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大全 成语大全
南征北战和东讨西伐的关系_南征北战东讨西伐打一生肖是啥寓意
tamoadmin 2024-07-20 人已围观
简介1.东征西讨是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2.请问石田三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3.东讨西伐是什么意思4.什么成语第四个字是伐5.东征西讨是什么意思s://iknow-pic.cdn.bcebos/cefc1e178a82b901ed08a7fa788da73812ef56?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
1.东征西讨是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2.请问石田三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3.东讨西伐是什么意思
4.什么成语第四个字是伐
5.东征西讨是什么意思
s://iknow-pic.cdn.bcebos/cefc1e178a82b901ed08a7fa788da73812ef56?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他出身寒微,起初为北府刘牢之手下的一名低级军官,但他军事才能杰出,政治眼光敏锐,且素有远大的志向,很善于把握时机,作战勇猛果敢,多次克敌制胜。历史上,要论谁是第一号的帝王终结者,非刘裕莫属。“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南宋大诗人辛弃疾诗句中的寄奴,就是南朝第一帝——刘裕。
宋朝爱国大词人辛弃疾有首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有:“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作者表达了对一个英雄人物的仰慕和对自己报国之志难酬的愤懑。词中的这位气吞万里如虎的人物便是南朝刘宋开国之主宋武帝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也成了刘裕名前最知名的代言,就像人生自古谁无之于文天祥,匈奴不灭,何以家为之于霍去病。后人也对刘裕推崇备至,视为千古英雄人物。
刘裕生于落魄贫寒小吏之家,落地便亡母,四岁又丧父,身世凄凉,命运多舛。稍大以长子助继母养家,虽受千苦万难,虽日夜奔波仍难维家计,只能负债度日,买履为生。但其人却不安分务农,性勇好斗,喜游荡,迷,且好大话,空话。惹得邻里耻笑,亲友奚落。谁也不曾想,世上之事本难料,人说时势造英雄真不,当时东晋朝廷面临北方强敌的军事压力,大力征募江淮壮男入伍,而穷困无路,干啥啥不成却自信到自恋坚信自己会富贵的刘裕也进入行伍中,不曾想很快就时来运转,以其勇猛善战,足智多谋,指挥有方而多立军功,升官神速。刘裕先投冠军将军孙无终。后得刘牢之赏识提拔。数年之中,平孙恩,诛桓玄,收巴蜀,灭南燕,伐后秦,使南朝疆域达黄河流域,军功卓绝,名震海内。被后人誉为南北朝两位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之一(另一个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桓玄篡位后,骄奢*侈,大兴土木,百姓苦不堪言,民心思变。元兴三年二月,刘裕以打猎为名,聚集百余人首先在京囗发难,杀死桓修。刘毅也于广陵得手,诛桓修之弟桓弘。接着,众人推刘裕为盟主,传檄四方,各地纷起响应。桓玄见情势不妙,挟持晋安帝,轻舟逃逸江陵。三月,刘裕率兵进入建康,坐镇京师,指挥各路人马乘胜西进。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桓玄被逼逃往西川,当年五月被杀,为益州都护冯迁所杀。时年三十六岁,史称桓楚武悼帝。不久,桓玄头颅传至建康,刘裕命人高悬示众。使刘裕扬名立万,一战成名的就是在讨孙恩之乱,孙恩作乱,来势汹汹,东晋朝廷胆颤心惊,急令辅国将军刘牢之征讨,刘裕被刘牢之征调为参府军事,开始其起家之旅。而此战中刘裕创造了一个战争史上的奇迹:一人手持长刀把上千人的叛军追的四处逃窜,哭爹喊娘。真是一夫拼命,万夫辟易,千古奇观啊!
