廷写过祭祀天地神明、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祝版”。晋成帝即位后,就命祝版工人更换祝版上的题词。谁知工人们在那块木板上削了好半天,也没能把王羲之原来的字迹刮掉。工人们拿起祝版仔细一看,都大吃一惊,连声赞叹。原来,王羲之写的每个字都入木三分,好像刀刻一般,怎能轻易刮除得掉呢?

        释义

        本来形容笔力强劲。后用来比喻见解、议论深刻。

入木三分成语故事 篇6

        一、入木三分的成语故事

        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因为他曾经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

        王羲之的书法,可以称得上冠绝古今,他的字秀丽中透着苍劲,柔和中带着刚强,后代的许多书法家,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的。所以,学习书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范本。现今在他留下来的书帖中最著名的有《兰亭集序》、《黄庭经》等。

        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摩着字的架子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

        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在练习书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据说他很爱鹅,平时常常望着在河里戏水的鹅发呆,后来竟然从鹅的动作中领悟出运笔的原理,而对他的书法技艺大有助益。

        有一次,他到一个道观去玩,看到一群鹅非常可爱,便要求道士卖给他。观里的道士早就钦慕他的书法,便请他写部《黄庭经》作为交换。王羲之实在太喜欢那些鹅了,便同意了。于是王羲之给观里写了部《黄庭经》,道士便把那些鹅都送给了他。

        还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入木三分的寓意

        王羲之的字写得好,虽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的结果。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摹着字的架子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这种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勤奋好学的精神,使王羲之达到了这种入木三分的书法最高境界!小朋友们要向他学习,坚持不懈,天天向上精神哦!

        二、入木三分材料

        发音rù mù sān fēn

        出处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诗句:写人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评价《聊斋志异》

        解释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三分等于1厘米) 深。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文章或见解深刻、透彻。

        近义词力透纸背、铁画银钩

        反义词略见一斑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成语举例鲁迅不但“入木三分”的揭露了旧的“蒙童读物”对儿童毒害,为“打掉毒害小儿的药饵”作出了贡献,而且对新的儿童读物的创作,也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同时他自己曾亲自搜集儿歌,翻译外国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科学小说。

入木三分成语故事 篇7

出处 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指深刻

相近词 力透纸背、铁画银钩

相反词 略见一斑

成语故事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7岁时开始练习书法,他练字十分刻苦,经常在水池边练字,池水都染黑了。33岁时写《兰亭集序》,37岁写《黄庭经》,后来因更换写字的木板,工匠发现王羲之笔力强劲,字迹已透入木板三分深。

入木三分成语故事 篇8

        曾有同学问“入木三分”的来历。这是一个比喻分析问题十分深刻的成语,它来自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 功力很深,博采众长,却自成一家,数代人都称誉他为“书圣”,至今有不少他的书法真迹和拓本流传世间。

        他生活在东晋时代,“王羲之”是他的名,字“逸少”,曾出任过右将军官职,所以又称他为王右军。谈到书法,通常秀丽体以秀美见长,却不易避免笔力柔软;而苍劲体笔力雄浑,却常显露粗硬。王羲之的书法却脱俗得既秀丽又苍劲,传为美谈。

        王羲之能有脱俗不凡、自成一体的漂亮书法,同他平时的刻苦练习是分不开的。据说,他不仅每日练字,连休息闲坐也不忘揣摩字体结构、间架和气势。无纸无笔之时,他习惯在衣服上,用手指用力模仿书写,竟然把衣服都“写”破了!

        有一次,王羲之挥毫在一块木板上写下重笔浓墨的书法,请一位木工雕刻师傅将字雕出来。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人木三分呢!

        木板并非棉花,怎可写字时墨迹人木三分?传说本身就很夸张,不过,用来比喻书法 功力好和分析问题透彻却很贴切!

入木三分成语故事 篇9

        成语: 入木三分

        拼音: rù mù sān fēn

        解释: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成语故事: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评价,被后人称为“书圣”。

        他写的字既秀丽,又很苍劲,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想想看,一般秀丽的字会显得柔软,而苍劲的字则显得粗硬,但是他竟能脱尘出俗,二者兼善,可见得他书法的功力之深,这恐怕不是天生具备,而是靠后天勤学苦练而得来的。

        有一天,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个人先用刀削木板,却发现笔迹竟然透进木板里有三分深度,这件事情可是轰动了整个京城,“入木三分”也就成了人人皆知的成语了。用毛笔写字在木板上,而笔迹还能透进三分的深度,除了身怀绝技的人还有谁会有这种能力呢?但是,我们也可以想见这位“书圣”所写的字,笔力非常雄厚,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于是,后来的人便根据这段故事的情节,直接把“入木三分”,用来形容人们写文章,或者是说话的内容非常深刻。

        以后只要说故事的人,把故事的情节说得生动逼真,我们也可以夸赞他说故事说得“入木三分”。

把一个历史成语故事改成一个小话剧 跪求!!!

       森林小学系列之--画蛇添足

        人物∶小魔兔贝莎、捣蛋兔贝尔、小金龟洛克、喷火龙科基、白马巴托、山羊老师、猪小妹安蒂、群众演员任意配置。

        巴托家/清晨

        巴托在客厅整理他的小背包,一边冲厨房大喊:爸爸,快点啊,我的野餐食物。今天山羊老师要带我们去森林野餐呢!

        巴托的爸爸——加诺身穿围裙,头带厨师帽,手拿食品盒,从厨房走出来。

        加诺的脸上永远挂着迷人的笑容。

        他把食品盒递给巴托。

        加诺:喏!这是我特意做的,最最好吃的青草寿司,早就给你准备好了!

        巴托又惊又喜地:哇!太棒了。老爸,你真伟大!

        加诺:嘿嘿,小子,这时候才知道老爸好啊?平时就不记得啦!

        巴托一手挠头,傻笑:呵呵呵。

        加诺:嗨,记得请你的朋友们尝尝!尤其要给小贝莎尝尝哦!她的眼睛总是红红的,可能是营养不良吧?

        巴托不耐烦地:呦~早就跟你说了,爸爸,贝莎的眼睛是天生的。她爸爸妈妈,整个家族的人都是红眼睛呀!

        爸爸加诺一幅恍然大悟的样子:对,对,对,对……我想起来了,她老爸也是红眼珠子。记得她老爸跟我下棋的时候经常眼睛红红的。开始,我还以为他是输棋激动的呢……

        巴托:Bye-bye!老爸!

        巴托不听老爸絮絮叨叨,推开大门,逃也似地走了。

        加诺对着他的背影大喊:记得,也让山羊老师尝尝哦!别忘罗,孩——子——

        巴托一边迈开长腿,一边嘟哝:真罗嗦呀!

        但还是回头,喊:知——道——啦!

        爸爸加诺看着远去的巴托那潇洒的背影,感慨地:哎!这孩子……跟我年轻时一样帅!

        说完转身回屋。

        淡出

        森林/马路

        山羊老师、小魔兔贝莎、捣蛋兔贝尔、小金龟洛克、喷火龙科基、白马巴托、山羊老师、猪小妹安蒂、在森林外的马路上,他们整装待发。

        山羊老师身穿运动装,左手拿着大号放大镜,他正在仔细地查点野餐人员。

        山羊老师把放大镜对准贝莎:哦!贝莎同学,你眼睛红肿,脸色苍白。你的父母放心让你来野餐吗?

        本来高高兴兴的贝莎,面部表情开始僵硬,一只眉毛抖了抖。

        贝莎无奈地,嘟着嘴问:老师,我的眼睛和脸色都是天生的。难道您不知道吗?

        山羊老师呵呵赔笑道歉:对不起,贝莎,老师忘记了!

        贝莎无奈地用手摁住额头。

        山羊老师抱着放大镜,自言自语:真是年纪大了。连这种事都会忘记。

        山羊老师走到下一个近前,用放大镜对准:哎啊~!这位时髦的小弟弟是谁呢?难道我的健忘症又变严重了,怎么想不起来呢?

        山羊老师指着站在贝莎身边,头带鸭舌帽的捣蛋兔贝尔。

        贝尔冲着山羊老师灿烂地微笑:嗨!您好!

        贝莎无奈地继续摁住额头:山羊老师,他不是你的学生,你当然不认识他了。

        贝莎向大家介绍:喔~我介绍一下,这是我弟弟,大家可以叫他捣蛋兔贝尔。

        贝尔学古礼向大家拱手鞠躬,字正腔圆地:大家好!我叫捣蛋兔贝尔,年纪小,本领少,今日与大家同游,如有不周之处,还请多多关照!

        说着捣蛋兔贝尔又是一鞠躬,大家慌忙还礼。

        科基学古礼:免了,免了也!

        贝莎对着小捣蛋贝尔的小脑袋,敲了一下:喂!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来这一套?真是多此一举!

        贝尔用手捂着被打的头,苦着脸:哎呀老姐,你老弟第一次露面,你给留点面子行不行啊?别动不动就打人家头啊!

