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大全 成语大全

程朱理学_程朱理学是什么

tamoadmin 2024-07-23 人已围观

简介1.程朱理学提出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世人为何并称朱熹、程颢、程颐的思想为“程朱理学”?3.程朱理学和心学有什么区别?4.程朱理学主要内容是什么5.北宋“程朱理学”的二程是指哪两人呢?6.程朱理学的程是指谁7.程朱理学”的思想核心是什么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一派,有时会被简称为理学,与心学相对。是指中国宋朝以后由程颢、程颐、朱熹等人发展出来的儒家流派,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他有

1.程朱理学提出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世人为何并称朱熹、程颢、程颐的思想为“程朱理学”?

3.程朱理学和心学有什么区别?

4.程朱理学主要内容是什么

5.北宋“程朱理学”的二程是指哪两人呢?

6.程朱理学的程是指谁

7.程朱理学”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程朱理学_程朱理学是什么

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一派,有时会被简称为理学,与心学相对。是指中国宋朝以后由程颢、程颐、朱熹等人发展出来的儒家流派,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他有不同的名称,如天、道等),而且他是善的,他将善赋予人便成为本性,将善赋予社会便成为“礼”,而人在世界万物纷扰交错中,很容易迷失自己禀赋自“理”的本性,社会便失去“礼”。

他还认为,由于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所以万物“之所以然”,

必有一个“理”,而通过推究事物的道理(格物),可以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致知)。

所以如果无法收敛私欲的扩张,则偏离了天道,不但无法成为圣人(儒家最高修为者,皆可达之),还可能会迷失世间,所以要修养、归返、并伸展上天赋予的本性(存天理),以达致“仁”的最高境界,此时完全进入了理,即“天人合一”矣,然後就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时人欲已融入进天理中(灭人欲,不是无欲,而是理欲合一),无意、无必、无固、无我(从“毋”变成“无”),则无论做什麼都不会偏离天道了。

其基本观点包括:1、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体系,认为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2、理一分殊[2] ,认为万事万物各有 一理,此为分殊。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

此为理一;3、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人间体现为道德“三纲五常”。“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

程朱理学提出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其由北宋时期河南人程颢与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时期朱熹集为大成。

程朱理学主要内容

1、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体系,认为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

2、理一分殊,认为万事万物各有 一理,此为分殊。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此为理一。

3、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人间体现为道德“三纲五常”。“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

宋明理学是“性理之学”,它是亦道德亦宗教,道德与宗教的合一。这种“性理之学”不仅仅是程伊川、朱子开出的“性即理”,还含有“本心即性”的“性理”义,此乃陆象山、王阳明开出的“心即理”。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心性之学”。佛教本身就是一种内向型的关于心性的宗教,唐代禅宗的出现标志着佛教中国化运动的完成,佛教完全变成了一种关于内心如何觉悟的宗教。在佛教与禅宗心性论思想影响下,唐宋道教完成了由外丹向内丹的转型,宋明新儒学也从主张“性即理”到主张“心即理”,变成了一种注重内在超越的心性化儒学。

程朱理学历史影响

进步性:

1、程朱理学将儒家的社会、民族及道德和个人生命信仰理念,构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统化的哲学及信仰体系,形成了理高于势,道统高于治统的政治理念,为抑制君权,让中国政治在宋明两朝走向了平民化和民间参政议政提供了理论支持。

2、也使得逻辑化、抽象化、系统化的道德化的主宰“天理”、“天道”,取代了粗糙的“天命”观和人格神,是中国及世界哲学思想的一次巨大飞越。

消极性:

1、存天理、灭人欲,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要求视为人欲,是封建纲常与宗教的禁欲主义结合起来,不利于人性的发展、个性的解放。