s://iknow-pic.cdn.bcebos/bba1cd11728b4710d2939905c8cec3fdfd0323be?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桓玄败亡后,刘裕拥立司马德宗复位,从此控制了东晋朝政。义熙五年(409年)二月,占据齐鲁大地的南燕皇帝慕容超对东晋用兵掠取。四月,刘裕率军攻击南燕。此战进行的时间较长,也非常惨烈,一直到次年二月,刘裕才攻入南燕国都广固城。慕容超见大势已去,带领身边数十人出城逃跑,被刘裕的军队生擒,南燕灭亡。随后,刘裕命人将慕容超押送到建康,并在街市将其斩首,时年二十七岁。孙恩之乱平定,晋朝并没迎来太平,因权臣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乱政胡为,虎踞荆楚,狼视三吴的大士族军阀,早就有不臣之心的桓玄就蠢蠢欲动,野心膨胀,起兵杀死司马司马元显父子,控制朝廷大权,意犹未尽,得寸进尺,竟于403年,废晋安帝为平固王。篡晋立楚。做了其父桓温想做都没做成的事。桓玄的才能和威望远不及其父,其失败的结局就可想而知,只是昙花一现,3个多月后桓玄的楚便被刘裕灭亡。灭桓玄后刘裕加侍中,进号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独揽朝政大权。虽大权独揽,威名日盛,但在门阀政治仍有很大影响的东晋末年,出身寒微,又无甚文化的刘裕根本不会被士家大族正眼看待,内心深处他们十分鄙视这个昔日的履贩和赌徒。刘裕深知要扬己长避己短,于是便要通过北伐来进一步提高威望,加强权利和势力,为最终篡晋做准备。
一些人认为刘裕能从寒微中成长为杰出将帅,一朝开国主,内平叛乱,外伐敌国,恢复旧土,安定晋室,还能算不得一个英雄?还是个大英雄。不过另一些人认为,刘裕因为少时贫寒,性格好斗蛮横,又无学识修养,整一个流氓地痞出身,,虽能成就一番人大业,但很难说算得上英雄,有一系列证据:灭南燕一战,刘裕以广固久守不降为由,入城后,尽杀王公以下三千人以泄愤,滥杀无辜,残暴无情非英雄之举。收复长安,本来是南朝恢复中原的大好时机,但为个人私利野心而置民族大义,国家大局不顾,仓猝南还。夏国趁机夺走长安,从此南朝再难有如此良机和实力北复中原,南朝最终被北朝灭亡。大英雄以天下国家为重,岂是这等野心权势之人可比?刘裕还心胸狭隘,年轻时因欠债被京口豪族刁逵痛扁,差点丧命,也是命不该死,时任骠骑将军府长史的王谧路过,见刘裕被毒打仍气宇轩昂,有股豪杰之气,腥腥相吸,代他还债救了他一命,桓玄兵败,刁逵也被牵连,刘裕公报私仇,刁家一族,几无遗漏,都遭到灭门,把刁氏万顷土地和大量家财分给贫民,一雪当年被绑在马桩上示众的耻辱。
s://iknow-pic.cdn.bcebos/29381f30e924b89969991df165061d950b7bf656?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谯纵原是益州刺史毛璩的一名参将。义熙元年(405年),谯纵受命带兵攻击桓楚,因蜀兵不愿意东征,部下发动,逼迫谯纵为主,谯纵遂自称梁、秦二州刺史。东晋朝廷对谯纵割地称王非常仇视,三次派大军征讨。义熙二年(406年),东晋大将毛修之率兵入蜀,在今渠县一带被谯纵部将击退。义熙四年(408年)晋大将刘敬宣率大军再次入蜀,在离成都500里的黄虎被谯纵部将击退。义熙九年,东晋大将朱龄石再率大军入蜀征讨谯纵,这一次晋军终于一直攻到成都。谯纵虽组织军民奋力抵抗,但晋军势大难敌,成都被朱龄石攻破,谯纵自缢而亡。为了应合民间所谓“昌明之后尚有二帝”的谶言,刘裕先毒死司马德宗,立司马德文为傀儡皇帝,虽急不可耐想让恭帝司马德文禅让,却又仁义装高尚。逼恭帝禅位后又阴狠残杀之。为以后朝代更替时大杀前朝皇室开个万恶的头。所以王夫之痛骂寄奴小子不是东西:其为神人之所愤怒者,恶莫烈于弑君。篡之相仍,自曹氏而已然,宋因之耳。弑则自宋倡之。其后向习,而受夺之主必死于兵与?。夫安帝之无能为也,恭帝则欣欣然授之宋而无异心,宋抑可以安之矣;而决于弑焉,何其忍也!宋之邪心,固有自以萌而不可戢矣。”刘裕为登上最高权位,对昔日的战友行厚黑之学,先后设计剪除刘毅和诸葛长民等将领。手段卑下,不留一点情面。论军功刘裕即有一人逐千敌的勇猛,也有高歌猛进,气吞万里的北伐,虽未竟全功但也成就非凡。南征北战,东讨西伐,有再造晋室之功。对后秦虚张声势不屑一顾,凌凌然豪气冲天,英雄气概也!然刘裕为权势不择手段,阴狠毒辣,弑毒二帝,罪莫大鄢。公报私仇,阴除政敌显示他气量狭小,心狠手辣,非英雄之度量,英雄之正大光明之行为。为真小人?
本人认为刘裕虽毒害已欣然禅位的前帝王确实毒了些,为后世立了不好的先例,其子孙也受其害。但考虑其为帝时已是花甲,而司马德文又很得民望,才也不俗,为子孙江山计也许是不得已之举,剪除政敌对任何政治强人和有一定野心的人都是正常之行为,前则大有人在,后则并不鲜见。政治斗争的残酷非常情可理解。杀刁逵一族,屠南燕皇族大臣则是滥杀。不过受严刑决不求饶且不失豪杰气概,临强敌而不胆怯,镇定从容不就是大英雄之风度?而以其北伐之功业(在南朝北伐中成果最佳),征战四方,平定叛乱的功劳,其从贫民到开国帝王的也称的上英雄之功业。有英雄之气概,有英雄之事功岂非是英雄人物?
