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四字成语 四字成语

高中语文试卷成语填空题_高中语文试卷成语填空题及答案

ysladmin 2024-07-01 人已围观

简介高中语文试卷成语填空题_高中语文试卷成语填空题及答案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我对“高中语文试卷成语填空题”的一些看法。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高中语文试卷成语填空题_高中语文试卷成语填空题及答案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我对“高中语文试卷成语填空题”的一些看法。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1.求高中语文考试中常考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2.高中语文成语运用等问题

3.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及答题模板

4.高中常考四字成语及解释

5.高中语文阅读选择题做题方法

高中语文试卷成语填空题_高中语文试卷成语填空题及答案

求高中语文考试中常考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1、哀而不伤:悲伤而不过分。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中和之美。

       2、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3、安土重迁: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形容留恋故土。

       4、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错例〗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5、安居乐业:安心地住在那儿,喜爱自己的职业。〖错例〗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只能说“人民安居乐业”,不能说“生活安居乐业”。)

       6、安身立命:安身:容身,指在某地居住或生活;立命:使精神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

       7、安之若素:素:向来,素来。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不能误为“安心”。〖错例〗声名无论大小,都是靠诚实的劳动、创造实绩获得的。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以名砺志,才会不断进取。

       8、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9、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乐道,以守道为乐。处于贫困境地,仍以守道为乐。这是儒家提倡的态度。

       10、爱不释手:喜爱到舍不得放手。

高中语文成语运用等问题

       图文并茂、

       文质彬彬、

       咬文嚼字、

       身无分文、

       繁文缛节、

       温文尔雅、

       文房四宝、

       文过饰非、

       文恬武嬉、

       分文不取、

       大做文章、

       一纸空文、

       表面文章、

       斯斯文文、

       文武双全、

       能文能武、

       以文会友、

       孤文只义、

       文武两全、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深文巧劾、

       潘文乐旨、

       文奸济恶、

       文质斌斌、

       同文共规、

       一文莫名、

       深文周纳、

       天下文宗、

       文不对题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及答题模板

       (1)恰当

       洞若观火 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

       此成语含褒义,这样用完全可以。

       (2)不恰当

       对于是介词。表示人、事物、行为之间的对待关系。

       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我们~公共财产,无论大小,都应该爱惜。

       是谁对于什么人或什么事,“对于这类问题”句子不完整。

       明白?

高中常考四字成语及解释

        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及答题模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及答题模板

        1.字音辨析题

        答题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 方法 。

        2. 字形辨析题

        答题技巧: “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生僻字一般不会错。平时多积累。

        3.词语运用题

        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

        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4. 熟语(含 成语 )辨析题

        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彩;

        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

        5. 病句辨析题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 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回忆以前做的常见病句的标志

        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 句子 的主干,是否缺成分→ → 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 →→ 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 →→ 综合思考,是否符合 逻辑思维 ,——凭借语感。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6.标点符号题

        答题技巧:注意试卷中常考标点(顿号、引号、破折号、括号、分号、问号)的使用,重点审查这类标点的使用正确性,逐一辨析排除。

        7、排序题(语言连贯题)的考查

        答题技巧: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语段衔接,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找突破口,用排除法。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主语)是否一致→→ 话题是否一致 →→ 前后句式是否一致→→ 情境是否吻合→→ 音节是否和谐等。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6-8题)

        如何读懂科学类 文章

        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 内容。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阅读题目,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验证。

        科学文总体解题技巧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

        8、概念词语理解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划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联系词语的本义,抓住语境义。

        9、句子理解题

        答题技巧: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分析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分辨先后顺序。检查该选项的解释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

        10、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要点概括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枝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11、推断想象题

        答题技巧:找出推断的根据。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总之:所有的判断都必须来自原文,切切不可以主观臆断,建议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做其余三道选择题。找到题干中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前瞻后顾,整体把握,多用排除法(尤其是表述绝对的选项)。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2高中语文答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