2、极大束缚了人的思想,不利于文化科技的发展进步。

世人为何并称朱熹、程颢、程颐的思想为“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提出时的历史背景:1、魏晋以来佛道盛行,冲击了儒学的统治地位,出现儒学危机。2、魏晋以来的三教合一的潮流,促进儒学的发展。3、唐代后期至宋代前期,割据以及民族并立,导致、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需要调整官方儒学以巩固统治。4、宋代重文的政治风气以及科举制度的完善,提供良好的条件。5、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儒家学者研究现实(物欲横流追求享乐的社会思潮,以及经世致用思潮的形成),同时也提供了经济基础。6、儒学自身过于神学化,宣扬天命,流于形式,思辨性、理论性不强,不适应时代需要。

程朱理学,亦称为"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

程朱理学的思想特点

程朱理学认为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认为万事万物各有一理,此为分殊。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人间体现为道德“三纲五常”。“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要求视为人欲,是封建纲常与宗教的禁欲主义结合起来。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简而言之,程朱理学的思想特点表现在三方面,即一是使儒学进一步思辨化、理论化,二是它以道德为思想核心,三是在理论体系的构建方面更多地吸收了佛、道的因素。程朱理学形成的原因意识儒、释、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结果,二是北宋学者大胆创新为其产生创造了条件,而最重要的一点是适应了赵宋王朝重建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受到统治阶层的扶持。

元朝鼎盛

理学在宋朝的发展,到元朝时期正式被确立为官方的意识形态,被官方所大力的弘扬“君臣大义”的思想已经超越“华夷之辩”成为当时社会的普世价值。被包括汉人在内的知识分子所广泛接受,大批的汉族色目地主纠集的“义兵”兴起,也成为镇压红巾军的主力。不过元朝消耗汉族世侯、对于汉族知识分子的排斥,也使这个群体很大程度游离于元朝中央之外,使元朝的统治根基脆弱,最后崩溃。

程朱理学和心学有什么区别?

与程颢、程颐兄弟一样,朱熹的思想也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因为朱熹的学说主要是从二程继承过来的,所以,在后世人们往往将程朱并称,他们奉行的一套哲学则被称为“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主要内容是什么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联系: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虽有时同属宋明理学之下,但多有分歧,陆王心学往往被认为是儒家中的“格心派”(一称“主观唯心主义”),而程朱理学为“格物派”(一称“客观唯心主义”)。

一、性质不同

1、陆王心学:儒学的一门学派。与其他儒家学者不同,心学强调生命的过程。中国先哲开始“哲学化”,新儒学应运而生。但回归成圣的本来面目,这才是儒家思想对混乱的世局与世人做出的贡献。

2、程朱理学:指中国宋朝以后由程颢、程颐、朱熹等人发展出来的儒家流派。

二、派别不同

1、陆王心学派别:主观唯心主义。

2、程朱理学派别:客观唯心主义。

三、基本观点不同

1、陆王心学基本观点: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程朱理学基本观点:

(1)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体系,认为理或天理是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

(2)理一分殊,认为万事万物各有 一理,此为分殊。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此为理一;

(3)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人间体现为道德“三纲五常”。“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

百度百科-心学

百度百科-程朱理学

北宋“程朱理学”的二程是指哪两人呢?

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理气论、天理论、人性论、格物致知论。

一、理气论

程朱理学认为,“理”是宇宙的根源,是万事万物的本源,而“气”则是构成万物的材料。这种观点认为,理先于气,气依附于理,理是支配和决定一切事物的根本原则。

二、天理论

程朱理学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最高原则和规律,也是人类社会道德规范的依据。这种观点认为,天理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支撑,同时还是人类行为的规范和准则。

三、人性论

程朱理学认为,人性是指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质和特质,是人类道德行为的基础。这种观点认为,人性本善,但是人类在后天中会受到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从而导致善恶之分。因此,人类需要不断地修养和教化,以恢复本性的善。

四、格物致知论

程朱理学认为,“格物致知”是认识世界和获取知识的方法。这种观点认为,只有通过对事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观察,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智慧。