东征西讨是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1. 什么东什么的四字词语
大江东去 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后借用为词牌名。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
福如东海 福气象东海那样大。旧时祝颂语。
付之东流 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象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
付诸东流 付:交给;诸:之于。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象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
高卧东山 比喻隐居不仕,生活安闲。
马耳东风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南金东箭 南方的金石,东方的竹箭。比喻优秀的人才。
什伍东西 什伍:纵横错杂。原指南斗六星,牵牛六星,箕四星等分布得杂乱无章。后多形容事物错杂纷乱。
坦腹东床 旧作女婿的美称。
旭日东升 旭日:初升的太阳。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
紫气东来 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旧时比喻吉祥的。
不识东家 指不识近邻是圣贤。
朝衣东市 指大臣等待被杀。
角巾东路 意指辞官退隐,登东归之路。后用以为归隐的典故。
尽付东流 比喻完全丧失或前功尽弃。
抉目东门 抉:剔出;目:眼睛。指忠臣被谗诛杀。同“抉目吴门”。
秋收东藏 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失之东隅 东隅:日出的地方。比喻这个时候遭到损失或失败。
宋玉东墙 喻指貌美多情的女子。
西颦东效 西施捧心、东施效颦。比喻以丑陋学美好而愈显其丑。
西食东眠 在西家吃饭,在东家睡觉。比喻贪利的人企图兼有两利。
2. 带东颦的成语有哪些东施效颦 [ dōng shī xiào pí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dōng shī xiào pín ]
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出 处
《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例 句
不从主观实际出发,像~那样,胡乱模仿,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
3. 东什么的四字词语东什么的四字词语 :
东躲西逃、
东驰西击、
东家西舍、
失之东隅、
说东忘西、
海外东坡、
东山再起、
东床择对、
东扭西捏、
东捱西问、
坦腹东床、
东零西碎、
东市朝衣、
朝东暮西、
东南之宝、
福如东海、
东闯西踱、
东郭先生、
东流西上、
东躲西跑、
东逃西窜、
东窗事发、
东抄西转、
东阳销瘦、
东荡西驰、
东南之秀、
斗柄指东、
东拦西阻、
西除东荡、
移东换西
4. 什么东什么的四字词语说东道西
东躲西逃、
东驰西击、
东家西舍、
失之东隅、
说东忘西、
海外东坡、
东山再起、
东床择对、
东扭西捏、
东捱西问、
坦腹东床、
东零西碎、
东市朝衣、
朝东暮西、
东南之宝、
福如东海、
东闯西踱、
东郭先生、
东流西上、
东躲西跑、
东逃西窜、
东窗事发
5. 东什么西什么的四字成语东捱西问 东奔西窜 东奔西跑 东奔西逃 东奔西向
东奔西撞 东奔西走 东壁余光 东播西流 东补西凑
东猜西揣 东猜西疑 东藏西躲 东差西误 东抄西袭
东扯西拉 东扯西拽 东闯西踱 东闯西走 东驰西骋
东驰西击 东驰西撞 东冲西决 东冲西突 东冲西撞
东穿西撞 东窗计 东窗事发 东窗事犯 东窗消息
东床佳婿 东床姣婿 东床娇客 东床娇婿 东床快婿
东床坦腹 东床择对 东床之选 东荡西驰 东荡西除
东倒西歪 东道之谊 东道主 东道主人 东躲西藏
东躲西跑 东方不亮西方亮 东方将白 东方千骑 东风吹马耳
东风过耳 东风浩荡 东风化雨 东风马耳 东风人面
东风入律 东风射马耳 东风压倒西风 东扶西倒 东观西望
东观续史 东观之殃 东滚西爬 东郭先生 东海鲸波
