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孟子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寓意呢_孟子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寓意呢视频
ysladmin 2024-05-15 人已围观
简介孟子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寓意呢_孟子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寓意呢视频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寓意呢的问题。为了让大家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寓意呢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1.有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
2.从孟子告子上这个成语故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3.关于孟子的成语及名言
4.有关孟子的成语故事
5.有关孟子的故事与成语
有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
1、孟母三迁起初孟子与其母亲住在邹城马鞍山下的凫村,由于附近是坟场,孟子即和邻近的小孩学习埋死人的游戏,孟母深感不妥,迁居至庙户营村。
但村内常有市集买卖,孟子又开始玩起买卖讲价的游戏,孟母仍觉不妥,又迁至学校附近(可能在邹城内),孟子遂开始模仿学生学习礼仪的情形,孟母大悦,欣慰于居得其所。
2、孟母断织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
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有学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
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3、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
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4、始作俑者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
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5、缘木求鱼
孟子说:“那么,大王的最大心愿可以知道了,就是想扩张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拜,君临中原、安抚四周的民族。(不过,)凭您的做法去追求实现您的心愿,真好比是爬上树去捉鱼一样。”?
宣王说:“像这么严重吗?” 孟子说:“只怕比这还严重呢!上树捉鱼,虽然捉不到鱼,不会有后患。按您的做法去实现您的心愿,费尽心力去做了,到头来必定有灾祸。”
从孟子告子上这个成语故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关于孟子的成语及名言
孟子·告子
《告子》是《孟子》书中的篇目,分上、下两篇。
孟子与告子都是战国时人,孟子持性善论(人生来有向善的力量),告子持不善不恶说(即人生下来本无所谓善恶),《告子》以两人的论辩开头,集中阐述了孟子关于人性、道德及其相关理论。
简介
《孟子·告子》记录了孟子和其学生告子(一说是墨子的学生)之间有关人性道德的讨论;和《论语》类似;是孟子“性善论”思想较为完整的体现。连带的是仁义道德与个人修养的问题。对精神与物质、感性与理性、人性与动物性等问题也有所涉及。全篇共20章。
注:今人常习惯性地将性善与性恶相对,事实上,持性恶论的是荀子,年代晚于孟子,本篇是孟子与告子的争论,不涉及荀子的性恶说。
应当指出,当时的人多用比喻论证,其某些论述按照现代的逻辑标准看并不严格。
有关孟子的成语故事
孟子的成语
1、知我罪我:形容别人对自己的毁誉。
2、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3、以意逆志: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4、孔孟之道: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
5、以文害辞:谓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
6、有所作为:可以做事情,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
7、于今为烈:某件事过去已经有过,现在更加厉害。
8、夜以继日: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9、言近旨远:旨:意思。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
10、坐以待旦:旦:天亮。坐着等天亮。比喻办事勤劳。
11、再作冯妇:再作:重做;冯妇:人名。比喻再干旧行业。
12、掩鼻而过:捂着鼻子走过去。形容对腥臭肮脏的东西的嫌恶。
13、源源而来:原指诸侯相继朝觐一辈子。后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14、仰事俯畜: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15、以身殉职:殉:为实现某一目标而献出生命。为忠于本职工作而献出生命。
16、衡虑困心:形容费尽心思。语出《孟子·告子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7、专心致志: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18、一傅众咻:傅:教导;咻:喧闹。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
19、一毛不拔: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20、南蛮?舌:?:即伯劳。原为孟子讥讽楚人许行说话如鸟语。后用以讥笑操南方方言的人。
21、盈科后进:泉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比喻学习应步步落实,不能只图虚名。
22、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昏昏:模糊,糊涂;昭昭:明白。指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
23、与民同乐: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24、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25、仆仆亟拜:一再作揖行礼。语出《孟子·万章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
26、渊鱼丛雀:把鱼赶进深潭,把雀赶到丛林。原比喻统治者施行**,百姓逃往别国。现也比喻把可以团结的人赶到敌方去。
27、习焉不察:习:习惯;焉:语气词,有“于此”的意思;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28、食箪浆壶:为欢迎所拥护的军队,用箪盛饭,用壶盛水,进行犒劳。语本《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29、齐东野语: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孟子蔑视农民,认为他们说的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没有根据的话。
30、断杼择邻: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31、断织之诫:孟子的母亲用割断织布机上的纱,使机上的纱不能成布的损失来告诫中途放弃学业的儿子。后用这个故事告诫中途辍学的人。
32、鱼与熊掌:语本《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比喻俱为所欲,难于取舍之物。
33、四书五经: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34、丛雀渊鱼:比喻不行善政,等于把老百姓赶到敌人方面去。语本《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雀)者,?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35、渊鱼丛爵:《孟子·离娄上》:“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后以“渊鱼丛爵”比喻为政不善,结果驱使人民投向敌方。
36、邹衍谈天:《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也文具难施……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后因以“邹衍谈天”喻善辩。邹,通“驺”。
37、?浆箪食:语出《孟子·梁惠王下》:“箪食?浆,以迎王师。”原谓竹篮中盛着饭食,壶中盛着酒浆茶水,以欢迎王者的军队。后多用指百姓欢迎、慰劳自己所拥护的军队。
38、?面盎背:谓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指有德者的仪态。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猜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39、以叔援嫂:《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后以“以叔援嫂”谓权宜行事。
40、己溺己饥:亦作“己饥己溺”。语出《孟子·离娄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饥”或“己饥己溺”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孟子的名言
1、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3、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5、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6、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9、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10、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1、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1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13、惠王今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国,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1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5、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16、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17、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国必危乱丧亡矣。
18、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9、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0、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2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24、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25、”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说《诗》也。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又多乖异不同。
26、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2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28、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9、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30、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3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32、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33、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34、如千乘夺取万乘,百乘夺取千乘,然後为饱足也。
35、孟子言凡欲天子之万乘者,且於其内取千乘,而为天子之诸侯;欲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内但取百乘而为之大夫,是亦不为少矣,何必交相争夺,慕多为胜耶?