        巴托:贝莎,你弟弟很可爱吗!

        洛克:是呀,脾气比你强多了。呵呵!

        贝莎:你懂什么!这小子是个淘气包!

        山羊老师用放大镜,指着又要动手打人的贝莎:哎呀!你看人家贝尔小小年纪,多懂礼貌,真是个好孩子呀!贝莎,不可以对小孩子使用暴力哦!

        科基:是啊,贝莎,你对你弟弟也太严厉了!

        巴托:对啊,他还小嘛!

        猪小妹安蒂擤鼻:恐!以大欺小,你还配当姐姐吗!恐!恐!

        贝莎无奈地,收回了抓住捣蛋兔贝尔的手。

        她叹了口气:唉!你们一会儿就知道了,这小子要多烦人就有多烦人!他做事总要做过头的啦。

        山羊老师大声:好了啊,现在人都全了,我先说说进入森林后,我们的路线是……恩,让我看看。

        山羊老师在身上四处地摸来摸去,找了四、五个口袋,最后,在上衣口袋里找到了路线图。

        山羊老师摊开地图,用手指着地图上标记好的路线:噢!在这儿呢。

        画外音山羊老师∶

        我们先参观“蘑菇峡谷”(出现相应画面)

        再看看“小松鼠温泉”(出现相应画面)

        然后是“鲤鱼先生的水晶馆”(出现相应画面)

        最后一站是“蝴蝶大叔的花窖”(出现相应画面)

        山羊老师∶最后,我们将在“蝴蝶大叔的花窖”里休息一小时,并在那野餐。

        大家蹦跳呼喊:longlive!longlive!

        巴托兴奋地:哇!蝴蝶大叔的花窖,那里最棒了。太好啦!

        贝莎抓紧胸前的照相机,高兴地:鲤鱼先生的水晶馆吗?我最喜欢那儿了!我要拍照。

        洛克:嗨,这些地方我都喜欢。

        科基:我喜欢温泉,那里睡觉很舒服!呵呵呵呵!是不是啊,猪小妹安蒂?

        猪小妹安蒂擤鼻:恐,恐,万岁!恐!

        巴托早就等不及了,他来来回回地跑动着。

        巴托:快呀!快呀!山羊老师,还磨蹭什么呢,出发吧!

        山羊老师在大喊:大家一路上要互相照顾哦,发现谁不见了,马上报告老师,知道吗?

        同学们:知道了!

        山羊老师:好,出发!

        同学们纷纷喊:哦!出发了!

        淡出。

        森林/蘑菇峡谷。

        从谷底向上摇镜头。

        同学们站在蘑菇峡谷的谷底,向上看,一束刺眼的阳光射到谷底。

        两侧全是高大的石壁。

        山羊老师在后边喊:到了,前面就是蘑菇峡谷。

        洛克仰头看着蘑菇峡谷,高兴地发出:呜——哇——!!!

        峡谷里也响应他的呼唤:呜——哇——!!!呜——哇——!!!

        回声渐渐消失在峡谷的尽头。

        洛克趴在石壁上不停地发出赞叹。

        捣蛋兔贝尔好奇地:喂,你在看什么哇?

        洛克:喔,看地层的变化呢。

        捣蛋兔贝尔问:什么?什么叫地层呀?

        同学们面面相觑,谁都不明白。

        洛克对伙伴们解释:这样子的,地壳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的各种成层和非成层的岩石总称叫做地层。

        同学们:哦!

        洛克:这是很普通的常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呀!

        同学们像听天书一样,听着洛克说,然后一起摇头∶还是听不懂。

        猪小妹安蒂老实地:我们不知道。洛克,你真像个科学家呢。恐!

        洛克谦虚地笑了笑,继续解释:哪里!哪里!一般呢,先沉积的地层居下,年代比较老。后沉积的地层居上,年代比较年轻……

        同学们又:哦!

        同学们更加敬畏地看着洛克。

        洛克见他们都不懂,双手一摊,耸了耸肩膀。

        洛克:看来,你们对这个不感兴趣。我还是自己研究吧!

        然后他走向山羊老师。

        留下其余的人在原地。

        贝莎仰头看着高处:都是奇形怪状的石头呀!

        猪小妹安蒂低着头∶唔,唔~

        安蒂扑过去抱住巴托的长腿,吓得冷汗直冒,闭着眼睛,不敢四处看。

        科基仰着头看了半天:哦!我什么名堂都没看出来。

        贝莎害怕地:哎啊~这里好阴森呀!

        巴托甩掉猪小妹安蒂,勇敢地保护贝莎:贝莎,不要害怕,有我呢,我会保护你的!

        猪小妹安蒂转身藏在科基的身后;

        科基拉着巴托的衣襟。

        贝莎哆哆嗦嗦地拉着巴托的衣襟;

        他们串成一串往前走着。

        忽然,头顶跳出来一个黑东西,还向巴托张牙舞爪地扑过来,要去抓他的长尾巴。

        巴托吓得“妈——呀!”一声,甩开贝莎,自己一跃跑出去老远。

        大家都被黑东西吓到了。

        科基大叫起:妖怪呀!

        贝莎颤抖地:有……鬼!

        猪小妹安蒂哭喊着:妈呀!

        三个抱做一团,哆哆嗦嗦。

        黑东西笑起来∶嘿嘿嘿,哈哈哈!

        贝莎小声嘟哝:这笑声听起来……耳熟!

        她鼓起勇气,走到黑东西近前,拉下他的蒙头布。

        原来是捣蛋兔贝尔!

        贝尔笑着对巴托喊:胆小鬼,这下不敢吹牛了吧!哎呦!

        贝莎一把扭住了他的长耳朵!

        捣蛋兔贝尔一边喊:痛!痛!痛呦!

        贝莎气愤地:大家别怕,是捣蛋兔贝尔。

        巴托吃惊地:啊?是他……

        科基吃惊地:啊?是他?

        猪小妹安蒂吃惊地:啊?是他!

        大家聚拢在一起,都指戳批评捣蛋兔贝尔。

        猪小妹安蒂:恐!太过分了。恐恐!吓得我,差点连尿都撒出来了!

        科基:不要啦!这么做多危险呀。要是气得我喷火,你不就成烤兔肉了?

        贝莎:哗,捣蛋兔贝尔,你要是再闹,就把你扔下不管了。

        捣蛋兔贝尔摸摸头皮,委屈地:恩恩,我只是想吓吓巴托哥哥嘛。他那么胆小,还吹牛……这是为你好吗。我——我又没想吓你们。

        贝莎举手威吓:吓人就不对,你想挨打吗?

        捣蛋兔贝尔低下头:姐姐,我不敢了。

        巴托转回来了,他又气又没面子,气得光跺脚∶呦呦!

        这时,腿脚慢、落后的山羊老师和搞研究的洛克,一起走过来了。

        山羊老师气喘吁吁地:你们走慢点,我都跟不上了。

        他看到贝莎在教训捣蛋兔贝尔。

        山羊老师:恩?贝莎,你干吗呢?又欺负弟弟吗?

        贝莎收回了手。

        捣蛋兔贝尔一溜烟地跑过去,乖巧地扶住山羊老师的胳膊:老爷爷,我扶您走吧!

        山羊老师笑得胡子翘起老高:喔呦,这孩子真乖!我们走吧!你这么一扶,我腿都不痛了。

        捣蛋兔贝尔告状:爷爷,有您在姐姐就不敢欺负我了!我好开心呀!

        山羊老师:对,对,小弟弟,你跟着我吧你。

        捣蛋兔贝尔回过头,冲贝莎吐舌头。

        他们眼睁睁看着贝尔屁颠屁颠地,扶着山羊老师耀武扬威地走过去。

        贝莎对着捣蛋兔贝尔的背影,骂:呸,小马屁精!最会找保护伞!

        她又对巴托说:瞧清楚了,这回不是我欺负他吧?

        猪小妹安蒂气愤地:恐!他可真过分,把我们都吓坏了。是不是?巴托。

        巴托还死撑面子:我……我不是害怕,只是吃了一惊。

        科基:得了,老弟。刚才你跑的可比谁都快呢。

        猪小妹安蒂:是啊,你还说要保护贝莎呢,一出事,自己先跑了。恐!恐!

        同学们哈哈哈哈大笑。

        巴托无奈地低下头。

        淡出

        森林/小松鼠温泉

        (画外音)过了蘑菇峡谷,走过一段灌木丛生的斜坡,就是小松鼠温泉。这里的风景美极了。四周是葱茏的绿树,泉畔开满芬芳的花朵,泉水清澈透明,阳光洒在水面上,反射出金色的光芒。水底还时时地涌出一串串晶莹的水泡儿。

        洛克把头伸进水中。

        然后,抬起头,兴奋地报告大家:哗!这里面有鱼哎!

        猪小妹安蒂,跳起脚,指着水里喊:恐!有鱼,有鱼?恐!

        贝莎在那边感叹着:唷,好美呀!

