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四字成语 四字成语

成语故事大全800个加意思是什么_成语大全 故事加意思

ysladmin 2024-06-21 人已围观

简介成语故事大全800个加意思是什么_成语大全 故事加意思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关于“成语故事大全800个加意思是什么”的知识。为了让大家更

成语故事大全800个加意思是什么_成语大全 故事加意思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关于“成语故事大全800个加意思是什么”的知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ȫ800������˼��ʲô

2.谁知道下列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相关的故事呢?

3.关于动物的成语寓言故事,多找几个啊,表明寓意,记住是关于动物的成语寓言故事故

4.成语故事大全短的50~100字

成语故事大全800个加意思是什么_成语大全 故事加意思

������´�ȫ800������˼��ʲô

       (1)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西汉时期,有一个著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

        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细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这一成语也便由此流传下来。

       --------------------------------------------------------------------------------

       -- 作者:畅想呼吸

       -- 发布时间:2005-11-20 22:40:00

       --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公元前379年,齐国公子因齐即位,自称为王,他就是齐威王。

        齐威王,刚临政那几年,不问国事,饮酒作乐,国家日渐衰败,人民生活困难。

        有一天,一位姓邹名忌的人前来叩门,自称懂得弹琴,知道威王爱好音乐,特来拜见。

        威王召他进来,取琴给他。邹忌只是抚摸着琴弦,并不弹奏。威王问:“先生为何只是抚摸而不弹,是琴不好么?”

        邹忌放开琴,严肃地说:“小臣懂得琴理,至于弹琴,那是乐工们的事。”于是邹忌大谈了一通琴理。威王听得不耐烦,打断他的话,说:“先生既懂得琴理,必定善于演奏,愿先生试弹一曲听听。”

        邹忌(zōu jì)回答说:“小臣以研究琴理为业,当然善于演奏;大王的职责是治理国家,岂不善于国事么?今大王身居王位而不治理国家,与小臣抚摸琴弦而不弹奏有什么不同?小臣只抚弦而不弹奏,不能满足大王的意愿,大王身居王位而不问政事,恐怕不能满足百姓们的意愿吧!”

        威王大为震惊,说:“先生用弹琴的道理劝说我,我懂得先生的用意了!”于是将邹忌留下和他谈论国家大事。

        邹忌劝威王节制饮酒,远离女色,讲求实际,区别忠奸,爱护人民,整顿军备,经营霸王的事业。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威王心悦诚服,立即拜邹忌为相国。

       --------------------------------------------------------------------------------

       -- 作者:畅想呼吸

       -- 发布时间:2005-11-20 22:40:00

       --

       (3)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

       -- 作者:畅想呼吸

       -- 发布时间:2005-11-20 22:41:00

       --

       (4)卧薪尝胆

       源于《史记专项王勾践世家》。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卧薪尝胆”,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民奋图强。

       --------------------------------------------------------------------------------

       -- 作者:畅想呼吸

       -- 发布时间:2005-11-20 22:41:00

       --

       (5)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

       -- 作者:畅想呼吸

       -- 发布时间:2005-11-20 22:41:00

       --

       6)愚公移山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无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这是一个著名的故事。愚公为了排除险阻,打开通道,率领全家搬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这是一件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在有的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但是,愚公胸怀大志,不被困难所吓倒,他敢想敢说敢做,终于在别人帮助下把两座大山搬走了。这就说明:凡是对人民有利的事,无论怎样艰险,只要具有坚忍不拔的决心,充满必胜的信心,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努力做下去,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把理想变为现实。

       --------------------------------------------------------------------------------

       -- 作者:畅想呼吸

       -- 发布时间:2005-11-20 22:41:00

       --

       7)开卷有益

       “开卷有益”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打开书本,总有益处。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

        这个成语来源于《渑水燕谈录》,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

        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这部书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平总类》。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

        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

        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

        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

        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十分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努力读书,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平常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的阅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谓。

        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有益处。

       --------------------------------------------------------------------------------

       -- 作者:畅想呼吸

       -- 发布时间:2005-11-20 22:42:00

       --

       8)一诺千金

        源于《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季布是秦朝末楚国的义士,他生性耿直,乐善好施,特别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困难再大,他都一定要设法办好,所以深受当时人们的赞誉。季布在项羽手下时,曾多次打败刘邦,项羽兵败自杀,刘邦悬赏捉拿季布。但是由于季布深得人心,始终捉拿不到他。后经汝阴侯滕公的说情,刘邦才撤销通缉令,并封季布为中郎,不久又改封河东太守。当时有一个人叫曹邱生,专门喜欢结交有权有势的官员,他听说季布一夜之间由阶下囚变为天子的重臣,特地让人介绍去见季布。季布一见曹邱生,脸上便露出厌恶之情。而曹邱生不识相地弯腰作揖,惊喜地对季布说:“我听楚人说过:得到百斤黄金,也抵不上季布的一名诺言。”接着曹邱征又说:“你的名声如此之大,难道与我到处宣扬一点关系都没有吗?”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话后非常高兴,认为他的名声之所以这么大,原来与曹邱生的宣传有关。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一诺千金”,用来比喻重视诺言,说话算数。

       --------------------------------------------------------------------------------

       -- 作者:畅想呼吸

       -- 发布时间:2005-11-20 22:42:00

       --

       9)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莫过甘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千百年来已为大家所熟知。这个故事说明:同志之间、朋友之间,应当团结互助,而不应当勾心斗角,要看清和对付共同的敌人。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敌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

