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康泽其人简介_康泽其人
tamoadmin 2024-08-01 人已围观
简介1.车固村历史名人有哪些?2.五虎猛将简介3.太保是指几个人的总称?4.中统和军统哪个权利大?***是谁?5.印光的大师生平6.王姓历史上有多少名人?7.黄埔军校简介《风筝》里的鬼子六,完全是塑造的人物,因为这个电视剧是有 历史 背景的,所以我们容易判断,在军统的有名的大特务中,并没有我们的卧底,所以鬼子六并没有原型。 军统实际对卧底的防范是很严格的,除了鬼子六无真事外,《潜伏》里吕宗方那个级
1.车固村历史名人有哪些?
2.五虎猛将简介
3.太保是指几个人的总称?
4.中统和军统哪个权利大?***是谁?
5.印光的大师生平
6.王姓历史上有多少名人?
7.黄埔军校简介
《风筝》里的鬼子六,完全是塑造的人物,因为这个电视剧是有 历史 背景的,所以我们容易判断,在军统的有名的大特务中,并没有我们的卧底,所以鬼子六并没有原型。
军统实际对卧底的防范是很严格的,除了鬼子六无真事外,《潜伏》里吕宗方那个级别的卧底也是没有的,我党打入军统内部最成功的是张露萍,但也不是大人物,后牺牲。
我们在想办法打入军统,他们也在想办法打入延安,包括风筝里说的73个卧底,还有影子,也包括潜伏里的佛龛,都是这样的。
但是军统有一个成功人物,叫沈之岳,受戴笠派遣成功打入延安,没建什么功,却成功身退。后在台湾任"调查局"局长。被后世评为“蓝色007”、“继戴笠之后的第二代谍王”。
我们在军统的卧底乏善可陈,但事实上,我们打入中统是非常成功的,钱壮飞隐蔽战线的“龙潭三杰”之一,打入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也就是中统,任徐恩曾的机要秘书;1931年4月25日,及时将顾顺章叛变的绝密消息告知中央,为保卫中央机关的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单就这一点就名扬天下。
现在我们看到的谍战剧,很多都是群像,是我们生活在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我们都知道戴笠很有名,但我们的李克农部长绝不在戴之下,也是龙潭三杰之一,对中国隐蔽战线的贡献尤其大。
如果有那么一天,会拍摄一个我们 社会 部的片子,尤其是边保反特的,必定非常精彩,现在的谍战片,实际只是真实的皮毛而已。
一
《风筝》一剧,“鬼子六”郑耀先,军统王牌特工,实则是代号“风筝”的情报人员。在三十多年的情报生涯里,他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个角色没有 历史 原型。
二
剧中“鬼子六”是军统八大金刚中的老六,但实际上,军统没有所谓“八大金刚”。
军统是国民党蒋介石最重要最残暴最得力的特务情报机关,它的全称是“国民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其前身是国民党复兴社(别称蓝衣社)特务处,其后称为“中华民国国防部保密局”,国民党蒋介石逃到台湾后改名为情报局。
军统在戴笠的经营下,派系众多,触角广泛,在国民党统治大陆期间,影响无远弗届。 当然,各类人才也是一济济,有“四大金刚” “三剑客” 十三太保“等称谓。
(1) 军统“四大金刚”分别是陈恭澎、赵理君、沈醉、王天木。
陈恭澎曾任军统局天津站站长、华北及上海区区长、军统局本部处长等职,也是军统重要骨干和行动专家,参与策划、领导和亲自指挥过军统局的数次重大暗杀活动。
赵理君,上海滩流氓出身,是军统头子戴笠的四大杀手之一,江湖人称“追命太岁”。抗战后成为汉奸。
王天木,东北人,他和军统头子戴笠是儿女亲家(王的女儿许配给戴的儿子)。据说王天木与戴笠长相惟妙惟肖,戴与他结成亲家,传说戴是要在某种场合下,叫王天木做他的代替品。
沈醉,字叔逸,湖南湘潭人。国民党陆军中将,长期服务于国民党军统局。在军统局素以年纪小、资格老而著称。
(2) 军统“三剑客” 是指沈醉、徐远举和周养浩三人
他们职务相近,年龄相仿,都深受戴笠、毛人凤的器重,也都是在1949年12月被起义的国民党云南省、保安司令卢汉将军扣。之后,他们都作为战犯被人民收监改造。由于表现不同,待遇迥异,人生的结局更是截然不同。
(3)军统“十三太保” :指“蓝衣社”13个核心创始人:贺衷寒、邓文仪、康泽、郑介民、酆悌、曾扩情、蒋孝先、桂永清、萧赞育、潘佑强、刘健群、戴笠、杜心如。
(三)
不过,国民党倒有“八大金刚”的说法,指:何应钦、刘峙、顾祝同、蒋鼎文、张治中、陈继承、钱大钧、陈诚。 但这就与军统不相关了。
鬼子六,郑耀先,军统六哥这几个名字在《风筝》热播后,是大热了一波,到底 历史 上有没有鬼子六这样的人,成为很多人好奇的对象。
一部 历史 剧,要是没有点 历史 原型是说不过去的,比如《亮剑》中的李云龙,那原型可是 历史 上赫赫有名的王近山啊!时至今日,老百姓对王近山将军的事迹还如数家珍,剩下诸如丁伟等都能找到一定原型,那么《风筝》中的鬼子六郑耀先有没有 历史 原型呢?
在介入正题之前,先说点题外话,那就是《风筝》这个剧很有点《无间道》的味道啊,在《无间道》里是警方打入黑帮核心,黑帮派出卧底打入警方高层,谁正谁邪,后来都有点说不清了。
《风筝》虽然讲述的潜伏在军统内部的***员“风筝”的特工在卧底期间坚守信仰的故事,实际上如果对比上影子,军统打入到我党核心的特务,那真就是“你种有我,我中有你”。
当然,这绝对不是抄袭,只不过是一种相似而已,在战争期间,双方互派间谍和情报员,本来就是一种形式,在太平洋战争中,也是美国的情报系统比日本的更先进,所以屡屡破获日军的情报,让美军能够占得先机。
扯正题,以纵横的了解来看,应该是没有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军统当中本来就没有八大金刚,戴笠有四大金刚,赵理君应该杀中统被枪毙了,王天木是上海站站长,后来被汪伪76号特工总部给策反,剩下沈醉在后期起义,被关在功德林改造,只有陈恭澍号称军统第一杀手,后来在台湾失踪,这个应该是宫庶的原型,宫庶(恭澍)。以宫庶的狠辣来说,倒也符合陈恭澍。
如果在往上一点的话,军统的第二梯队,毛人凤、郑介民、唐纵就更不可能了。
因为在 历史 上,我党很少能够有能力打入到军统高层,因为军统本身就是特务组织,能够把特务打入到地方特务组织中,这本身就是在开玩笑,有那个精力,直接打入其他没有防备却比较重要的部门多好,只不过,观众喜欢看这种针尖对芒麦。
实际上郑耀先这种人在现实中能否出现也是一个未知数,在电视剧中出现任何类型的人都没毛病,因为那是作品,在现实中真的有为了信仰,可以放下一切的人吗?
比如郑耀先这种,为了信仰不管妻子和女儿的死活,不管兄弟的情分,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纵横认为,大部分的人其实都跟袁农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缺点,对党忠诚,也追求自己的生活,也宣泄自己的 情感 ,为了自己手下报仇可以违反组织纪律,为了追求妻子,可以利用组织来压迫一下,当妻子被怀疑时会立刻与她离婚来划清界限,为了和妻子破镜重圆,也可以利用一下职务的便利,这才是正常人,也是现实生活中,你能看得到,感受得到的。
像郑耀先这样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大家都做不到,因为做不到所以才让人尊敬!