        然后,她拿起相机“咔!咔!咔!”不停地拍照。

        巴托对着水面照镜子,孤芳自赏。

        森林/温泉中

        科基早就泡在温泉里,还在头上搭了块毛巾,舒舒服服地,别提多惬意呢!山羊老师穿着泳衣,头上包着毛巾,像个阿拉伯人。

        山羊老师:我也该泡泡老骨头咯,这一路走起来可真累呀!

        科基喊:山羊老师,快来呀,这边的温度刚刚好!

        山羊老师:喔,好,好。这就来!

        山羊老师也下了温泉,泡起来。

        山羊老师:啊,真舒服呀!

        科基头上冒着热气:是呀,老师,真想天天泡在这里呀!

        山羊老师:呵呵,是啊。

        洛克还在东张西望:山羊老师,为什么这里叫小松鼠温泉,可是我却没见小松鼠啊?

        山羊老师扶了扶头上的毛巾:哎!说来惭愧呀!本来,这里有很多小松鼠居住的,可是打从发现这里有温泉以后,人们都来这里参观、泡温泉。小松鼠呢,胆子小,又很害羞。所以他们都搬走了。

        洛克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啊。

        森林/小松鼠温泉另一边

        捣蛋兔贝尔独自站在温泉的另一边,身上居然穿着潜水服,脸上带着潜水镜。

        他嘴角露出狡黠地微笑。

        淡出

        森林。小松鼠温泉。水域中。

        山羊老师和科基正在愉快地泡温泉。

        忽然,科基看到一只鲨鱼的翅。

        科基吓得大叫:是鲨鱼!

        山羊老师被温泉泡得迷迷糊糊的,一听,身子一歪,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口水,差点被呛死!

        山羊老师:咳!咳!咳!什么,什么?

        科基扑腾着水面,一边拉着山羊老师往岸上跑:是……是……是鲨鱼啊!老师!

        山羊老师:咳!咳!咳!咳!咳!咳……

        两个人拖泥带水地爬上岸,喘做一团∶呼,呼……

        山羊老师的包头巾也掉了。

        忽然,山羊老师心疼地喊:哎呦!我的放大镜摔坏了。

        原来,着急中,山羊老师把放大镜摔坏了!

        科基趴在岸上,喘着气:算了,山羊老师,能拣回一条命就不错了。还在乎什么放大镜。

        山羊老师:可是,科基,这里是温泉,怎么会有鲨鱼呢?鲨鱼是不可能生活在这里的呀!

        科基也奇怪了:这……?唉?山羊老师,快看!那只鲨鱼还在那儿呢!

        科基指着水中,露出的鲨鱼翅。

        山羊老师上前,把鲨鱼翅一提。下边的捣蛋兔贝尔连着也被提到半空中。

        捣蛋兔贝尔冲着山羊老师,心虚地一笑:嘿嘿!

        山羊老师和科基同时吃惊地瞠目结舌:啊!是你哇?

        森林/鲤鱼先生的水晶馆。

        画外音小松鼠温泉的下游就是“鲤鱼先生的水晶馆”

        他们置身在玻璃墙幕之中,四周的玻璃墙里,都是悠然自在的水族,

        各式各样的鱼在石头和水草中游过。

        面对这样新奇的水底世界,孩子们都被迷住了。

        科基和巴托都张大嘴巴:哇!真好看!

        洛克热情地向一只小基围虾打招呼:嗨!你好呀!

        小基围虾一看到他,吓得马上躲到一颗石子后面,久久不敢出来。

        捣蛋兔贝尔和猪小妹安蒂,这两个小家伙都把脸紧贴在玻璃上,形成两个可爱的鬼脸,口水都沾到玻璃上了,他们一起嚷嚷着:好神奇呀!

        也许他们贴在玻璃上的脸太可爱了,惹得鱼儿们,纷纷来亲吻他们。

        捣蛋兔贝尔正高兴呢,忽然,对面冲出一条大鱼,凶巴巴的样子。

        捣蛋兔贝尔∶哎啊~吓得马上离玻璃墙幕远远的。

        (画外音)另一边的山羊老师,这下总算明白了。

        山羊老师:原来捣蛋兔贝尔是个淘气包,怪不得贝莎见了他就嚷头痛,我错怪贝莎了!

        贝莎走过来:山羊老师,您的放大镜坏了?真对不起,我会替弟弟赔您的。

        山羊老师乐观地:没关系啦,不用赔,还可以用啊。

        山羊老师举起放大镜,大家回头一看,什么呀,镜片都裂得跟个蜘蛛网似的了。

        山羊老师老花眼,就看不出来,还举着它说:你看,我还能用……哦!天那,都看到蜘蛛网了!

        山羊老师疑惑地:奇怪了,以前可都没这么好使过!

        “哗!”同学们一起晕倒!

        森林/蝴蝶大叔的花窖。

        (画外音)师生们到了最后一站,蝴蝶大叔的花窖。这里的景色看着就叫人愉快!有富丽堂皇的花中之王——牡丹花;堪称花中维纳斯的玫瑰花;娇贵的蓝色的紫罗兰;清香扑鼻的丁香花;喜欢在早晨睡懒觉的夜来香;纯洁含蓄的百合花;幽雅大方的兰花;其他还有风信子、潘红花、月季花、茉莉花、郁金香、卷丹花等等。

        同学们的眼睛一齐放光!

        巴托奔跑在火红色的鸡冠花丛中,再也不想停下来。

        巴托欢快地叫:噢——噢——,我的天,真是美极了。和我的冠军头衔太相配了。这是我的花——我的花——,这是属于我的花——

        巴托编了歌,放声高唱:

        我的鸡冠花,

        属于冠军的花,

        我的鸡冠花,

        美丽迷人的花!

        啦,啦,啦……

        猪小妹安蒂站在一边,看着巴托在花丛里撒欢:恐!没见过这么喜欢花的马!

        蝴蝶大叔的花窖。另一个角落。

        洛克埋头观察每一朵花的特点。

        洛克对着一株花,自言自语:这是单子叶植物……

        旁边,科基在一株巨大的树下放张凉椅,带着太阳镜。

        科基惬意地:这里舒服又阴凉,我还是睡一会儿吧!

        蝴蝶大叔的花窖。玫瑰花丛里。

        贝莎蹲在一群玫瑰花中,看看四周无人注意,偷偷摘下一片玫瑰花瓣,塞到嘴里。

        她正闭起眼睛,陶醉在玫瑰花瓣那清新芳香的味道中时。

        捣蛋兔贝尔在她身后喊:看那,贝莎在吃花瓣,她偷吃花瓣!大家快看那——

        贝莎又羞又怒:你……

        捣蛋兔贝尔冲她挤眉弄眼,一溜烟跑了。

        山羊老师远远地看到,摇了摇头。

        山羊老师喊大家:孩子们,吃午饭了!

        淡出

        蝴蝶大叔的花窖/野餐会全景。

        中午到了,大家围坐在铺好的野餐布上,中间是大家带来的丰盛食物。

        看大家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山羊老师:今天的野餐真不错呀。

        猪小妹安蒂打着饱嗝:呵呵,是呀。恐!我最喜欢吃贝莎妈妈做的胡萝卜馅饼。真香呀!恐!

        科基也打着饱嗝:我喜欢马爸爸做的青草寿司。

        贝莎:我也喜欢马爸爸做的青草寿司。

        巴托:呵呵!是吗,这可是我爸爸的拿手菜。他让我带给大家尝尝!

        洛克也夸:你爸爸手艺可真不错呀!

        巴托更乐了:呵呵!多谢大家夸奖!

        捣蛋兔贝尔打嗝说:谁有水,我吃咽了!

        贝莎:喏,那边有溪水。

        捣蛋兔贝尔:恩,溪水不好喝嘛,我要喝柠檬汁!

        猪小妹安蒂:我也有点渴。

        山羊老师笑:我这刚好有一大瓶冰镇的柠檬汁。

        捣蛋兔贝尔:啊,快给我喝!

        山羊老师:唉?不行。这是我留给今天最后一个游戏的奖品,只有胜利者才可以喝到它。其余的人只能喝溪水。

        大家抬起头问:老师,什么游戏呀?

        山羊老师:游戏规则,我要你们每人画一条蛇,我来当裁判,谁画得最快,这瓶冰凉爽口的柠檬汁就归谁。大家说好不好?

        大家起声道:好哇!

        淡出

        蝴蝶大叔的花窖/空地上

        每个人面前都有一张纸,他们在认真地画蛇。

        贝莎先打草稿,再上色;

        洛克画得专心致志;

        猪小妹安蒂画得满头大汗;

        科基无所谓地,东划一笔,西钩一下;

        巴托画了一条蛇,但他觉得不像,又涂花了,重画。

        捣蛋兔贝尔,敏捷的画来画去。

        过不了一会儿。

        捣蛋兔贝尔:哈,我画完了!

        山羊老师走前一看:不错,果然画完了。

        捣蛋兔贝尔:哈哈,这瓶美味的柠檬汁归我了!