       --------------------------------------------------------------------------------

       -- 作者:畅想呼吸

       -- 发布时间:2005-11-20 22:42:00

       --

       10)孔融让梨

       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

       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

        “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

        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

       -- 作者:畅想呼吸

       -- 发布时间:2005-11-20 22:43:00

       --

       (11)利令智昏

       源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攻打韩国。不几天就攻占了韩国的野王,断绝了上党的交通。这样一来,上党城孤立无援,眼看就要失守,上党守将冯亭看到野王已经失守,认为上党也会保不住的,与其让秦国占了上党,还不如亲手把它转交给赵国,韩国就可以和赵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的侵略。

        当冯亭派人把上党的地图带给赵孝成王时,赵王左右为难,他不知该怎么办,于是召集大们商议,其中有一个叫赵豹的大臣劝赵王不要接受,因为无端地接受别人送来的东西,就会引起祸患,韩国之所以把上党献给赵国,目的是想让秦国把矛头指向赵国。可是赵王并不同意他的意见,于是又和平原君赵胜商议,平原君认为即使发兵百万,一年半载也不一定能攻下一座城池,现在却不费一兵一卒,就可得到上党的土地,决不能坐失良机。

        赵王听了平原君的话,非常高兴,于是派平原君到上党去接受土地,封冯亭为华阳君。可是没有多久,赵国就大祸降临,秦国看到即将到手的土地却被赵国占领了,转而来攻打赵国,赵国派出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去应战,结果打了败仗,秦国在长平之虎中消灭赵国士卒40多万。

        司马迁在评价这件事时,认为平原君是一个行为高出一般世俗弟子的公子,但却不明白”利令智昏“的道理,利这个东西,能够使聪明人冲昏头脑,丧失理智,平原君贪图冯亭的利诱,以致赵国在长平损失了40多万人,几乎连赵国的都城邯郸也快失去了。

        后来,人们用”利令智昏”来形容因贪利而失去了理智。

       --------------------------------------------------------------------------------

       -- 作者:畅想呼吸

       -- 发布时间:2005-11-20 22:43:00

       --

       12)叶公好龙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

       --------------------------------------------------------------------------------

       -- 作者:畅想呼吸

       -- 发布时间:2005-11-20 22:43:00

       --

       (13)贾人渡河

       现代人看来,“商”和“贾”的语意无大差别,都是贸易的意思;但在古时候,“商”和“贾”在经营方式上却有所不同,所谓少卖为“商”走卖为“贾”。从一个地方买进,到另一个地方卖出,用这种方式做生意的人叫贾人。

       从前有个贾人,在河南办了一批货,取水路贩往外地销售。船在河中顺风行驶,忽然浓云密布,狂风骤起,大雨倾盆,河水陡涨。贾人走出船仓查看货物,一股大浪袭向船头,把贾人拍落水中。贾人在水中挣扎呼喊:“救命呀!”

        一个渔夫听到喊声,急急忙忙把船摇过来救人。贾人看到渔夫,大声喊道:“快来救我,我给你一百两白银。”

        渔夫把贾人救起来,送进船仓,贾人换好了衣服,拿出十两银子送给渔夫,说:“拿去吧,这十两银子够你辛苦半年了。”

        渔夫不接银子,看着贾人说:“刚才你在水中许诺说给一百两银子,而不是十两。”

        贾人满脸不高兴地说:“你这人也太不知足了,你一天打鱼能挣几文钱?现在一下子捞了十两银子,不少了。”

        渔夫说:“事是这么回事,理却不是这个理。你刚才不许诺给一百两银子,我也会救你一命,但你既然说给一百两,我希望你不要失信。”

        贾人摇摇头,踱进船仓,不再理会渔夫,渔夫长长叹口气,回到渔船。

        一年后,贾人又办了批货,碰巧在河中与渔夫相遇。两个人都想起了去年那次不愉快的分手。贾人说:“我给了你十两银子,你为什么不用来当本钱,做点小生意,何苦风里雨里挣这份辛苦钱?”

        渔夫来不及答话,贾人的船触上礁石,船仓进水,船渐渐下沉。贾人急得团团转,大声对渔夫说:“快来救我,这次我给你三百两银子,保证不失信。”

        渔夫摇橹从贾人旁边划过去,回头不紧不慢地说:“喊信得过你的人来救命吧,我不要你的银子,可也不救你这种无信无义人的命。”

        很快,贾人随着沉船在滔滔河水中消失了

       --------------------------------------------------------------------------------

       -- 作者:畅想呼吸

       -- 发布时间:2005-11-20 22:44:00

       --

       14)居安思危

       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家能够取消攻打的念头。其他国家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并不想得罪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为了答谢晋国,于是郑国国君就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与贵重的珠宝作为贺礼。收到这份礼物之后,晋悼公十分高兴,就将一半的美女赏给这件事的大功臣魏绛。没想到正直的魏绛一口拒绝,并且劝晋悼公说:“现在晋国虽然很强大,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因此而大意,因为人在安全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会先做准备,以避免失败和灾祸的发生。”晋悼公听完魏绛的话之后,知道他时时刻刻都牵挂国家与百姓的安危,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

       -- 作者:畅想呼吸

       -- 发布时间:2005-11-20 22:44:00

       --

       15)改过自新

       汉朝初期,有个著名的医学家名叫淳于意。淳于意从小就喜爱医药,但因没有名医指导,医术不高明。他给人家治病,开的处方往往不灵验。到了他三十六岁的那年,才遇到了名医阳庆,并拜阳庆为师。淳于意向阳庆学习了三年之后,医术十分高明,替人治病,药到病除。但他喜欢到处游历,当了太仓令后,就很少给人治病了,所以有病的人都怨恨他。