在我上一篇问答中,读者评论我“忘了国家利益为重、以个人恩义为天,就是现在 社会 的思潮,以这样的眼光来看,得出结论自然狭隘”。
纵横不是那种高谈阔论,也不是擅长辩论的人,也并非特别高明的人,实际上纵横在平时的为人处世当中也处处碰壁,被人称为不会来事,不懂人情世故,不会请客送礼吃饭,不会说一些违背我价值观念的话,因为我就是这样看这个事情的,这就是我真实的想法,我相信我的粉丝看我的文章也是因为我讲的一些大实话。
有些人口号喊得最响,却也最在乎个人得失。郑耀先这样的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我并不鼓励去做这样的人。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要像徐百川去学习如何当一个父亲,要向宋孝安去学习如何当一个儿子,要向赵简之去学习如何当一个兄弟,要向林桃去学习如何当一个妻子,要向宫庶去学习如何当一个部下。不要去学习郑耀先如何去六亲不认,不要去学习袁农怎么去当领导,不要去学习江万朝如何的自私。
《风筝》郑耀先宫庶的原型原来是他 居然是林彪元帅的同学
这个人是黄埔四期林彪元帅的同班同学,解放后周总理点名: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此人军衔和戴笠平起平坐,却是军统家规老死不相往来的人物。
抗战时期,此人和日寇激战台儿庄,抗日名将王铭章将军就牺牲在他的身边,远征军中此人转战南北,写下“饥餐可食倭寇肉,止渴笑饮东洋血 ”的绝笔。
时期,此人双手沾满***人鲜血,解放前他策划的特务行动,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可是他却在新中国活到了102岁。
解放后的反特斗争中,此人凭着多年的特务经验和反侦查技能,屡屡逃脱了人民的追捕,在逃跑的路上被土匪抓住差点杀头,可他用着土匪的黑话,居然被敬若上宾。
此人为了生活费和跑路钱,居然在解放军眼皮底下倒卖潜伏用的,可怜党国一点家底都留不下来啊,现场交易被解放军抓了现行,还能侥幸逃脱。
为了长期潜伏和逃命,他又重操旧路,私刻公章以乱真,硬生生给自己重造了 历史 ,所有证明人不是跑了,就是死了,但是都是真事,却又让你死无对证。
找到最终落脚点后,又变卖藏的武器和黄金,自己悠然自得的开起了小商铺,当地给他定性阶级成份是根正苗红的“贫民小贩”。
在新中国的红旗下生活多年,为了追求进步,凭着有文化,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忆苦思甜大会居然说话,能把自己都说的眼泪一把鼻涕一把,还成为忆苦思甜的榜样。
为了能靠近组织,更好的为逃命找避风港,此人装自己有点小文化,居然进了公家单位做了工人, 他常说些“我们工人阶级要当家作主”之类时髦语,又不怕流汗,勤于苦干,成了厂里“积极分子”。
日子一天一天的好过起来,他开始张罗着取媳妇养儿育女,他已经不知道自己是生活在谎言里,还是真实的生活中, 这个曾活跃在旧中国教育、军政、帮会、新闻等各界的高级特工,居然顺利度过土改、清匪、镇反等运动。
然而狐狸总要露出尾巴,他了不是那种没有尾巴的千年狐狸,因为他是黄埔四期高材生,最终还是不小心说了一句真正文化人才会说的话,结果引起了厂里领导的怀疑……
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也非常欢迎和希望崖友接龙继续…………
风筝火了之后,很多人都在扒鬼子六的原型,他在国民党军统潜伏多年,代号风筝,就是因为足够心狠手辣,才掩饰了自己的危险身份。编剧在艺术创作的时候肯定会借鉴很多真实的 历史 人物,但是毕竟是虚构的,很难将准确的原型给对应出来。加上鬼子六在剧中的真实职务都没办法获知,只能知道他是军统所谓的八大金刚之一。而军统八大金刚到底有没有另当别论,国民党八大金刚又各个都是大佬,郑耀先又不是这个级别的。
有人看到郑耀先这个名字第一个反应出来的就是郑介民,毕竟从名字上来说真的很相似,因为郑介民还有个名字叫郑耀全。可惜郑介民在这部剧中是有出场的,大概很多人都留意到有个脸上有痣的局长。而且郑介民和郑耀先的经历也完全对不上号,所以从名字的相似度来找寻原型是不靠谱的。
总结了一下网上归纳的,在郑耀先身上有这些人的特征或者经历的几位 历史 人物:潘汉年、李克农、钱壮飞、胡底、阎宝航、熊向晖、朱枫、张露萍、沈安娜、黄慕兰、陈琏等。其实当年***打入国民党军统或者中统的情报人员不在少数,这些人因为身份的特殊性,大部分没有将姓名和事迹公布于众,只有少部分可以现在在网络中找到相关的资料。
王化一:戴笠在南京以抗日为号召,成立“军统局”。王化一时任东北铁路警察局局长,军统局少将设计委员。
李茂堂:原国内贸易部(现商务部)首任副部长,曾任国民党中统局驻西北局专员、中统陕西省室主任的李茂堂。李茂堂利用他任特务头子的公开身份,向党提供了敌人的许多政治情报和军事情报。
葛亦远:1940年奉命打入国民党军统系统,是戴笠手下72贤与十三太保之一。他给父亲来往情报代号为“黎”。1946年春之后由妈妈与葛亦远夫妇接头。葛亦远提供了许多特务系统内部的情报,组织机构、任务、动态、装备、武器等,为延安掌握国民党军统、中美合作所内部组织情况提供了重大机密情报。
就像剧中阎的锡山所说的那句话一样,这种工作就好像在三个鸡蛋上跳舞一样。在敌人内部做情报工作,面临的必定是妻离子散,常年忍受着常人不能忍受的压力。郑耀先的原型到底是谁,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也无法去深究。因为有无数为我们的解放胜利付出生命代价的情报人员,我们自始至终连名字可能都无从得知。
《风筝》里的“鬼子六”真有其人吗?
鬼子六只是一个杜撰出来的角色,他并不是 历史 中真实存在的人物。在风筝这部剧里面,鬼子六的名字叫做郑耀先,是军统有名的特工人物,但实际上他背地里却是为效命,代号就是风筝。在30多年中,他一直默默的为出了不少的力。这样一位出色优秀的人物,其实并不是真实存在,在 历史 中也找不到和他相似的人物。剧中他之所以被人叫做鬼子六,是因为在军统八大金刚中,他排行第六。但据了解,军统只有四大金刚。
在戴笠管理下的军统,涉及了很多派系,有不少的势力交错。而在军统有名的人才就是四大金刚,这4人分别就是王天木、沈醉、陈恭澎、赵理君。而了解这4个人以后就知道,他们和郑耀先根本就没有什么相似之处,因此,这些人中就没有人可能是他的原型。
王天木,他是来自于东北的汉子,生性豪爽,能力也是很出众。据说他和戴笠长得挺相似的,两人在一次场合下认识。戴笠看到眼前的他,动了一些小心思,希望让这个人做他的一个替身。为此两人的关系变得更为亲近,之后戴笠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和他结为了亲家,以此来让他更加衷心的效命。
沈醉,他是一个湖南人,一直都是在为军统效命的人。他在国民党陆军当中已经混到了中将级别。他是四人中年龄最小,但资格却比较老的人物。从这就能看出,他也是一个能力出众的人,年纪不大,却能混到中将的级别,没有两把刷子,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陈恭澎,他曾经在军统任职过多个职位,是军统高层骨干。他的领导能力出众,曾经多次的谋划指挥过暗杀行动。所以对于这个人,不少人都觉得他狠毒狡猾,许多人都不敢轻易去得罪他。就怕自己哪天稍有不慎,就落在了他的手中。
赵理君,他本是上海的一个流氓,但因为能力出众,最后被戴笠收入麾下。他是戴笠最为信任的四大杀手之一,为其干过很多的事情。在江湖上都有人称他是追命太岁,对他都有几分恐惧感。不过这样的一个人,在抗战之后居然变成了一大汉奸。
看了这4个人的介绍之后,你们应该就发现了,他们和鬼子六可没有什么相似之处。而且这4个人都不是为效命的人,所以他们根本就不可能是鬼子六的原型。
主人公郑耀先,我个人认为应该是有原型的,和一位叫郑蕴侠的人的经历非常相似,郑蕴侠也是军统特工留在大陆重庆,籍贯江西。而剧中的郑耀先也说自己是江西人。解放后一直潜伏在重庆,后来被抓,但是奇怪的是此人身份仍然是前军统特工,并没有说他是情工人员,他居然在四川做了政协委员,众所周知,那个年代,他的这种身份,是怎么成为政协委员的,没有高层领导的点头是不可能实现这件事的。好像前几年还因为这件事拍了一部电视剧就是讲这个郑蕴侠的。风筝这部电视剧里的徐百川后来也成为政协委员,仔细思考一下,郑耀先和徐百川合体后不就是郑蕴侠么?我知道广大网友的力量是巨大的,卧虎藏龙,有这方面资料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讨论一下,如果这位郑蕴侠真的是员潜伏在军统的人,而身份又无法恢复的话,岂不令人唏嘘不已。欢迎各位朋友们一起研究讨论这个事情。谢谢大家。
柳云龙的《风筝》中的故事情节都有真实的原型,具体到每一个角色,又不是特定的一个人,是艺术再创造的结果,《风筝》非常精彩,其中的郑耀先身上浓缩了很多个英雄的形象,是众多的革命先烈合体的代表。在片尾出现了很多的革命先烈,郑耀先再现了这些革命英雄的光辉事迹。
《风筝》剧本改编用了三年,拍摄大半年,修改了五年,正是因为过于真实,才不得不无数次的修改好删减,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显然情节的连贯性有一点点影响,这部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还是开创中国剧的先河。
《风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恐怕难以超越。
《风筝》,作为一部谍战剧,就论剧情而言,近些年的谍战剧中没有比之更优秀的。
一部时间叙事时间跨度长达40年多年的作品,从时期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故事的内容实在是过于真实。
《风筝》的男主郑耀先,1932年以风筝为代号,潜伏进了军统的内部,并凭借着自己过人本事成为了戴笠手下的八大金刚之一。
为了完成组织交给他的任务,郑耀先几乎失去了他个人所有的一切:爱情、友情、亲情。即便是组织里面的袁农也怀疑郑耀先背叛了组织而要除掉他。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找出潜伏在内部军统特务影子,郑耀先并没有恢复自己的身份,默默的背负着这一切。
作为一部以 历史 背景为原型的谍战剧,作为一个战略级别的优秀情报工作者,郑耀先其实并没有特定的 历史 原型,而是在那段风云激荡的日子里,我党无数优秀情报工作者的集合体,是一群深入敌人内部的情报工作者的缩影。
下面简单介绍一个潜伏在蒋介石心腹爱将胡宗南手下的情报工作者:熊向晖。
从1937年开始,熊向晖便接到组织的命令,奉命潜伏到了蒋介石爱将胡宗南的手下,并深得胡宗南的信任。
到了1938年,胡宗南把熊向晖送进黄埔十五期学习,1939年结束学习熊向晖担任了胡宗南的机要秘书。
通过机要秘书这个角色,熊向晖掌握了大量胡宗南与蒋介石之间的联系,当时蒋介石发给胡宗南的电报都是熊向晖签收的。
当时期胡宗南在西北一带进攻我军时,所有的情报都一字不漏的被熊向晖传递到了我军手中,把胡宗南耍得团团赚,甚至还获得“运输大队长”的名头。
由于熊向晖的巨大贡献,连都忍不住赞叹:熊向晖一个人可以顶几个师!
是虚构的。
但《风筝》中大量的用了 历史 史实,应该说是化用。
1,程一鸣,1907年生。1924年到上海,参加过工人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参加过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也就是在这段时期,他认识了工人武装起义的***周恩来、赵世炎、顾顺章。1927年他被送到苏联,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同学有、杨尚昆、蒋经国等人。据说,程一鸣在苏联期间还曾接受过克格勃的特别培训。1930年,程一鸣回国。1931年,顾顺章叛变一个月后,受命打入国民党内部。也是在军统,这应该是郑耀先的原型。
2,陈恭澍,宫肃原型,军统第一杀手。福建人,1907年生于天津,但从小在北京长大。1924年南下广州报考黄埔军校,考上了第四期,却因为生病而延期入学,进了第五期步兵科。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却没能进入军队系统,一直无所事事。1931年3月,进入中央军校特别研究班学习。随后就被黄埔军校第六期的学弟戴笠招揽,进入了军统的前身复兴社特务处。由于陈恭澍参与的200多次行动,绝大部分都是暗杀,所以他也就被誉为“军统第一杀手”。
3,沈安娜,本名沈琬,江苏泰兴人,是中国***安插在中华民国国民内一名情报员,从1935年到1949年隐蔽长达15年,其中有11年是在中国国民党中央核心机关进行地下谍报活动。她长期利用速记员身份,出席各种高层会议,接触大量机密文件,搜集并向中国***提供大量机密情报,被誉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
作者:李藤新一(分享 社会 文化、成长干货的自由撰稿人,公众号:李藤新一)
车固村历史名人有哪些?
