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中华成语故事句子_中华成语故事句子摘抄
ysladmin 2024-07-03 人已围观
简介中华成语故事句子_中华成语故事句子摘抄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尽力回答大家关于中华成语故事句子的问题,希望我的解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关于中华成语故事句子的话题,我们开始讲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尽力回答大家关于中华成语故事句子的问题,希望我的解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关于中华成语故事句子的话题,我们开始讲解吧。
1.求好听的成语故事
2.文言文成语故事,包括有原文,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3.帮忙找篇成语故事
4.50字左右成语故事
5.成语典故(文言文)和寓意
求好听的成语故事
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请君入瓮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进到瓮里,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海角天涯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 他两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 韩会有一个嗣子(韩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比韩愈小一点。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弁、介),但都很早离开了人世。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 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过三次面。当他正打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了。韩愈知道了这消息,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这篇祭文,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这句话,用来比喻极其遥远的地方。
双管齐下
唐朝人张(zao),官为员外郎。不久,他从员外郎的地位降为衡州司马。后来,他又被调为忠州司马,在官场上很不得志。但是,他喜欢绘画。而且画得很好。他尤其擅长画松石山水。他画松树时,总是双手各握一支毛笔。他用一支笔画新枝,另一支笔画枯枝。用两支笔画出来的松树,不论是新枝还是枯枝,都生动逼真。 人们喜欢他的画,纷纷上门求索。大家称赞他的画为“神品”。他绘画的方式,则被人们称为“双管齐下”。
成语“双管齐下”原指手握双管同时作画。后用来比喻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同时采用两种办法或两件事同时进行。
胶柱鼓瑟
齐人跟赵人学习瑟这种乐器。他不去刻苦钻研演奏瑟的技术,却依照赵人预先调弄好的音调,将瑟上调音的短柱用胶粘固起来,就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乡。齐人回家后,摆弄了多年,总是弹不出一支曲子。他还觉得奇怪呢!后来,有人从赵国来,了解到是怎么回事,觉得这个齐人的举动是多么愚蠢啊!
成语“胶柱鼓瑟”的原意就是用胶把柱粘住,使音调不能调整,后用来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倒履相迎
" 倒履相迎 ”说的是东汉时期的大学问家蔡邕,他是蔡文姬的父亲,文史、辞赋、音乐、天文无不精通,官任皇室右中郎将。人称“人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座”。但他从不摆架子,从不傲慢,很善于和人交往,好朋友很多。有一次,他的好友王粲来拜访,正逢蔡邕睡午觉。家人告诉他王粲来到门外,蔡邕听到后,迅速起身跳下床,急急忙忙踏上鞋子就往门外跑,由于太慌忙,把右脚的鞋子踏到了左脚上,把左脚的鞋子踏到了右脚上,而且两只鞋都倒踏着。当王粲看到蔡先生是这么个模样,便抿着嘴笑起来。 倒履相迎 这个典故就是这么来的,说明对待朋友的热情和一片诚意。
文言文成语故事,包括有原文,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成语故事东施效颦 成语故事东施效颦1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健康状况不太好,有心痛的毛病。
有一次,她在河边洗完衣服准备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因为胸口疼痛,所以她就用手捂住胸口,皱着眉头。虽然她的样子非常不舒服,但是见到的村民们却都在称赞,说她这样比平时更加漂亮了。
同村有位名叫东施的女孩,因为她的容貌丑陋,她听说村里的人都称赞西施用手捂住胸口、皱着眉头的样子很漂亮,于是,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捂住胸口,皱着眉头,在人们面前慢慢地移动,以为这样就有人称赞她。她本来就长得不美丽,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心痛时的动作,样子怪怪的,反而让村里的人更加厌恶了。
村里一些人看到她走来了,赶紧关上大门。还有些人则是急忙拉妻儿躲得远远的,他们比以前更加瞧不起东施了!