东海捞针 东海逝波 东海扬尘 东横西倒 东家西舍
东家效颦 东箭南金 东砍西斫 东磕西撞 东诓西骗
东拉西扯 东来西去 东拦西阻 东捞西摸 东劳西燕
东量西折 东猎西渔 东邻西舍 东鳞西爪 东零西落
东零西散 东零西碎 东流西落 东流西上
东鸣西应 东抹西涂 东南半壁 东南雀飞
东南之宝 东南之美 东南之秀 东南竹箭 东扭西捏
东怒西怨 东挪西凑 东挪西撮 东挪西借 东跑西颠
东碰西撞 东飘西泊 东飘西荡 东飘西徙 东拼西凑
东迁西徙 东墙处子 东敲西逼 东瞧西望 东趋西步
东山复起 东山高卧 东山再起 东山之志 东闪西挪
东声西击 东施效颦 东食西宿 东市朝衣 东搜西罗
东睃西望 东谈西说 东逃西窜 东讨西伐 东讨西征
东偷西摸 东投西窜 东涂西抹 东兔西乌 东歪西倒
6. 东什么四字成语东什么四字成语 :
东山再起、
东张西望、
东拉西扯、
东施效颦、
东窗事发、
东倒西歪、
东拼西凑、
东西南北、
东床择对、
东驰西击、
东躲西逃、
东南之宝、
东扭西捏、
东躲西跑、
东抄西转、
东零西碎、
东家西舍、
东流西上、
东门种瓜、
东冲西突、
东郭先生、
东海扬尘、
东猜西揣、
东鳞西爪
7. 东什么西什么的四字成语东捱西问 东奔西窜 东奔西跑 东奔西逃 东奔西向
东奔西撞 东奔西走 东壁余光 东播西流 东补西凑
东猜西揣 东猜西疑 东藏西躲 东差西误 东抄西袭
东扯西拉 东扯西拽 东闯西踱 东闯西走 东驰西骋
东驰西击 东驰西撞 东冲西决 东冲西突 东冲西撞
东穿西撞 东窗计 东窗事发 东窗事犯 东窗消息
东床佳婿 东床姣婿 东床娇客 东床娇婿 东床快婿
东床坦腹 东床择对 东床之选 东荡西驰 东荡西除
东倒西歪 东道之谊 东道主 东道主人 东躲西藏
东躲西跑 东方不亮西方亮 东方将白 东方千骑 东风吹马耳
东风过耳 东风浩荡 东风化雨 东风马耳 东风人面
东风入律 东风射马耳 东风压倒西风 东扶西倒 东观西望
东观续史 东观之殃 东滚西爬 东郭先生 东海鲸波
东海捞针 东海逝波 东海扬尘 东横西倒 东家西舍
东家效颦 东箭南金 东砍西斫 东磕西撞 东诓西骗
东拉西扯 东来西去 东拦西阻 东捞西摸 东劳西燕
东量西折 东猎西渔 东邻西舍 东鳞西爪 东零西落
东零西散 东零西碎 东流西落 东流西上
东鸣西应 东抹西涂 东南半壁 东南雀飞
东南之宝 东南之美 东南之秀 东南竹箭 东扭西捏
东怒西怨 东挪西凑 东挪西撮 东挪西借 东跑西颠
东碰西撞 东飘西泊 东飘西荡 东飘西徙 东拼西凑
东迁西徙 东墙处子 东敲西逼 东瞧西望 东趋西步
东山复起 东山高卧 东山再起 东山之志 东闪西挪
东声西击 东施效颦 东食西宿 东市朝衣 东搜西罗
东睃西望 东谈西说 东逃西窜 东讨西伐 东讨西征
东偷西摸 东投西窜 东涂西抹 东兔西乌 东歪西倒
8. 东什么西什么的四字词语,1)拆东补西2)拆西补东3)朝东暮西4)朝西暮东5)道东说西6)道西说东7)东挨西问8)东挨西撞9)东捱西问10)东奔西窜11)东奔西跑12)东奔西逃13)东奔西向14)东奔西撞15)东奔西走16)东播西流17)东补西凑18)东猜西揣19)东猜西疑20)东藏西躲21)东差西误22)东抄西袭23)东抄西转24)东扯西拉25)东扯西拽26)东闯西踱27)东闯西走28)东驰西骋29)东驰西击30)东驰西撞31)东冲西决32)东冲西突33)东冲西撞34)东穿西撞35)东窜西跳36)东荡西驰37)东荡西除38)东荡西游39)东倒西歪40)东躲西藏41)东躲西跑42)东躲西逃43)东翻西倒44)东封西款45)东扶西倒46)东观西望47)东滚西爬48)东横西倒49)东家西舍50)东渐西被51)东砍西斫52)东磕西撞53)东诓西骗54)东诳西骗55)东拉西扯56)东来西去57)东拦西阻58)东捞西摸59)东劳西燕60)东量西折61)东猎西渔62)东邻西舍63)东鳞西爪64)东零西落65)东零西散66)东零西碎67)东流西落68)东流西上69)东鸣西应70)东抹西涂71)东南西北72)东扭西捏73)东扭西歪74)东怒西怨75)东挪西凑76)东挪西辏77)东挪西撮78)东挪西借79)东跑西奔80)东跑西颠81)东碰西撞82)东漂西荡83)东漂西徒84)东飘西泊85)东飘西荡86)东飘西徙87)东拼西凑88)东迁西徙89)东敲西逼90)东瞧西望91)东趋西步92)东闪西躲93)东闪西挪94)东声西击95)东食西宿96)东搜西罗)东睃西望98)东谈西说99)东逃西窜100)东讨西伐101)东讨西征102)东眺西望103)东偷西摸104)东投西窜105)东涂西抹106)东兔西乌107)东推西阻108)东歪西倒109)东完西缺110)东望西观111)东西南朔112)东西易面113)东徙西迁114