十三太保
十三太保是武侠中护卫主子武艺非凡的厮杀于江湖中的侠士。
提到十三太保,最著名的莫过与晋王李克用的义儿--李存孝了。
李存孝是晋王李克用麾下的一员骁将,也是李克用众多的“义儿”中的一个,因排行十三,故称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一个,其中数李存孝最厉害,勇冠三军,百战百胜,因功被封为飞虎将军。有句话说:王不过霸王,武不过存孝。
谈及李存孝这个人,正史着墨不多,但在演义和民间传说中却非常有名,撇开这些传说单从历史的角度,依然能看到他的骁勇善战。
《旧五代史·唐书列传五·李存孝传》中记载:“本姓安,名敬思。少于俘囚中得隶纪纲,给事帐中。及壮,便骑射,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武皇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存孝每临大敌,被重铠橐弓坐槊,仆人以二骑从,阵中易骑,轻捷如飞,独舞铁楇,挺身陷阵,万人辟易,盖古张辽、甘宁之比也。”
《新五代史·义儿传》“存孝,代州飞狐人也。本姓安,名敬思。太祖掠地代北得之,给事帐中,赐姓名,以为子,常从为骑将……存孝猨臂善射,身被重铠,櫜弓坐槊,手舞铁楇,出入阵中,以两骑自从,战酣易骑,上下如飞。”
两书中都提到李存孝的勇猛果敢,他经常带领骑兵做李克用的先锋,所向无敌,他身披沉重铁甲,腰挎弓箭长矛,独自挥舞铁楇冲锋陷阵,成千上万的人在他面前都丧胆逃退。最令人称奇的是他常常带着两匹马作战,骑着的马稍微疲乏,他就在阵地上改骑另一匹马,上下如飞,其矫健神勇之极。
由于李克用军营中的将领都比不过他,后来同样是“义儿”的李存信出于嫉妒的挑唆而使他背叛了李克用,但以他一勇之夫,不是老谋深算的李克用的对手,结果被李克用稍施小计在幽州捉住,押解回太原后,用五马分尸(或五牛分尸)的酷刑结束了他短暂的生命。对此,《新五代史·义儿传》记曰:“缚载后车,至太原,车裂之以徇。”
尽管如此,李存孝死后,李克用每次和诸将,谈到李存孝都流泪不止。乾宁元年十月,昭义节度使康君立前赴晋阳拜见李克用。已未(三十日),李克用会聚属下各位将领尽情饮酒,喝到兴头上,李克用谈起李存孝,泪水不停地往下流。
十三太保的来源,一种说法是从《说唐全传》中的杨林(杨素的弟弟)来的:他有十三个养子号称十三太保。
太保是一类人的称呼,本身是中性词。但后来带有贬义的色彩,主要是因为一个名词,它就是“盖世太保”。盖世太保是德国纳粹党的法西斯恐怖组织。国家秘密警察的简称。秘密警察有“预防性逮捕权”,在纳粹德国时期,成千上万的犹太人、***人、左派人士、抵抗战士等都未经法律程序被盖世太保投入集中营。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盖世太保参加特别行动队,随正规部队进驻波兰和苏联,残酷纳粹占领区人民和战俘,是 纳粹党 对被占领国家人民进行特务恐怖统治的工具。
汉语大词典对“太保”的解释有四种:
一是指太子太保——为辅导太子之官。
二是宋元时称庙祝——巫师为太保。
三是对绿林好汉的尊称。
四是对仆役的尊称。
黄埔十三太保
1932年,蒋介石授意其心腹、黄埔军校毕业生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等人成立特务组织“中华民族复兴社”(仿照法西斯特务组织意大利黑衫党、德国褐衫党,又称“蓝衣社”),由蒋介石核定干事13人为该组织骨干,被称为“十三太保”。
人员有:刘健群、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酆悌、郑介民、曾扩情、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戴笠、胡宗南。
中国历史辞典中关于十三太保的辞条解释为后唐太祖李克用有十三个义子,称为十三太保。
李克用有十三义子,皆获太保衔(按:太保是官名但无实职)。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李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其中李存孝最厉害,百战百胜,有句话说:王不过霸王,武不过存孝。后来被谗言害死,受到车裂的极刑。关于李存孝的故事在元朝也是热门,大戏曲家关汉卿写了《哭存孝》、还有无名氏的《存孝打虎》。关剧中写李存孝自报家门时说:“某本姓安名思敬……有阿妈李克用见某有有打虎之力,招安做作义儿家将,封我做十三太保飞虎将军李存孝。” 还有李存勖,就是后唐庄宗,即位之处,扫平了后梁、契丹,还有幽州的刘守光,多么不可一世。李嗣源就是后唐明宗。 隋朝末年,靠山王杨林手下也有13太保,可惜武功都不怎么样,最好的秦琼才算是在隋唐中的第13名。
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
第一种说法:韩复榘、石友三、孙连仲、孙良诚、张维玺、刘汝明、佟麟阁、过之纲、葛金章、闻承烈、程希贤、韩多峰、韩占元等等13人也号称13太保。
还有一说则是加入傅作义、张自忠、宋哲元、冯治安、赵席聘等人取代前一种说法中的后面几人。
冯玉祥的十三太保,龙蛇混杂,有抗战殉国的英雄如:张自忠、佟麟阁等,也有汉奸如张维玺等。
图为**海报
十三太保
又名: The Heroic Ones
导演: 张彻 (Cheh Chang)
主演: 姜大卫/狄龙/金汉/李丽丽
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上映年度: 10
imdb链接: tt0070684
《十三太保》也是永春白鹤拳的拳母套路之一,是在七步三战基础上进一步的功法训练套路。该套路结构清晰、攻防并重、手脚灵活主要练习左右侧闪摇法、进退转身攻防和弹抖发劲,更兼有微风拔树、青龙出水、虾蛄掷脚等跌法、弹法的练习。该套路动静有法、起伏有序、气力相兼、刚柔相济,给人既灵巧又雄浑的感受。
五虎猛将简介
车千秋:(公元前?~前78年待考),字玉峰,本姓田;冯翊长陵人(今陕西咸阳)。著名西汉大臣,车氏鼻祖之一。
战国时田齐后裔。后徙长陵,车千秋为高寝郎。
会卫太子为江充所潜败,田千秋讼太子冤。汉武帝感悟,拜为大鸿胪,数月遂为丞相,封富民侯。
田千秋谨厚有重德。汉武帝驾崩,田千秋扶持戾太子继位为汉昭帝。当时,由于丞相田千秋的年事已高,每天步行朝见很不方便,所以,汉昭帝特准这位大恩人坐着小车出入宫殿,从此赢得了”车丞相“这一响亮的雅号,子孙便以车为姓。
车 成:(生卒年待考),梁郡人(今河南商丘)。著名东汉学者。
兄弟二人均为赤眉军所执,成叩头乞以身代弟死,因均得释。
车 济:(生卒年待考),敦煌人(今甘肃敦煌)。著名东晋官吏。
果毅有大量,任金城令时,金城被石虎将麻秋所攻陷,他宁死不降而被杀。
车 胤:(公元?~400年),字武子;澧阳人(今湖南澧县)。著名晋朝大臣、学者。
他少年时好学,但家贫无钱买油,便将萤火虫捉来放在布囊中照书苦读,“囊萤读书”、“车胤囊萤”至今仍被传为美谈。
后来以桓温辟,遂显于朝廷,历官征西长史。车胤以寒素博学,知名于世,又善于尝会,当时每有盛坐而车胤不在,皆云无车公不乐。
晋孝武帝时,车胤累官至护军将军。时王国宝谄王道子,讽八座,启以为丞相,车胤执不可,晋隆安间迁吏部尚书。后为元显所害。
车路头:(公元?~421年),代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大臣。
晋明元年间在东宫时为帐下帅。谨慎无过。帝即位,拜为散骑常侍,封金乡公,加忠意将军。时群臣多被谴。路头不任事,随帝左右助谈笑。或议及刑狱,常主宽恕,帝因此而倍加信任。
官至散骑常侍,赐爵金乡公,后改宣城公。每至评狱,常献宽恕之议,以此见重于朝。
晋泰常末年逝世。谥忠贞。
车似庆:(生卒年待考),台州黄岩人(今浙江台州)。著名宋朝学者。
潜心理学,隐居乐道,年已及耄,读书犹至夜半。释经评史,榷古商今,迥出新意,自成一家之言。有《五经论》、《闲居录》等。
车安行:(生卒年待考),台州黄岩人(今浙江台州)。著名宋朝诗人。
认为“圣贤穷达,自关世道”。工诗,著有《镂冰集》。
车 垓:(生卒年待考),车安行从子。著名宋朝经学家。
宋度宗时期以特科授迪功郎、浦城尉,不赴。精于经学,尤深于《礼》,与从兄车若水并传安行学。有《内外服制通释》。
车 梁:(生卒年待考),山西人。著名御史大夫。
车梁,按察某州时见拽轿小童,爱之,至州令易门子。吏目以无应。车梁曰:“如途中拽轿小童亦可。”吏目又以小童乃递运所夫。驿丞喻其意,进言曰:“小童曾供役上官。”竟以易之。强景明戏作拽轿行云:“拽轿拽轿,彼狡童兮,大人要。”末云:“可惜吏目却不晓。好个驿丞到知道。”
车若水:(公元1210~1275年),字清臣,号玉峰、山民,车似庆之孙;台州黄岩人(今浙江台州)。著名南宋学者。
少师事陈耆卿学,为古文。晚乃弃去改师陈文蔚,刻意讲学。博于学,工古文。
因病脚,作客自娱,故著有《脚气集》二卷。另著有《宇宙略记》、《世运录》、《道统录》、《玉峰冗稿》,已佚。
车邦佑:(公元1507~?年待考),广东博罗县泰美镇人。著名明朝大臣。
二十五岁中举,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并从此踏上仕途。
初授山东行人司行人,陟浙江道监察御史,迁湖广道监察御史,升北京巡城都御史(正二品),奉敕册封崇王。
车邦佑虽然在京城做了高官,但仍不忘家乡。车氏族人相传,车氏宗祠始建于明朝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当时只有上下两栋。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2年),车邦佑在宗祠上下两栋中间又建造了一栋,使上中下三栋连成一体,宗祠因气势雄伟而远近闻名。
车任远:(生卒年待考),字远之,号柅斋,亦号蘧然子;浙江上虞人。著名明朝音乐家。
明万历间即公元1580年前后在世,生平亦无考。
专工作曲,著有《四梦记》及《弹铗记》、《曲录》、《四梦》、《高唐》、《邯郸》、《南柯》及《蕉鹿》。及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出》,任远的《四梦》顿时为之失色。今亦惟有《蕉鹿》一梦于《盛明杂剧中》。
著有杂剧五种,除《蕉鹿梦》外,《高唐梦》、《邯郸梦》、《南柯梦》、《福先碑》和《弹铗记》,均已佚传。
车 宁:(生卒年待考),福建闽县人。著名明朝大臣。
性坦宕无私,有谋略,博学强记。正统间进士,历户、工两部主事、湖广参议、广东参政、广西左布政使。抚谕少数民族,辖境安宁。
车 霆:(生卒年待考),山西离石人。著名明朝大臣。
性质直,不拘小节,成化间进士。曾任平凉知州,治政尚严,宗室不能干以私。后累迁都御史,巡抚宣府。
车大任:(生卒年待考),湖广邵阳人(今湖南邵阳)。著名明代官吏。
万历进士,历南丰知县,官至浙江参政,所在有嘉誉。著有《萤囊阁正续集》。
其子车以遵,工诗,有《高露堂集》。
车万育:(生卒年待考),湖广邵阳人(今湖南邵阳)。著名清朝官吏。
清康熙年间进士,官至兵科掌印,以敢言著称。
车鼎晋:(生卒年待考),车万育之子;湖广邵阳人(今湖南邵阳)。著名清朝学者、诗人。
清康熙三十六年进士,工书法,笔力超绝,首编《全唐诗》。
著有《四书辨体》、《审音考异》、《天竹山房诗集》等。
车耀先:(公元1894~1946年),又名车华荣;四川大邑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烈士。
早年投身川军,曾任川军刘湘部第二十一军新兵训练处处长,第二十八军第二路司令黄鳌部上校副官长,后任团长。目睹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愤然退役。1928年曾去日本考察,1929年加入中国***。