        淳于意四十岁那年,有人向朝廷控告淳于意。朝廷命令把他押送到京城长安受刑。淳于意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她们得知后,谁也拿不出主意来。起程那天,五个女儿只会跟着淳于意走,边走边哭泣。淳于意本来就有气,这时又听到她们的哭声,更加烦恼,于是开口就骂:「只恨我没有一个儿子,有了事情,只会哭泣,算我白养了你们一场。」几个女儿任由父亲责骂。唯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听了十分伤心,她跪在父亲的面前说:「我要随父亲到长安去,用我的身子去赎父亲的罪过。」

        淳于意忙摇摇手说:「从这里到长安有千里路,你小小年纪,能走得到吗?」几个姐姐也劝她说:「小妹,你一个女孩儿家,在路上有许多不便之处。」缇萦说:「我对天发誓:即使受尽千般苦,也要到长安去,除非死在路上!」

       大家见她态度坚决,劝说无用,只好随她。

        一路上,缇萦忍受了千难万苦,终于到了长安。

        一到长安,淳于意便被囚下狱,缇萦拼着性命,要上宫殿去见汉文帝。门吏不准她进,她就写好一封陈情书,交给门吏,恳求转呈皇上。门吏被她的举动感动了,果然将书信传了上去。这封信说:「我父亲淳于意做官,家乡的百姓都称赞他廉洁公平。如今他犯了法,要受刑; 我痛恨死去的人不能复生。虽然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罪过,想改过自新,也不可能了。我自愿做官家的奴婢,来代替我父亲受刑,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缇萦的书信,为她的牺性精神所感动,免除了淳于意的刑不说,也没有让缇萦去当奴婢。他还下令说:「尧舜的时代刑罚很轻,而没有人犯法。现在刑罚特别重,但犯罪却止不了。这是什么原因?很显然是我们教育不够。我十分自愧。现在有人犯了法,不教育就用刑罚,使他们想改过也不可能。我希望大家议出新的法来!」

        改:改正。

        自新:自已重新做人。

        这句成语的意思:是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

       -- 作者:畅想呼吸

       -- 发布时间:2005-11-20 22:44:00

       --

       16)出尔反尔

       “出尔反尔”这则成语的原意是你怎样对别人,别人也怎样对你。现用来形容一个人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尔”指你,“反”同返。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战国时,有一年邹国与鲁国发生了战争。邹国吃败仗,死伤了不少将士。邹穆公很不高兴,问孟子道:“在这次战争中,我手下的官吏被杀死了三十三个,可是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去拼命的,他们眼看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可恨得很。要是杀了这些人吧,他们人太多,杀也杀不完;要是不杀吧,却又十分可恨。您说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记得有一年闹灾荒,年老体弱的百姓饿死在山沟荒野之中,壮年人外出逃荒的有千人之多,而大王的粮仓还是满满的,国库也很充足,管钱粮的官员并不把这严重的灾情报告给您。他们高高在上,不关心百姓的疾苦,而且残害百姓。”

        孟子在回顾了这辛酸的往事后,接着又说:“您记得孔子的弟子曾子说过的话吗?他说,要警惕呀!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如今百姓有了一个报复的机会,就要用同样的手段来对待那些长官了。” 孟子最后告诉邹穆公说:“所以,大王不要去责怪他们、惩罚他们。如果实行仁政,您的百姓就会爱护他们的长官,并且愿意为他们献出生命。”

       这个网站有好多/yycy.html

谁知道下列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相关的故事呢?

       1. 四字成语大全什么什么知什么

        知足常乐、

        一叶知秋、

        格物致知、

        知行合一、

        冷暖自知、

       

        知法犯法、

        见微知著、

        迷途知返、

        不知不觉、

        不知所措、

        真知灼见、

        不得而知、

        知无不言、

        自知之明、

        恬不知耻、

        知己知彼、

        知遇之恩、

        一知半解、

        不知所云、

        明知故犯、

        温故知新、

        知易行难、

        众所周知、

        先知先觉、

        知难而退、

        知人论世、

        落叶知秋、

        知人善任、

        妇孺皆知、

        一无所知

2. 含有四字的成语故事

        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

        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

        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

        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

        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8.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

        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

        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

3.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一什么而什么

        一蹴而就 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一概而论 一概:同一标准,一律。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

        一哄而散 哄:吵闹。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

        一挥而成 挥:挥笔;成: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一挥而就 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一扫而空 一下子便扫除干净。比喻彻底清除。

        一身而二任 一个人承担两种任务。

        一拥而上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一蹴而成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同“一蹴而就”。

        一蹴而得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同“一蹴而就”。

        一呵而就 一口气完成。

        一哄而起 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

        一哄而上 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同“一哄而起”。

        一褱而论 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同“一概而论”。

        一扫而光 一下子就扫除干净。

        一往而深 指对人或对事物顷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同“一往情深”。

        一望而知 一看就明白。

        一拥而入 拥:拥挤。一下子全都拥了进去,挤了进去。

4. 什么什么而的四字成语

        安枕而卧 放好枕头睡大觉。比喻太平无事,不必担忧。

        半途而废 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倍道而进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进。

        背道而驰 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比肩而立 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并日而食 并日:两天合并成一天。不能天天得食,两天三天才能得一天的粮食。形容生活穷困。

