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齐烟九点_齐烟九点指的是哪九点
tamoadmin 2024-07-04 人已围观
简介1.最后一字是点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2.万古齐州烟九点的意思3.俯视四字成语4.齐烟九点最佳游玩时间是什么时候5.李贺诗云:"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这"齐州"是指哪里济南匡山,是一座伟大的传统山峦,列华夏齐烟九点之一。 随着一条蜿蜒的小路,逐渐上升,几分钟,很快,就能到达济南匡山顶峰。山不高,但很古老,散发着灵秀之气。春天,迎春花开在山路旁,古松古树发出嫩芽;夏天,遍山青翠
1.最后一字是点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2.万古齐州烟九点的意思
3.俯视四字成语
4.齐烟九点最佳游玩时间是什么时候
5.李贺<梦天>诗云:"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这"齐州"是指哪里
济南匡山,是一座伟大的传统山峦,列华夏齐烟九点之一。
随着一条蜿蜒的小路,逐渐上升,几分钟,很快,就能到达济南匡山顶峰。山不高,但很古老,散发着灵秀之气。春天,迎春花开在山路旁,古松古树发出嫩芽;夏天,遍山青翠;秋天,蓊郁一片;冬天,孤傲的岩石顿显突兀。如果是露滴清晨,登上山顶,可以观赏辉煌的匡山日出,欣赏大自然和造化的神奇美丽。
匡山是华夏名山,也是古城济南齐烟九点古景之一。齐烟九点的意思是:晴天时,从济南千佛山齐烟坊处朝下看,能看到市区九座山头,如九缕青烟,隐约如在眼前,为济南传统美景。亿万年耸立在华夏大地的匡山,不高,但古老。匡山的高度也就是五十多米,绵延也就是几百米,但奇峰、怪石、松涛、石路、悬崖、峭壁,一样不少。置身匡山,如进云雾,登山之路,有时奇险,有一悬崖,成九十度,山路也到了八十度角,攀援而上,因悬崖落差一米多,很迷你,减少了攀登的恐惧。这是很锻炼意志的,很精巧的名山。
唐朝李贺写道:“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这首诗有“遥望齐州九点烟”的说法,因此,济南市区的九座山峰被誉为齐烟九点,匡山上榜。更为奇异的是:山坡上有一天然巨石,上刻有“太白读书处”五个字,是济南人朱庆澜将军1924年题写的。唐朝诗人李白是到过济南,题咏很多,譬如“我昔游齐都,登华不住峰。兹山何俊秀,绿翠如芙蓉”等妙句。加上诗圣杜甫的千古绝唱五律《不见》:“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古迹和古意给匡山平添诡异和奇特的色彩。诗人李白,虽然当时没混好,人人得而诛之,不得志于世界,佯狂失意。但李白在匡山游玩读书,山河生色,日月光明,也是齐鲁大地的永恒骄傲。杜甫留下这首怀念李白的诗歌,证明李白喜欢在匡山读书,后来刻在了石头上,提供给游人赏玩,这是我华夏族文明的成功。杜甫说李白喜欢在匡山读书,那肯定是有此事的。匡山是充满了诗意的 旅游 胜地,也是风景秀丽,彰显文明成果的古山,风景旖旎,让人流连忘返。
我喜欢在清晨登上匡山,天还没大亮,东方有些隐约的粉红色。我在匡山看着辉煌的太阳渐渐升起在山顶,逐渐,用光芒笼罩大地。这时,能感到莫名的喜悦。匡山日出堪比泰山日出,是大自然的壮丽景观。
匡山的古树、绿草、红花,那些险要的山径和陡峭的山路,都很值得游览。那天早晨,和几个退休人员聊天,一位老人对我说:“你不觉得奇怪吗?你对这山什么感觉?”我回答说:“我感觉在十几万人的居民区中间,匡山游人很少,尤其是山门很冷清,几乎见不到人,大家都从山左或者山右登山。登山的游客几乎都是两个女的,加上三个男的,例外的情况不多,我觉得奇怪。”老人说:“你看得对!”华夏灵异传统山峰,还是很有深意的。山风很轻,空气很柔和,岚气和山光交融了。
最后一字是点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关于俯视的成语?乘高临下:乘:凭借。凭借高地,俯视下方,指处于有利的形势和位置。
居高临下:居:站在,处于;临:面对。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齐烟九点:齐:齐州,指中国。俯视九州,小如烟点。
齐州九点:齐州:指中国。俯视九州,小如烟点。居高临下_成语解释
拼音:jū gāo lín xià
释义:居:站在,处于;临:面对。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登高临下,无失所秉,履危行险,无忘玄伏。”占据高处俯视下面的成语是居高临下 [拼音] [jū gāo lín xià] [释义] 居:站在,处于;临:面对。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万古齐州烟九点的意思
1. 最后一个字是“点”的成语有哪些
1成语: 指指点点 拼音: zhǐ zhǐ diǎn diǎn 解释: 指给人点化或背后评论人。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3回:“贾芹走进书房,只见那些下人指指点点,不知说什么。看起这个样儿,不象宫里要人。”
举例造句:贾芹走进书房,只见那些下人指指点点,不知说什么。看起这个样儿,不象宫里要人。
2成语: 幕后指点 拼音: mù hòu zhǐ diǎn 解释: 暗中提醒或背后指点。 举例造句: 他经常幕后指点我。
3成语: 朱衣点头 拼音: zhū yī diǎn tóu 解释: 旧称被考试官看中。 出处: 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八引《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