成语“东施效颦”的故事便由此演绎而来。
——《庄子·天运》
求解驿站比喻不知道他人好在哪里,自己又没有条件而胡乱模仿。效,模仿;颦,皱眉头。
活学活用你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却像东施效颦那样,必然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
妙语点拨丑女人东施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一门心思地认定西施之美与皱眉捂胸的行为有关,从而简单模仿她心痛时的样子,结果被大家讥笑,视之为瘟神,唯恐避之不及。这个故事启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结果被大家讥笑,视之为瘟神,唯恐避之不及。这个故事启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寻找适合自己的形象,盲目模仿别人的做法是愚蠢的,也是行不通的。
近义邯郸学步、照猫画虎
反义平淡无奇、独辟蹊径、标新立异
成语故事东施效颦2说春秋时候,越国有个名叫西施的姑娘,她非常美丽、漂亮,一举一动也很动人。
她有心口疼的疾病,犯病时总是用手按住胸口,紧皱眉头。因为人们喜欢她,所以她这副病态,在人们眼里也妩媚可爱,楚楚动人。
西施的邻村有个丑姑娘叫东施,总是想方设法打扮自己。有一次在路上碰到西施,见西施手捂胸口,紧皱眉头,显得异常美丽。她想难怪人们说她漂亮,原来是做出这种样子。如果我也做这个姿势,肯定就变漂亮了。于是她模仿西施的病态。
结果人们见了原来就丑的她,现在变成这种疯疯癫癫的样子,象见了鬼一样,赶紧把门关上。
成语故事东施效颦3东施效颦:成语,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有心痛的毛病。犯病时手扶住胸口,皱着眉头,比平时更美丽。 同村女孩东施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皱着眉头,因其本来就长得丑,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动作,装腔作势的怪样子,让人更加厌恶。
成语资料
读 音dōng shī xiào pín
释 义效:效仿;颦(步+页+卑):同矉,皱眉头。东施:越国的丑女。 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 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比喻盲目模仿,效果很坏。
用 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带有贬义。
近义词邯郸学步、亦步亦趋[1]、照猫画虎、鹦鹉学舌。
反义词独辟蹊径、标新立异[1]
成语出处
①《庄子·天运》里说: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②《红楼梦》第三十回: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了 典故 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无论举手投足,还是言谈微笑,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稍用淡妆,身着衣服朴素,但是不管走到哪里,都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她实在太美了,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着她。 乡下有一个丑女人,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的矫揉造作使她样子更难看了,可用扭捏作态一词形容。结果,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子和孩子远远地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 这个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为什么很美,而去简单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
原文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翻译
西施心口痛,皱着眉头从街上走回去。同村的一个丑妇人东施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回去时也捂着胸口,皱眉蹙额,从街上走过。村里的富人看见她这副模样,都紧闭着大门不愿意出来;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远远避开。 这个丑妇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西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
注释
西施:生卒年不详。姓施,越国苎罗人(今浙江诸暨)人。初由范蠡把她献给越王勾践,继又献给吴王夫 差,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有传说陶朱公范蠡后来带着西施离开越国宫廷经商。 东施:越国的丑女。 西施:越国的美女。 美之:认为她的样子很美。 颦:皱眉。 归:返回。 去:躲开,避开。 里:乡里。 之:的。 坚:紧紧的。 挈:带领。 彼:这个。 效:模仿。 病:毛病。 病心:心口疼。