        针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在进行整体性阅读时,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下列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谁,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事件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接着审清题目,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研读文段,不在无关处纠缠,要在紧要处下工夫。

        1.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平时我们积累的一些成语中个别语素的解释,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也要为我所用。

        2.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理解句意为前提,根据词在句中的位置化虚为实,断定词性和用法。

        3.“筛选信息”和“把握文意”:这是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两道题。要注意整体把握。尤其最后一道“把握文意”题,该题四个选项的设置。大多是按原文内容先后顺序排列的,往往选不恰当的项,这既对理解全文有帮助,也为解前面的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此处宜稍放慢速度,力争做正确,做完后,回过头来检验前面几个题的正误。

        答题技巧:

        1.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事件划一划。

        2.要先读文言文的最后一题,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所以先读了此文。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3.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4.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

        5.除了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外(大纲规定的120个),还要在考前看一看课本中注释的其他文言实词,只看注释即可。

        6.文言虚词要在“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等常用词语上,再复习一下。

        文言翻译

        文言文翻译:首先要读顺句子或语段,读顺了翻译就成功一半;句中重要实词虚词解释,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翻译时应注意文言文的句式,语序的变化调整,省略成分的补充;注意译句的通顺上口,书写认真。没有哪一位阅卷人会在空白处打对号的。所以那些杠杠框框该填的必须填上,不论自己答对还是答错。

        古文翻译重在直译,字字落实。

        古诗鉴赏

        古典诗歌鉴赏:首先认真审题,明确在哪一方面进行鉴赏。

        1.思想内容方面,要借助诗人写的景、人、事,体会诗的意境、诗人的感情经历、反映的道理。

        2.形象方面,要找准诗中所写的形象,体会这些形象的经历、心态或代表意义。

        3.语言方面,耍认真体会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的动词、形容词和其他词类,分析其如何体现意境的,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

        4.表达技巧方面,要弄清诗歌的表达技巧,借助原诗句进行分析。

        5.明确题目要求的提示性因素,严格按要求做题。

        6.认真组织答案,如果是语段。则按总分结构表达,要用准有关诗歌创作的概念术语,即要说行话。比如,要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不用第一句、第二句等。

        答题技巧:

        古诗鉴赏重在字句的理解。要从诗中找答案,各种方法要学,但关键是对本诗的理解,特别是在意境上要把握好。意境就是作者写这首诗表现的心境。或低沉、或昂扬、或沉郁、或思念、或冷漠等等,由此再落实到词句中。

        记住的关键一点就是:答案在诗歌内,在字句内在作者表达的情景内,如“冷、清、寂、绝、暗、阴、闹、笺、泪”中。

        诗歌鉴赏的表述,要紧贴诗句展开,可贴标签,不可夸大或缩小,实实在在的表述为好。如2002年“折柳”,2003年“冷、咽”的诗眼,都是据本诗内容去分析,不可硬套。当然,表述应有技巧。就是分析这个词的来龙去脉,在此处的含义。这样表述就清楚了。

3高中语文的答题技巧

        一、诗歌答题模式

        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点出境界特点

        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

        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4、炼字类:该字的本来意义及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

        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

        6、感情类:运用什么手法+通过__ 内容+抒发(寄寓/揭露)__ 感情

        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__ 手法+抒发__ 感情+评价

        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

        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特点)+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

        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二、现代文答题模式

        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

        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

        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

        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

        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

        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

        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

        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 总结 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

        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文体、结构、中心等)

        8、写_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_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

        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

4高中语文的答题具体技巧

        答题时要注意的答题策略

        1.看清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3.几点常规的提醒。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是通读全文,了解大意。阅读时要留心作者所写的人与事,情与理;对作者选取的材料、记叙的角度、叙述的语气、相关的议论抒情等,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题文对照,逐项检查。将选项中的内容,逐条与原文相关部分比较,看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注意不要遗漏重要内容。三是认真检查,全面验证。

        如何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尤其是人物形象,可以分“三步走”。

        首先,听其言,观其行,就是从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入手,了解人物的外貌、行为、语言、心理等。