……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
’” 举例造句: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 4成语: 齐烟九点 拼音: qí yān jiǔ diǎn 解释: 齐:齐州,指中国。
俯视九州,小如烟点。 出处: 唐·李贺《梦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举例造句: 再瞧那渺渺茫茫的天边,扬起一带烟尘。那不是什么“齐烟九点”,同伴告诉我说那也许是炼铁厂。
5成语: 文不加点 拼音: wén bù jiā diǎn 解释: 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出处: 汉·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
举例造句: 援笔一挥,文不加点。
2. 最后一个字是“点”的成语有哪些1成语: 指指点点
拼音: zhǐ zhǐ diǎn diǎn
解释: 指给人点化或背后评论人。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3回:“贾芹走进书房,只见那些下人指指点点,不知说什么。看起这个样儿,不象宫里要人。”
举例造句:贾芹走进书房,只见那些下人指指点点,不知说什么。看起这个样儿,不象宫里要人。
2成语: 幕后指点
拼音: mù hòu zhǐ diǎn
解释: 暗中提醒或背后指点。
举例造句: 他经常幕后指点我。
3成语: 朱衣点头
拼音: zhū yī diǎn tóu
解释: 旧称被考试官看中。
出处: 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八引《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
举例造句: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
4成语: 齐烟九点
拼音: qí yān jiǔ diǎn
解释: 齐:齐州,指中国。俯视九州,小如烟点。
出处: 唐·李贺《梦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举例造句: 再瞧那渺渺茫茫的天边,扬起一带烟尘。那不是什么“齐烟九点”,同伴告诉我说那也许是炼铁厂。
5成语: 文不加点
拼音: wén bù jiā diǎn
解释: 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出处: 汉·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
举例造句: 援笔一挥,文不加点。
3. 最后一个字是点的成语点的成语很多,如下:
齐烟九点:俯视九州,小如烟点。
泥金万点:指菊花名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对于人或事不从全面看,只是抓住一点就攻击。多指有偏见的批评。
文不加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文无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同“文不加点”。
星星点点:①形容多而分散。②形容少许或细碎。
一班半点:犹言一点半点,常暗指男女关系。班,通“斑”。
一斑半点:比喻极小部分。
一点半点:指微小而不定的数量。
一星半点:形容极少。
朱衣点头:旧称被考试官看中。
4. 最后一个字是是的四字成语比比皆是比比: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比肩皆是到处都是。形容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
不宁唯是宁:语助词,无义;唯:只是;是:这样。不只是这样。即不仅如此。
百无一是干一百件事,也没有做对一件。形容全都做错了,一无是处。
触目皆是触目:接触到视线。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
点头称是表示赞成或肯定。
点头道是表示赞成或肯定。
独行其是是:对的。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只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
耳目非是指声色不同于平常。
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俯拾皆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共商国是国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各行其是行:做,办;是:对的。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积非成是指长期所形成的错误,往往被当作正确的。
举目皆是抬头看满眼都是。形容数量多。
没衷一是衷:折中。指意见纷歧,不能决定哪一方面对。
莫衷壹是莫:不,还是;衷:折衷,断定;是:对。不知哪个是正确。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人非物是指人事变迁,景物依旧。
似非而是看来与常识相矛盾或相反而事实上却可能是正确的。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师心自是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是: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所在皆是到处都是。指某种人或事物普遍存在。