        山羊老师把柠檬汁瓶递给他。

        捣蛋兔贝尔接过来,欣喜地拔下塞子,喝了一口。

        捣蛋兔贝尔双眼一亮:哇!好甜美呀!

        (画外音)捣蛋兔贝尔夺得第一名,拿到山羊老师的奖品。然后他得意地看着其他人那些还没画完的蛇。他忽然冒出一个奇特了想法:都是一样的蛇,那还能显出我的本事吗?干脆……

        贝尔:哈,我还能给蛇添上脚。

        说着,捣蛋兔贝尔就去给他的蛇画脚了。

        刚画了一只脚。

        旁边,洛克的蛇也画完了。

        洛克一看,捣蛋兔贝尔正给画蛇脚呢。

        洛克一把夺过贝尔手中的柠檬汁。

        贝尔气呼呼的:你干吗抢我的东西啊?快还给我呀!

        洛克:嗨!蛇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随意乱添什么脚呢?贝尔,你这是画蛇添足!柠檬汁是我的了!

        洛克举起瓶子,一口气喝干了柠檬汁。

        洛克拍了拍肚子:真好喝!真爽!

        捣蛋兔贝尔∶唉!怪谁呢?气馁地坐在地上,狠狠的把手里的笔一扔。

        笔就掉在他画了一只脚的蛇头上,画中的蛇似乎也在嘲笑他。

        山羊老师拍了拍捣蛋兔贝尔:贝尔呀,贝尔,你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不顾客观事物的实际存在,按照自己的想象一味孤行,这样早晚会误事的呀。

        贝莎指向的脑门:你呀!自作聪明,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贝尔叹了口气∶唉哦!耸拉下大耳朵!

        画面缩小成一个圆形中心,捣蛋兔贝尔脸部特写。

       [剧本作者:曾涛]

表演一个关于成语故事的小剧(7个人),可以选什么

       负荆请罪 剧本如下:

       主要人物

       蔺相如:赵国上卿 曾少山扮演

       廉颇:赵国大将军 黄河清扮演

       赵惠文王:赵国国王林励扮演

       门客甲:廉颇门客 熊力奇扮演

       门客乙:廉颇门客 杨岳峰扮演

       门客丙:蔺相如门客张佳棣扮演

       (王将军、陈大人、林大人分别由熊力奇、杨岳峰、张佳棣客串)

       (旁白):“公元前三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群雄割据,逐鹿中原,英才辈出,各事其主。就在这个人人勾心斗角的动荡年代,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在两位栋梁之臣——廉颇与蔺相如之间,演绎了一段“负荆请罪” 的感人故事……

       第一幕

       (皇宫中,赵惠文王大宴群臣)

       (旁白):公元前279年某日,“渑池之会”后,赵惠文王在宫中大宴群臣,论功行赏。谁能料到,在这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中,正孕育着一场不大不小的宫廷争斗。

       (陈大人与林大夫议论着上场,王将军走来)

       王将军:两位大人好!

       陈大人、林大夫:王将军好!(聚在一起小声商议,蔺相如上场)

       蔺相如:诸位大人好!

       陈大人、林大夫、王将军:蔺大人好!

       陈大人:蔺大人,您在“渑池之会”上维护了大王及赵国的利益,不畏秦王,令我钦佩不已。

       王将军:蔺大人,您居然能言辞犀利地与秦王针锋相对,保持了大王与赵国的尊严。令秦王不敢小视我赵国,实在堪为吾辈之楷模,百官之典范。

       林大夫:不错,蔺大人,此次“渑池之会”,您立下大功,风头盖过了廉颇将军,大王此次大宴群臣,只怕是专门为大人您庆功的吧!

       蔺相如:哪里,哪里,这都是大家的功劳。

       王将军:林老弟,改日到我府上喝酒去……

       (正说着廉颇走上殿来,众人与廉颇施礼)

       蔺相如:(拱手)廉将军……

       廉颇:(头一转)哼!

       (旁白):蔺相如满脸错愕,转而沉思。

       赵王侍从:大王上殿。

       赵惠文王:诸位爱卿请入席。

       文武官员:谢大王!

       赵惠文王:上酒,此次“渑池之会”,扬我国威,请众爱卿与本王同饮此杯,祝我赵国国运昌隆!

       文武官员:谢大王!

       赵惠文王:诸位爱卿,本王此次宴请诸位,主要是因为众卿家为国尽职尽责,忠心耿耿,在渑池之会上与秦国对抗,丝毫不示弱,尤其是蔺大夫,在会上不卑不亢,扬我国威。今日,本王要重重犒赏蔺卿家。

       蔺相如:(起身)大王,万万不可。为国尽忠,扬我国威,乃是赵国子民的分内之事,臣之所作所为何足挂齿。若论功劳,廉将军的功劳最大。

       赵惠文王:此话怎讲?

       蔺相如:渑池之会上,臣之所以能不辱国威,是因为廉将军不辞劳苦,率大军驻守在秦赵边境,日夜戒备,才使秦王十分忌惮,不敢对大王施威。

       赵惠文王:廉将军护驾有功,本王另有赏赐,蔺爱卿就不必推辞了。好!本王宣布:上大夫蔺相如维护国威,立下大功,拜为上卿,赐玉壁一对;大将军廉颇,护驾有功,晋升为神威无敌护国大将军,赐铠甲一副;其余文武百官,月俸(起身)各加三百石。户部拨款,犒赏三军。

       众臣:(起身齐回)谢主隆恩!

       赵惠文王:今日大家当开怀畅饮,不必拘礼。本王先走一步,请蔺卿家代寡人陪宴。

       蔺相如:是!

       赵王侍从:起驾!

       廉颇:诸位畅饮,我廉某身体不适,恕不奉陪。

       蔺相如:(追出)廉将军,请留步!

       廉颇:哼,小人得志!(拂袖而去)

       (旁白):廉颇弗然不悦地离开了王宫,蔺相如呆立在原地。望着廉颇远去的身影,蔺相如若有所思。面对廉颇的不友善,他似乎预感到了,赵国将面临一次来自朝廷内部的危机。

       第二幕

       第一场

       (旁白):请看在廉将军府上发生的事。

       门客乙:听说蔺相如已被大王拜为上卿了。

       门客甲:对啊,而我们廉将军的官职还在他之下呀,这真是……哎!(摇头)

       (廉将军气冲冲地上场)

       门客乙:不错,廉将军为国家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那蔺相如凭一张嘴皮子就平步青云,哎……

       廉颇:(大声说)想我廉某人,自十三岁从军起,大小征战百余场,纵横疆场,身上伤疤八十余处,凭借一刀一枪奋斗到现在。而他蔺相如,只不过是区区一个宦官门下的食客,仗着能说会道,凭一张嘴皮子就平步青云,有什么真本领?我最看不惯那种人了!

       门客甲:下次见到蔺相如,我们一定找他当面理论!

       (镜头切换)

       (旁白):而此时在蔺相如府中,蔺大人却是忧心忡忡。

       门客丙:蔺大人,大王此次拜您为上卿,官职居于廉将军之上,那是无比荣耀之事啊,您似乎一点也不高兴?

       蔺相如:拜为上卿那是大王对我的器重,但倘若此事令廉将军产生误会,导致我二人无法齐心协力,这对我、对赵国,可都是得不偿失啊!

       门客丙:所以蔺大人才拒绝大王的赏赐。

       蔺相如:不错,我宁可牺牲个人利益,也不希望赵国因我与廉将军的不合而闹内讧。请你嘱咐众家人,凡在街上遇到廉将军府中之人,都应礼让三分,切莫发生冲突。

       第二场

       (旁白):某日,大街上,蔺相如与廉颇各自外出。

       门客丙:(伸手遥指)蔺大人,看,那不是廉将军吗?

       蔺相如:(定睛一看)快,调头,别和他们碰面。

       (蔺相如与门客转到了一个胡同里)

       门客甲:(大叫)廉将军,看,蔺相如见了我们就跑,果然是怕了将军您。

       门客乙:上次我们俩在街上,好好地教训了蔺大人家的门客,替您老人家出了一口气呢!

       廉颇:(沉思一下,跳下车)你们两个,跟我去看看。

       门客丙:蔺大人,上次您叫我们礼让廉将军的门客,我对他们彬彬有礼,却反被奚落。可您今天见了廉将军就跑,莫非您是怕了他不成?

       蔺相如:廉将军对我有些成见,我们还是不碰面的好。

       门客丙:蔺大人,您的官职还在廉颇之上,为什么要躲着他呢?

       蔺相如:你说说看,秦国之所以还不敢对赵国下手,这是为什么?