1934年在成都主办“注间符号传习班”,启发许多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创办《大声》周刊,宣传抗日,成为成都抗日救亡运动***,党内任川康特委军事委员委员,1940年3月国民党特务制造了“成都抢米”,嫁祸于***,公开逮捕了车耀先、罗世文。车耀先、罗世文先被关于重庆望龙门看守所,后转贵州息烽监狱,在狱中和罗世文、韩子栋、许晓轩等组织秘密支部,领导狱中斗争。
1945年8月亲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提出立即释放张学良、杨虎城、罗世文、车耀先等在押政治犯,国民党当局诡称罗世文、车耀先已病死。为了掩盖其谎言,戴笠密令将罗世文化名“张世英”、车耀先化名“田光祖”,关入重禁闭室,使他们隔绝与外界的联系。1946年7月息烽监狱撤销,又与罗世文、黄显声、谭沈明等七十二人一起辈秘密转往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车耀先、罗世文被列为重犯,禁止放风。
1946年8月18日,车耀先与罗世文同时被国民党特务秘密于重庆松林坡戴笠停车场,终年五十二岁。
注_成都抢米:
1940年,国民党当局为了破坏中国***领导的抗日民主活动,在成都发动了“抢米”,企图达到既打击地方民主派势力,又摧毁***组织的目的。
3月14日晚国民党三青团中央组织处长康泽率数百名暴徒、特务化装成饥民,闯入四川实力派人物潘文华主办的重庆银行仓库抢米,并故意高呼“打倒资本家”、“无产阶级万岁”等口号,妄图嫁祸***。3月18日,民党当局以“共党鼓动抢米、破坏抗战”的谎言为借口,逮捕了四川省委***罗世文、抗日救亡运动***车耀先等。
“抢米”后,中国***迅速组成新的特委班子,并发表《为抢米告成都市民书》,揭穿了派的阴谋。
车蕃如:(公元1910~?年待考),贵州贵阳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黄埔军校第七期,陆军大学第十一期,兵学研究院毕业。中训团党政班第十二期,三军大学联战系第二期结训。
1937年秋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五集团军参谋处课长。1939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参谋处处长,继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四军参谋长。
1940年后历任第八补训处团长、副处长、中训团军事组副组长,国民革命军第十一集团军参谋长。
1943年冬任军令部第一厅第二处处长。
1945年任国民革命军军令部步兵司司长,统管美械部队编制。
194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师长。
1946年秋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快速纵队司令,兼整编第八十旅旅长。
1946年12月,所部被击灭,调任参谋总长办公室副主任。
1947年9月兼东北行营办公室主任。
1948年12月任黔西师管区司令。
1949年6月升任贵州绥署参谋长,后逃往台湾省。
1950年,升任台湾省国民革命军陆军总部参谋长。
1952年12月出任台湾省“总统府”第二局局长,1954年升任台湾省“国防部”第三厅厅长。
后以台湾省“国防部联战委员会”中将委员退役。
车敏瞧:(公元1912~2005年),学名车国宝;山西垣曲人。著名中国陆军少将。
早年就读于具有革命光荣传统的太原国民师范学校,在这里受到了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和教育。
车敏瞧回忆说:在太原读书的时候,夏天放了,我就在一个小黑屋子里,把那书偷偷拿出来,偷偷看,越看越有兴趣,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觉得说得好。看了那个以后,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就是***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冲锋陷阵都是为了人民。后来有了理想,就是为了真理,为了理想共产主义的实现。
在进步思想的影响下,车敏瞧成为中的积极分子,也成为国民党特务盯梢的对象,他在太原呆不下去了。1935年,党组织把他介绍到上海的一家养鸭厂,在这里,他一边工作一边主编进步刊物《我们的世界》。
1936年车敏瞧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转入中国***,同年参加救国同盟会。
1938年参加由***领导的抗日保安队,同年,车敏瞧任山西民族革命大学第六分校教务主任。在戎子和担任山西第五行政区专员后,成立了山西第五行政区保安部队,下辖四个支队,均建有党组织,这支部队是决死第三纵队的孪生兄弟部队,车敏瞧任政治部主任。
12月事变后,1940年车敏瞧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叁纵队政治部主任,决死第三纵队进行整军,加强了党的建设,加强了形势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狠抓了干部队伍的建设、整顿和提高,整顿了部队的纪律和作风,决死第三纵队面貌一新。
车敏瞧后到延安党校三部组教科任副科长。他历任晋冀鲁豫第四纵队第二十三旅政委、太岳第三军分区副政委、第六十二军第一八六师政委、第六十二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十五军政治部主任。
1951年,车敏瞧入朝作战,参加了第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和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抗美援朝期间被授予朝鲜国旗勋章一枚,一级、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各一枚。
车敏瞧回国后,到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毕业后任第一军医大学政委。
1955年,车敏瞧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和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各一枚。
车敏瞧后来转业,任北京中医学院第一副院长、党委书记、中国中医研究院党委书记、吉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17年出任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17年,车敏瞧出任吉林省政协副至1988年。
2005年4月11日,车敏瞧因病在长春逝世,终年九十三岁。
车惠民:(公元1922~今),江西人。著名建筑专家。
博导,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长期从事混凝土结构和桥梁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对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剪设计和疲劳性能做过较多的试验和分析研究。
现从事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桥梁结构和现有桥梁的评估,维修和加固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著作有《铁路钢筋混凝土桥》《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理论,设计,工程实践)》等。
车恒德:(公元1940~今),黑龙江巴彦人。著名发明家与密封专家。
中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西安海林科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曾负责参加轰五、轰六、运七、FBC-1中国飞豹等飞机起落架设计与成功研制,拥有十余项专利与产品,荣获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及国内外专利博览会、发明展览会等十多个奖项。
车恒德以航空技术为基础,在国外组合密封的高起点上,经三十余年的潜心研究发明的多项专利密封系列产品车恒德(车氏)密封,是我国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国际先进水平的品牌密封新品种。
车恒德在古城西安建成研发基地。
车用太:(公元1942~今),朝鲜族;黑龙江方正人。著名地质力学专家。
研究员,博导。现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全国震情跟踪专家组副组长、全国地震地下流体学科组组长、中国地震学会理事。
获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共六项。
著有《地下水微动态研究》、《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入门》、《饮用天然矿泉水》等八部专著及《地下水水力学》等三部译著。
车凤翔:(公元1948~今),著名防疫医学专家。
研究员,博导。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空气生物学组主任、中华卫生检验杂志编委、中国洁净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颗粒学会理事兼气溶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毒理学会常委理事兼吸入肺毒理学会主任。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多项。
主编专著《肾综合症出血热传播途径及预防》、《空气微生物样及检测》、《现代空气微生物学及、检鉴》等。
车荣福:(公元1951~今),上海人。著名地方党务工作者。
10年8月参加工作,昆明工学院选系矿专业毕业,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
10~1991在广西八一锰矿从工人到党委书记、第一副矿长兼总经济师。
1992~1998在广西柳州地区从经委主任兼工交工委书记、地委组织部长、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到广西钦州市委副书记、代、。
1999年出任广西钦州市委书记、钦州市人大党组书记、主任。现任广西自治区委常委、秘书长。
车 俊:(公元1955~今),安徽巢湖人。著名地方党务工作者。
13年2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在职大学学历。
历任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合肥市公安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局长、党委书记;合肥市委副书记、,市委副书记、代、,市委书记等职。
2001年10月后任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现任河北省委常委、书记。
太保是指几个人的总称?