36、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着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37、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3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39、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40、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4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2、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43、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4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6、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47、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8、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49、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50、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1、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52、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53、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54、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5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6、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57、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58、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59、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6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61、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62、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
63、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6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6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66、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67、其进锐者,其退速。
6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69、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70、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71、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72、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杀人,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73、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74、惟有贤者然後乃得乐此耳。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
7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76、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7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有关孟子的故事与成语
1、孟母三迁[mèngmǔsānqiān]
故事:孟子幼年丧父,由母亲仇氏扶养成人。孟母对孟子的教育环境及学习历程非常重视,汉刘向的〔列女传〕记载孟母曾三迁其居,选择孟子可以获得良好潜移默化的生活环境居住。起初他们住在邹城马鞍山下的凫村,由于附近是坟场,孟子即和邻近的小孩学习埋死人的游戏,孟母深感不妥,迁居至庙户营村,但村内常有市集买卖,孟子又开始玩起买卖讲价的游戏,孟母仍觉不妥,又迁至学校附近(可能在邹城内),孟子遂开始模仿学生学习礼仪的情形,孟母大悦,欣慰于居得其所。孟子上学后,曾经贪玩逃学游荡,孟母非常生气,将织布机上正在织的绢布剪断,告诫孟子半途而废不会有成就。孟子从此专心向学,遂有了后来发扬儒学的成就。孟母发挥了境教的作用,可谓是母教的成功典范。
2、不言而喻[bùyánéryù]
故事:孟子认为君子的自然本性,无论是处于富贵或是穷困之中,都不会改变。因为仁、义、礼、智这些内在的道德早就深植于心,自然流露,而使他面色润泽,背部充盈,这仁、义、礼、智之道当然也施行到手足四肢。由于这仁、义、礼、智之道充沛流行于人的手足四肢,因此人们的动静行止无不中节合宜,因此即使不加说明,旁人也能了解并感受到他的君子风范与所受到的薰陶。后来「不言而喻」演变为成语,用来指事态明显,不待说明即可晓悟。
3、左右逢源[zuǒyòuféngyuán]
故事:孟子是战国时代的重要思想家,在政治观上继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孟子》一书为弟子辑其所述而成,其中可见他对孔子理念的传承,并可得见他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离娄〉一篇多论仁政及尽伦希圣之事,典源所从出的这段文字,讲述的是为学应有的态度。孟子以为要追求精到深入的学问,必须用心去体会。若能自得于心,则所学才能深固,应用起知识才能随心所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后来「左右逢源」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学道有得,即可得心应手,取用不竭。后则泛用于比喻办事得心应手或处事圆融。
杯水车薪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出处《孟子·告子上》: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械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典故从前,有个樵夫砍柴回家,天气炎热,他推了满满的一车柴草来到一家茶馆门前。在屋里刚坐下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外面有人高喊:“不好了。救火啊!柴车着火了!”樵夫立即起身。端起茶杯就冲了出去。他把茶杯里的水向燃烧的柴车泼去,然后再跑回去,盛了满满一杯水,想要灭火;但再跑出去时。柴草已化成灰烬了。何查和周孟学生时代就是一对好兄弟,光阴荏苒,十几年过去了,他们竟在回乡的火车站遇见了。尽管多年没见。两人还是认出了对方。随即热络地聊了起来。“何博士(此人以前极好读书,有此绰号)。好久不见啊。这些年过得可还好?”周孟是个急性子。一上来就忍不住拍了一下何查的背。寒暄了一句。“也就那样吧。倒是你小子,上学时可是出了名的高情商,现在在哪儿做官啊?”何博士笑了笑,找了个位置,拉着周孟坐了下来。“嗨。我哪儿能做上官啊。自己开了一个心理诊所。当心理医生了。”“呵。赚了不少吧!这年头,开心理诊所的。怎么着也得月入上万吧。”“上万?做梦吧。我那个小诊所。地方小,人又少,租金还高,能盈利就不错了。”周孟说着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片刻。他又拉了拉何查的西服。羡慕道:“看你的行头。赚得比我多吧!”“哪有。你好歹是做老板的。我呢。替人家做事而已。”“那你也定是个白_。薪资很高吧。”何查摆了摆手。“经理算不上。工资高倒是真的。”然后不说话。伸出10个手指。“一个月一万?”周孟问。“是10万!”周孟惊讶地捂住了嘴。又低声道:“那你是干什么的!不做官又不开店,莫非
好了,今天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寓意呢”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孟子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寓意呢”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