        不辞而别 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

        不得而知 没有办法知道。

        不恶而严 并不恶声恶气,但很威严,使人知敬畏。

        不寒而栗 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不欢而散 很不愉快地分手。

        不教而杀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不教而诛 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不胫而走 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不劳而获 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不谋而合 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不期而然 期:希望;然:如此。不希望这样,而竟然这样。表示出乎意外。

        不期而遇 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

        不言而信 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5. 知什么交什么四字成语

        知音之交

        释义:指非常了解、能赏识自己的知心朋友。

        此成语出自《列子·汤问》,讲述了俞伯牙认定钟子期是他的知音之后,在钟子期死后为钟子期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此后破琴绝弦,再也不弹琴了。

        近义词:高山流水

        解释: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解释: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弹琴。伯牙弹琴,内心向往登临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极了,巍巍峨峨就像泰山一样!”伯牙又转而心向滔滔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

        示例: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得遇知音。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

       

扩展资料:

        含有交的成语:布衣之交、患难之交

        1、布衣之交

        解释:布衣:平民。旧指贫寒老友。

        出自:《战国策·齐策三》:“卫君与文布衣交,请具车马皮币,愿君以此从卫君游。”

        解释:卫国国君与文布衣之交,请准备好车马皮币,愿你用这个从卫国君游。

        示例:寡人闻君高义,愿与君为~。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八回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表示贫民间的友谊

        近义词:微时之交、生死之交、忘年之交、患难之交、贫贱之交

        反义词:酒肉朋友

        2、患难之交

        解释:交:交情,朋友。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出自: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回:“浦肫夫患难之交,今日年兄为我们看他,异日我们也代年兄看他。”

        解释:浦肫那些患难的朋友,今天年兄为我们看他,有一天我们的代年哥哥看他。

        示例:然而正感谢有这一些的打,你把铁打成了钢,把泛泛的朋友都打成了~了。 郭沫若《南京印象》十六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指经过困难而成好朋友

        近义词:金石之交、患难与共、金兰之契、金兰之交、布衣之交、难兄难弟、刎颈之交、深厚之交、生死之交、难弟难兄

        反义词:酒肉朋友、狼狈为奸、泛泛之交、狐朋狗友、酒肉兄弟、一面之缘。

6. 四字成语,第三个字是而的成语有哪些

        因人而异闻风而起无翼而飞席地而坐席卷而逃望尘而拜望风而逃同盘而食随遇而安似是而非脱口而出含屈而死无为而治饮恨而死一概而论一挥而成掩鼻而过一挥而就向隅而泣扬长而去一扫而空悬悬而望相辅而行闻风而动娓娓而谈挺身而出随踵而至倾巢而出倾耳而听平心而论翘足而待破门而出怒目而视拍案而起面墙而立满载而归凯旋而归和衣而睡三十而立如此而已莞尔而笑食言而肥脱颖而出拭目而待适可而止同日而语扶摇而上顺风而呼顺时而动善贾而沽择人而事落荒而逃一哄而起款款而谈夸夸而谈侃侃而言一拥而入昂然而入比肩而事不宣而战说说而已无疾而终一饮而尽大败而逃腾空而起自然而然闻风而逃一哄而上一扫而光望风而靡一望而知望风而遁颖脱而出应运而生三思而行跷足而待破门而入中途而废无功而返易地而处择善而从鱼贯而入迎刃而解直道而行鱼贯而行一拥而上月晕而风油然而生一蹴而就知难而进择主而事仅此而已乘兴而来不战而溃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似非而是扫兴而回蜂拥而至。

关于动物的成语寓言故事,多找几个啊,表明寓意,记住是关于动物的成语寓言故事故

       夸父追日的故事-中国神话故事

       意思:夸父:古传说中的人名。夸父拚命追赶太阳。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处〗《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 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示例〗真谓~,必渴死者也。 ★南朝·宋·僧愍《戎华论折顾道士夷夏论》

       据说“夸父”本是一个巨人族的名称,从世系上看,夸父族人原本是大神后土传下的子孙,住在遥远北方一座名叫“成都载天”的大山上。他们个个都是身材高大、力大无比的巨人,耳朵上挂着两条黄蛇,手中握着两条黄蛇。看样子很可怕,其实他们性情温顺善良,都为创造美好的生活而勤奋努力。

       北方天气寒冷,冬季漫长,夏季虽暖但却很短,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山头的积雪还没有溶化,又匆匆从西边落下去了。夸父族的人想,要是能把太阳追回来,让它永久高悬在成都载天的上空,不断地给大地光和热,那该多好啊!于是他们从本族中推选出一名英雄,去追赶太阳,他的名字就叫“夸父”。

       夸父被推选出来,心中十分高兴,他决心不辜负全族父老的希望,跟太阳赛跑,把它追回来,让寒冷的北方和江南一样温暖。于是他跨出大步,风驰电掣般朝西方追去,转眼就是几千几万里。他一直追到禺谷,也就是太阳落山的地方,那一轮又红又大的火球就展现在夸父的眼前,他是多么地激动、多么地兴奋,他想立刻伸出自己的一双巨臂,把太阳捉住带回去。可是他已经奔跑了一天了,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他口渴难忍,他便俯下身去喝那黄河、渭河里的水。两条河的水顷刻间就喝干了,还是没有解渴,他就又向北方跑去,去喝北方大泽里的水,但他还没到达目的地,就在中途渴死了。

       虽然夸父失败了,但他的这种精神、这种毅力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并且激励着许多有志之士不断进取。