        其次,给人物写“思想鉴定”,就是通过作品对人物的种.种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想品质。

        最后,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认识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可从三个角度考虑:一是句子的语言特点和句子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二是这样写起到的作用,三是语句的内涵。

高中语文阅读选择题做题方法

       1. 求高中语文考试中常考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高中语文考试常考四字成语及解释:

        1、安步当车:从容地步行,就当乘车一般。

        2、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3、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4、百无聊赖:指生活中思想感情没有依托,精神空虚,感觉什么都没有意思。

       

        5、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6、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动。里:内部。指学习要切实。形容言论或文章说理透彻、深刻。

        7、别无长物: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8、不耻下问: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

        9、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10、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11、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

        12、不刊之论:不可改易的言论。

        13、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14、不求闻达: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15、不以为然:不以为是正确的。

        16、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

        17、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18、差强人意:勉强使人满意。

        19、朝秦暮楚:比喻反复无常,也形容漂泊不定。

        20、出言无状:说话没有礼貌。

        21、粗枝大叶:本形容简略或概括,后形容草率不认真细致。

        22、大而无当:当:底。大得没有边际,表示大而不合用。

        23、弹冠相庆: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词。

        24、当仁不让:当:遇到。遇到应当做的事就去做,不推让。

        25、道貌岸然:道貌:庄严的外貌。岸然:高傲的样子。多指人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

        26、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渐达到很高的成就。

        27、等而下之:由这一等逐级往下。指跟某一事物比较起来更差。

        28、等闲视之:按平常的事情看待。

        29、颠沛流离:形容生活困苦受挫折,流离失所,无处安身。

        30、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了极点。

        31、耳提面命: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32、罚不当罪:处罚和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33、翻云覆雨: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手段。

        34、分条缕析:形容有条有理细致分类或剖析。

        35、分庭抗礼:原指宾客和主人分别站在庭院两边,以平等的礼节相见。后用以比喻互相对立,地位相当。

        36、焚膏继晷:点起灯继续着白天(干的事)。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工作或学习等。膏:油脂.焚膏:指点油灯。

        37、粉墨登场:用粉,墨化装,登台演出。也比喻坏人乔装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38、风云际会:比喻君臣遇合。也指遇到施展才能的好机会。

        39、逢人说项:碰见人便称道项斯的才学。比喻热心替人扬名或称道某事的好处。

        40、凤凰于飞:指凤和凰比翼双方。用以比喻夫妻恩爱。

        41、腹诽心谤:胸怀不满,心中怨恨。诽,谤:毁谤,说别人的坏话。

        42、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变形式,不改变内容。

        43、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也可写作“改弦易辙”。

        44、感同身受: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感受到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身:亲身。

        45、纲举目张:提起渔网总绳,所有的网眼都张开了。比喻抓住事物的要领,就可以带动全面。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

        46、高山景行: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

        47、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也比喻对事情的把握境界高远,能够十分轻松地驾驭。

        48、各得其所:原来表示各自如其所愿,后来也表示每个人或每个事物都能得到适当的安排。

        49、沽名钓誉:故意做引人赞扬的事,捞取名誉。

        50、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正大的样子。

        51、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测量水。比喻眼光短浅,见识片面狭隘。

        52、管中窥豹:从竹管里看豹子,比喻不全面的观察或认识。也比喻从观察到的一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2. 高中常考的成语和解释意

        (一)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1、耿耿于怀:心事萦绕,不能忘怀。

        2、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

        3、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4、目无全牛:比喻技艺高超。也比喻洞察事理,办事精熟。

        5、差强人意:(1)还能振奋人们的意志。(2)大致上还能够令人满意。

        6、不刊之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7、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灾难。

        8、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

        9、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超。

        10、罪不容诛:指杀了也抵不了其所犯的罪行。形容罪大恶极。

        11、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12、万人空巷: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

        13、振聋发聩:比喻高超的言论能使麻木糊涂的人觉醒。

        14、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15、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使人们心里感到非常痛快。