)东挦西扯115)东挦西撦116)东行西步117)东踅西倒118)东寻西觅119)东掩西遮120)东央西告121)东央西浼122)东扬西荡123)东摇西摆124)东游西荡125)东游西逛126)东怨西怒127)东瞻西望128)东张西觑129)东张西望130)东张西张131)东遮西掩132)东征西讨133)东征西怨134)东支西吾135)东指西画136)东走西顾137)东走西撞138)东撙西节139)东作西成140)扶东倒西141)各奔东西142)拉东补西143)劳燕西东144)买东买西145)南北东西146)你东我西147)日东月西148)声东击西149)什伍东西150)说东道西151)说东谈西152)说东忘西153)偷东摸西154)涂东抹西155)推东主西156)文东武西157)西除东荡158)西鹣东鲽159)西颦东效160)西食东眠161)西歪东倒162)西行东渡163)西学东渐164)一东一西165)移东补西166)移东换西167)移东就西168)移东掩西169)指东打西170)指东划西171)指东画西172)指东话西173)指东骂西174)指东说西175)拆东墙补西墙176)东扯葫芦西扯瓢177)东方不亮西方亮178)东风压倒西风179)东西南北客180)东西南北人181)东向而望,不见西墙182)东行不见西行利183)东一下西一下184)关东出相,关西出将185)关西出将,关东出相186)金乌西坠,东升187)南征北战,东荡西杀188)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189)铜山西崩,洛钟东应190)移东篱,掩西障。
请问石田三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词目
东征西讨
发音
dōng zhēng xī tǎo
释义
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
近义词
南征北战
反义词
安常处顺安营扎寨安居乐业安土重迁
引用
《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回 燕青秋林渡射雁 宋江东京城献俘 ...闷?”宋江叹口气道:“想我生来八字浅薄,命运蹇滞。破辽平寇, 东征西讨 ,受了许多劳苦,今日连累众兄弟无功,因此愁闷。”吴用答... 《隋唐演义》第51回 真命主南牢身陷 奇女子巧计龙飞 ...下贮之何地?”夏王道:“御妻勿认孤为化及之流。孤自起兵以来, 东征西讨 ,宇宙至广,未有一隅可为止足之地,何暇计及欢乐之事?孤... 《隋唐演义》第57回 改书柬窦公主辞姻 割袍襟单雄信断义 ...难道尚无古士,失过好逑?”线娘道:“后母虽贤,主持国政;父王 东征西讨 ,料理军旅,何暇计及此事。”木兰道:“正是人世上可为之... 《隋唐演义》第71回 武才人蓄发还宫 秦郡君建坊邀宠 ...。笙歌送奏,雅乐齐呜,酒过几巡,宇文钧说道:“忆昔滕王元婴, 东征西讨 ,做下多少功业,后来为此地刺史,牧民下士,极尽抚绥。黎... 《前汉演义》第七十四回 东征西讨绝域穷兵 先败后成贰师得马 《两晋演义》第七十四回 智姚苌旋师惊噩梦 勇翟瑥斩将扫孱宗 ...翟瑥,趋入轲殚营中,仗剑进言道:“我王具神武英姿,开基陇右, 东征西讨 ,无不席卷,所以威振秦梁,声光巴汉,将军身膺重寄,位重... 《隋唐两朝志传》第四十九回 叔宝污敬德画像 ...,秦王引众将回至西府。次日,朝见父皇,拜舞已毕,帝曰:“吾儿 东征西讨 ,削平海内,今日回来,大慰所望。”秦王曰:“儿远离膝下... 《清史演义》第四十七回 闻警回銮下诏罪己 护丧嗣统边报惊心 ...讳。专从小节上着想,道光帝行谊可知。他又念着乾隆、嘉庆两朝, 东征西讨 ,南巡北幸,把库款用尽,只好格外俭省,把宫中需用的银两... 《民国演义》第一百二十七回 醋海多波大员曳尾 花魁独占小吏出头 ...甚野心!你有野心,就该用点气力,替国家多做点有益之事,替国家 东征西讨 ,在疆场上立点汗马功劳,也不枉国家重用你的大恩,谁许你... 《晋书》卷一百二十五·载记第二十五 ...轲殚、诘归引众而退。翟瑥奋剑谏曰“吾王以神武之姿,开基陇右, 东征西讨 ,靡不席卷,威震秦、梁,声光巴、汉。将军以维城之重,受... 《辽史》卷二·本纪第二 ...种桑麻,习织组,已有广土众民之志。而太祖受可汗之禅,遂建国。 东征西讨 ,如折枯拉朽。东自海,西至于流沙,北绝大漠,信威万里,... 《元史》卷一百一十九·列传第六 ...,疾笃,召其弟带孙曰:“我为国家助成大业,擐甲执锐垂四十年, 东征西讨 ,无复遗恨,第恨汴京未下耳,汝其勉之!”薨,年五十四。...