滔滔者天下皆是洪水弥漫,到处都是。比喻社会普遍纷乱。也比喻某种低下的人或不好的风气到处都是。
习非成是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
习非胜是习:习惯;非:错误的;是:正确的。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正确的。
闲非闲是无关紧要的是非、议论。同“闲是闲非”。
亦复如是复:又,再。也是这样。
昨非今是非:不对,错误;是:对,正确。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
质非文是徒有华美的外表,而无相应的实质。
5. 四字成语中最后一个字是成的成语有哪些波澜老成 波澜:波涛,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练。形容文章气势雄壮,语句老练。
大功告成 功:事业;告:宣告。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
大器晚成 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旦种暮成 比喻收效极快。
地平天成 平:治平;成:成功。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独木不成林 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功败垂成 垂:接近,快要。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好梦难成 在睡眠时,要想做个好梦也是不轻而易举的。比喻美好的幻想难以变成现实。
恨铁不成钢 形容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不上进感到不满,急切希望他变好。
浑然天成 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
急于求成 不顾一切地想马上取得成效。
九转功成 转:循环变华。原为道家语,指炼得九转金丹。后常比喻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而终于获得成功。
久惯牢成 比喻深于世故。
老大无成 老大:年老。年纪已老,无所成就。
练达老成 老练稳重。
少年老成 原指人年纪虽轻,却很老练。现在也指年轻人缺乏朝气。
6. 有哪些最后一个字是人的四字词语最后一个字为“人”的四字词语有:
1. 暗箭伤人
àn jiàn shāng rén
成语解释 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人。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3回:“但是杀下马的,各自抬回本阵,不许暗箭伤人,亦不许抢掳尸首。”
2. 百年树人
bǎi nián shù rén
成语解释 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成语出处 先秦·管仲《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3. 悲天悯人
bēi tiān mǐn rén
成语解释 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
成语出处 清·黄宗义《朱人远墓志铭》:“嗟乎!人远悲天悯人之怀,岂为一己之不遇乎!”
4. 楚楚动人
chǔ chǔ dòng rén
成语解释 形容姿容美好,动人心神
成语出处 清·徐瑶《太恨生传》:“女虽支离憔悴,而委婉之态,楚楚动人。”
5. 睹物思人
dǔ wù sī rén
成语解释 睹:看;思:思念。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成语出处 唐·斐铏《传奇·颜濬》:“贵妃赠避尘犀簪一枚,曰:‘异日睹物思人。’”
参考资料
在线成语词典:/cySearch?l=1&c_1=&c_2=&c_3=&c_4=%C8%CB&c_5=&Search=SWord&stype=3
7. 最后一字是际的四字成语不着边际: 着:接触;边际:边界,边缘。挨不着边儿。多指说话空泛,不接触实际。
漫无边际: 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也指谈话或写文章没有中心,离题很远。
弥留之际: 弥留:本指久病不愈,后多指病重将死;际:时候。病危将死的时候。
无边无际: 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一望无际: 际:边。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不切实际: 指不符合实际。
不落边际: 指挨不上边,无着落。
仓卒之际: 仓卒:仓促,匆忙。匆忙之间。
茫无涯际: 辽阔浩渺而无边际。亦作“茫无边际”。
茫无边际: 辽阔浩渺而无边际。
天人之际: 天:自然规律;人:人事;际:际遇。自然和人事之间的相互关系。
响彻云际: 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同“响彻云霄”。
8. 前字结尾的成语,最后一个字是前的四字词语成语有哪些勇往直前、
停滞不前、
畏葸不前、
盛况空前、
大敌当前、
毒手尊前、
裹足不前、
顿足不前、
车在马前、
王后卢前、
却步图前、
踌躇不前、
踟躇不前、
快意当前、