文章赏析
中运用夸张手法的句子是: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道理 不要盲目的去仿照,只会弄的适得其反 讽刺了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机械模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
成语故事东施效颦4汉字书写: 东施效颦
汉语注音: dōng shī xiào pín
成语出处: 战国.庄周《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成语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带有贬义的意思。
东施效颦的意思: 东施:代指丑妇;效:效仿;颦:皱眉头。原比喻不知道人家的好处何在,不根据具体条件,盲目地胡乱模仿别人的长处,结果效果适得其反陷入可笑的境地。现泛指仿效者的愚蠢可笑。
东施效颦的近义词: 弄巧成拙、邯郸学步、生搬硬套、亦步亦趋、照猫画虎、鹦鹉学舌;
东施效颦的反义词: 别开生面、独出心裁、独辟蹊径、标新立异、自我作古、择善而从;
东施效颦的故事
这个故事出自战国.庄周的《庄子.天运》,西施乃是赫赫有名的美女,生来就婀娜多姿,因此即便是捧心皱眉也显得美丽动人,而丑妇本来就生得丑陋,却又要去学习西施捧心皱眉的样子,那结果必然是丑上加丑。东施效颦的故事是说丑人不知道自已丑,硬要去学倾国倾城的美人的模样,结果肯定是越学越丑,从而说明不论做什么事,如果盲目地去模仿人家,有时是会得到相反的效果的。宋代乐史所著《太平寰宇记》记载:“诸暨县有西施家、东施家”。宋代黄庭坚等人才确言有“东施效颦”这么一说。
东施效颦例句
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二二回:“一会出来,秋华堂坐席,李夫人首座,问起凤来仪酒令,秋痕一一告诉。三位太太都十分赞赏。李夫人道:‘我们何不做个东家效颦。’”
清.无花藏主人《两交婚》第三回:“所以称盛者,不过如刁直之东施效颦耳。”
丁铃《根》:“但要研究滋生他们的土壤,不必为之吹嘘、标榜,或东施效颦用作自已写作的榜样。”
东施效颦造句
当你想要专心致志地学习像某个人一样说话时,倒反而更像是东施效颦。
不要乐此不疲地去学人家东施效颦,因为所有的人都有识破假象的潜在能力。
成语故事东施效颦5拼音dōng shī xiào pín
典故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庄子·天运》
释义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刻意模仿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邯郸学步、照猫画虎、生搬硬套
相反词独辟蹊径、标新立异、自我作古
同韵词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羁旅之臣、残忍不仁、瑞兽珍禽、俯仰于人、推亡故存、出众超群、蠹国病民、伤化虐民、白屋寒门、......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越国美女西施身材苗条,唇红齿白,十分漂亮,由于有心痛的毛病,犯病时常用手捧心口皱眉头,看起来十分妩媚动人。邻居丑女东施见了也学她那样做,人们见了,觉得东施更加丑陋难看
示例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了,不但不为新奇,而且更是可厌。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回
成语造句
◎ 于是千红整日微微皱着眉,轻按着胸口,像病了的西施,我索性也来了个"东施效颦",一副随时都可能上吊或者投江的哀哀的模样。
成语故事东施效颦6西施是我国四大美女之一,她天生丽质,长得非常漂亮。她家住在村子的西边。在村子的东边也有一位姓施的女子,长得很丑,人们叫她东施。
一天,西施上街,突然,觉得心口非常痛。于是,便捂住胸口,皱起眉头坐在椅子上,人们觉得很好看。东施见了便情不自禁地去问西施:
西施,你怎么了?
西施有气无力地说:我的心口不知为什么那么痛?
东施心想:西施的举动这么漂亮,我做起来是不是也很美呢?于是,她便学着西施的样子一只手捂住胸口,一边还皱着眉头,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位富人刚出门看到东施这个样子,嘴里喃喃道:这个人是不是生病了,一副抽风的样子。于是,走进家门把门紧紧地锁上了。一位穷人在和自己的孩子上街买菜,看到东施向她们走来便对卖菜的人说:这个人是不是神精病,我看病得不轻,你看,这五官都扭曲了。
买菜人说:我看像。
于是,这个买菜者抱起自己的孩子就跑,远远避开了东施。
东施很疑惑,自己皱眉为什么不美,而西施却很美呢?正在这时,一位老人对东施说:年轻人,我劝你再也不要学西施了,西施天生丽质,本来就很美,这种美来自自然天成,你再也不要去盲目的效仿别人了,如果再这样你会闹出更大的笑话。老人说完之后,笑了笑,走开了。东施的脸像刷了一层红漆,同时,她也懂得了很多道理。
成语故事东施效颦7成语东施效颦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天运篇》记载的一段故事,说的是关于西施的传说。
东施效颦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天运篇》记载的一段故事,说的是关于西施的传说。
传说,春秋时越国有个绝,名叫西施,是一个采樵的女郎。