        16、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17、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18、不名一文:连一文钱都没。形容极为贫穷。

        19、惨淡经营:(1)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2)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

        20、侧目而视:形容敬畏、憎恨等神情。

        21、明日黄花:多用来比喻过时的事物。

        22、师心自用: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23、事半功倍:形容费力小,收效大。

        24、洛阳纸贵:形容好的著作,风行一时,广为流传。

        25、不情之请:不合理的请求。常用作求助于人时的客套话。

        26、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越来越糟糕。

        27、穷兵黩武:用尽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28、匪夷所思:不是平常人所能想像的。

        29、七手八脚:形容很多人一起动手。也形容人多手杂,非常忙乱的样子。

        30、苦心孤诣: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31、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32、莘莘学子:众多的学子。

        33、始作佣者: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34、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法纪严明,严格执行。

        35、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人不讲道理。

        --------------------------------------------------------------------------------

        2 回复:高考语文常考成语分类精编 (二)褒贬易误用的成语

        贬义词

        1、弹冠相庆:指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

        2、粉墨登场: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3、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做。指什么事都干。

        4、死灰复燃:比喻失势的人又重新得势。也比喻已经消灭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 来。

        5、炙手可热:比喻气炎盛,权势大。

        6、上行下效:指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做。

        7、亦步亦趋:比喻因缺乏主见,任何事都模仿、追随他人。

        8、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相追逐、趋附。

3. 求高中常考的成语,所有成语的解释

        1 高考语文常考成语分类精编 (一)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1、耿耿于怀:心事萦绕,不能忘怀。

        2、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 3、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4、目无全牛:比喻技艺高超。也比喻洞察事理,办事精熟。

        5、差强人意:(1)还能振奋人们的意志。(2)大致上还能够令人满意。

        6、不刊之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7、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灾难。

        8、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 9、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超。

        10、罪不容诛:指杀了也抵不了其所犯的罪行。形容罪大恶极。

        11、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12、万人空巷: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

        13、振聋发聩:比喻高超的言论能使麻木糊涂的人觉醒。 14、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15、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使人们心里感到非常痛快。 16、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17、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18、不名一文:连一文钱都没。形容极为贫穷。

        19、惨淡经营:(1)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2)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

        20、侧目而视:形容敬畏、憎恨等神情。 21、明日黄花:多用来比喻过时的事物。

        22、师心自用: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23、事半功倍:形容费力小,收效大。

        24、洛阳纸贵:形容好的著作,风行一时,广为流传。 25、不情之请:不合理的请求。

        常用作求助于人时的客套话。 26、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越来越糟糕。

        27、穷兵黩武:用尽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28、匪夷所思:不是平常人所能想像的。 29、七手八脚:形容很多人一起动手。

        也形容人多手杂,非常忙乱的样子。 30、苦心孤诣: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31、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32、莘莘学子:众多的学子。

        33、始作佣者: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34、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形容法纪严明,严格执行。 35、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

        形容人不讲道理。 --------------------------------------------------------------------------------2 回复:高考语文常考成语分类精编 (二)褒贬易误用的成语 贬义词 1、弹冠相庆:指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

        2、粉墨登场: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3、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做。

        指什么事都干。 4、死灰复燃:比喻失势的人又重新得势。

        也比喻已经消灭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 来。 5、炙手可热:比喻气炎盛,权势大。

        6、上行下效:指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做。 7、亦步亦趋:比喻因缺乏主见,任何事都模仿、追随他人。

        8、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相追逐、趋附。 9、处心积虑:存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

        形容用尽心思的谋划。 10、评头品足:泛指对人对事等多方议论、挑剔。

        11、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变形式,而内容、实质不变。 12、沆瀣一气:比喻气味相投者结合在一起。

        13、摇旗呐喊:比喻为别人助长声势。 14、翻云覆雨:比喻玩弄手段,反复无常。

        15、坐而论道:指空谈大道理而不见行动。 16、一团和气:指态度温和而不讲原则。

        17、一唱一和:比喻相互呼应配合。 18、以邻为壑: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

        19、颐指气使:形容有势力的人的傲慢神情。 褒义词 1、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2、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颂。 3、东山再起:指隐退后复出任职。