关羽关羽位列五虎之首,文韬武略兼而有之。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单刀赴会足见其胆量过人,但其人待人过于孤高,傲慢有时让他失去理智,最终败走麦城,死于小人之手。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 张飞五虎次席,勇力过人,但智谋不足,是一个可任用,但不可重用的人物!但是他还是粗中有细的。当阳疑兵,义释严颜显示其攻于心计的一面。 赵云 赵云五虎之三,是三国中少有的几位文武双全的武将之一,是自吕布之后的三国第一猛将,单骑救主即是其能力真实写照!但其谋略也相当了得,是刘备最为器重的大将。从事小心谨慎,人称常胜将军! 三国演义中,刘备亲赐五虎大将军的称号予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赵云仅次于关张位居第三。但史传中赵云不但终其一生位阶始终较关张低上许多,甚至尚不及马超、黄忠。 马超 五虎之四,名门之后,相貌堂堂且武艺高强,但心计稍欠,以至被人利用,是刘备入主西川的功臣。“神威天将军”这是羌人给与马超的评价,马超一个15岁跟随父亲征战沙场的少年英才,一个响当当的西北汉子,一生的武勇事迹早已是众人皆知,只不过又是寿命影响了马超在历史上的存在,虽然40多岁就去世了,但是其征战的30年里少遇敌手,威名更是传遍中原。 黄忠黄忠位列五虎之末。如果问起黄忠是谁,对三国故事稍有认识的人心中大概马上会浮现一位老当益壮、百步穿杨的神射手吧。孰不知这样的形象其实是家所赋予的。虽然黄忠无疑称的上是三国勇将,但年岁不饶人,因此也只能排在最后,但他是五虎将中唯一战死沙场的,死的惨烈,让人平添敬佩之情!
中统和军统哪个权利大?***是谁?
相传唐末李克用义子十三人都封太保,所以才有“十三太保”之称。
以我所知,中国历史上的“十三太保”著名的有以下几个
一,唐朝“十三太保”
唐朝末年之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包括义子)
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符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
因皆被封为太保而得名,有时亦特指第十三位义子李存孝。除三太保李存勖外,其他十二人均为养子,因为颇为出名,中国历史后期许多人物组合、团体都以“十三太保”为号。
二,国民党十三太保
国民党十三太保是指蒋介石成立的中华民族复兴社的十三位骨干成员。这十三人为:刘健群、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酆悌、郑介民、曾扩情、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戴笠、胡宗南。
三,西北军十三太保
西北军中的所谓太保,显然是借喻,是指辅佐冯玉祥的13名军官。其实我觉得就是冯玉祥的十三太保。
这13名军官都是冯玉祥一手提拔起来的,他们长期追随冯氏,南征北战,为冯氏所倚重。这13名军官是:孙良诚、孙连仲、佟麟阁、刘汝明、韩复榘、石友三、张维玺、过之纲、闻承烈、程希贤、葛金章、赵席聘、韩多峰。
四,隋唐时期靠山王杨林的“十三太保”
十三太保是《说唐》中靠山王杨林的十三个义子,号称十三太保。
其排名为: 大太保罗方, 二太保薛亮, 三太保李万, 四太保李祥, 五太保高明, 六太保高亮, 七太保苏成, 八太保苏凤, 九太保黄昆, 十太保曹林, 十一太保丁良, 十二太保马展, 十三太保秦琼。
当然,最著名的还是后唐李克用的“十三太保”,至此以后,许多部门和团体也经常引用十三太保一词,作为团体的代称,而并非特指十三个人,例如,明代最有名的锦衣卫即为北镇抚司十三太保。
明嘉靖间,北镇抚司权力达到顶峰。嘉靖帝二十余年未曾上朝,而天下尽在掌控之中。而在这里,北镇抚司就是为皇帝固控天下的工具。
以至于中国历史后期许多人物组合、团体都以“十三太保”为号。
印光的大师生平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主要的负责人是陈立夫;
国民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主要负责人是戴笠、毛人凤;
两者都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特务组织,中统为国民党中央情报处组织,军统为军事委员会的情报组织。中统和军统的权利哪个大,这个还是主要按照历史时间的发展,到最后成为军统独大的情况,简单来讲就是军统的权利要大于中统,为什么呢?请看下面的一些简单分析:
事实上,所谓中统就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既是国民党CC系***陈果夫、陈立夫所控制的一个全国性特务组织;也是国民党党务部门所控制的一个特务机构,陈果夫、陈立夫在当时的中华民国属于四大家族之一,在经济上占有着相当强的垄断地位。
所以,刚开始,也就是在四十年代以前,中统的势力是非常庞大。因为,当时国民党的各级基层党组织,实际上都是中统特务网络的延伸,即:在各省市、各党部内成立了中统“特务室”,在上海、南京等地设立了中统秘密“行动区”。甚至,许多基层党部的负责人,本身就是中统的基层负责人。所以,在1927-1937年的十年时间里,我党的秘密战线的损失基本上都是中统干的,包括顾顺章的叛变等。
当然,如果我们要是回首其成长的过程,其实也是一步一步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它的前身是由一些C.C系分子在1927年和1928年之间组成的一个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然而,当到了1937年的时候,这个党务调查科却又被合并到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但继续由CC系分子徐恩曾出任第一任处长。
此后,1938年3月,由于恰好正赶上召开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当时,经过国民党首领蒋中正的提议,就以这个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一处为基础,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中统局。成立之后,国民党CC派领袖陈立夫和陈果夫两兄弟自然是格外高兴,他们一方面大力推动以各级国民党党部为主要阵地的中统基层组织的筹备工作;
另一方面则积极在各文化团体和大专院校、重点中学建立了一个广泛的中统“党员调查网”,并以此为基础,对一些革命的进步组织不断予以打击。当然,无论怎样变化,历任的中统局局长几乎都是由国民党的CC系核心成员担任。其中的陈立夫、张厉生、朱家骅等人都曾经担任过局长;徐恩曾、叶秀峰、顾建中,邹学峻、季源溥等人也都先后担任过副局长。
然而,在后来,进入到了抗战时期以后,由于国民党的情报工作对象开始有所改变,也就是,从以对付我党为主逐渐向对付日本侵略者转变,而就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中统的政治地位开始日渐下降,直至到了1947年改名为党员通讯局,到了1949年又改名为内政部调查局。
当然,“花开两朵,单表一枝”。话说到此,我们再来看一下“军统”。它的全称是国民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其成立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先,是在1932年3月,当时的蒋中正曾经成立过一个“中华民族复兴社”,简称复兴社,并仿照墨索里尼的“黑衫党”、的“褐衫党”,成员均穿蓝衣,因此又被称为“蓝衣社”,下设有中央干事会和中央监察会两大主要机构,而干事会的下面又设有人事、组织、训练、宣传、特务、总务等处;其中的特务处就由后来大名鼎鼎的戴笠担任处长。
此后,等到了1938年的时候,伴随着CC派领袖——陈立夫出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部长之机,蒋中正就借口抗日战争时期已经是国难当头,为了进一步防止敌谍和汉奸的破坏活动,提高工作效率,把原隶属会的特务机关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组。其中之一,就是又正式成立了一个隶属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至此,军统特务组织正式走上了中国政治的舞台。并且,军统组织名义上是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主任兼任局长,实际上则是由任副局长的戴笠掌握实权。
于是,此后军统组织就在抗战时期得到了重大的发展,以至于到了最鼎盛的时候,不但在全国各地都设有办事机构外,还密切掌控着全国的警政机关,并拥有“忠义救国军”“别动军”等诸多特务武装,甚至,可以说是盛极一时。此外,戴笠还先后又掌握了运输统制局监察处、财政部缉私署、水陆交通统一检查处、财政部货运管理局的大权,以及交通警备司令部九个团的交警和上万人的缉私武装。其中,当时作为财政部税警总团第二支队上校司令兼第四团团长的孙立人将军就差点成为了戴笠的手下。
在整个抗日期间,我们不容否认的是,由于戴笠本人是一名坚决的抗日主义者,加之,他平生最恨汉奸,所以,军统局曾经多次派出特工刺杀投日的汉奸和叛徒,比如,刺杀张啸林、唐经,以及刺杀未成的殷汝耕、季云卿、汪精卫、周佛海等人。而隶属其指挥的各个军统“游击司令部”和“交通警察大队”也经常深入日寇占领区进行广泛的游击战,有效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同时,作为在业务上有着竞争关系的两大特务机关,中统与军统在争夺秘密工作的主导权上,的确曾经进行过长期的明争暗斗。然而,尽管中统局成立较早,陈立夫、 张道藩、吴大钧、叶秀峰、徐恩曾等人也都很厉害,但正因如此,才有了权高震主之嫌疑,所以,后来在蒋中正的暗中调控下,军统组织就逐渐成为了国民党特务机关当中的一枝独秀。
所以,可以说,同为特务机关,为何军统特务就要比中统特务更要厉害呢?其实还是由于军统的首领——戴笠是蒋中正的唯一心腹所致。
扩展资料:
在抗战之前,中统的势力非常大。中统的实际控制人陈果夫,陈立夫兄弟,本身在国民党内具有强大的势力。当时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说,可见陈氏兄弟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因此,国民党的各级基层党组织,都是中统的特务网延伸。
但是抗战期间,由于大片国土沦陷,沦陷区内的国民党基层机关基本上都被破坏,中统势力大为缩水。再加上陈氏兄弟并不如戴笠一般对蒋介石唯命是从,中统所获也渐渐不如军统,因此,军统势力在成立后期逐渐大于中统。
军统全称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为了进一步加强集权,黄埔生贺衷寒、戴笠、郑介民、康泽等人组织了一个以军人为主体的复兴社(又称蓝衣社)。1932年,在复兴社内,又设了力行社,并设有一个专门进行谍报活动的特务处,戴笠任处长,这就是军统的前身。
1937年,力行社特务处与特工总部合并成立了国民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军统,军统下辖两个处,第一处负责党务,第二处负责情报。戴笠自军统局成立以来任副局长,实际主持军统工作。直到1946年,戴笠因飞机失事去世后,方才由毛人凤接任局长,1947年军统局改名为国防部保密局。军统局的组织形式是局-区-站-组-队,军统局的特务也是遍布全国。
抗战爆发后,尤其是40年代之后,由于抗日战争的需要,军统的地位不断上升。除了针对***及民主人士刺探情报,军统在抗日战争期间,刺杀汉奸日寇和刺探日军情报,亦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抗日战争期间,在戴笠的领导下,军统达到了极盛,仅特工人员就高达5万余名,甚至还有自己的军队,戴笠也因此被称为国民党“特工之王”。
作为国民党的两大特务组织,军统和中统从来没有和睦相处过,两大特务组织互相仇视,甚至出现过对方特工人员的行为。可见,两大特务组织的争斗已进入白热化。当然,1949随着国民党败退台湾,两大特务组织纷纷改组,蒋经国接手国民党情报机构,中统和军统(保密局)也彻底烟消云散。
参考资料: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_百度百科
王姓历史上有多少名人?