据《吴越春秋》或《越绝书》等书记载,当初有人发现了这个美女,就把她献给越王勾践,勾践又把她送给吴王夫差。后来越国打败吴国,报复国仇,西施曾为祖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西施的名声于是流传。两千余年来,人们一直把西施作为最典型的美女形象。
《庄子*天运篇》记载着一段故事,它说:西施有心病,所以她总是轻轻地捧着胸口,微散地皱着盾头,成了一种习惯的姿态。因为她长得实在太美,所以这个姿态,不但一点也不难看,人们还说这样倒更显得好看了。
离西施的家不远,有个长得很丑的女子,有一次遇见西施,并且听见人们对于西施的美纷纷夸赞。她非常羡慕,回家以后,便模仿西施的姿态,重重地按着胸口,紧紧地皱着眉头,自以为也很美了。可是,因为她本来很丑,还要如此做作,就成了一副怪模怪样,更加难看了。所以,谁见了她,都不欢迎;富人见了,紧闭大门;穷人见了,赶萦带着妻子儿女躲开。
成语故事东施效颦8汉字东施效颦
拼音dōng shī xiào pín
基本释义效:效仿;颦:同矉,皱眉头的意思。东施:越国的丑女,代指丑妇。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贬义
出处《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近义词邯郸学步、亦步亦趋、,画虎不成反类犬。
反义词独辟蹊径、标新立异、自我作古、择善而从。
典故
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天运》。
西施病心而颦(pin)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无论举手投足,还是言谈微笑,样样都惹人喜爱。
西施爱用淡妆,身着衣服朴素,但是不管走到哪里,都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她实在太美了,没有人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媚柔弱的女性美。
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注视着她。
乡下有一个丑女人,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
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的矫揉造作使她样子更难看了,可用扭捏作态一词形容。
结果,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子和孩子远远地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心口疼,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
这个丑女人只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她皱眉的样子为什么很美,而去盲目地模仿她的样子,结果反被人讥笑。
成语故事东施效颦9话说东施效仿西施捂心皱眉,不但没有使自己变得漂亮,反而让大家觉得她丑得可怕,纷纷避开。由于东施的鲁莽模仿,使得家人们没有脸面出门。为了家人有脸面、有光彩,东施决定让自己真正的漂亮起来!她四处打探,不停地寻找变美的良方。终于有一天,她从邻里的聊天谈话中得知越国的X城Y市有一个神医会整容手术。看到希望的东施欣喜若狂,第二天天没亮,她就驾着马车火速赶往神医的诊所。
千里迢迢来到X城的东施很快就找到了神医,并将自己的想法和目的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神医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下眼前的这位丑女,无奈地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整容可是一个很大的手术,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手术一旦失败会直接毁容甚至危及生命,你要三思啊。但无论神医怎么苦口婆心地劝说,也打动不了东施那如山岩一般坚不可摧的信念。于是,他叹了口气:三天之后进行手术,你先调养一下身体。
东施激动地在茫茫人海中都能清楚地听到自己急促地呼吸声,她多么希望能快点进行整容手术啊!第一天、第二天漫长的等待终于结束了。
手术非常成功!神医意味深长地看着已经变得美貌如花的东施,抚着胡须说:可别忘了给手术接口涂抹保养品,如果感到不适马上回来复诊可东施一句也没听进去,头缺像捣蒜一样地摇摆着。
东施回到故乡,村子里的老百姓都吓了一跳。可不是嘛,光滑的皮肤,纤柔的腰肢,就连那水汪汪的大眼睛也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哪像原来那个丑八怪。大家对待东施恭恭敬敬,就连原来比她美上百倍的西施见到她也忍不住低下头
东施越来越得意,她开始忘形起来,保养品、保养精华什么的只涂了几天,就被扔进了垃圾推理。到了后来,虽然感觉腿有点难受,脸颊发热,但被赞美蒙蔽头脑的东施根本不放在心上,幸好父母发现了异常,连夜将她送到神医哪里,才把女儿从生死线上拖了回来。
看,爱美之心虽然人人皆有,但不能为了美丽漂亮而损害了身体,那样只会得不偿失。
成语故事东施效颦10第二天,闻香广场上挤满了人。而科学院里却气氛紧张,院长来回踏着步子,突然,一拍案桌:不行我们得尊重历史!快在一分钟之内造出一台变丑机!于是,科学院里炸开了锅似的。
那边比赛早已开始了,比赛项目还是捂着心口走路西施表现自然,而东施呢?表演的硬邦邦的,这时,一道从科学院射来的光击中了东施,他一下子就变回了原来的面貌。本来全场观众就想吐,现在更是吐得厉害。闻香广场马上变成了闻臭逃广场。
小朋友,你们可不要像东施一样不知道好在哪里就学哟!