       夸父追日的目的真的能够达到吗?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就在于他违背了客观规律。大家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行星,本身是不能发光的,必须借助于太阳的光和热来哺育其上的生命。地球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就是白天,背离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加上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这就使白天和黑夜不断更替,因此也就会看到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西边落下。夸父看到的太阳西行,实际上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另外,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在绕太阳公转,并且地轴和公转轨道之间存在着66.5°的夹角。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不变,这样就使太阳直射点只能在南、北纬23.5°之间移动,结果使地球表面的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出现差别。所以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气温越低,也就是说北方要比江南寒冷。因此,即使夸父跑得再快,再力大无比,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地球有着自己存在的客观规律,要想改变是不可能的。

       愚公移山

       yú gōng yí shān

       〖解释〗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出处〗《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示例〗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发扬~的精神。

       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达几万尺,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

       山北有位老人,叫做愚公,年纪快九十了。他家的住处正对着这两座大山。他苦于大山阻隔,出入的道路十分迂曲艰难,就召集全家人商议说:“我想和你们一起,用尽一切力量去搬掉这险阻,开出一条大路,直通冀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面,你们说行吗?”

       全家人纷纷表示赞同。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一个疑问,说:“就凭你这点力气,就是像魁父这样的小山包,恐怕都搬不掉,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再说,挖出来的那些石头和泥土又往哪里扔呢?”

       家人七嘴八舌地说:“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去。”

       于是,愚公就率领着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土块,再用簸箕和筐子把石土运到渤海的后面去。就这样从冬到夏,他们才能往返一次。

       愚公家搬山的事,惊动了邻居。邻居家的一位寡妇,有个遗腹子,才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跑去帮忙。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头,人称智叟。他以嘲笑的语气劝阻愚公说:“你怎么傻到这种地步呀!就凭你这把年纪,这点儿力气,要拔掉山上的一根树都不容易办到,又怎么能搬掉这么多的山石土块呢?”

       愚公长叹了一口气,说:“我看你太顽固了,简直不明事理,连那寡妇的小孩都不如!虽然我会死的,可是我还有儿子呢!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儿子,儿子又生孙子,这样子子孙孙都不会断绝的呀!而这两座山再也不会增高了,还怕挖不平吗?”

       智叟听了,无言以对。

       山神听到了愚公的这些话,担心他挖山不止,就去禀告了天帝。天帝为愚公移山的诚意所感动,就派了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去背走了那两座大山,一座山放在朔东,一座山放到雍南。从此以后,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面,再也没有大山挡路了。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

       jīng wèi tián hǎi

       〖解释〗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出处〗《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示例〗宾南如~,每不自量。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

       治理改造大自然,要有~的顽强精神。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炎帝不仅管太阳,还管五谷和药材。他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就要去东海,指挥太阳升起,直到太阳西沉才回家。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父亲忙于公事,总是不带她去。这一天,女娃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风暴,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女儿,但却不能用医药来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叹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又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精卫和海燕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

       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

       wò xīn cháng dǎn

       〖解释〗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示例〗中国足球要想冲出亚洲,必须~,刻苦训练。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吴王趁越国刚刚遭到丧事,就发兵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槜音zuì)地方,发生一场大战。

       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他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嚭(音pǐ)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音lí)。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勾践不同意,也发大军去跟吴国人拼个死活。两国的军队在大湖一带打上了。越军果然大败。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勾践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

       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勾践派文种到吴王营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吴国的伯嚭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嚭,请伯嚭在夫差面前讲好话。经过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自己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

       悬梁刺股

       悬梁刺股

       xuán liáng cì gǔ

       〖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示例〗我~年复年,把铜雀磨穿。 ★清·李渔《比目鱼·赠行》

       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汉朝人孙敬,字文宝,非常好学,从早到晚地读书。有时疲倦了,想睡觉,就用一根绳子系住头发,另一头拴在房梁上拉直。这时候如果再打瞌睡,就会被绳子拉醒。“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是说苏秦读书欲睡就拿锥子扎大腿的事。该故事已见“引锥刺股”条,此不详述。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背水一战

       背水一战

       bèi shuǐ yī zhàn

       〖解释〗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示例〗挫折也有两重性。它可以把人置于死地,也可能使人置于死地而后生。他只有~了。 ★理由《高山与平原》

       背水一战 ; 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命手下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了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关迎击。

       当时,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为了打败赵军,他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另外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交战后,赵营二十万大军向河边的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这是潜伏的那两千士兵乘虚攻进赵营。赵军遭到前后夹击,很快被韩信打败。 战后有人问韩信:“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韩信笑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也是兵书上有记载的呀。”

       背水一战: 背水布阵,作最后的殊死战斗。指最后决一死战

       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示例〗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之辈。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刻舟求剑

       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示例〗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胶柱鼓瑟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成语故事大全短的50~100字

       一、有关“鼠”的成语

       投鼠忌器打老鼠怕伤了器具,比喻作事有所顾忌。

       抱头鼠窜形容狼狈逃避的情形。

       梧鼠技穷比喻技能虽多,而不能专一。

       鼠牙雀角比喻与人争诵。

       鼠肝虫臂指极为低贱微小的东西。

       鼹鼠饮河比喻小量,所取不多;或没什么了不起。

       獐头鼠目用以形容一个人的长相奸邪,如獐之头、鼠之目。与“尖嘴猴腮”义近,但“尖嘴猴腮”仅形容面貌丑陋,而“獐头鼠目”更强调其人之奸恶狡猾。

       二、有关“牛”的成语

       九牛一毛比喻价值极渺小轻微。

       九牛二虎喻极大的力量。

       牛刀小试形容有才能的人,略显才能。

       牛耳之盟古代歃血为盟。

       牛衣对泣比喻贫贱夫妇生活困苦的情形。

       牛山濯濯(1)形容山区林木被砍伐殆尽。(2)转化其义,形容一个人头顶光秃秃的样子。

       牛角挂书形容勤奋向学。与“悬梁刺股”、“囊萤夜读”、“凿壁借光”意同。

       牛鬼蛇神(1)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2) 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