       门客丙:是因为我赵国全民万众一心,齐心抗敌。

       蔺相如:不错,俗话说:“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赵国文有我蔺相如,协助大王治理国家;武有廉将军驰骋沙场、镇守边关,所以秦国不敢来犯。

       门客丙:可是蔺大人您与廉将军本应平起平坐,他们也不可欺人太甚。

       蔺相如:如果我与廉将军闹矛盾,那么,赵国朝廷上下势必分为两派,明争暗斗,无法一致对外,大量精力浪费在争权夺势的内耗中,秦国必定乘虚而入,百姓又将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我宁愿放弃个人利益,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躲着廉将军,以避免和他发生正面冲突。

       廉颇:(深受感动,自言自语道)是啊,有什么比国家的利益更为重要呢?我居功自傲,竟为了一个虚名,与蔺大人过不去。若不是他大人有大量,不与我计较,我们不是要发生内讧吗?我们发生内讧,秦国就有机可乘。如果那样,我可就成了千古罪人了!我怎么这么糊涂啊!

       (旁白):蔺相如的一席肺腑之言,使廉颇的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他不但由此觉悟到朝廷内讧对国家的危害,而且由此认识了一个处处以国家为重、心怀天下百姓、心胸坦荡的国之栋梁。他对蔺相如产生了由衷的敬佩,他为赵国有这样的贤臣感到骄傲。此刻,廉颇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要以一个能充分表达诚意的惊人之举,向蔺相如谢罪,与他尽弃前嫌,共同为国效力。

       第三幕

       (旁白):蔺相如府上,蔺相如正伏案起草公文。

       蔺府仆人:大人,廉大将军求见。

       蔺相如:快快有请。

       蔺府仆人:廉将军,老爷有请。

       (旁白)廉颇身负荆棘,一入正堂,就朝蔺相如跪下,众人一惊。

       蔺相如:廉将军,这是做什么?快快请起。

       廉颇:蔺大人,我廉颇是个粗人,只会带兵打仗,没什么心眼。若非蔺大人胸怀社稷,大人大量,不与小人一般见识,则早已危及国家矣!以往多有得罪之处,望蔺大人莫放在心上。

       蔺相如:相如我对廉老将军一向心怀敬佩,老将军快快请起。(扶起廉颇)您我二人都是大王的左右手,一文一武,撑起了赵国的半边天,助大王安邦、治国、平天下。和则利国,斗则祸国。从今往后,我们尽弃前嫌,为文武百官作出表率,如何?

       廉颇:蔺大人,我赵国有贤臣如你,真乃社稷之大幸啊!今后,我廉某愿与你化干戈为玉帛,一起并肩奋斗,再也不会为名利之事而闹不和了。

       (旁白):此后十余年间,赵国一片安定,国力一日千里。而廉颇和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也成为后入传倾的千古佳话。

求一个成语故事的剧本,什么成语都可以

       表演一个关于成语故事的小剧

       下面的成语你都可以选择:

       《刻舟求剑》、《愚公移山》、《守株待兔》、

       《完璧归赵》、《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晏子使楚》、《狐假虎威》、《卧薪尝胆》、

       《自相矛盾》、《盲人摸象》、《围魏救赵》、

       《黄粱一梦》、《东施效颦》《完璧归赵》《掩耳盗铃》

成语故事 剧本 画蛇添足

       毛遂自荐

       旁白:“毛遂自荐”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说的是平原君的门客毛遂在赵国都城邯郸被包围的危急时刻,自告奋勇、力斥楚王的故事。

       第一幕 说服楚王

       平原君 力劝楚王

       楚王 极力推脱

       卫兵 持戟站立

       第二幕 毛遂自荐

       (琵琶配乐,表达平原君忧虑的心情。)

       随从:吾君为何焦虑啊?

       平原君:哎!眼下我正要奉命去楚国求救兵,但我担心楚国因为害怕秦国而不会轻易出兵。所以,我打算先以好言好语相劝,以打动楚王,同意出兵,如果能成功,那就再好不过了。如果他不同意出兵,我再以武力威逼,只有他同意出兵,我等才能回来呀!

       随从:啊!对,此行使命太重要了!

       平原君:是呀,是呀,我家宾客千人,真正具备文才武略的人可是太少啰!

       毛遂:吾君不必多虑,把我也算上,凑个数吧!

       平原君:嗯?先生在我门下几年了?

       毛遂:三年。

       平原君:哦,哈哈。世上有才干的人就像装进布袋里的铁锥一样,它锋利的锥尖立即就会露出来。你在我这里已经三年了,却没有一个人称颂过你,也没有听说过你有什么本领,可见先生没什么才干,先生还是不去为好。

       毛遂:那就请您把我装进布袋里吧!要是早把我装进布袋里,何止露出一点尖来,恐怕连锥子把都露出来了。

       平原君:好,试试吧。来人!

       卫士:在!

       平原君:备车出发。

       第三幕 力斥楚王

       平原君:极力劝说楚王。

       楚王:一直犹豫不肯答应。

       毛遂:联合抗秦的计划两句话就定了,谈了半天,迟迟不定,是何道理?

       楚王:噢?他是什么人?

       平原君:我的门客。

       楚王:还不快给我下去,我与你的主人谈话,你上来干什么?

       (琵琶配乐衬托毛遂的慷慨陈词,剧情达到高潮。)

       毛遂:大王,你敢于这样无理地申斥我,是凭借着你楚国百万雄兵,如今我距离你不到十步远,楚国的军队你也无法依靠啦!大王,你的性命就掌握在我毛遂的手里。我的主君就在面前,你这样无理地申斥我,你把我的主君又置于何种地位呢?我听说商朝的成汤一开始只有七十里地盘,结果最终却打下了天下;周文王也只有百里土地,而终使天下的诸侯向他称臣,他们不是凭借着兵多地广,而是能根据形势发挥出威力。而今,楚国有土地五千里,精兵百万,这是称霸天下最大的本钱呀!这样一个强大的楚国,又有谁能战胜得了呢?然而,秦将百起,无名小辈,带着几万兵,头一仗就占领了你们楚国的国都,第二仗,就烧了余林,第三仗就烧了你们祖先的宗庙,连你们的祖先都受到了侮辱,这百年的仇怨,连我们赵国都感到羞辱,难道大王您就不感到耻辱吗?赵楚联合抗秦是为了楚国,而不是为了我们赵国呀!大王。

       楚王:嗯,是的,是的,正像先生所说的那样,我一定用我楚国的全部力量与赵国联合抗秦。

       毛遂:那么,定下来没有呢?

       楚王:定了!定了!

       毛遂:好!来人,取鸡狗马血来!

       卫士:取鸡狗马血来!

       丫环:送上鸡狗马血。

       (琵琶配乐体现赵楚联合的欢乐气氛。)

       毛遂:赵楚订立联合抗秦的盟约,大王,您先上请,其次是我的主君,然后是我。

       (毛遂、平原君、楚王,一饮而尽。)

       旁白:“毛遂自荐”就是毛遂自告奋勇来推荐自己。虽然,三年来在平原君府上,未见毛遂有所表现,然而经过说服楚王出兵抗秦这件事,充分地显示出毛遂的见识才干,大智大勇。平原君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目光短浅,险些失去毛遂这样的人才。通过“毛遂自荐”这个成语的表演,我们应该学习毛遂自我推荐的精神,同时吸取平原君险些失去人才的教训,争当伯乐,为社会多做贡献。

       演职人员

       平原君:卢远索

       楚王:郭威

       毛遂:谢亚力

       随从:胡智贵

       平原君卫兵:蔡三达

       楚王卫兵:陈睿尧

       丫环:潘佳

       编剧:何菊秀

       旁白:张池

       琵琶配乐:林雅璇、林菠

       服装:柯薇薇

       导演:陈建华

       演出单位:厦门市音乐学校初二年段

       演出时间:二○○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演出地点:厦门市警官俱乐部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周部落……)

       文王:当今乱世,纣王无道,百姓生活于水火之中,我怎样才能救民于水火呢?

       随从:大王休要忧虑,先前计划今日出去打猎,日期已至,可否起身?

       文王:本王若要出巡打猎,能猎到什么好东西呢?

       随从:待小人出去找个占卜者,预料一下后事如何?

       文王:快去!快去!休要误了本王的好运,赶快去找,不得有误!随从:遵命!

       (稍后……)

       随从:大王!小人已把那神人请来了,正在殿外恭候!

       文王:有请。

       占卜:大王!

       文王:尊师预测本王今日出巡有何好运?

       占卜:待本师测之!

       文王:啊!尊师!你这卦算得怎么样了?

       占卜:依卦相看,大王猎到的既不是虎,也不是豹,而是辅佐大王的治国之能臣啊!

       文王:好!好!好!尊师此卦算得极为巧妙!来人!重赏千金,送尊客!

       (渭水河岸……)

       姜尚:据说周部落姬昌,宽厚仁爱,爱民如子,可能有得之天下的希望,待老夫天天到这渭水河岸钓鱼,终将一日,必定能见到他!

       随从:你这糟老头!见了文王,还不参拜!

       姜尚:哎!老夫在这钓鱼多日,也不见一条鱼上钩啊!

       文王:敢问老先生高姓大名?

       姜尚:老夫姓姜名尚,今年七十有余,在这钓鱼多日,希望有个贤能之君能拜见老夫,今日见你,定为日后之君,可是你的随从……

       文王:请恕随从无礼!可是老先生这样能钓到鱼吗?