成语故事东施效颦11东施效颦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天运》。
春秋时期,西施害了心病,皱眉蹙(cu)额地走在乡村的路上。村里有一个丑陋的女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好看,就立即模仿她,捂着心口,皱眉整额地走在乡村的路上。可是村里人看到她这个样子,或者紧紧地关上房门不出来,或者带着妻子远远地走开。她只知道人家皱眉整额看起来很好看,却不知道人家皱眉遭额为什么好看。
这个成语原文的第一句话是:“西施病心而殡其里。”“殡”与“颦”通用,就是皱眉整额之意。因为西施皱眉殖额很好看,而另一女人学她的样子,却十分难看,不仅模仿不好,反而出丑。后人根据这个成语,说她是“东施效颦“。
后来人们就用“东施效颦”来形容不知x道别人好在哪里,自己又没有条件而胡乱模仿。
成语故事东施效颦12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很漂亮的姑娘,她家住在一条小河的西边,所以大家都叫她西施。那条小溪的东边,也住着一个姑娘,长得很难看,大家都叫她东施。
东施听大家说西施长得漂亮,就想要跟西施学,西施穿什么衣服,她就穿什么衣;,西施梳什么头发,她就梳什么头发;西施怎么走路,她就怎么走路。
有一次,西施生病了,心很痛。于是她皱着眉头,走路的时候捂着胸口。大家看见了说:这姑娘真可怜。东施听见了。她以为大家又在夸西施好看,就学着西施,也皱起了眉头,双手按住了胸口。人家看见了,不说她漂亮,反而说:这姑娘假装生病,真难看。
东施效颦和效颦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故事本来的意思是丑人不知道自己丑,硬要学美人的模样,结果越学越丑。这个成语的意思也是这样,如果用来说自己,就表示谦虚,说自己的根底差,学人家的长处没学到家;如果用来说别人,就讥笑别人不自量力,硬要跟人家学,结果越学越糟。这不是对别人的善意的批评。
成语故事东施效颦13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体不好,有心痛的毛病。
有一次,她在河边洗完衣服准备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因为胸口疼痛,所以就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皱着眉头。虽然她的样子非常难受不舒服,但是见到的村民们却都在称赞,说她这样比平时更美丽。
同村有位名叫东施的女孩,因为她的长相并不好看,他看到村里的人都夸赞西施用手扶住的样子很美丽,于是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皱着眉头,在人们面前慢慢地走动,以为这样就有人称赞她。她本来就长得丑,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动作,装腔作势的怪样子,让人更加厌恶。有人看到之后,赶紧关上大门;有些人则是急忙拉妻儿躲得远远的,他们比以前更加瞧不起东施了!
成语故事东施效颦14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体不好,有心痛的毛病。有一次,她在河边洗完衣服准备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因为胸口疼痛,所以就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皱着眉头。虽然她的样子非常难受不舒服,但是见到的村民们却都在称赞,说她这样比平时更美丽。同村有位名叫东施的女孩,因为她的长相并不好看,他看到村里的人都夸赞西施用手扶住的样子很美丽,于是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皱着眉头,在人们面前慢慢地走动,以为这样就有人称赞她。她本
来就长得丑,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动作,装腔作势的怪样子,让人更加厌恶。有人看到之后,赶紧关上大门;有些人则是急忙拉妻儿躲得远远的,他们比以前更加瞧不起东施了!东施只知道西施皱着眉的样子美丽,却不知道这是因为西施本身美貌的原因,刻意地去模仿,结果只给后人留下“东施效颦”的笑话
成语故事东施效颦15从前有一个笨书生,他学习不好,但是嫉妒心极大,他总是看不起比他成绩好的一些人。
有一天,他突然灵机一动,心里想着:那些好学生有什么厉害的!我只要模仿他们上课时的一举一动,一定能比他们做得更优秀!