       牛头马面(1)形容一个人面貌丑陋吓人。(2) 比喻行事荒诞凶恶之人。

       牛马风尘形容人奔走于道途,风尘仆仆,非常劳累。

       牛溲马勃比喻低贱之人或物。

       牛鼎烹鸡比喻大材小用。

       牛头不对马嘴比喻两件事完全不能凑在一起,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答非所问。

       汗牛充栋喻书籍很多。

       泥牛入海喻一去不复返,毫无踪迹。

       疤丁解牛比喻对事物了解透澈,做事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对牛弹琴喻不解风情。

       钻牛角尖比喻思想固执,自困于绝境。

       初生之犊以刚出生的小牛什么都不怕来比喻初出社会的人,遇事不怕难、不怕恶势力。

       舐犊情深形容父母爱子女之情。

       黎牛之子比喻父恶子贤。

       风马牛不相及比喻毫不相干。

       三、有关“虎”的成语

       九牛二虎喻极大的力量。

       三人成虎比喻说的人多,纵然传闻是错的,也会信以为真。

       生龙活虎活泼壮勇的姿态。

       如虎添翼喻强者又得助力而更强悍,更令人害怕。

       羊入虎口喻危险之至,难免死亡。

       纵虎归山纵容恶人,让他回到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地盘,再度危害他人。

       狐假虎威喻假借声势去吓唬别人。

       卧虎藏龙喻人才多而杰出。

       虎入羊群喻声势非常大,对方一点抵抗的力量都没有,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虎口余生比喻经历极大危险,侥幸保全下来的生命。

       虎视眈眈形容贪婪地盯着,等待时机成熟以便下手。

       虎头蛇尾喻做事有始无终,没有恒心。

       为虎作伥比喻做坏事的帮凶。

       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既猛又急,粗鲁难看。

       势成骑虎喻一个人做了某件事后,想罢手也来不及,有左右为难之意。

       骑虎难下喻行事迫于大势而不能中止。

       与虎谋皮比喻不可能成功的事。

       暴虎冯河赤手空拳的去打虎及不藉船只的去渡河,喻空有勇气的匹夫之勇。

       谈虎色变原意是指必须亲身经历才有真知;后引申为惊惧某事,谈及此事就惊慌色变。

       调虎离山骗人离开根据地,以期达到某种目的的计策。

       养虎贻患喻纵容敌人或恶人,给自己带来后患。

       饿虎扑羊喻非常贪馋。

       龙吟虎啸指龙虎的叫啸,形容人吟啸声非常洪壮嘹亮。

       龙争虎斗形容两强争斗,不相上下。

       龙潭虎穴喻险要的地方。

       龙蟠虎踞形容形势雄壮险要的地方。

       纵虎归山喻放过恶人,使其再度危害社会。

       四、有关“兔”的成语

       玉兔东升表示时间已经入夜。

       守株待兔表示固执成见不知变通。

       兔毛大伯宋元时泛称老人。

       兔死狗烹喻有事时被重用,事成后即被毁弃。

       兔死狐悲比喻同类的死败,自己也哀伤起来。

       兔走乌飞比喻日月运行,光阴流逝快速。

       兔起鹘落(1)形容动作敏捷。(2)比喻书法雄健。

       五、有关“龙”的成语

       生龙活虎活泼壮勇的姿态。

       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来龙去脉喻事情的全部过程。

       卧虎藏龙喻人才多而杰出。

       活龙活现形容绘画、雕刻或文字的叙述,极为逼真。

       乘龙快婿形容一个令人满意的好女婿。

       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成大器。

       画龙点眼喻作画在重要处添上一笔使作品更加深动。

       蛟龙得水喻人材得到赏识重用。

       群龙无首喻群众失去了领袖。

       叶公好龙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但并非真正的爱好它;引申为浮华不实。

       龙生九子古代传说龙生的九条小龙,外貌性情皆有所不同。比喻人各有所好,不全然相同。

       龙吟虎啸指龙虎的叫啸,形容人吟啸声非常洪壮嘹亮。

       龙争虎斗形容两强争斗,不相上下。

       龙肝凤髓比喻珍美之菜肴。

       龙飞凤舞形容气势奔放雄壮。

       龙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龙蛇杂处喻各种好坏不同的人,混杂居处在一起。

       龙凤呈祥富贵吉祥的征兆,多用于结婚证书或喜帖上。

       龙潭虎穴喻险要的地方。

       龙蟠虎踞形容形势雄壮险要的地方。

       龙行虎步指威仪庄重,非普通人,多用以形容帝王。

       龙骧虎步比喻威武轩昂的气概。

       龙骧虎视形容规模宏远。

       攀龙附凤喻巴结、投靠有权贵的人向上钻营。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比喻英雄末路,或无用武之地。