东讨西伐是什么意思
石田三成 石田三成(いしだ みつなり 罗马字:Ishida Mitsunari),桃山时代名将,以忠诚、仁义、足智多谋著称。丰臣秀吉的得力干将,日本最高权力机构五奉行首席元老。公元1560年—1600年在世。
石田三成生平
石田三成是近江坂田郡石田村人。幼名“佐吉”。十五岁参见任近江长浜城主的秀吉后,出任其近侍。以俊俏的外表和敏捷的思维受到秀吉的喜爱。
出仕秀吉
公元1574年丰臣秀吉为长滨城主的时候,石田三成是15岁。当时三成为某寺院的童子,一天秀吉外出打猎,口渴至该寺喝茶,三成端上一大碗凉茶,秀吉一饮而尽。后又捧上半碗微热的茶,秀吉也喝了。接着三成又献上一小碗更热的茶,秀吉大喜,又喝了。从此深得秀吉的信任,成为秀吉的侍从。这个故事说明三成自幼就有明敏的才智,他能机敏地察知秀吉的意向,言行合乎秀吉的心意。
飞黄腾达
公元1582年织田信长死后,秀吉讨伐信长的宿将越前的柴田胜家而进军近江,迫使柴田自杀。三成因参加这次北国征伐有功,得到了马一匹及白布50端(一端为3丈)。讨伐柴田成功以后,秀吉代替了信长的地位,1583年到大坂城,公元1585年任关白,叙从一位。那时三成也由从五位下治部少辅升至五奉行之一(其他是前田玄以、浅野长政、增田长盛、长束正家。五奉行是办理国政的最高机关)。天正十四年(1586)又兼任堺市的奉行。
南征北战
(1)讨伐
当时的豪族岛津氏势力很大,丰臣秀吉于天正十五年(公元1587年)以25万大军讨伐岛津氏。在讨伐战争中,三成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讨伐小田原
秀吉降伏岛津氏以后便讨伐关东的北条氏,天正十八年(公元1590年)2月秀吉率军攻打北条氏的小田原城,三成为先锋,率领1500骑东下。4月包围小田原城,由三成攻占小田原城的卫星城——馆林城和忍城,使小田原城陷于孤立,北条氏父子被迫开城投降。
(3)讨伐奥州
丰臣秀吉为了统一日本,决定讨伐奥州的伊达政宗,派三成于公元1591年1月到相马,去瓦解伊达政宗的盟军,最后迫使伊达议和。
(4)侵略朝鲜
奥羽平定以后,国内军事行动告一段落。接着丰臣秀吉便想侵略朝鲜,在东松浦半岛的名护屋设立大本营,准备侵朝。文禄元年(公元1592年)3月13日侵朝军队158000人分九批渡海,4月12日先锋小西行长从釜山登陆。此时三成被任命为船奉行,在名护屋执行运送部队、粮食和武器的任务。5月3日小西行长、加藤正清等占领京城。不久秀吉便派三成到朝鲜去执行特殊任务——进攻中国(明朝)及各武将划分占领地区。三成于7月16日到达京城。8月7日在京城召开作战会议,制定巩固京城、攻打平壤,以防备明军来授的作战方案。由于明朝李如松率领的援军及时赶到,小西行长被明军打败,退出平壤。又由于明朝主和派得势以及日本在“碧蹄馆之战”失败,两国开始和谈。1593年5月15日三成伴同明使沈惟敬、徐一贯等到达日本名护屋,谈判议和条件。
庆长元年(公元1596年)9月1日,明朝的正式议和使节杨方亨和沈惟敬一起到达大坂。秀吉接见明使一行,明使宣读国书。因国书中非但没有秀吉所提出的五项条件(明朝公主嫁给日本天皇,恢复勘合贸易,派遣一名朝鲜王子及大臣为人质到日本,朝鲜八道中的南四道割让给日本,各自归还俘虏),而且封秀吉为日本国王,秀吉大怒,驱逐明使,谈判破裂。
庆长二年(公元15年)2月21日秀吉以141500人的兵力再次侵朝。这次秀吉不到名护屋,在伏见指挥,所以三成也留在伏见(在大坂)辅佐秀吉。但公元1598年8月18日秀吉突然病死,由三成主持撤兵并与明朝议和。
拥立秀赖
当初丰臣秀吉无子,将其姊日秀与三好一路的儿子收为养子,他就是关白、左大臣秀次。但文禄二年(公元1593年)亲生儿子秀赖出生以后,对养子秀次的感情便开始冷淡起来,后悔将关白让给秀次。于是产生了一股谣传,说秀次对秀吉抱有异图。因此石田三成奉秀吉之命于文禄四年(公元1595年)7月赴聚乐亭会见秀次,探听事情真相,并到处收集秀次反叛的材料。结果秀次切腹自杀,其妻妾20多人也惨遭。这就是所谓“策谋”。因此三成得到江北194000石的领地,被封为佐和山城主,但遭到浅野长政等大名的怀恨。公元1595年秀次自杀以后,秀赖成了秀吉的继承人。
然而秀赖年幼,为考虑到将来,秀吉让五大老(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辉元、字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小早川隆景死后,由上杉景胜(会津120万石)递补大老职、五奉行(前田玄以、浅野长政、增田长盛、长束正家、石田三成)两次立誓效忠。特别身为五奉行之一的三成,对主人秀吉格外忠心,誓死辅佐秀赖。
关原合战
秀吉死后,部下便出现不和,福岛正则、加藤清正、加藤嘉明等七名武将要杀三成。后来三成听了德川家康的劝告,引退佐和山城。石田三成回到佐和山城以后,德川家康便背约进入伏见城,并和诸大名私下结党进行反叛。此时引退在佐和山城的石田三成决定乘家康到会津讨伐上杉景胜的机会起兵,以毛利辉元为盟主,联合关西诸侯,总兵力为92700人,攻打伏见城和田边城,一时势力大盛,并迅速攻陷了京都二条城,城主鸟居元忠切腹自尽。家康其实早有预料,故意装远征会津,半路折返率军迎战,东西两军于1600年(庆长5年)9月15日上午8点至下午2点半在大垣的西北关原(美浓平原的西北部)展开一场大会战,史称“关原合战”。关键时刻,家康长子秀忠的2万大军被真田家拖住,使得东军一度陷入被动,但是在诸如福岛正则,加藤清正和德川四天王的勇猛下,西军逐落下风,最后小早川秀秋的倒戈更是给了西军致命一击。结果是德川家康的东军胜利,石田三成的西军失败。接着家康又攻下石田的根据地佐和山城,西军的据点大垣城的守将秋月种长开城投降。9月27日,家康进大坂城觐见秀赖。