        4、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迅速地涌现出来。 5、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流行,行成风气。

        6、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7、不刊之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8、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超。 9、耳提面命: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

        10、苦心孤诣: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别人所无法达到的地步。 高考语文常考成语分类精编 (三)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1、灯红酒绿:(1)形容夜饮聚会的情景。

        (2)多用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2、苦心孤诣:(1)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2)指为了达到目的而费尽心思。 3、想入非非:(1)指意念进入玄妙虚幻的境界。

        (2)形容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 。 4、按图索骥:(1)比喻做事死守教条,而不懂得变通。

        (2)比喻依据一定的线索去寻找事物。 5、左右逢源:(1)比喻做事很顺利。

        (2)比喻办事圆滑。 6、不绝如缕:(1)形容形势十分危急。

        (2)形容声音微弱而悠长。 7、暗送秋波:(1)比喻美女暗中以眉目传情。

        (2)比暗中讨好别人或暗中勾搭。 8、行云流水:(1)形容诗文书法等自然流畅,不受拘束,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 动着的水一样。

        (2)形容事物流传不远,易于消失。 9、feng花雪月:(1)指华丽空洞的诗文或言论。

        (2)比喻男女欢爱的风流事。 10、瞻前顾后:(1)形容做事谨慎。

        (2)形容顾虑太多,处理事情犹豫不决。 --------------------------------------------------------------------------------4 回复:高考语文常考成语分类精编 (四)使用对象易误用的成语 1、巧夺天工:人。

4. 高中常考成语

        1. 哀鸿遍野:比喻 *** 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3. 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作的艰苦。

        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8.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15. 不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

        16.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1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

        20.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22. 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对,正确。

        24.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26.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7.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28.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29. 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30.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31. 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32. 曾经沧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33. 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蚕、鲸,名词作状语)

        34. 沧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粟,谷子。

        35. 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36. 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37. 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38. 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多含褒义。

        39. 大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40.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41. 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42. 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

        43. 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极点,含贬义。

        44. 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失

5. 高考常考成语及其释义

        这里是十几年全国各地考过的成语,很多你肯定不认识

        1994:别具一格:别:另外。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不落窠臼:窠:鸟巢;臼:舂米的石器。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匠心独运:匠心:工巧的心思。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

        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1995: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

        半斤八两:八两:即半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想入非非:非非:原为佛家语,表示虚幻的境界。想到非常玄妙虚幻的地方去了。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

        1996:应接不暇:暇:空闲。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琳琅满目: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美不胜收: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1997:莘莘学子:众多学子。

        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趋之若鹜:趋:快走;鹜:野鸭。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万人空巷: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1998:望其项背:可以赶上。

        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老虎。形容蓄谋已久。

        火中取栗:偷取炉中烤熟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拭目以待: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耸人听闻:耸: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骇人听闻: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1999:殚精竭虑: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一劳永逸:逸:安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2000:汗牛充栋: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淋漓尽致: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洗心革面: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改。

        左右逢源:逢:遇到;源:水源。到处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2001: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颐指气使: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车水马龙: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蓬荜生辉:蓬荜:编蓬草、荆竹为门,形容穷苦人家。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

        2002:光怪陆离:光怪:光彩奇异;陆离:开卷参差。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有口皆碑:碑:指记功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人人称赞。

        偃旗息鼓: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过犹不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闻过则喜:过:过失;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道听途说: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这里是十几年全国各地考过的成语,很多你肯定不认识

6. 高考常考成语及其释义

        1: 官样文章——比喻徒具形式的例行公事,或做样子给人看的虚文滥调

        2: 望其项背——能够看到别人的颈项和脊背。比喻有能力赶上

        3: "绝无仅有——再也找不出来,极为罕见"