程朱理学的进步性和消极性

1、进步性

程朱理学将儒家的社会、民族及道德和个人生命信仰理念,构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统化的哲学及信仰体系,形成了理高于势,道统高于治统的政治理念,为抑制君权,让中国政治在宋明两朝走向平民化和民间参政议政提供了理论支持。

2、消极性

程朱理学也带有浓厚的禁欲主义色彩,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压抑人性中的情感和欲望,强调妇女“从一而终”的贞操观,对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不利。

程朱理学也造成了儒家思想的教条化和僵化,使得后世儒生囿于经书和注释,不敢创新和变通。

程朱理学的程是指谁

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

其由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朱熹集为大成。

理学,基本是由周敦颐、张载、邵雍、二程创立的新儒学,传承于子思、孟子一派的心性儒学。程伊川先生更重理,朱子创造性地发展了伊川先生的理学,最后形成了程朱理学体系。程朱理学在南宋并没有多少优越的地位,自元朝程朱理学被统治者定为官学兴盛以后,程朱理学在日本朝鲜琉球越南影响也颇大。

理学根本特点就是将儒家的社会、民族及道德和个人生命信仰理念,构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统化的哲学及信仰体系,并使其逻辑化,心性化、抽象化和真理化。这使得理学具有极强的自主意识,形成了理高于势,道统高于治统的政治理念,为抑制君权,让中国政治在宋明两朝走向了平民化和民间参政议政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使得逻辑化抽象化系统化的道德化的主宰?天理?、?天道?,取代了粗糙的?天命?观和人格神,是中国及世界哲学思想的一次巨大飞越。

古汉语里的字,词和现今的意思不一样,古代不同时代的汉语的字词意思也有差别。但是儒家的?经典?是一直没变化的。儒家的学问,以经典为最合法来源,最核心部分的唯一来源。

儒家深信,经学是最基本也是最精深的学问,具有所有学问里最尊崇的地位,只有研究经典,得出的学问才是最高贵的,最有用的,最普遍的,最深刻的----反正一切好处的?最?处都在研究经典上。

但是,儒家经典和西方圣经相比,缺乏对创世到人类文明这段的记录,缺乏神谕,神启这种东西,神圣性不够,存在一个漏洞----圣人也仅仅是人嘛,如果以后出来新的圣人,以新的圣人之道代替孔孟的圣人之道,又有何不可?

为了堵上这么一个漏洞,儒家需要论证他们现在的孔孟之道是古今唯一正确的,从世界的产生直到永久,都是绝对正确且不可更改的。具体的东西,就是论证孔孟之道是和自然规律相符合的。在这点上,儒家引入了道家和阴阳家的世界观。他们用阴阳五行来解释现存的自然特性,用道生一和混沌传说来解释世界的创生。逐渐形成了一种为孔孟学说服务的创世论和宇宙观。

朱熹是其中?集大成者?,单独到某一种理论,多不是朱熹所创,他的工作是把这些理论糅合到一块的。

朱熹的观点:世界的本原有两个,一个是理,一个是气。气是一切有形有质的东西的基本组成部分,万物包括生物,人都是?气?的凝聚产物。

创世的过程,是气按照清浊逐渐分化的过程,清气变成了天和日月星辰,浊气变成了地和地上万物。

气有?清?浊?的不同状态。朱熹并没有解释何以这个基本的气,会有清有浊,但他认为?浊气?是不美好事物的普遍根源,当然也可以在特定情况下变为美好的。

理?就不太好解释了,按古人的想法,理是万事万物最为正确的规律。我要说明,?理?包括儒家的道德规范,但远远超出道德规范。理表现在自然界,就是日月星辰的运行,山川河海的变迁。表现在人类社会和动物上,就是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