佐和山城陷落的那天,家康就派遣田中吉政搜查石田三成,并下令以重赏通缉三成,凡隐藏不报者,不仅本身,全族及当地都要受处罚。
关原之战失败以后,石田三成逃往伊吹山,打算在此暂且栖身,伺机潜入大坂再度举兵。他逃出关原的时候有许多随从人员,为避人耳目,让他们离开伊吹山。只有渡边勘乎、矾野乎三郎、盐野清介三人决定留下,和三成一起经近江浅井郡的草野谷,逃到大谷山。最后连这三人也让他们离开,约定将来在大坂见面,单身翻山越岭进入伊香郡,投身于古桥村法华寺的三珠院。后来被村民发现,不得不离开三珠院,在当地农民与次郎太夫的庇护下,躲在附近的山洞里。然而此事被当地的一名地主知道了,劝告与次郎太夫将石田三成交出,引渡给田中吉政。与次郎太夫大惊,立即告知石田三成乘早逃走。但此时三成下痢倒在山洞里,又无食物,自知命该断绝,力劝与次郎太夫报告田中吉政。结果三成被捕,引渡给吉政。那天是9月21日,关原之战后的第六天。吉政自幼和三成很亲密,同情三成的遭遇,十分照顾他,给他食物吃,还替他治病。后来三成被送到大津的家康的军营,在营门口黑田长政看到他,立即下马向他道歉,并脱下自己的衣服,给他换去身上的脏衣。家康以厚礼接见,还把他当作194000石的诸侯看待。
三成被捕后,和三成一起举兵的小西行长、安国寺惠琼也先后被捕,他们和三成一同送到大坂,三人戴着枷锁在坂颐和堺市游街,然后押到京都,交给奥平信吕收监。
三成之死
10月1日,三成、惠琼和行长各乘一辆囚车从信昌的邱宅押到六条河原的刑场。在刑场上,人们为三人念佛,石田三成拒绝,态度和平常一样镇静,毫无畏惧。据说在行刑之前三成想要喝水。但他们发现刑场附近没有水井,只有柿子。当别人要给他柿子吃时却被三成委婉的拒绝了,他说吃柿子容易生痰,在场的其他人都在嘲笑他,要死的人还怕生痰,但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三成临死前也捍卫了自己的气节。三成被斩首以后,他的首级和惠琼、行长、自杀的长束正家的首级被一起挂在三条桥示众。三成的遗体被大德寺的圆鉴国师收去,葬在大德寺的三玄院里。真正忠于丰臣家的一批大名从此没落,而德川家康不久后就取丰臣家而代之,这估计是当时对关原大战袖手旁观的丰臣家所始料未及的。
://baike.baidu/view/83709.html?wtp=tt
这里有
什么成语第四个字是伐
东讨西伐,意思是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同“东征西讨”。出自《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
拓展知识
无论是东征西伐还是南征北战,都是中央对反叛势力或尾大不掉的地方进行战争时使用的词汇,用这词的一般是正统。因为古时天子居于中央,四围藩属相拱拥,一旦中央出现变动,四围藩属随时有叛乱的可能,这时候中央就要四方出击用武力进行镇压,所以就叫东征西讨或南征北战。
汉王朝的疆域,通过不断的战争向四方扩充。在南方,曾被秦王朝收入版图的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曾随着秦王朝的覆灭而宣告独立,建立了东海王国、闽越王国和南越王国。
公元前138年,闽越王国攻击东海王国,东海王国向汉朝求救。闽越军队见汉朝大军来势汹汹,慌忙撤退。东海国归降汉朝。3年后,闽越王国又攻击南越王国,南越王国也向汉朝求救,闽越国王骆郢的弟弟骆余善一看情形不对,即把骆郢杀掉,向汉朝乞和。
公元前111年,汉朝大军南下,一举灭亡了南越王国。第二年又拿下了闽越王国。秦王朝开拓的南方故疆,至此全部恢复。在东北,汉朝跟朝鲜王国接壤。公元前108年,汉朝军队强渡清川江,攻陷王险城(今朝鲜平壤),国王卫右渠被他的部下所杀,卫氏朝鲜灭亡。
汉朝将它的故地分为下乐浪郡(今朝鲜平壤)、临屯郡(今朝鲜江陵)、玄菟郡(今朝鲜安边)和真番郡(今朝鲜汉城)。在西南,汉朝边界只到巴郡(今四川重庆)和蜀郡(今四川成都),越过此线,便是西南夷”,那里崇山密布,散布着数不清的部落,主要有夜郎、滇、邛都、昆明、徙、笮,都、冉駹、白马等。
汉武帝在公元前135年,遣唐蒙出使招抚夜郎,以其地设犍为郡,后又遣司马相如招抚邛、笮都、冉駹等地。到了公元前125年,武帝从张骞口中得知,从西南地区经身毒(今印度)可通至大夏、乌孙,要想联合西域乌孙等国夹击匈奴,必须重视经营这一地区,但其派出的使者虽得滇王之助,却被昆明的少数民族所阻。
汉武帝于是派兵征讨西南的少数民族,将其逐个消灭。泛指,实际意思就是东南西北到处发动战争。
东征西讨是什么意思
笔诛墨伐笔、墨:指文字。诛:谴责。伐:声讨。通过文字加以谴责,进行声讨。
不矜不伐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大张挞伐张:施展;挞伐:讨伐。比喻大规模地攻击或声讨。
旦旦而伐多比喻天天损害或斫丧。
矜功自伐自以为有功劳而夸耀。
口诛笔伐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直木必伐成材的树必被砍伐。比喻正直的人容易招怨。?