        4: 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相追逐、趋附。含贬义。

        5: 志同道合——志趣相投、观点一致。志:志向。道:方向

        6: 略胜一筹——筹:筹码。略微高过一筹码。指两相比较,稍微强一点

        7: 匪夷所思——匪:平常。不是平常人所能想像的

        8: 匠心独运——匠心,巧妙的心思。形容创造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的创作构思

        9: 触类旁通——触:接触。通:通晓。掌握了某一事物的规律或知识,就能够以此类推,了解同类的其他事物

        10: 鬼鬼祟祟——行事暧昧而不光明

        11: 三人成虎——城市里本无老虎,但只要有三个人慌传市里有虎,听着就会以为真有虎了。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12: 功败垂成——垂:接近,将要。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含惋惜意

        13: 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地位、辈分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14: 韬光养晦——韬:隐藏。光:光芒,锋芒。晦:晦迹,即隐藏踪迹。指隐藏自己的才能、锋芒,不使外露

        15: 好高鹜远——骛:通“务”,追求。指不切实际的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16: 脍炙人口——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为众人所称美

        17: "明珠暗投——旧时比喻怀才不遇,这里比喻好东西落到坏人手里"

        18: 颐指气使——颐:腮帮。指:指挥。气:神情。使:指使。用面部表情和出气发声做出示意来指使别人。形容有势力的人的傲慢神情

        19: 耳濡目染——濡:沾染。因经常听到看到而不知不觉受到影响

        20: "别出心裁——独出巧思,不同流俗"

        21: 一语破的——一语:一句话。的:箭靶。比喻一句话就说到问题的实质

        22: 一往无前——一往:一直向前。无前:前面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多形容勇猛前进

        23: 返璞归真——璞:朴素。归:回到。真:纯真。去掉外表的装饰,返回到质朴、纯真的状态

        24: 引吭高歌——放开喉咙高声歌唱

        25: "为虎作伥——为老虎引路的鬼。比喻给坏人做帮凶,为坏人效劳"

        26: "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衣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辛。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

        27: 目不暇接——暇:空闲。接:接触。眼睛来不及看。形容吸引人的食物很多,看不过来

        28: "草菅人命——菅:一种野草。如同除草,任意害人性命"

        29: 墨守成规——比喻拘泥于成见而不善于机变

        30: "赴汤蹈火——形容不畏艰难险阻,奋不顾身"

        有考生认为,做选择题只是“找”与“比”的问题,与“读”关系不大。其实,把握了“读”,下两步的“找”与“比”才会事半功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阅读选择题做题 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高中语文阅读选择题做题方法

        阅读方法

        有考生认为,做选择题只是“找”与“比”的问题,与“读”关系不大。其实,把握了“读”,下两步的“找”与“比”才会事半功倍。这里的“读”包括两点:

        1.通读,整体把握全文。先总体浏览 文章 ,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语和 句子 ,快速地理清文章的思路,基本抓住主要内容。

        2.精读(文段)。这里的“精”,不是“精细”,而是“精明”,只有精明地读,才能准确吸纳判断。什么叫“精读”呢?只读该读的(与选项对应的内容),紧抓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和解题无多大关系的,读过后就不再读。方法  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做论述类文本、实用类选择题,除此之外,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

        比对词语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

        ①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

        示例:(2013·安徽卷第1题D项)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原句: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比对:“这个特点”指的是“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而不是指“概念”,选项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2高中语文阅读的选择题做题技巧

        一、分析表达技巧与表达手法上的作用

        要注意运用表达技巧·表达手法的知识,结合主旨与上下文,准确把握答题角度,从形式与内容俩个方面考虑。侧重的内容一般是证明观点侧重形式色一般为使用什么表现手法和方法。答题的一般顺序为:1:判断使用了什么技巧什么表现手法 2:指出这样用的作用 3: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二、理解段落的作用,分析概括 散文 的内容大意。

        答题时要找准全答案要点,从内容上来看,有点主旨,表达作者观点等作用;从结构上看,有 总结 ,总括,承上启下,提示文章思路等作用;从表达效果上来看,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等作用。