第二天那个笨书生早早地就到了学校,他四处搜寻,准备找一个学习的对象。这时,从他身旁走过了一位文质彬彬的小伙子,原来这位是经常被老师夸奖的一班之长赵兴同学。那个笨书生眼前蓦然一亮,暗自欢喜着:哈哈!等我掌握了他上课的规律,以后被表扬的就是我咯!
从此笨书生天天都模仿着班长学习。他偷偷地监视着班长的一举一动:班长写作业,他就写作业;班长出去游玩,他就出去游玩;甚至连班长喝一口水,他都要马上拿起水杯,生怕错过了什么细节。可是,笨书生渐渐地发现,班长也没有他想象的那么认真,甚至有时候,班长还会在课上打打瞌睡、开开小差,仿佛根本没有把学习当回事儿似的,一切都很悠闲自在。
终于,期末考试到了,笨书生胸有成竹地走进了考场,他心想:我都模仿了班长一个学期了,这次考试肯定不在话下。可是,想想毕竟不是事实,最后考试成绩出来了,班长依然是第一名的好成绩,而那位笨书生却沦落到了全班最后一名。笨书生疑惑不解,便跑去问班长。原来班长在学校里装作不爱学习的样子,而回到家却花百倍、千倍的精力去复习老师上课时讲的内容,因此才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而笨书生自己却只模仿班长上课时的无所事事,却没学习到班长回家后的良苦用心,所以不管模仿再多,也只是徒劳无功、自取其乐罢了。听了班长的解释,笨书生顿时恍然大悟,他不禁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多么可笑。
只学到表面功夫却不深知暗中精髓的人,即是模仿再多,也不会成功,最后只会把自己摔得粉身碎骨。
;帮忙找篇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自相矛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
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叶公好龙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於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麼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50字左右成语故事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8.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回答者:_雯_WEN_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25 13:29
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南柯一梦
成语释疑: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成语出处: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成语故事: 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一离开槐安国,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
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而槐树的最高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完)
班门弄斧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伯乐相马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不可多得
东汉末年,有个名士祢衡,才华出众。当时,太中大夫孔融对他特别赏识,把他推荐给汉献帝。他写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汉献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荐表交给曹操。曹操爱才,就召见祢衡。哪知祢衡蔑视曹操,对他很不礼貌。曹操就派祢衡当鼓吏,在大宴宾客时,命他击鼓助兴。谁知祢衡一边击鼓,一边大骂曹操,使曹操十分难堪。曹操派祢衡去荆州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手杀他。想不到刘表把祢衡当作上宾,每次议事或发布文告,都得由祢衡表态。后来祢衡又对刘表不恭。刘表就派他到部将黄祖那里当书记。祢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后来,终于被黄祖所杀。
成语“不可多得”由此而来,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难得。多用于赞扬有才能的人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不学无术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监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立刘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刘询继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死了许后。毒计败露,女医下狱。此事霍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霍光非常惊惧,指责妻子不该办这种事情。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还是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霍光死后,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了风声,宣帝派兵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成语“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才高八斗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
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可是,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语“才高八斗”由此而来,形容人的文才极高。
回答者:相约在巴黎 - 初学弟子 一级 9-23 11:16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8.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回答者:_雯_WEN_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25 13:29
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南柯一梦
成语释疑: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成语出处: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成语故事: 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一离开槐安国,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