敛后疏前、
祝哽在前、
百战无前、
趑趄不前、
鱼贯而前、
却行求前、
食方于前、
观望不前、
勇猛直前、
糠秕在前、
膝行而前、
褪后趋前、
踏步不前、
专美于前
方丈盈前、
月下风前、
恇怯不前
9. 4字成语最后一个字是起的都有那些比肩并起 比:并。肩并肩地一齐起来。比喻同时相随而起。
长眠不起 死亡的别称。
沉疴难起 沉疴:重病或老病。久患重病,不能下床。
沉滓泛起 已经沉底的渣滓重新浮上水面。
此伏彼起 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东山再起 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奋袂而起 奋袂:挥袖。袖子一挥站起来。形容奋然而起。
烽火四起 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鸡鸣而起 鸡叫时就起床。形容勤奋不怠。
揭竿而起 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崛地而起 崛:高起,突起。从平地上突起。形容某种新兴事物出现极为迅速。
狼烟四起 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拍案而起 一拍桌子猛地站起来。形容非常愤慨。
俯视四字成语
一、“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是元人张养浩《登泰山》的诗句。张养
浩(1270年—1329年),字希孟,号云庄,曾任元朝监察御史、礼部尚书
等职。即张养浩无昌谷之字、号,“昌谷用作梦天诗”之词可能是纪晓岚听而未考
的误笔。
旧时一夜分五更,一更长度约为一个时辰=两小时,五更更次应依次与戌时、亥
时、子时、丑时、寅时对应,五更应在凌晨三至五时左右。打五更梆、撞五更鼓应
在凌晨三时左右开始。五更时是否天亮,由季节和纬度决定,如在北半球的长日照
期间,纬度越高天亮越早,短日照期间的情况相反。泰山靠近北纬36度,属于“
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西游记》第一回)的中纬度地区,在中纬度地区的一
年四季中,五更应该都在天亮前的两小时。“五更摸黑”说明五更天未亮。故五更
是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睡觉时间:“五更谁独省?”(清·陈维嵋,见
《晚晴簃诗汇》)。五更又是睡眠效果最好的时间,因为睡好五更一天有精神,健
身谚也说:“吃人参不如睡五更”、“千金难买五更宿”。若依“三更:约在半夜
十二时左右”(《金山词霸》)为据,五更则在凌晨二点至四点之间,离天亮时间
更早。但三更不可能“约在半夜十二时左右”,因为,十二点称半夜,上半夜不可
能占三更,十二点不应称半夜。好在有“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金山寺长老
和金圣叹)、“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明代大学
士杨廷和父子)的对句,为生活在无“更漏、更夫打更梆、撞更鼓报更鼓声”时代
的人民提供了更长、更次、三更半夜的历史字证。故自吹比其它词典更权威的《金
山词霸》对“三更”的解释错误,自称“金山词霸2003——更权威的有声双解
海量词典”并不完善,并非权威,并非更权威。
“万古齐州烟九点”指的是白天站在泰山日观处环视齐州境内诸山的茫茫日景,或
指历山、华不注山、鹊山、鲍山、卧牛山、粟山、药山、标山、玉函山的茫茫日
景,而不应是“济南千佛山北望,可看到九个山头,在苍茫的云烟中,遥望山头如
点”的视野;因为本诗题是《登泰山》,不是登千佛山观感。“五更沧海日三竿”
指的是五更时分站在泰山日观峰遥望东海可见日出沧海三竿高的奇怪夜景。
因此,“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不是梦天诗,而是泰山诗。道士随后
生动、形象、精辟、简明地解释“五更沧海日三竿”成因的事实,证明道士不可能
“忽哂曰:‘昌谷用作梦天诗,故为奇语。用之泰山,不太假借乎?’”。这段错
误的文字应出于故事传说者之口,但纪晓岚应负缺考照录的责任。
齐烟九点最佳游玩时间是什么时候
乘高临下:乘:凭借。凭借高地,俯视下方,指处于有利的形势和位置。
居高临下:居:站在,处于;临:面对。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齐烟九点:齐:齐州,指中国。俯视九州,小如烟点。
齐州九点:齐州:指中国。俯视九州,小如烟点。
李贺<梦天>诗云:"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这"齐州"是指哪里
齐烟九点最佳时间:夏季
济南传统景色之一,即指站在千佛山北望可见到济南附近九座孤山:卧朱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
位于济南城南千佛山西盘道中段。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历城知县叶圭书建。原为木质,1985年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二柱一楼式,坊前匾额刻有"齐烟九点"四字,为叶圭书所题,是借用唐代诗人李贺《梦天》诗中"遥看齐州九点烟"的佳句。济南古为齐州,城北有九座秀山,由东向西,依次为卧牛山、华山、凤凰山、标山、鹊山、匡山、北马鞍山、药山、粟山。九山山势异,云雾润蒸,岚烟缭绕,形成烟景,故称"齐烟九点"。坊后匾额书"仰观俯察",集自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此处位于千佛山的半山腰,仰可视苍穹之宏伟,俯可察万物之欣荣。?