        三、分析概括散文的内容大意,多角度对散文进行发掘探究,理解作品内涵。

        四、理解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1.就是通过客观的事,景,物,深入理解作者的情,理,意。句子的含义有基本含义深层含义之别。要准确把握住作者的情感态度,不能孤立的加以理解。

        2.语言特征有朴实自然,清新活泼,含蓄深沉等等;语句的表现手法 有比喻,拟人,象征,烘托。

        3.解答此题目不能漫无边际,要抓住表现手法,语言特征,和表达效果三个要素。

3高中语文 成语 选择题做题方法

        掌握更多成语

        高中语文成语选择题的类型非常的多,有的是考察相近的成语不同的含义,而有的则是考查学生对于成语的理解。不同的类型就需要这些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高中语文做选择题的方法比较多,归根结底就是需要这些学生掌握更多的成语。

        学生要想在今后的考试中能够做对成语选择题,只要这些学生掌握更多的成语,可以选择背诵成语词典中的成语,也可以多做一些成语选择题。学生只有不断的积累自己的知识,学生才能够帮助自己做对题目。

        做大量的题目

        如果高中生想作的成语选择题,需要这些学生掌握更多做题的方法。沟通除了需要做大量的成语题目之外,也需要对这些题目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成语题目需要有不同的分析方法,学生只有把这些题目分门别类,才能够帮助自己多注意这些成语题目。

        有的学生觉得做大量的成语题,需要学生抽出大量的时间去做这些题目。其实这些学生只要平时的时候,不懂自己对于知识的积累。每天抽出十几分钟的时间做这些成语题目,也能够帮助自己做个成语题。

        注重分析

        学生想要做对成语选择题,学生除了需要认识这些成语之外,也要注重对这些成语的分析。不仅分析这些成语的表面意思,也需要分析这些成语隐含的意思。大部分的语文选择节,不仅是考察这些成语的表面意思,更多的是考察这些成语的内在意思。如果学生想做对题目,就需要这些学生平时多看一些成语词典,或者多做一些成语选择题。

4高中语文选择题解题技巧

        其实同英语,语文也是语言类学科,但是语文与英语稍微有点不一样,前面部分的单选题还是用客观原则做题,语文考察的是句子词语接受能力,若能够自我“角色扮演”,将能提高准确率和做题速度。

        语文阅读可以稍微主观一点点,但是必须去比较选项和为此一定的客观性,在可能有歧义的问题上不要考虑,就是考虑问题的对立面,如果对立面能够成立,这个选项必然不正确。

        语文选择题命题特点:由于语言类学科必须陈述清楚,因此能够考察大家的命题方向只有两种手法,第一种方法,就是将正确答案出的像错的,第二种将干扰选项设置的正确无比。因此大家做题时要注重比较选项。

        说一下语文命题大致顺序,第一道(或前两道)纯记忆,多音字或错别字,这个自己掌握吧。

        第二道~第四道无非是成语、病句、排句子,这类题通常很多人丢分,这是很不应该的。成语题我们注重两个方面就能顺利拿到分数,第一关注成语的褒贬(或中性)词性,第二关注成语的使用对象,如08全国2卷:“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这个成语讲的是各种各样的方法,不能单一指向一个博物馆,如果题目说美国多家博物馆的收费各尽所能,这句话就没有语病了。如“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漠不关心是属于被动态,不能带宾语的。其他的成语只要意思没错就能判断。

        病句题是很多学生的噩梦,因为我们平时讲话交流的时候都明白对方的意图,所以并不太注重句子的正确与否,因此在命题上就抓住了这点来折磨大家,让大家出错。其实病句最大的特色是,假设我什么都不知道,光看文字能不能说清楚一件事(或连贯的事),即大家需要扮演什么都不知道的一个角色,不主观臆断的情况下,听到这句话后能不能明白说了什么,能清楚明白的认为对,模棱两可的就可能有歧义。

       

       好了,今天关于“高中语文试卷成语填空题”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高中语文试卷成语填空题”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