       姜尚:老夫这样的钓鱼法,叫做“愿者上钩”!

       文王:敢问老先生对当今乱世有何高见?

       姜尚:纣这个昏君整日饮酒作乐,统治极为腐朽,百姓欲将暴动,大王何不趁此机会发兵,直逼朝歌,百姓必将投奔大王,大王就可以取得天下了!

       文王:哎呀!原来老先生就是本王的祖父古公亶父所景仰的姜先生啊!请受本王一拜!

       (周部落……)

       文王:姜先生,我们要征伐暴君,您看应该先攻打哪一国呢?

       姜尚:依臣之见,应先攻打密须。

       文王:密须?不过这密须国君厉害得很,恐怕打不过他。

       姜尚:密须国君荒*无道,百姓对他已经恨之入骨,就算他再强大十倍,我们也不用怕!

       文王:好!那就请姜先生派兵攻打密须!

       姜尚:臣遵命!

       (几天后……)

       随从:启禀大王,姜先生已把密须国、崇国打败,正在回部落的路上!

       文王:好!本王就在此静候姜先生!

       姜尚、武王:参拜大王(父王)!

       文王:姜先生啊!您真是神机妙算,真可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啊!姬发,姜先生是旷世奇才,治国之能臣,今后你一定要像待我一样对待姜先生啊!

       武王:是!

       姜尚:不敢!不敢!老夫只要效忠于大王,就无愧于天下!

       ——落幕

       编剧:钱爽

       指导教师:傅勇

       演出:福建厦门松柏中学初一学生

       立木示信

       第一幕 求贤变法

       地点:秦王宫殿

       人物:点点、小太极、秦孝公、商鞅

       场景:秦孝公与商鞅对坐于舞台右侧,作议事状,点点唱流行歌曲上。

       点点:妈,我上学了。(边走边唱,不小心摔跤昏倒在地,小太极上)

       小太极:点点!点点!快醒醒啊!

       点点:(醒后作迷惑状)小太极,我这是在哪里?这两个人打扮的像古代人,他们在干吗?

       小太极:你刚才摔了一跤,进入了时光隧道,现在你在战国时代的秦国。这是秦孝公,这是公孙鞅。因为公孙鞅是卫国没落的贵族,人们都叫他卫鞅。他们正在商讨国家大事呢!

       孝公:我再也不要过这种受人欺凌的日子了,我要让我的国家强大起来!

       卫鞅:大王,一个国家要强大起来,就必须要重视农业生产,训练好军队,还要赏罚分明。种地收成多的农民、打仗勇敢的将士,要给予奖赏;而那些不好好生产、打仗贪生怕死的人,一定要加以处罚。真能做到这些,国家没有不富强的道理。

       孝公:先生说的极是,本王决定启用你进行变法。

       第二幕 舌战群臣

       地点:秦王宫殿

       人物:秦孝公、商鞅、大臣甲、乙、丙

       场景:秦孝公与商鞅对坐于舞台右侧,作议事状,大臣甲、乙、丙边说边上。

       大臣甲:听说孝公要启用商鞅这穷小子进行变法,这不是乱了祖宗的规矩了吗?

       大臣乙:是啊,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怎么能够乱改!

       大臣丙:我们赶快去劝劝孝公吧!(小太极上)

       小太极:孝公心里非常赞成商鞅的主张,觉得不变法就不能使秦国富强起来,但是看到反对的人那么多,又感到为难,就把许多大臣召集到一起,让他们辩论。

       大臣甲:现在的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官吏做起来得心应手,老百姓也都习惯了。不能改,改了准会乱!

       大臣乙:新法是胡来,是谬论!

       大臣丙:古法、旧礼改不得!

       卫鞅:你们口口声声讲什么古法、旧礼,请问这一套能使国家富强起来吗?从古以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和礼。只要对国家有好处,改变古法、旧礼有什么不对?墨守成规只能使国家灭亡!

       众大臣:这……这……

       孝公:先生说得对,新法非实行不可!本王封你为左庶长,请赶紧制定出变法方案来。(点点、小太极上)

       点点:小太极,卫鞅制定出变法方案了吗?

       小太极:当然制定出来了,孝公看了非常满意,让他赶快公布,可商鞅害怕新法没有威信,老百姓不相信,推行不开,于是就想出了一个“立木示信”的办法。

       点点:立木示信?

       小太极:跟我来,你看了就知道了。

       第三幕 南门立木

       地点:都城南门、北门

       人物:卫鞅、兵勇、围观群众、扛木壮汉

       场景:1.城门口一派热闹景象,一耍猴人吆喝叫卖,猴子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众人围观。2.卫鞅坐于北门,旁立一兵勇,手持赏金。(一兵勇手持木头、告示,另一兵勇敲锣上)

       兵甲:快来看!快来看!左庶长的告示。(吸引众人围观)

       甲:咦!这上面写什么呀?

       乙: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十金。(众人哗然,不可能吧!)

       甲:这根木头顶多百来斤,扛到北门也不是什么难事,怎么会给这么多金子?

       丙:我看,说不定是个圈套。(丙对丁说)不然你去试试?

       丁:我去试?你怎么不去!

       (兵勇甲朝另一场景走去)

       兵甲:禀告大人,围观的人是挺多,可没人敢扛木头。

       卫鞅:传我的命令,把赏金加到五十金。(兵甲疾走到城南门)

       兵甲:大人有令,赏金提高到五十金。(人群骚动)

       众人:这新任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呀?

       (一壮汉分开人群走上前)

       壮汉:唉!你们在看什么热闹?

       丁:左庶长令,谁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赏五十金,你信吗?

       壮汉:管他呢?我来试试!

       (壮汉扛木头往前走,后面围观群众跟至北门)

       壮汉:大人,我把木头扛来了。

       卫鞅:好!好!你能够相信并执行我的命令,很好!来人哪!赏五十金给这位壮汉。

       甲:天哪,真的赏了他五十金。

       乙:看来,这个左庶长说话算数,说到做到,以后他的命令可不能不信了。

       丁:真后悔,以后遇到这样的好事,我第一个上。(点点、小太极上)

       点点:噢,“立木示信”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啊,卫鞅可真厉害!

       小太极:通过这件事卫鞅树立了威望,开始推行新法,没过几年,秦国就强盛起来,成了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孝公十分欢喜,就把商、于一带的十座城镇封给了卫鞅。从此,人们就把卫鞅叫商鞅了,他在秦国的这场变法也被称为“商鞅变法。”

       点点:商鞅变法?我们历史课上讲过,老师说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得罪了太子,后来太子即位,就用五马分尸的酷刑把商鞅杀害了。

       小太极:是呀,任何变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商鞅的变法遭到了一些顽固贵族的强烈反对。不过,商鞅虽然死了,可他推行的新法已经在秦国扎下了根,再也无法改变了,他的变法为后来秦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钟声响起)

       点点:小太极,不好了,学校上课了,你快把我送回去吧!

       小太极:这好办,闭上眼睛,跟我来!

       指鹿为马

       背景

       秦朝末年,统治腐朽,民不聊生,农民起义的烈火燃遍了中原大地。秦将章邯统领的秦军主力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此刻西楚霸王项羽的数十万大军正向秦朝统治中心咸阳逼近。而处在深宫之中的秦二世却对此一无所知,丞相赵高封锁了一切消息,多次对二世说:“关东盗毋能为也”。昏庸无能的秦二世就是依靠赵高的奸计才登上皇位的,此时已对他言听计从,皇宫之中,秦二世等人依然歌舞升平、醉生梦死。二世把大权交给赵高,大小事情皆由其裁决。赵高权倾朝野,想要犯上作乱,但还是担心有人不听他的,于是他又想出了一条奸计,演出了一场“指鹿为马”的阴险剧。

       场景一

       赵高府大厅,一张桌子(充当几案)。

       一天,赵高得知章邯在前线投降了项羽,十分恼火,怒气冲冲地回到府中。在大厅里来回踱步,边踱步边气愤地说:“气死我也!气死我也!”然后一屁股坐在几案旁,作沉思状。片刻,他自言自语道:“没想到章邯这个没用的东西,这么快就投降了项羽,葬送了我30万主力。唉,二世这个饭桶是指望不了的,得搞掉他才行。(停顿片刻)想我赵高如今权倾朝野,就连皇上也在我的控制之中,李斯一族已被我铲除,可老夫心里还是没底,朝中究竟有多少大臣听我赵高的,有没有人敢与我作对呢?(带着疑问的神态思考了一会儿。突然,眼珠子溜溜一转,有了主意。)明日早朝,我何不试一试呢?(说完便进了里屋)

       场景二

       秦朝皇宫大殿上,一把椅子(充当龙椅)。

       第二天早晨,大臣们三三两两地走进了大殿。他们互相问候着,议论着二世很久未上朝,今天是否会上朝,以及近期的战况。这时,司礼太监走上了大殿。

       司礼太监:上朝——(群臣在龙椅前面分两队站立,等待皇上驾到。)

       皇上驾到!(二世昂首阔步缓缓从侧边走进大殿,太监用长袖拂了几下龙椅,然后二世坐上龙椅。)

       群臣:(两队向中间靠拢,并面向皇帝鞠躬行礼)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二世:众卿平身。

       群臣:谢皇上!

