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大全 成语大全

反求诸己_反求诸己:发而不中,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tamoadmin 2024-07-29 人已围观

简介1.反求诸己什么意思?2.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3.推己及人,反求诸己的意思4.反求诸己的上一句是什么意思5.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反求诸己 [ fǎn qiú zhū jǐ ] 1. 解释: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2.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3. 示例:君子之遇艰阻,必~,而益自修。 《二程全书·伊川易品三

1.反求诸己什么意思?

2.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

3.推己及人,反求诸己的意思

4.反求诸己的上一句是什么意思

5.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

反求诸己_反求诸己:发而不中,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反求诸己 [ fǎn qiú zhū jǐ ]

1. 解释: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2.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3. 示例:君子之遇艰阻,必~,而益自修。 ◎《二程全书·伊川易品三》

4. 语法:动宾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反求诸己什么意思?

意思是不去追求外在的物质,而去追逐自身的发展。

出自:春秋时期孟子的《孟子·公孙丑上》

原文:

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译文:

不怪比自己射得好的人,而是反过来找自己的原因。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部著作是孟子根据历史来编写的一篇篇故事。

孔子论“仁”,是自觉的道德; 孟子的“仁”,则兼具教化的功能。君主应培养出德性,这是施行仁政的条件,故主张“有德者执政”。

反对霸政 孟子提倡以德服人的仁政,反对武力服人的霸政,目的在减轻民生痛苦,缓和社会矛盾,故孟子主张“王道政治”,反对霸力服人。恢复井田制度 孟子认为理想的经济制度是“井田制度”。

“井田制度”即土地为国家公有,国家授田人民耕种,但人民亦要助耕公田,当作纳税,因此,农民便有“恒产”(恒常固定的田产),国家自会安定。

百度百科-孟子

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

反求诸己指反省自己的过失,加以改正,而不责怪别人。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定语使用,含褒义。反求诸己拼音:fǎn qiú zhūjǐ,是一则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

造句:

1、只要反求诸己,我们就会明白,智能生命可能发展成我们不乐见的东西。

2、老王时时不忘反求诸己,自我检讨,难怪做人处事绝少有所缺失。

成语寓意:

在道德修养上,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上行下效的思想,把道德修养与治国安邦紧密联系起来,强调上行下效,反省自己,严已宽人。

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时,绝大多数都需要有“反求诸已”的态度才能处理好。人们要设身处地来为他人考虑,使自己所加于他人的,都能为他们所接受,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推己及人,反求诸己的意思

拼音:

fǎn qiú zhū jǐ

解释:

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例句:

君子之遇艰阻,必~,而益自修。(《二程全书·伊川易品三》)

反求诸己的上一句是什么意思

推己及人意思就是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测别人的心意,后来也被指能够设身处地的替别人去着想。反求诸己他的意思就是反省自己的一些过失,并且能够及时的改正而不去责怪别人。

推己及人这个成语是出自《论语卫灵公》,其实这是一个历史的故事,逐步的演化成为了一个成语,在这篇文章里面所要讲述的是一个道德心理,那就是行为机制以及修养方面的一些方法。

反求诸己是出自孟子的《孟子公孙丑上》,在这篇文章里面,孟子继承了孔子上行下效的这样的思想,在道德修养以及治国方面能够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的反省自己。

相关说明

推己及人是一种道德心理——行为机制和修养方法。指道德行为主体以自己的感受、需要推知他人具有相同的感受和需要,并将推知所得的观念作为行为准则贯彻到与他人相关的行动中去。

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先进》)的忠恕之道,正是推己及人的具体表现。在道德修养过程中,自觉运用推己及人的方法,能促使人们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从而使自己的行为有利于他人。

正如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各自的欲望和需求,也都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这就难免会出现矛盾,不可能遂愿。这就要求人们正视客观现实,学会礼尚往来,从自我的小圈子中跳出来,多设身处地地替其他人想想。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这样才可获得别人的回报,从中也可体验人生的价值与幸福。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

反求诸己的上一句是行有不得,意思是行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整句话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含义是:行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应该反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孟子名轲,邹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篇编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孟子的轶事典故:

孟子最初对学习很有兴趣,时间一长就厌烦了,经常逃学。孟母知道后非常生气,拿起刀来,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割断,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割断织布机上的线,这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现在割断了线,布就无法织成。你经常逃学怎么能成为有用之材呢?你今天不刻苦读书,今后就不可以远离祸患,将来不做强盗,也会沦为厮役!”

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必须要有恒心,一旦认准目标,就不为外界所干扰。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断织喻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孟子从此旦夕勤学,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儒学大师。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意思是凡是所做的事情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都应该从自身找原因。

出处:孟子·离娄上:“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译文:孟子说:“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亲近,就要反过来问自己是否仁爱;管理别人,却管理不好,就要反过来问自己是否明智;礼待他人,却得不到别人回应,就要反过来问自己是否够恭敬。凡是所做的事情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都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自身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他。《诗经》说:与天意相配的周朝万岁呀!幸福都得自己寻求。”

扩展资料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解析:

儒家政治,强调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所以,多与个人品质紧紧连在一起。而自我批评则是其手段之一,其相关论述,在《论语》和《孟子》中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当然,古往今来,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又的确是太少了,所以仍然有强调的必要。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当别人对我们不尊重了,就要自我反省,一定是我对别人没有至诚的恭敬心,一定是我自己做得不够好。有人说,人际关系真是太复杂了,其实不然。只要时刻存有“爱人敬人”之心,时刻“反求诸己”,就一定会赢得大家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