师讳圣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陕西郃阳赵氏子。幼随兄读儒书。颇以圣学自任,和韩欧辟佛之议。后病困数载,始悟前非,顿革先心。出世缘熟,年二十一,即投终南山南五台莲华洞寺出家,礼道纯和尚剃染,时清光绪七年辛巳岁也。次年,于陕西兴安县双溪寺,印海定律师座下受具。师生六月即病目,几丧明,后虽愈,而目力已损,稍发红,即不能视物。受具时,以师善书,凡戒期中所有写法事宜,悉令代作。写字过多,目发红如血灌。幸师先于湖北莲华寺充照客时,于晒经次,得读残本龙舒净土文,而知念佛往生净土法门,乃即生了脱生死之要道。因此目病,乃悟身为苦本,即于闲时,专念佛号,夜众睡后,复起坐念佛,即写字时,亦心不离佛。故虽力疾书写,仍能勉强支持,及写事竟,而目亦全愈。由是深解念佛功德不可思议,而自行化他,一以净土为归,即造端于斯也。
师修净土,久而弥笃,闻红螺山资福寺,为专修净土道场,遂于二十六岁(光绪十二年丙戌)辞师前往。是年十月入堂念佛,沐彻祖之遗泽,而净业大进。翌年正月,告暂朝五台,毕,仍回资福。历任上客堂香灯寮元等职。三载之中,念佛正行而外,研读大乘经典,由是深入经藏,妙契佛心,径路修行,理事无碍矣。年三十(十六年庚寅)至北京龙泉寺为行堂。三十一(十七年辛卯)住圆广寺。越二年(十九年癸巳)普陀山法雨寺化闻和尚,入都请藏,检阅料理,相助乏人。众以师作事精慎,进之。化老见师道行超卓,及南归,即请伴行,安单寺之藏经楼。寺众见师励志精修,咸深钦佩,而师欿然不自足也。二十三年丁酉夏,寺众一再坚请讲经,辞不获已,乃为讲弥陀便蒙钞一座。毕,即于珠宝殿侧闭关,两期六载,而学行倍进。出关后,由了余和尚与真达等,特创为莲篷供养,与谛师,先后居之。未几,仍迎归法雨。年四十四(三十年甲辰)因谛老为温州头陀寺请藏,又请入都,助理一切。事毕南旋,仍住法雨经楼。师出家三十余年,终清之世,始终韬晦,不喜与人往来,亦不愿人知其名字,以期昼夜弥陀,早证念佛三昧。
然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德厚流光,终不可掩。民国纪元,师年五十有二,高鹤年居士,乃取师文数篇,刊入上海佛学丛报,署名常惭。人虽不知为谁,而文字般若,已足引发读者善根。逮民六年(五十七岁)徐蔚如居士,得师与其友三书,印行,题曰印光法师信稿。七年(五十八岁)搜得师文二十余篇,印于北京,题曰印光法师文钞。八年(五十九岁)复搜得师文,再印续编,继合初续为一。九、十两年,复有增益,乃先后铅铸于商务印书馆,木刻于扬州藏经院。十一至十五年间,迭次增广,复于中华书局印行,题曰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夫文以载道,师之文钞流通,而师之道化遂滂浃于海内。如净土决疑论,宗教不宜混滥论,及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等,皆言言见谛,字字归宗,上符佛旨,下契生心,发挥禅净奥妙,抉择其间难易,实有发前人未发处。徐氏跋云,大法陵夷,于今为极,不图当世,尚有具正知正见如师者,续佛慧命,于是乎在。又云,师之文,盖无一语无来历,深入显出,妙契时机,诚末法中应病良药。可谓善识法要,竭忱倾仰者矣。故当初徐居士持书奉母,躬诣普陀,竭诚礼觐,恳求摄受,归依座下。师犹坚持不许,指徐母子往宁波观宗寺归依谛公。民八年,周孟由兄弟,奉庶祖母登山,再四恳求,必请收为弟子。师观察时机,理难再却,故为各赐法名。此为师许人归依之始,而文钞亦实为之缘起也。师之为文,不独佛理精邃,即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五伦八德等,儒门经世之道,不背于净业三福者,亦挥尽致,文义典雅,所以纸贵洛阳,人争请读。由是而慕师道德,渴望列于门墙之善男信女,日益众多。或航海梯山,而请求摄受。或鸿来雁往,而乞赐法名。此二十余年来,归依师座之人,实不可以数计。即依教奉行,吃素念佛,精修净业,得遂生西之士女,亦难枚举。然则师之以文字摄化众生,利益世间,有不可思议者矣。
师之耳提面命,开导学人,本诸经论,流自肺腑。不离因果,不涉虚文。应折伏者,禅宿儒魁,或遭呵斥,即达官显宦,绝无借。应摄受者,后生末学,未尝拒却,纵农夫仆妇,亦与优容。一种平怀,三根普利,情无适莫,唯理是依。但念时当叔季,世风日下,非提倡因果报应,不足以挽颓风而正人心。人根陋劣,非实行信愿念佛,决不能了生死而出轮回。故不拘贵贱贤愚,男女老幼,凡有请益,必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实事实理,谆谆启迪,令人深生憬悟,以立为人处世之根基。进以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之坦途要道,教人切实奉行,以作超凡入圣之捷径。虽深通宗教,从不谈玄说妙。必使皆知而能行,闻者悉皆当下受益。此即莲池大师论辩融老人之言曰,此老可敬处,正在此耳。因师平实无奇,言行合一,所以真修实践之士,咸乐亲近。致使叩关问道者,亦多难胜数。且师以法为重,以道为尊,名闻利养,不介于怀。民十一年(六十二岁)定海县知事陶在东,会稽道道尹黄涵之,汇师道行,呈请大总统徐,题赐悟彻圆明匾额一方。赍送普陀,香花供养,极盛一时。缁素欣羡,师则若罔闻知。有叩之者,答以虚空楼阁,自无实德,惭愧不已,荣从何来等语。当今竞尚浮夸之秋,而澹泊如师,实足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若道若俗,获益良多。
师俭以自奉,厚以待人。凡善信男女,供养香敬,悉皆代人广种福田,用于流通经籍,与救济饥贫。但权衡轻重,先其所急,而为措施。如民十五年(六十六岁)长安被困,解围后,即以印文钞之款,急拨三千圆,托人速汇振济。凡闻何方被灾告急,必尽力提倡捐助,以期救援。二十四年(七十五岁)陕省大旱,得王幼农居士函告,即取存折,令人速汇一千圆助急振。汇后,令德森查帐,折中所存,仅百余圆。而报国寺一切需用,全赖维持,亦不介意。二十五年(七十六岁)应上海护国息灾法会说法时,闻绥远灾情严重,即对众发表,以当时一千余人归依求戒等香敬,计洋二千九百余圆,尽数捐去,再自拨原存印书之款一千圆为倡。及回苏,众在车站迎接,请师上灵岩一观周围景象。犹急往报国,取折饬汇讫,而后伴众登山。师之导众救灾,己饥己溺之深心,类皆如是。魏梅荪、王幼农等居士,在南京三汊河,发起创办法云寺放生念佛道场,请师参加,并订定寺规。继由任心白居士,商请上海冯梦华、王一亭、姚文敷、关絅之、黄涵之等诸大居士,开办佛教慈幼院于其间,一一皆仗师之德望,启人信仰,而得成就。且对慈幼院之教养赤贫子弟,师益极力助成。其中经费,由师劝募,及自捐者,为数颇巨。即上海市佛教办慈幼院,师亦力为赞勷。至其法施,则自印送安士全书以来,及创办弘化社,二十余年,所印各书,不下四五百万部,佛像亦在百万余帧,法化之弘,亦复滂溥中外。综观师之一言一行,无非代佛宣化,以期挽救世道人心,俾贤才辈出,福国利民。而其自奉,食唯充饥,不求适口。衣取御寒,厌弃美丽。有供养珍美衣食,非却而不受,即转锡他人。若普通物品,辄令持交库房,俾大众共享,决不自用。此虽细行,亦足为末世佛子矜式者也。
师之维护法门,功难思议。其最重要者,若前次欧战时,有移德侨驻普陀之议。师恐有碍大众清修,特函嘱陈锡周居士,转托要人疏通,其事遂寝。民十一年(六十二岁)江苏义务教育期成会会长等,呈准省府借寺庙作校舍。定海知事陶在东,函师挽救。师即函请王幼农、魏梅荪二居士设法,并令妙莲和尚奔走,遂蒙当局明令保护。十六年(六十七岁)政局初更,寺产毫无保障,几伏灭教之祸,而普陀首当其冲。由师舍命力争,始得苟延残喘。及某君长内政,数提庙产兴学之议,竟致举国缁素,惊惶无措。幸师与谛老在申,得集热心护法诸居士计议,先疏通某君,次派代表请愿,而议未实行。逮某君将退,又颁驱僧夺产条例,期次第剥夺,以达灭教目的。幸条例公布,某即交卸,得赵次陇部长接篆,师特函呈设法,遂无形取销。继嘱焦易堂居士等鼎力斡旋,始将条例修正,僧侣得以苟安。二十二三年(七十三四岁)安徼阜阳古刹资福寺,唐尉迟敬德造供三佛存焉,全寺为学校占据。山西五台碧山寺广济茅篷,横遭厄运。两皆涉讼官厅,当道偏听一面之辞,二寺几将废灭。各得师一函,忽转视听。广济因此立定真正十方,永远安心办道之基础。资福亦从兹保全,渐次中兴。二十四年(七十五岁)全国教育会议,某教厅长提议全国寺产作教育基金,全国寺庙改为学校。议决,呈请内政部、大学院备案。报端揭载,群为震惊。时由佛教会理事长圆瑛法师,及常务理事大悲明道诸师,关黄屈等诸居士,同至报国叩关请示。师以卫教相勉,及示办法。返沪开会,公举代表,入都请愿。仗师光照,教难解除。江西庙产,自二十二至二十五(七十六岁)四年之内,发生三次大风波,几有灭尽无遗之势。虽由德森历年呼吁,力竭声嘶。中国佛教会,亦多次设法。终得师之慈光加被,感动诸大护法,群起营救,一一达到美满结果,仍保安全。此其荦荦大者。其他小节,于一函或数言之下,消除劫难,解释祸胎,则随时随处,所在有之,不胜枚举。非师之道德,足以上感龙天,下孚群情,乌能至此。
师之无缘慈悲,化及囹圄,及与异类。民十一二年,应定海县陶知事请,物色讲师,至监狱宣讲,乃推智德法师应聘。师令宣讲安士全书等,关于因果报应,净土法门各要旨,狱囚亦多受感化。及沪上王一亭、沈惺叔等居士,发起江苏监狱感化会,聘师为名誉会长。讲师邓朴君、戚则周(即明道师在俗姓名)、乔恂如等居士,皆师之归依弟子。由师示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及注重因果,提倡净土,为讲演之要目。而狱官监犯,因之改过迁善,归心大法,吃素念佛者,亦大有其人。其于异类也,十九年(七十岁)二月,师由申太平,赴苏报国,铺盖衣箱,附来臭虱极多。孳生之蕃,致关房会客窗口与窗外之几上,夏秋之间,均常见臭虱往来。有弟子念师年老,不堪其扰,屡请入内代为收拾,师皆峻拒不许。且云,此只怪自己无道德。古高僧,不耐臭虱之扰,乃告之曰,畜生,你来打差,当迁你单。虱即相率而去。吾今修持不力,无此感应,夫复何言。泰然处之,终不介意。至二十二年(七十三岁)臭虱忽然绝迹,师亦不对人言。时近端午,德森念及问师,答云,没有了。森以为师年老眼花,故一再坚请入内检查,确已净尽,了无踪迹,殆亦为师迁单去矣。师在关净课外,常持大悲咒加持水米,以赐诸医束手之危病者,辄见奇效。一日,报国藏经楼发现无数白蚁,师在山闻之,赐大悲水令洒之,白蚁从此绝迹,此为二十七年夏事也。师之法力神应,类多如此。