唐朝诗人李贺《梦天》诗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齐烟九点即由此诗句演化而来。诗中齐州本指中国,清代人因济南古称齐州,便借用该诗句描绘济南的山景。九点所指,古今不同。清朝郝植恭在《游匡山记》中曰:自鹊华而外,如历山、鲍山、崛山、粟山、药山、标山、匡山之属,蜿蜒起伏,如儿孙环列,所谓齐州九点烟也。九并非确数,泛指山多。今一般是指自千佛山齐烟九点坊处北望所见到的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九座孤立的山头。
华山,又名华不注山,在济南市郊东北部,位于黄河以南,小清河以北。华山之所以著名,还因为它是春秋时代的古战场,齐晋鞍之战即发生于此。华山,平地突起,景色壮美。山上古迹甚多。山上藤攀蔓连,盘根错节。草中乱石横亘,蹊径芜塞。山体陡峭,由小道而上,多憩方能登其巅。顶峰倚天卓立,长风啸啸作声,紫烟缭绕,白云卷纾。极目飞眺,泰岱连绵,云气苍茫;黄河逶迤,大桥飞架;齐烟九点,远近点缀。每当秋天到来,天高云淡,群山环峙,大雁南飞,层林尽染,景色更加奇绝。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_曾绘《鹊华秋色》图,流传至今。
鹊山,在黄河北岸,与泺口码头斜相对。相传昔日每年七八月间,乌鸦飞翔,布满山巅,又相传先秦名医扁鹊曾在这里炼丹,死后葬此,故名鹊山。此山无主峰,远望如翠屏,山上怪石嶙峋。鹊山古迹很多,山西旧有鹊山寺为宋时所建,坐北朝南,分为南北两院,内有佛爷、菩萨、罗汉等神像。另外还有扁鹊祠。历经苍桑,现在寺院已毁,仅传说的扁鹊坟还尚存于山的西侧,坟为一土丘,前立康熙三年(16年)石碑,上面刻着春秋卢医扁鹊之墓八字。丘上植有芙蓉树,枝叶茂盛,繁华胭红,将坟遮盖,颇有气势。据当地人讲,丘下有穴,掘土听之,嗡嗡作响。
匡山,在济南城区西北隅。因山形似筐,故名。后因筐字不雅,遂改为匡。山上有寺院,为佛道二教所据,沿盘山小径可入寺内。山门楼上,刻匡山碑林颜额。其山势平缓,顽石横卧,曲径蜿蜒。登山而眺,景色也佳。东南为千佛山诸峰,层峦叠嶂,缥缈在云霄间;东、北方向,齐烟九点明灭可见;山下四周,杨柳青翠,田圃似绣;稍远,幢幢高楼,片片绿茵。远近伸展,气势恢宏。
药山,在城区北部,东南距动物园约2公里。又名卢山、齐山、云山、阳起山。此山山势险峻,怪石森耸,九峰并列,俗称小九峰。峰下有洞,上有蜘蛛石,下有蛤蟆石。现在,庙堂已毁,然而四周景色依然美好,尤其山以西的洋涓湖,秀色更胜当年。盛夏时节,湖水清清,芦苇丛丛,荷花吐艳,稻荷浪涌,如锦似绣。
卧牛山,又名九里山。在城郊东北部,形似卧牛。气势虽不如鹊山、华山之雄伟,千佛山之高峻,却也回环有势,别有韵致。山之阳,小清河蜿蜒东去,平桥横架,杨柳垂青,红杏艳艳,麦田如茵。卧牛山曾是古战场。由于卧牛山自古有名,加之形势险要,景色秀美,故道、佛二教先后来山上建寺观。道教先后在山上建玉皇庙、文昌阁、娘娘庙。唐代,佛教于山南麓建永平寺,并有明成化、嘉靖和道光重修碑数幢。现卧牛山村东西街中段,尚存古槐一株,为寺中遗物。树干半枯而歪斜,由石柱支撑,其形奇古,老态龙钟,却仍冠盖茂盛。
标山,在济南城区北部。山上之石,层层如铺,路径平整易登。山巅平阔,明万历年间曾建关帝庙。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建钟鼓二楼。楼为石质,四面单檐,柱刻楹联。如今,山前云庄早已湮没,山上关帝庙也已坍塌,仅存钟鼓二楼。
凤凰山,与标山相邻,东为凤凰,西为标。凤凰山上昔日植被稀疏,山石裸露,山势虽陡,但易登攀。山上有洞,如屋,可避风雨,元泰定元年(1324年)三月,张养浩即偕同宾客,于洞中咏古人闲适之诗。如今山上已经绿化,周围景色也佳。
马鞍山,位于城区北部,在药山之南,形似马鞍,故名;因城南亦有马鞍山,故又名北马鞍山。因为山巅两个山头呈圆形,连在一起,一大一小,又名日月轮山。这里亦曾为古战场,齐晋鞍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粟山,在城郊西北,较小,比喻为粟。粟山土层甚厚,花木丰茂,青青葱葱。山上有真武庙,大殿坐北朝南,端庄古朴,并有偏殿相配。外围院墙,山门向南,内有松柏、石碣、古意甚浓,可由曲径登至山顶,远眺四周景色。
李贺《梦 天》鉴赏