       六、有关“蛇”的成语

       打草惊蛇比喻作事不密,以致使对方有所防备。

       杯弓蛇影疑心太重将虚幻的事当成真。

       虎头蛇尾喻做事有始无终,没有恒心。

       蛇无头不行指乌合之众和为祸的盗贼没有首领就无法行动。

       画蛇添足比喻无中生有。

       虚与委蛇勉强应酬。

       龙蛇杂处喻各种好坏不同的人,混杂居处在一起。

       七、有关“马”的成语:

       一马当先作战或做事时,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千军万马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

       天马行空喻才思豪放飘逸。

       心猿意马形容心思意念飘浮不定。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汗马功劳喻为征战奔走的功劳。

       老马识途喻经验丰富的人。

       兵荒马乱形容战乱破坏之严重,秩序之紊乱。

       快马加鞭比喻加快速度。

       求马唐肆唐肆:空的市集。比喻所求的方法途径不对,必无所获。

       走马上任待日后补充。

       走马平川待日后补充。

       走马看花大略观看事务外象,无暇细究其底蕴。

       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招兵买马征招士兵,购买马匹;指集结武力,预谋作战。

       金戈铁马表示军队装备很好,作战力非常强;或喻战争。

       青梅竹马指幼时游戏的伴侣。

       非驴非马形容不伦不类的东西。

       指鹿为马形容歪曲事实颠倒是非。

       害群之马喻为害大家的人。

       秣马厉兵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厉兵秣马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马不停蹄比喻没有休息,不停留。

       马耳东风形容一个人对别人所说的话漠不关心,听过就忘。

       马到成功用以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马革里尸形容军人英勇地战死在沙场上。

       马首是瞻指完全听从***的指挥来行动。

       马齿徒长只喻只是年龄徒然加大,但没有大作为。

       单枪匹马独自冒险直进,不依靠别人。

       蛛丝马迹喻细小而不明显的迹象,由此可推求真相。

       塞翁失马(1)比喻人因祸得福。(2)形容祸福无常,不能遽下定论。

       万马奔腾待日后补充。

       驷马难追话一说出口,难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语谨慎,要信守诺言。

       龙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悬崖勒马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

       露出马脚比喻露出真相。

       牝牡骊黄本谓相骏马不重其外表形象,进一步意谓外表的差异不足计较,应重视其内在实质。

       八、有关“羊”的成语:

       亡羊补牢比喻事后的补救。

       代罪羔羊比喻代替他人罪错的责任。

       羊入虎口喻危险之至,难免死亡。

       羊肠小径山中盘曲狭小的小路。

       羊质虎皮比喻外表雄武威猛,而内心怯弱。

       羝羊触藩比喻处境窘迫,进退不得。

       羊毛出在羊身上羊毛为羊身上所长,比喻所获之利,其实是出自己身所有者。

       歧路亡羊喻本同末异,求学者易入迷途。

       虎入羊群喻声势非常大,对方一点抵抗的力量都没有,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羚羊挂角传说羚羊夜眠时,将角挂在树上,脚不着地,以免留足迹而遭人捕杀。因而比喻诗文意境超脱不着痕迹。

       顺手牵羊喻偷窃的行为。

       饿虎扑羊比喻贪馋。

       九、有关“猴”的成语:

       杀鸡警猴喻严惩某人,以儆戒他人。

       十、有关“鸡”的成语:

       请参考土鸡瓦犬泥捏的鸡,瓦造的犬。比喻徒有其表,实为无用之物。

       牝鸡司晨比喻妇人专权。

       呆若木鸡形容因恐惧而发楞的样子。

       偷鸡摸狗比喻行苟且之事。

       偷鸡不着蚀把米比喻投机份子图事不成,反自遭损失。

       杀鸡取卵(1)指统治者横征暴敛,甚至断绝人民之生产,亦所不顾。(2) 形容贪心过甚,不知满足,欲获大利,难耐小利,乃进而斩断求利之根基。

       杀鸡警猴喻严惩某人,以儆戒他人。

       杀鸡焉用牛刀比喻处理小事,不需用大力长材。

       嫁鸡随鸡比喻女子嫁夫,随遇而安。

       宁为鸡首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处大者之末。

       闻鸡起舞指胸怀大志者,能时时警惕,及时奋励的精神。

       缚鸡之力比喻一个人文弱无力。

       鸡毛蒜皮比喻轻微琐细之事。

       鸡犬不留赶尽杀绝,不留活口。

       鸡犬不宁比喻骚扰得很厉害。

       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大官,同他有关系的人也跟着得势。

       鸡皮疙瘩皮肤因寒冷引起的突出物,通常指人说话恶心。

       鸡皮鹤发粗皮肤和白头发,形容老人白发苍苍,满脸皱纹。

       鸡飞狗跳比喻受到骚扰而不安。

       鸡零狗碎琐碎零星的物品。

       鸡鸣狗盗指没有大才,只会旁门左道的人。

       鹤立鸡群比喻才能出众。或用以形容人身材特别高大。

       十一、有关“狗”的成语:

       白云苍狗喻世事变化万端。

       兔死狗烹喻有事时被重用,事成后即被毁弃。

       狗仗人势倚仗强者的势力欺侮弱者。

       狗血淋头旧俗谓以狗血浇头,可使妖魔现出原形。后多指使人难堪。

       狗尾续貂喻不计才能优劣而滥设官爵。

       狗头生角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通常都用以拒绝他人的借口,与“乌白头,马生角”意同。