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而槐树的最高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完)
啊你可以去百度上搜索趣味成语
成语典故(文言文)和寓意
塞翁失马
靠近长城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他的父亲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长城一带的人,大部分人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得以互相保全。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就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于是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就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而不知道向圣人的智慧学习,不是很大的错误吗? 我来回答
1. 著名成语故事(文言文)以及它的寓意、翻译
守株待兔
[原文]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韩非子?五蠹》)
译文: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的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寓意]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后也比喻企图不经过主观努力而侥幸得到意外的收获。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寓意]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2. 寓言故事(文言文)带寓意和意思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置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意思:郑国有个人想去买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写在座位上,他匆忙上集市,忘了拿尺寸,他已经拿到了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了。”又回家去取,等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
寓意:要根据事情的变化去处理事情,不能墨守成规,事情变了,我们处理的方式也要改变。
3. 寓言故事(文言文)寓言故事,要简短的,有寓意的,不要《画蛇添足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ǜ)锲(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地点发生了变化,解决问题的途径应灵活有变.两小儿辩日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4)!” 寓意:1.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要从更多的角度看事物.2.再大的学问家,也有不懂的事情.3.不能不懂装懂,要实事求是.。
4. 求两个古文的成语故事以及注解君子三戒.出自论语季氏第十六,孔子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意思是:君子有三种事情应警惕戒备: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稳定,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求名誉,地位财贷等厌.” 感悟:这是孔子对人从少年到老年这一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出的忠告.益者三友也是出自论语的季氏第十六,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 矣.”意思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感悟:这是孔子在告诉我们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是有益的,也告诉了我们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是有害的.这两则不是成语故事,是我从论语里想起的,还好网上找到了原文,省了我不少力气,如果你想找寓间深刻,又有教育性的古文,我建议你去买本四书,大学和中庸可以自己看着修身,论语中的经典语句以及孟子中的智慧故事,可以说足够我们终身受用了.。
5. 找一些成语寓言故事(文言文)有译文和寓意的讳疾忌医扁鹊(què)是古代一位名医。
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
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
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
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侯把头一歪:“我根本就没有病!你走吧!”扁鹊走后,蔡桓侯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
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侯连连摇头:“见鬼,我哪来的什么病!”扁鹊走后,蔡桓侯更不高兴了。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
他只看了一眼,掉头就走了。蔡桓侯心里好生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怕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
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
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的病就突然发作了。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到别的国家去了。
没过几天,蔡桓侯就病死了。[提示]有了病,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老老实实地医治。
有了缺点错误,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认认真真地改过。否则,一误再误,病情会越来越沉重,错误会越来越严重,以至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原文]扁鹊见蔡桓公①,立有间②,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③,不治将恐深。”桓候曰:“寡人无疾④。”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⑤。”