老兔寒蟾泣天色, 去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 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 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 一泓海水杯中泻。
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过这种梦境,也许纯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
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老兔寒蟾泣天色”——古代传说,月里住着玉兔和蟾蜍。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亮。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来一阵冻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
“云楼半开壁斜白”——雨飘洒了一阵,又停住了,云层裂开,幻成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月亮从云缝里穿出来,光芒射在云块上,显出了白色的轮廓,有如屋墙受到月光斜射一样。
“玉轮轧露湿团光”——下雨以后,水气未散,天空充满了很小的水点子。玉轮似的月亮在水气上面辗过,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给打湿了。
以上三句,都是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所见的景色。
第四句则写诗人自己进入了月宫。“鸾佩”是雕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这句是说: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上,诗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
这四句,开头是看见了月亮;转眼就是云雾四合,细雨飘飘;然后又看到云层裂开,月色皎洁;然后诗人飘然走进了月宫;层次分明,步步深入。
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两段。“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是写诗人同仙女的谈话。这两句可能就是仙女说出来的。“黄尘清水”,换句常见的话就是“沧海桑田”;“三山”原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这里却是指东海上的三座山。它原来有一段典故。葛洪的《神仙传》记载说:仙女麻姑有一回对王方平说:“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日会时略半耳。岂将复为陵陆乎?”这就是说,人间的沧海桑田,变化很快。“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为“神仙境界”就是这样,所以诗人以为,人们到了月宫,回过头来看人世,就会看出“千年如走马”的迅速变化了。
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齐州”指中国。中国古代分为九州,所以诗人感觉得大地上的九州有如九点“烟尘”。“一泓”等于一汪水,这是形容东海之小如同一杯水打翻了一样。
以上这四句,诗人尽情驰骋幻想,仿佛他真已飞入月宫,看到大地上的时间流驶和景物的渺小。浪漫主义的色彩是很浓厚的。
李贺在这首诗里,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而俯视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表现出冷眼看待现实的态度。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