师固不喜眷属,故无出家剃徒。然渴仰亲近,迭承训诲,深沾法益,在家二众,不可胜数。其出家缁侣,除与谛老法师为最相契之莲友外,而久承摄受,饱餐法乳,仍承以莲友相待者,过去则有了余和尚,现在尚有了清和尚,及真达二。确居学人之列者,已故则有圆光、康泽、慧近、明道诸师。现在尚有妙莲、心净二和尚,及莲因、明西二师,与妙真、了然、德森等,暨现在灵岩、报国二寺诸师。此乃专指常久亲近,屡蒙教导提携,沐恩戴德,有逾剃度恩师者。若随缘请益,通函问道,及读师之文钞,与流通各书,而沐法泽者,盖亦不可胜举。然则师虽不收徒弟,而中外真正佛子,实多数赖以为师。师又宿誓不作寺庙主,自客居法雨,二十余年,晦迹精修,绝少他往。自民国七年,印安士全书以来,迭因事至沪,苦乏安居之所。真达于民十一年,翻造太平寺时,为师特辟净室一间,从此来沪,卓锡太平。而力护法门诸君子,如南京魏梅荪、西安王幼农、维扬王慧常、江西许止净、嘉兴范古农、沪上冯梦华、施省之、王一亭、闻兰亭、朱子桥、屈文六、黄涵之、关絅之等诸居士,或因私人问道,或因社会慈善,有所咨询,亦时莅太平,向师请益。至各方投函者,更仆难胜数。则太平兰若,名传遐迩,亦自师显。至民十七年(六十八岁)师因厌交通太便,信札太多,人事太繁,急欲觅地归隐。真达乃与关絅之、沈惺叔、赵云韶诸大居士商。三居士遂将苏州报国寺,举以供养。即由弘伞明道二人,前往接管,真达以数千圆修葺。故十八年,师离山在沪,校印各书,急欲结束归隐,时有广东弟子黄筱伟居士等数人,建筑精舍,决欲迎师赴香港,师已允往。真达乃以江浙佛地,信众尤多,一再坚留。终以法缘所在,遂于十九年(七十岁)二月往苏,即就报国掩关。先是木渎灵岩,真达请示于师,立为十方专修净业道场,一切规约章程,悉秉师志而定。三四年来,以旧堂狭隘,不能容众,正在设法改建堂寮,从事刷新。适师至苏,与灵岩咫尺,内外施设,请益多缘,而仰承指导,日就振兴。灵岩迄今推为我国净土宗第二道场者,岂偶然哉。师在关中,佛课余暇,圆成普陀、清凉、峨眉、九华各志之修辑,及函复弟子学人问法。今四山志,已早出版流通,函答诸文,亦已有文钞续编印行,均为师至苏以后之所赐者,可谓恒顺众生,无有疲厌者矣。逮二十六年(七十七岁)冬,为时局所迫,苏垣势不可住,不得已,顺妙真等请,移锡灵岩。安居才满三载,孰料智积菩萨显圣之刹,竟为我师示寂归真之地耶。
师之示寂也,预知时至。二十九年春,复章缘净居士书,有云,今已八十,朝不保夕。又云,光将死之人,岂可留此规矩。逮冬十月二十七日,略示微疾。至二十八日午后一时,即命召集在山全体职事,及居士等,至关房会谈。告众曰,灵岩住持,未可久悬,即命妙真任之。众表赞同,乃詹十一月初九日为升座之期,师云,太迟。改选初四,亦云,迟了。后择初一,即点首曰,可矣。旋对众开示本寺沿革,达两小时余。后虽精神渐弱,仍与真达等,时商各事,恬适如常,无诸病态。初三晚,仍进稀粥碗许。食毕,语真达等云,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此后精神逐渐疲惫,体温降低。初四早一时半,由床上起坐云,念佛见佛,决定生西,言讫,即大声念佛。二时十五分,索水洗手毕,起立云,蒙阿弥陀佛接引,我要去了。大家要念佛,要发愿,要生西方。说竟,即移坐椅上,面西端身正坐。三时许,妙真至,承嘱咐云,汝要维持道场,弘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后不复语,只唇动念佛。延近五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西逝。按数日之间,一切安排,如急促妙真实任住持等,虽不明言所以,确是预知时至之作略。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观师之一生自行化他,及临终瑞相,往生莲品,当然不在中下。师生于清咸丰十一年辛酉,十二月十二日辰时。寂于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十一月初四日卯时,世寿八十,僧腊六十。灵岩赖师以中兴,而得师示现生西模范,时节因缘,有不可得而思议者矣。兹谨卜明年辛巳,二月十五佛涅盘日,适师西逝百日之期,举火茶毗,奉灵骨塔于本山石鼓之东南。(按:于民国三十六年九月十九日举行舍利入塔法会)
师之叶落归根,悟证如何,吾人博地凡夫,皆无他心道眼,不敢妄评。唯读师迭次出版之文钞,与本年新印之续编,及凡经手流通各书。其提倡念佛发挥道妙,自行化他,笃实修持之实行,有功净土,足征为乘愿再来之人无疑也。凡信愿念佛,洞明净宗确旨之士,当首肯斯言。真达等随侍最久,知之颇详,爰将师之一生行业,略述梗概,而为之记。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岁次庚辰腊月初八日
真达妙真了然德森等顶礼敬述
中兴净宗印光大师行业记《净土圣贤录》
黄埔军校简介
王姓是中国大姓,人口数量排名前三毫无压力,名人也是,历史上皇帝有王莽,宰相有王安石,思想家有王守仁,美女有王昭君,书法家有王羲之,诗人有王维,革命家有王尽美?
下面作者重点介绍下开国将帅中的王姓将军。
1614名开国将帅中,王姓有102人,仅次于张姓的120人和李姓的110人,排名第三,其中大将1名(王树声),上将5名(王震、王平、王宏坤、王新亭、王建安),中将10名(王近山、王必成、王诤、王尚荣、王宗槐、王秉璋、王恩茂、王道邦、王辉球、王紫峰),少将86名。下面重点介绍开国大将和上将,以及中将里的王近山、王必成。
1,大将王树声,湖北麻城人
红四方面军名将,早年参与领导黄麻起义,参加长征后又血战河西走廊,抗战时期主要协助刘伯承指挥作战,为中原地区抗战立下汗马功劳。时期,在刘伯承、领导下,参加中原突围和挺进中原。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总军械部首任部长。
2,上将王震,湖南浏阳人
王震是爱将,抗战时任八路军120师359旅旅长,率359旅屯垦南泥湾,塑造了著名的?南泥湾精神?。时参与指挥中原突围,后在彭德怀指挥下,参加延安保卫战。新中国成立后,主动请缨,率部挺进新疆,又率军屯垦新疆,创建著名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锤炼出著名的农垦精神,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新疆生产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3,上将王平,湖北阳新人
王平早年参加革命,抗战时期主要在晋察冀根据地指挥作战,率军参加解放晋察冀的一系列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两次率军入朝参加抗美援朝,先后任志愿军第20兵团政委、志愿军政委,协助司令员杨勇指挥抗美援朝战场上最后一次战役?金城反击战并取得重大胜利,率最后一批志愿军返回国内。
4,上将王宏坤,湖北麻城人
红四方面军名将,二野名将,开国大将王树声的堂弟,抗日期任129师385旅旅长,隶属刘伯承指挥,参加百团大战,身经百战。时期,参与指挥襄樊战役,歼敌2万余人,活捉敌中将司令官、特务头子康泽,后被任命为海军副司令员,成为人民海军的创建人之一。
5,上将王建安,湖北红安人
红四方面军名将,三野名将,早年参加黄麻起义,抗战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副指挥,巩固扩大山东抗日根据地。时期隶陈毅、粟裕指挥,成为三野名将,参与指挥了莱芜战役、济南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战无不克,攻无不胜,为解放全国立下卓著战功,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兵团司令,回国后历任沈阳、济南、福州等军区副司令员。
6,上将王新亭
红四方面军名将,二野名将,参加过长征,抗战时期任第386旅兼太岳军区政委,与陈赓合作搭档,纵横太岳,开辟抗日根据地。时,擅长打硬仗、攻坚仗,先是指挥攻克运城,后在徐向前元帅指挥下,参加临汾、晋中和太原战役,并在刘伯承、统一指挥下进军大西南,为全国解放做出重要贡献,曾任济南军区代司令员、中央副秘书长。
7,中将王必成,湖北麻城人
红四方面军名将,三野名将,早年参加黄麻起义,抗战时期隶属陈毅、粟裕的新四军,英勇善战,打出?老虎团?的称号,本人被誉为?王老虎?。时,任华野六纵司令,参加华野重大战役,立下卓著战功,特别是在孟良崮战役中勇登孟良崮峰顶,击毙张灵甫。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昆明军区、武汉军区司令员等职。
8,中将王近山,湖北红安人
红四方面军名将,二野名将,作战英勇,经常身先士卒,带头冲锋,舍生忘死,人送外号?王疯子?,被认为是电视剧《亮剑》男主角李云龙的原型。王近山不仅在国内革命、抗日战争和时期战功卓著,还参加抗美援朝,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返回国内后,任山东军区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等职。
黄埔军校各期简介
黄埔军校各期简介
1924年3月27日军校举行第一期新生入学考试,4月28日放榜,录取学生编成4个队。11月30日第一期学生考试完毕。1925年6月25日补行毕业典礼,共645人毕业。
1924年8月14日军校举行第二期新生入学考试。11月19日,湘军讲武堂学生158人并入该校,编为第六队。1925年9月6日毕业,计449人。
1925年7月1日第三期开学,共分9个队与1个骑兵队,不分科目。1926年1月17日毕业,计1233人。
1926年3月8日第四期开学,分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经理科、政治科,共5个科。10月4日毕业,计2645人。
1926年4月第五期开学,所分科目同第四期。1927年7月20日转至南京学习,8月15日毕业,计1480人。
黄埔军校各期简介
黄埔军校各期简介
1924年3月27日军校举行第一期新生入学考试,4月28日放榜,录取学生编成4个队。11月30日第一期学生考试完毕。1925年6月25日补行毕业典礼,共645人毕业。
1924年8月14日军校举行第二期新生入学考试。11月19日,湘军讲武堂学生158人并入该校,编为第六队。1925年9月6日毕业,计449人。
1925年7月1日第三期开学,共分9个队与1个骑兵队,不分科目。1926年1月17日毕业,计1233人。