气之所在,就有理的存在。

说起人有道德好理解,动物的呢?朱熹指出,虎狼有父子之情,蚂蚁之类的有君臣,这都是他们有道德规范的表现,也就是说动物是有?理?的。

而自然界里,天地生长万物,说明天地和万物有父子,母子的关系,说明自然界也是有?理?的。

理?是可以被气所蒙蔽的,特别是浊气。朱熹解释说,动物的道德不健全,是因为?浊气?蒙蔽了它们多数的道德,只剩下一小部分表露出来。而人是浊气较少,道德显露就多。但具体到个体身上,浊气多少不同,浊气多,把理全蒙蔽的人,就浑浑噩噩,毫无道德。浊气多但露出来一小点的人,就道德不健全,比如有些人特别慈爱但不懂礼数,有些人很讲义气但残忍,这就是道德不健全。圣人的浊气是几乎没有的,所以道德健全,全面的表露出来。

儒学就是这样给自己的理论加上神圣性的。有了神圣性的儒学的道德规范,不是圣人制定的,而是

比圣人更神圣的天地的本性,圣人只是将其表达出来,教化愚顽而已。这是程朱学说对儒家的最大贡献,也是程朱为儒家主流的根本原因。

朱熹根据他这种创世论和宇宙观,进一步推出:学儒,就是要把身上的理给显露出来,去接近圣人那种无浊气的状态。

但是,朱熹不是让人去研究自然规律,是让人把自然规律套在儒家规范的圈子里。他提出的方式还是学经典,因为自然和兽类一样,地上的物浊气太多,道德不健全,天上的日月星辰,人接触不到,也学不来。

朱熹的学说,进一步把经典和圣人的地位抬高了。圣人是道德的完全体,圣人的经典是道德的最完美体现,也是最健全的体现。那么要学道德,就应该学圣人的经典。具体的教化,修行方式也是理学的重要内容,朱熹主张:非礼勿听,非礼勿视----最终演化成道学。因为他认为?非礼?的东西,不但道德不健全,而且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接触的多了,会导致道德下降。

程朱理学”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程朱理学的程是指程颢、程颐两兄弟。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由北宋河南人程颢、程颐两兄弟开始创立,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程颢字伯淳,又称明道先生;程颐字正叔,又称伊川先生,世称“二程”,著有《二程集》。

程朱理学,基本是由周敦颐、张载、邵雍、二程等人创立的新儒学,传承于子思、孟子一派的心性儒学。程伊川先生更重理,朱子创造性地发展了伊川先生的理学,最后形成了程朱理学体系。

程朱理学在南宋并没有多少优越的地位,自元朝程朱理学被统治者定为官学兴盛以后,程朱理学在日本朝鲜琉球越南影响也颇大。理学根本特点就是将儒家的社会、民族及道德和个人生命信仰理念,构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统化的哲学及信仰体系,并使其逻辑化,心性化、抽象化和真理化。

理学经过宋朝、元朝的发展,到明朝,朱熹把它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朱熹完全称得上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不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还对其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和引申。

“程朱理学”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和南宋理学家朱熹思想的合称。三人都是以注释孔子、孟子等“经书”来传播自己思想的,所以很多人认为他们是中国儒家的传承人,把他们列为儒家之列。但是,他们对孔子、孟子的“经文”注释中,有很多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进行的。比如:孔、孟的“仁”,是民本主义的“仁慈”意思,并成为了传统儒家的核心思想,所以有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之说,唐太宗李世民“君依于国,国依于民”的治国基本理念,是与孟子这种“仁学”思想一脉相承的。可以说孔子、孟子的“仁学”思想是很明确的,唐太宗的社会政治实践也是明摆在那里的。但到了“二程”那里,就公然把“仁”注释成:“仁者公也,人一作仁”[2]——概念内涵完全被偷换了,民本主义的“仁”变成了抹与人之间个性的“大一统”思想。而到了朱熹那里,则成了“修道以仁”——孔、孟“仁学”的提出,本身就有着很强的社会与政治实践意义,但在朱熹的注释下,把这些社会政治实践意义完全抽走了,成为个人“天人合一”的修为之术,所谓“成己之道在乎仁”,而要实现这个“仁”则“知天是起头处。能知天,则知人、事亲、修身,皆得其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