执柯作伐执:拿着;柯:斧头柄;伐:伐。手执斧头去伐。指给人做媒。
东讨西伐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同“东征西讨”。
南征北伐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亦作“南征北战”。?
直木先伐直:挺直。挺直成材的树木,最先被砍伐。比喻有才能的人会遭到迫害。亦作“直木必伐”。
自矜功伐指居功自傲。
问题一:东征西讨的征和讨是什么意思 征与讨同义,都是征伐、征讨的意思。东征西讨也就是四处讨伐的意思。并不局限在“东征”或“西讨”
古汉语中,还与很多向这样同意词连用的用法。
如:东奔西走,奔与走同义,都是跑的意思。
问题二:请问东征西讨什么意思?西是指的什么? 1.“征”是出兵征战,“讨”是指讨伐。
2.成语意思: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
3.出处:唐?杨炯《左武卫将军成安子崔献行状》:“至如出车授钺,东征西讨,孤虚向背。”
问题三:请问东征西讨什么意思?西是指的什么? 东、西都是泛指,表示“到处”。东征西讨意思就是到处征讨,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
问题四:请问东征西讨什么意思?西是指的什么?西代表数字的几? 在这里东、西代表到处的意思。东征西讨意思是到处去征讨。
问题五:请问东征西讨什么意思?西是指的什么?西是指的什么意思?代表数字几? 东征西讨
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
[示例]
我为国家助成大业,擐甲执锐,垂四十年,~,无复遗恨,第恨汴京下耳!当其勉之。《元史?木华黎传》
[出处]
唐?杨炯《左武卫将军成安子崔献行状》:“至如出车授钺,东征西讨,孤虚向背,则虽女子之众,可以当于丈夫。”
东西代指的四方,表示方向四方世界。
问题六:东征西伐是什么意思 词语很简单,自行百度,但要了解使用这个词的背景,无论是东征西伐还是南征北战,都是中央对反叛势力或尾大不掉的地方进行战争时使用的词汇,用这词的一般是正统。因为古时天子居于中央,四围藩属相拱拥,一旦中央出现变动,四围藩属随时有叛乱的可能,这时候中央就要四方出击用武力进行镇压,所以就叫东征西讨或南征北战。
问题七: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问题八:“讨得”是什么意思 当然不值得,那些正在爱你的,喜欢你的人不会因为你疏远他们而对你有反感。相反,看你不爽的人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不会改变对你的看法。有时候朋友关系处理不好不是因为自己,而且因为他人,不要妄自菲薄,做你自己。
问题九: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是什么意思 唐太宗对侍臣说:“以前(隋炀帝)刚刚平定了京师,宫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隋炀帝仍旧不满足,并且东西讨伐,用尽兵力发动战争,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导致了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的。因此我从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静静,这使得天下平安无事。于是就能不兴徭役,谷物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根基不动摇,才会枝繁叶茂。帝王能做到清静,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 原文: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问题十:关于东征西讨南下北伐的问题 华夷五方格局的形成经历了春秋、战国五个多世纪,而文献中明确以华夏居中,东夷、西戎、南蛮、北狄配合四方的记述,大概出现于战国。《左传》昭公十七年,孔子向郯子学习古代官制时曾说:“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这是指四方之夷,而《论语》中未出现“东夷”、“南蛮”等配有方位的民族称谓。《孟子?梁惠王上》提到“莅中国而抚四夷”,仍是指四方之夷。《孟子》中虽已出现“东夷”、“南蛮”等称谓,但在《孟子?尽心下》说:“君好仁,天下无故焉。南面而征北夷怨,东面征而西夷怨。奚为后我!”
由上可知,由于早期统治中国的都占据了当时地理、气候极为有利的中心地区[河南(夏商)-关中(秦、西汉)-河南(东汉、魏、西晋)],因此将周边依附的视为东西南北而将自己奉为“中”,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政治优势。
而自东晋渡江后,南朝士大夫们始终没有忘记夺回中原腹地(至少表面上没有忘记),同时认为自己保持了正统的华夏文明,因此把对当时占据了北方的游牧民族建立的的战争称为“伐”,也是为了保持一种政治上的优越感。
东征、西讨也都是取得合法统治象征的中原对地区割据的一种带有政治优越感的说法。
北周、元、清自北向南征服中国时,文化上都还是依附中原文明的,利用也好仰慕也好,但都还没有文化上的自信,所以也没有在用词上贬低南方的逃亡,由于中国在地理上北高南低,因此也只是说“南下”。
东征西讨,南下北伐,成为一种习惯用语后,也就基本固定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