       司礼太监:今日早朝,有事奏来,无事退朝!(群臣恭敬地立在两侧,都不说话。)

       赵高:(眼珠子在其他大臣身上阴险地扫视了一圈,见无人上奏,于是便站出来。)陛下,臣有事上奏。

       二世:哦,丞相有何事要奏?

       赵高:臣昨夜观天象,我朝乃吉星高照,陛下头上也是一片祥云啊!为恭祝陛下圣安,老臣特献给陛下一件礼物。

       二世:(略深情)丞相日理万机,替朕分忧,夜里还想着国家和朝廷,难得,难得啊!(急切地)是什么礼物?快呈上来,让朕一睹为快!

       赵高:来呀,把礼物呈给陛下。(下人牵着一头鹿走了进来。)

       赵高:(向皇上介绍)陛下,这是一匹马。它能日行千里,夜走八百,色泽纯正,是世间难得的好马。(群臣一听赵高说这是马,大惊,纷纷探头细看。)

       二世:(看了几眼鹿,笑着说)丞相弄错了吧,怎么把鹿说成马了呢?(群臣听皇帝这么一说,于是便大胆地议论起来。)

       赵高:(低头作揖)陛下看仔细了,这的确是一匹马。(听到后面有议论的声音,于是转过身,大声地咳嗽了几声,群臣赶紧安静下来。)

       二世:(变得疑惑起来)哦?(并开始端详这头鹿)

       赵高:陛下如若不信,可以问问诸位大臣。(说完走到一位大臣面前,阴险地问)吴大人,你说说,这是鹿还是马?

       大臣吴:(看了一眼那头鹿,稍停片刻)那分明是一头鹿。不然,为什么它有那么长的角,尾巴又那么短呢?

       赵高:(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你肯定看错了,这可不是一般的马。请大人再走近一点,仔细看清楚。(于是大臣吴再次端详那头鹿。赵高说完走到另一位大臣面前)李大人,请你说说,它是鹿还是马?

       大臣李:(战战兢兢地对着那头鹿端详了一会儿)老臣眼花,看不清楚。(说完就保持沉默。赵高又走到另一边。)

       赵高:张大人,你离它比较近,你来说,它是鹿还是马?

       大臣张:(满脸堆笑,与赵高暗中相互使了一个眼色,吞吞吐吐地)这的确是一匹马,一匹好马。(赵高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群臣齐声:陛下,丞相献给陛下的的确是一匹马,不是鹿。丞相是不会弄错的。

       二世:(仍半信半疑地看了那鹿一阵子)原来是朕看错了。丞相一片忠心,朕心领了。

       赵高:(傲慢地示意太监)来呀,把这匹马牵下去。(司礼太监牵马下,然后又回到原位。)

       二世:(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对太监说)朕今日有些累了,退朝吧!

       司礼太监:今日早朝到此,退朝!(群臣退朝,离开大殿,众大臣向赵高行礼告辞,赵高不理,态度傲慢。他走到大臣吴跟前,阴险地说了一句:“吴大人,你可要保重哦。哼!”然后离去,大臣吴木然地立在那里。三个大臣边走边私下讨论。)

       大臣甲:这下吴大人落到丞相手中,肯定会被满门抄斩的,惨了!

       大臣乙:他怎敢和丞相过不去呢?

       大臣丙:唉,咱们等着看他的悲惨下场吧!

       (三位大臣唉声叹气地)

谁能用3个成语展开成一个故事,非单纯引用成语!

       在古代楚国有个主管祭祀的官员,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不大家一起在地上比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画蛇添足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于是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还能够为它画脚呢!”他还没有画完蛇的脚,另一个人的蛇就画好了,那个人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随后喝完了那壶酒.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那壶酒.

小学生成语故事演讲稿文字素材?

       编的故事不要太长,不多于300字哦!谁能快速解答,有更多悬赏分!

       参考答案:你好

       1.奄奄一息 息事宁人 人琴俱亡 亡羊补牢 牢甲利兵 兵老将骄 骄生惯养 养寇自重 重违其意 意气风发 发扬光大 大相径庭 亭亭玉立 立杆见影 影只形单

       2.出人头地,地利人和,和风细雨,雨过天青(成语字典上有这个版本的),青梅竹马,马到成功,功名盖世,世外桃源,源头活水,水落石出,出奇制胜,胜任愉快,快人快语,语重心长,长年累月,月下老人,人尽其才,才多识寡,寡不敌众,众口难调,调虎离山,山摇地动

       3.工力悉敌 敌对势力 力不从心 心安理得 得道多助 助人为乐 乐于助人 人才出众 众所周知 知错必改 改恶从善 善罢甘休 休戚相关 关怀备至至高无上 上山下乡 乡土气息 息事宁人 人才济济 济济一堂 堂堂正正 正本清源 源远流长 长篇大论 论功行赏 赏罚分明 明目张胆 胆大包天天长地久 久负盛名 名不副实