       狗头军师形容爱献小计的小人。

       狗苟营利形容到处钻营而不择手段的小人行径。

       狗眼看人低通常用以讥责一个人随意轻视别人。与“门缝里瞧人”、“有眼无珠”类似。

       狗嘴吐不出象牙用以讥责别人嘴巴不干净或修养不够,胡言乱语,说不出美好良善的话。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通常用在“好心没好报”时所说的气话。

       狼心狗肺喻像禽兽般恶毒残暴的人,或不讲道理、忘恩负义的人。

       偷鸡摸狗比喻行苟且之事。

       嫁狗随狗比喻女子嫁夫,随遇而安。

       猪狗不如比喻下等。

       鸡飞狗跳形容杂乱乱遭遭之情形。

       鸡零狗碎琐碎零星的物品。

       鸡鸣狗盗喻卑不足道的技能。

       猪朋狗友比喻损友。

       土鸡瓦犬泥捏的鸡,瓦造的犬。比喻徒有其表,实为无用之物。

       犬牙相错(1)形容两物交界处,参差不齐,互相衔入的形状。(2)犬牙相制用来形容两种以上的势力,彼此互相牵制。

       犬羊之质比喻怯弱无能之性情。

       犬马之心下属用以谦称对长上尽忠效诚之心意。

       犬马之命谦称自己的生命。

       犬马之疾谦称自己的疾病。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犬马之齿谦称自己的年龄。

       丧家之犬讥诮不得志的人,逃走得十分狼狈。

       蜀犬吠日喻少见多怪。

       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鸡犬不留赶尽杀绝,不留活口。

       鸡犬不宁比喻骚扰得很厉害。

       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大官,同他有关系的人也跟着得势。

       十二、有关“猪”的成语:

       猪狗不如比喻下等。

       猪突豨勇比喻冲突锐利勇猛。

       猪朋狗友比喻损友。

       豚蹄穰田比喻以小牺牲而希望得到大报酬。

       豕突狼奔比喻急遽奔跑的景象。通常用以形容两军对阵,败军奔逃流窜的情状。

       牧猪奴戏

       1、沧海桑田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2、不拘一格

       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败的清政府,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了如指掌

       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行动、节日,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很多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孔子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知道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

       4、长风破浪

       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5、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6、一叶障目

       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妻子气愤说看不见。他就拿这片树叶去街上行窃,被抓后说:“我一叶障目,你们能看见吗?”

       7、千呼万唤

       形容再三催促。

       白居易用诗歌为民请命,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因此被贬到江州做司马。他来到浔阳江边与即将离别的朋友送行,风吹着芦苇传来阵阵凄凉。他们上船喝起了酒来,江面上传来一阵琵琶声。他们驱船靠近,千呼万唤才见到那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佳人

       8、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从前有一个樵夫在山上打柴,听到救火声就跑去救火。后来他的柴车也着了火,正好看到路边有一个杯子,就拿杯子跑到河边去装水来救火,但火势太大,一杯水根本就是无济于事,一整车柴全部被烧毁

       9、栩栩如生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庄子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10、三顾茅庐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11、以一当十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公元506年,孙武率三万精兵攻打楚国,消灭20多万楚军,创造一个以一当十的战例

       12、道听途说

       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古时学者艾子的邻居毛空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人,经常把外边听到的事情加以夸大说给艾子听。一次他说:“一只鸭子一次下了100个蛋。”艾子不信,他又说天上掉下一块二十丈长十丈宽的大肉,而且还信誓旦旦地说他亲耳听来的

       13、一片冰心

       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诗人王昌龄官场屡屡失意,触犯了权贵豪门,一再被贬,但他仍以心地透明纯洁而,决心不与那些人同流合污,他在《芙蓉楼送辛渐》诗中流露出这样的情感:“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按图索骥

       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春秋时期相马专家孙阳(伯乐)根据自己的相马经验写了《相马经》,他的儿子很想把相马的绝技学到手,熟读《相马经》,根据经书上的标准选出的“千里马”——一只癞蛤蟆回家向其父报喜,伯乐看后哭笑不得

       15、气壮山河

       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北宋时期,赵鼎21岁中进士受到宰相吴敏的赏识,调到都城开封任职。金兵南下,宋钦宗惊慌失措,赵鼎主张抗金到底,可是宋钦宗不予理睬。北宋灭亡后,赵鼎仍然坚持抗金,秦桧迫害他,他只好写下:身骑箕,尾归天上,气壮山河壮本朝

       16、不自量力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春秋时期,实力弱小的息国从郑国发动战争,结果被打败。原因是不正确分析敌我双方的力量,分不清敌人与朋友,不团结邻国,结果没过多久息国被楚国消灭

       17、鸡犬不宁

       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做司马,他目睹了民间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惨局面,写了一篇《捕蛇者说》。该散文描述一个捕蛇者宁愿冒着生命危险捕蛇,也不愿种地,因为贪官污吏们搞得当地鸡犬不宁

       18、力不从心

       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东汉时期,班超为平定匈奴作乱,70多岁还在西域作战,他身体日渐衰弱,上书汉和帝要求回中原养老。他的妹妹班昭也上书奏请说班超老了,再有战事就力不从心了,汉和帝看了二人的奏折,不断地点头,于是下诏让班超回京

       19、自知之明

       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齐威王当上国王后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喜欢听别人弹琴。邹忌携琴前去拜见齐威王,就是光说不弹,并把不弹琴的道理与治国联系起来,使齐威王明白治国的道理,齐威王任命邹忌为相国。邹忌以自身形象影响齐威王有自知之明

       20、诲人不倦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

       今天关于“成语故事大全800个加意思是什么”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成语故事大全800个加意思是什么”,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