1926年3月8日第四期开学,分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经理科、政治科,共5个科。10月4日毕业,计2645人。
1926年4月第五期开学,所分科目同第四期。1927年7月20日转至南京学习,8月15日毕业,计1480人。
第六期分为广州黄埔和南京两地学习。
1926年8月黄埔地区开学,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原4400人只留800余人。1929年2月24日毕业者为718人。南京地区开学后收纳武汉分校、长沙分校、福建陆军干部学校学生共同学习。1929年5月15日毕业,计3634人。
第七期也分为广州黄埔和南京两地学习。
第七期黄埔部分因蒋介石下野曾一度中断学习。1928年5月复课。1930年9月26日毕业,计666人。南京部分于1929年3月16日开学,分步兵、骑兵、炮兵、工兵4科。1929年12月28日毕业,计852人。
1930年5月第八期招生,1931年用德式教育。1932年3月武汉分校第八期学生并入后分两个总队(武汉分校学生为第二总队)。1933年5月20日第一总队学生毕业,计305人。11月25日第二总队学生毕业,计1240人。
1931年3月6日第九期学生入学(自该期起开始向黄河南北、边疆等地招生)。1934年5月毕业,计654人。
第十期学生分为两批,设步兵、骑兵、炮兵、工兵、交通5个科。第一批于1936年6月16日毕业,共计940人。第二批于1937年1月毕业,计621人。
--------------------------------------------------------------------------------
-- 作者:雨墨
-- 发布时间:2005-12-6 9:43:34
--
第十一期于1934年9月开学,编为两个入伍生团。分步兵、骑兵、炮兵、工兵、交通5个科。1937年8月28日第一团学生毕业,计605人。10月25日,第二团毕业,计664人。
1935年9月28日第十二期学生入校。11月11日并入要塞炮校学生。分步兵、炮兵、工兵、通信兵4个科。因抗战需要,该期学生提前于1938年1月20日毕业,计740人。
1936年8月在南京招收第十三期学生。1938年9月16日于四川铜梁毕业,计1412人。
第十四期学生于1937年秋、冬分别入校,分3个总队。第一总队于1938年11月毕业于四川铜梁,计669人。第二总队于1939年9月毕业于四川铜梁,计1510。第六总队于1939年1月毕业成都,计1520人。
1938年1月第十五期学生入校。1940年7月21日于成都毕业,计1559人。另外代训空军学生272人。
--------------------------------------------------------------------------------
-- 作者:雨墨
-- 发布时间:2005-12-6 9:43:49
--
第十六期学生分3个总队。第一总队于1938年10月入校,1940年12月毕业,计15人,代训空军学生人。第二总队于1939年1月入校,受训铜梁,1939年10月于铜梁毕业,计1629人。第三总队于1939年春入校。1940年4月毕业于成都北校场,计1165人。
第十七期学生分3个总队。第一总队于1940年4月15日开学。1942年4月毕业于成都北校场,计1527人。第二总队于1940年5月6日开学。1941年11月20日毕业于铜梁,计1374人。第三总队于1940年7月13日开学,1942年2月15日毕业于成都北校场,计1030人。
第十八期学生分2个总队。第一总队于1941年4月1日入伍。1943年2月毕业于成都北校场,计1600人。第二总队于1941年11月25日入伍。1943年10月8日毕业于成都南校场,计1237人。
第十九期学生于1942年5月入伍,分为步兵、骑兵、炮兵、工兵、特别班、辎重兵、通信兵7个科。1945年4月14日毕业于成都西校场,计902人。
第二十期学生于1944年3月20日入伍,分步兵、骑兵、炮兵、通信兵、辎重兵、工兵6个科。1946年春并广西6分校学生入校。1946年12月25日毕业于成都北校场,计1116人。
--------------------------------------------------------------------------------
-- 作者:雨墨
-- 发布时间:2005-12-6 9:44:06
--
第二十一期学生于1945年1月3日在成都入伍,分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通信兵、战车兵7个科。其中战车兵科于成立较晚,延长1学期毕业。1947年12月25日毕业,计2219人。
第二十二期学生于1948年7月7日在双流入伍,分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通信兵6个科。1949年2月12日毕业,计1538人。
第二十三期学生于1949年初入学,年底解放军兵临成都,该期学生提前于12月4日毕业。除少数师生空运台湾,其余被歼。
总计:41386人,抗战阵亡2万余人。
--------------------------------------------------------------------------------
-- 作者:雨墨
-- 发布时间:2005-12-6 9:44:31
--
潮州分校
1925年3月第一次东征攻克潮汕后为给本校第二期学生补课而建立。部队退回广州时撤消。10月第二次东征再次收复潮汕,分校恢复。
1925年11月12日开始正式招收学生。12月10日任命何应钦为分校校长兼教育长。1926年4月1日教育长改由邓演达担任。6月1日,第一期学员毕业。6月6日第二期学生入校。12月底期满毕业后该分校停办。
南宁分校
该分校实际是政治学校,建立于1926年春。校长俞作柏,教育长萧越。第一期学生受训18个月,分步兵、工兵、炮兵3个科目。1927年底第二期开学之际,校长由吕竟存接任。
抗战爆发后改称中央军校第六分校。校址迁往桂林。分校主任冯璜。该分校从1937年到1944年共毕业学员18082人。
--------------------------------------------------------------------------------
-- 作者:雨墨
-- 发布时间:2005-12-6 9:44:56
--
武汉分校
该分校同南宁分校一样是政治学校,全名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该校成立于1926年10月27日,以武昌两湖书院为校址,接受本校第五期政治科学员入校12月抵达武昌),并在本地招收新学员。1927年1月本校第五期炮兵科和工兵科学员也陆续来武昌学习。1月19日决定改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校长蒋介石兼任,教育长张治中。校务实际由邓演达代理。
1927年3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决定取消军校校长制。蒋介石随离职,月底张治中也辞去教育长职务。分校该由以谭曙卿、邓演达、恽代英三人组成校务委员会,管理校务。
“四·一二”后夏斗寅叛变,由分校学生组成独立师讨伐夏部。6月30日撤消建制恢复正常学习。“七·一五”后部分学员被迫离校,一部入叶挺、贺龙部,一部入张发奎部。分校至此结束。
1929年4月,钱大钧再次于武汉建立分校,共教育第七、第八两期学员。其中第七期顺利毕业,第八期于1932年3月并入本校学习。该校于此时结束。
1936年1月复组该校。1937年冬改称中央军校第二分校。校址由武昌迁至湖南邵阳。分校主任为李明灏。该分校从1938年至1944年共毕业学员23487人。
长沙分校
1927年2月成立,校址长沙小吴门外教厂坪。校长石醉六,教育长余范传。5月“马日事变后”校长、教育长相继离职,故该分校从此不设校长,以唐生智为首的校务委员管理校务,教育长由谢煜焘接任。实际校务由周澜管理(时唐生智在武汉)。
1927年南京国民讨伐唐生智,程潜进驻该分校,将部分分校学生迁往南京本校,其余学生于1928年5月毕业。毕业后该分校停办。
--------------------------------------------------------------------------------
-- 作者:雨墨
-- 发布时间:2005-12-6 9:45:22
--
广州分校
该分校于1927年成立(原燕塘干部学校)。1931年改称广东军政学校。1936年7月23日改称广东分校,1938年1月改称中央军校第四分校。抗战爆发后该校多次迁移,最终以贵州独山为校址。分校主任韩汉英。该分校从1936年到1945年共毕业学员25212人。
洛阳分校
1933年12月成立,学员大多系东北军没受正规教育的军官,校址设汉中。分校主任为祝绍周。1938年改称中央军校第一分校。1941年由刘仲荻接任,后易钟彬。该分校自1938年起至1943年共毕业学员20471人。
--------------------------------------------------------------------------------
-- 作者:雨墨
-- 发布时间:2005-12-6 9:45:44
--
成都分校
1936年4月成立,15日正式开学。分校主任李明灏。1938年初改称中央军校第三分校。分校主任改由沈发藻担任,后易吕济。该分校从1939年到1945年共毕业学员16927人。
昆明分校
1935年9月16日开学,学员为没受正规教育的军官。分校主任刘永祚。1938年改称中央军校第五分校。分校主任改由唐继麟担任。该分校从1935年到1946年共毕业学员8837人。
--------------------------------------------------------------------------------
-- 作者:雨墨
-- 发布时间:2005-12-6 9:46:20
--
第七分校
校址现设天水,后易西安王曲。分校主任由胡宗南兼任。从1938年到1945年共毕业学员37317人。
第八分校
校址湖北均县,后易房县。分校主任先后由徐祖诒、康泽担任。该分校从1939年到1943年共毕业学员6872人。
第九分校
校址新疆迪化。分校主任宋希濂兼任。该分校从1942年到1947年共毕业学员9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