       故事就很难找了,全部编进去更难,不好意思。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形容有些人安于现状,乐而忘返。还形容有些人乐而忘本。 南柯一梦 这个成语来源于公元九世纪中国唐代作家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 有一个叫淳于棼的人,平时喜欢喝酒。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晚风习习,树影婆娑,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棼过生日的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酒。夜晚,亲友们都回去了,淳于棼带着几分醉意在大槐树下歇凉,不知不觉间睡着了。 梦中,淳于棼被两个使臣邀去,进入一个树洞。洞内晴天丽日,别有世界,号称大槐国。正赶上京城举行选拔官员考试,他也报名。考了三场,文章写得十分顺手。等到公布考试结果时,他名列第一名。紧接着皇帝进行面试。皇帝见淳于棼长得很帅,又很有才气,非常喜爱,就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嫁给他为妻。状元郎成了驸马郎,一时京城传为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不久,淳于棼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淳于棼勤政爱民,经常到属地内调查研究,检查部下的工作,各地的行政都非常廉洁有效,当地百姓大为称赞。三十年过去了,淳于棼的政绩已是全国有名,他自己也有了五男二女七个孩子,生活非常得意。皇帝几次想把淳于棼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后,都纷纷涌上街头,挡住太守的马车,强行挽留他在南柯继任。淳于棼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皇帝说明情况。皇帝欣赏他的政绩,就赏给他许多金银财宝,以示奖励。 有一年,擅萝国派兵侵犯大槐国,大槐国的将军们奉命迎敌,不料几次都被敌兵打得大败。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动,急忙召集文武官员们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人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无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时养尊处优,享尽荣华,一旦国家有事,却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要你们有什么用?” 这时宰相想起了政绩突出的南柯太守淳于棼,于是向皇帝推荐。皇帝立刻下令,调淳于棼统率全国的精锐兵力与敌军作战。 淳于棼接到皇帝的命令,立即统兵出征。可是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军刚一交战,就被打得一败涂地,手下兵马损失惨重,他自己也险些当了俘虏。皇帝得知消息,非常失望,下令撤掉淳于棼的一切职务,贬为平民,遣送回老家。淳于棼想想自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羞愤难当,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他按梦境寻找大槐国,原来就是大槐树下的一个蚂蚁洞,一群蚂蚁正居住在那里。 “南柯一梦”有时也指人生如梦,富贵权势虚无缥缈。 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因小怨而爆发了一场战争! 年轻的越王勾践以范蠡为军师,使吴军大败,年老的吴王也因伤重而亡! 年轻的夫差登上了王位。他发誓消灭越国。三年后,夫差率领雄兵攻伐越国。双方交战后,越败吴胜,吴国大军攻至越都会稽。 文种买通离间吴国大臣伯嚭与夫差极力周旋,终于让夫差动了怀仁之心,不灭越国。越国得以保存。勾践率王后与范蠡入吴为奴。为奴三年后,夫差生病。范蠡抓住良机,让勾践为夫差尝粪而寻找病源,此举彻底感化了夫差,从而释放了勾践。 回到越国的勾践,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绳子,绳子一端栓着一只奇苦无比的猪苦胆,每天醒来,勾贱第一件事就是先尝一口奇苦无比的苦胆!二十年,他雷打不动,天天如此。 公元前473年,勾践秘起藏于民间的三万雄兵,一举将姑苏城团团围困。此时,夫差还有五万兵马,却因粮草难济而不敢出城一战。 勾践创下了人类君王史的奇迹!他苦心励志,发愤强国,创下了以小打大,以弱胜强,以卵击石的人间神话!卧薪尝胆的典故被称为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经典中的经典,勾践的超人意志或许更有人类意义!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哀鸿遍野 解释: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游离失所的灾民。哀鸿:哀鸣的大雁. 《诗经·小雅》中有一篇题为《鸿雁》的诗。其中有两句是:“鸿雁于飞,哀呜嗷嗷。” 它的意思是说: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形容流离失所的难民呻吟呼救的凄惨景象。 由于这两句诗,后来人们就把不得安居的难民叫作“哀鸿”;形容受难的人民极多,几乎到处都有,就说是“哀鸿遍野”或“遍地哀鸿”。 原诗中“哀呜嗷嗷”的“嗷嗷”两字,后来还常常用来形容啼饥叫饿的嘈杂之声,例如“嗷嗷待哺(哭哭嚷嚷地急切盼望给点吃的)”。 爱屋及乌 解释: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奭〔shì 〕(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原文中所谓“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隶主贵族的管家之类。(余,末等的意思;胥;胥吏。) 汉朝人伏胜编撰的《尚书大传·大战》里也有类似的记载: “纣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这段记载,与《说苑》所载内容相仿。不过“余胥”一词写作“胥余”,两者的含意也不一样。“胥余”已不属胥史等级,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隶或刑徒了。例如商纣王时的“太师”箕子,因对纣王不满,被囚禁而装疯,甘当奴隶,所以《庄子》称他为“胥余”。 此外,《韩诗外传》、《六韬逸文》也都有关于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谈话的记载,内容基本相同。由于这个传说,就产生了“爱屋及乌”这句成语。 我国自古流传一种迷信习俗,以为乌鸦是“不祥之鸟”,它落到谁家的屋上,谁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集《诗经》的《小雅》部分,题为《正月》的一首诗里,就有“瞻乌爰止,于谁之家”。可见古人多厌恶乌鸦,而绝少有人爱它的。所谓“爱屋及乌”,是说:由于爱那个人,因而连他家屋上的乌鸦都不以为不祥,不觉得讨厌了。这句成语,一向被人们用作推爱的比喻。因为深爱某人,从而连带喜爱他的亲属朋友等人或其他东西,就叫做“爱屋及乌”,或称这样的推爱为“屋乌之爱”。 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诗中,开头两句是:“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宋朝人周敦颐的《濂溪诗》中有:“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宋朝人陈师道的《简李伯益》诗中也有“时清视我门前雀,人好看君屋上乌。”都是用的“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典故。 安步当车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 曰:“蜀愿得归,晚食为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 正以自虞。” 释义 表示慢慢地走,当作坐车 故事 战国时,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蜀。齐宣王慕他的名,把他 召进宫来。颜蜀随随便便地走进宫内,来到殿前的阶梯处,见宣王正 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行进。宣王见了很奇怪,就呼唤说: “颜蜀,走过来!” 不料颜蜀还是一步不动,呼唤宣王说:“大王,走过来!” 宣王听了很不高兴,左右的大臣见颜蜀目无君主口出狂言,都 说:“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也叫大王过来, 怎么行呢?” 颜蜀说:“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 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权势,还不如让大 玉礼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恼怒他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 颜蜀不假思索他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不尊贵!” 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 颜蜀神色自若他说:“当然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 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 柴的,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 他为万户侯,赏金干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竟然连一 个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 齐宣王无言以对,满脸不高兴。大臣们忙来解围:“颜蜀,过来! 颜蜀,过来!我们大王拥有千乘(一千辆战本)之国,东西南北谁敢不 服?大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老百姓没有不俯首听命的。你们士人大 卑鄙了!” 颜蜀驳斥道:“你们说得不对!从前大禹的时候,诸侯有万国之 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三千之 多。如今,称孤道寡的才二十四个。由此看来,重视士人与否是得失 的关键。从古到今,没有能以不务实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父要 以不经常向人请教为羞耻,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学习而惭愧。” 宣王听到这里,才觉得自己理亏,说:“我是自讨没趣。听了您的 一番高论,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今后您 就住在我这里,我保证您饮食有肉吃,出门必有车乘,您夫人和子女 个个会衣着华丽。” 颜蜀却辞谢说:“玉,原来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破 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 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外来的 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 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平 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命我讲话的 是您大王,而尽忠宣言的是我颜蜀。” 颜蜀说罢,向宣王拜了两拜,就告辞前去。 安居乐业 出处《老子》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释义 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故事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 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为他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 称。 老于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头路。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 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 民”的理想社会。 老于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们。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 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要使 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 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 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安然无羔 解释:平安无事,没有遭受损害或发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灾祸。 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负责处理。赵威后是一个比较贤明而有见识的中年妇女。她刚刚主持国事的时候,秦国加剧了对赵国的进攻。赵国危急,向齐国求救,齐国要赵威后把她的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作人质,然后再出兵。赵威后舍不得小儿子离开,但是听了大臣触龙的意见,还是把长安君送到齐国。齐国出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军。 有一次,齐王派使者带着信到赵国问候赵威后。威后还没有拆信就问使者。“齐国的收成不坏吧?老百姓平安吗?齐王身体健康吗?” 齐国使者听了心里很不高兴,说:“我受齐王派遣来问候您,现在你不先问齐王,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可以把低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微微一笑,说:“不是的。如果没有收成,怎么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主?难道问候时可以舍弃根本而只问枝节吗?” 齐国使者听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则“无恙”的典故,后来演化出成语,“安然无恙”。 安如泰山 解释: 安稳的像泰山一样。形容十分稳固,不可动摇。 这个成语来源于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人,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 关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大国,吴王刘濞(bi)野心很大,对中央政权心怀怨望,暗中图谋叛乱。汉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力和威信,巩固国家的统一。刘濞看到一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国的诸侯王阴谋策划叛乱。 枚乘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但刘濞执迷不悟,加紧进行阴谋活动。于是,枚乘只得离开吴国,到梁孝王刘武府中做了宾客。公元前154年,刘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等诸侯王,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历史上称“吴楚七国之乱”。 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王也落得自杀或被杀。这场叛乱只有三个月就彻底失败了。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枚乘因写了《上书谏吴王》,具有远见卓知而名声大振。 后来汉武帝即位,派人征召他进京做官,可惜他还没到京城,死于途中。

谢谢啦!!谁能推荐一些中国精彩的成语故事,或者一些典故什么,我想改编成短剧,春节要让外国小朋友表演~

       演讲文字素材可以让孩子们了解阅读成语故事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当时环节下的人文情怀和文化背景,下面这些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几篇。

        1:井底之蛙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

       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回。

       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和蝌虾,谁也此不上我。

       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

       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只千来丈。

       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早,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

       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西汉时期,有一个著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

       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著一只猛虎。

       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细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

       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

       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

       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这一成语也便由此流传下来。

        3:失斧疑邻

       有人丢失了一把斧子,怎么找也没有找到。后来他认为是邻居的儿子偷去了,他注意到邻居的孩子的言行,神情怎么看都象是一个小偷。

       于是他断定是那个孩子偷去了,心里还对说,“我早就看出那个家伙不是个好东西。”

       第二天,他上山砍柴时在一棵树边上发现了丢失的斧子。现在他才想起来,原来是前天忘记在这里了。他后悔随便的怀疑邻居的孩子。

       回家后,再看那个孩子的言行和神情,根本不象是偷东西的人。于是他又对说,“我早就想过,他不是那种偷东西的人。”

       后来人们就用“失斧疑邻”形容主观臆造、胡乱猜疑。

        的人还:

        1.小学生成语故事演讲稿素材

        2.小学成语故事演讲稿素材

        3.小学生成语故事剧本文字素材

        4.成语故事演讲稿大全素材

        5.小学生成语故事的比赛稿素材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8.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回答者:_雯_WEN_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25 13:29

       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南柯一梦

       成语释疑: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成语出处: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成语故事: 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一离开槐安国,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

       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而槐树的最高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完)

       班门弄斧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伯乐相马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不可多得

       东汉末年,有个名士祢衡,才华出众。当时,太中大夫孔融对他特别赏识,把他推荐给汉献帝。他写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汉献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荐表交给曹操。曹操爱才,就召见祢衡。哪知祢衡蔑视曹操,对他很不礼貌。曹操就派祢衡当鼓吏,在大宴宾客时,命他击鼓助兴。谁知祢衡一边击鼓,一边大骂曹操,使曹操十分难堪。曹操派祢衡去荆州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手杀他。想不到刘表把祢衡当作上宾,每次议事或发布文告,都得由祢衡表态。后来祢衡又对刘表不恭。刘表就派他到部将黄祖那里当书记。祢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后来,终于被黄祖所杀。

       成语“不可多得”由此而来,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难得。多用于赞扬有才能的人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不学无术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监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立刘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刘询继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死了许后。毒计败露,女医下狱。此事霍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霍光非常惊惧,指责妻子不该办这种事情。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还是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霍光死后,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了风声,宣帝派兵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成语“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才高八斗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

       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可是,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草木皆兵”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把草木都当成敌兵。形容极度疑惧,惊恐不安。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这一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邯郸学步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指鹿为马

       English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ě

       English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望梅止渴

       English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掩耳盗铃

       English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好了,关于“小众但惊艳的成语故事剧本”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小众但惊艳的成语故事剧本”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