居十日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⑦。”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⑧。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⑨;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⑩;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11);在骨髓,司命之所属(12),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13)。”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14),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15)。——《韩非子》[注释]①扁鹊——战国时著名的医学家。
②有间——一会儿。③疾——古时疾指小病,病指较重的病。
腠(còu)理——原指人体皮肤的纹理。这里指皮肤。
④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⑤好(hào)——喜欢。
⑥居——表示相隔一段时间,过了。⑦益——更加。
⑧还走——掉转身子就走。⑨汤熨(yùn)——用热水敷烫皮肤。
及——达到。⑩针石——用来针灸的针。
古时治病用石针。(11)火齐——火煎的汤药。
(12)司命之所属——到了死神手中。司命,掌握人的生死命运的神。
(13)臣是以无请也——我所以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14)索——寻求。
(15)遂——就。棘刺尖儿上雕猴子燕王到处张贴榜文,征求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
有个卫国人来应征,自称能在荆棘的尖刺上雕刻出活灵活现的猴子。燕王听说他有这样超群的技艺,高兴极了,立刻给他极其丰厚的待遇,供养在身边。
过了几天,燕王想看看这位巧匠雕刻的艺术珍品。那个卫国人说:“国君要是想看的话,必须依我两个条件:一,半年之内不入后宫与后妃欢聚;二,不喝酒,不吃肉。
然后选一个雨睛日出的天气,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中,才能看到我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的猴子。”燕王一听这些条件,没法照办,只能继续用锦衣玉食把这个卫国人供养在内宫,却始终没有机会欣赏到他刻制的珍品。
宫内有个铁匠听到了这件事,不禁暗暗发笑。他就对燕王说:“我是专门打制刀具的。
谁都知道,再小的刻制品也要用刻刀才能雕削出来,所以,雕刻的东西一定要比刻刀的刀刃大。如果棘刺的尖儿细到容不下最小的刀刃,那就没法在上面雕刻。
请国王检查一下那位工匠的刻刀,就可以知道他说的话是真是假了。”大王一听,如梦方醒,立即把那个卫国人找来,问道:“你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猴子,用的是什么工具?”卫国人回答:“刻刀。”
燕王说:“请把你的刻刀拿给我看看。”卫国人一听就慌了神,借口说到住处去取刻刀,溜出宫门逃跑了。
[提示]牛皮、谎言,编得再巧妙,也经不住认真的考察、仔细的分析。根据这则寓言故事,人们常常把谎言称为“棘刺之说”。
需要说明的是,应该把故事中卫国人吹的牛皮跟今天的微雕艺术区别开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艺的进步,人们可以凭借极细的刻刀和放大镜、显微镜在头发丝上雕刻。
但在一、二千年前,人们的技艺还达不到这样高的水平。故事中那位铁匠的分析判断是根据当时的水平作出来的。
[原文]燕王征巧术人①,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②,养之以五乘之奉③。
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④,必半岁不入官⑤,不饮酒食肉,雨雾日出⑥,视之晏阴之间⑦,而棘刺之。
6. 求几个古文的大意,成语和含义.1.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邯郸学步邯郸:地名,战国时赵国都城,今河北省邯郸市;步:行走,走路.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从前有个人在邯郸学习怎样走路,结果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而且忘了以前自己是怎样走的,于是只好爬着回家去.1、庄周《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2、昔有学步于邯郸者①,曾未得其仿佛②,又复失其故步③,遂匍匐而归耳④——《汉书》.①昔(xī)——从前,过去.步——行走,走路.②曾——这里相当于“乃”,意思同“却”.仿佛——大略、大概.③故步——原来走路的步法.④匍匐(pú fú)——爬行.买椟还珠 发 音mǎi dú huán zhū 释 义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盛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木匣中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出 处 先秦·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用 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 例 邹韬奋《萍踪寄语》:“当然,以我的浅陋的眼光,恐怕'~',没有什么好报告.” 近义词 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 反义词 去粗取精 典 故 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生意好,珠宝畅销起见,特地用名贵的木料,造成许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使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宝珠的盒子既精致又美观,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出来,退还给珠宝商.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1.把句子补充完整,再加上标点符号.。
7. 找一些成语寓言故事(文言文)有译文和寓意的鹦鹉救火
简介
中国传说故事.一天,一只鹦鹉飞往别的山头栖息,那里的禽兽友好相处,像个幸福的大家庭.鹦鹉虽然很喜欢这座山,但还是回到自己的老家.几个月后,那座山起了大火.鹦鹉看到,便入水中润湿羽毛,飞往那山空中,洒落毛羽间水想灭大火,这样往来反复,不以为苦.天神讥笑它愚蠢,滴水怎能浇灭大火?可是鹦鹉仍坚持这样做.天神被它的诚意感动,就降下大雨,浇灭了山上的大火.(>卷九一引>)
原文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 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曰:“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行,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1]
注释
①集:栖息
②辄:总是
③相贵重:尊重它;相:指代鹦鹉
④沾羽:沾湿羽毛
⑤尝:曾经
⑥侨居:寄居
⑦行善:行为善良
⑧嘉:多作美好,赞许,如嘉客,嘉宾。嘉感:赞扬并受感动
⑨去:离开。
译文
有一只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和山中的飞禽走兽都相处很好。鹦鹉自己想:虽然很快乐,但不是我长久居住的地方。于是就离开。后来,过了几个月,山中燃起了大火,鹦鹉远远看见了,就飞入水中,沾湿自己的羽毛,飞到山上,洒水(灭火)。天神说:“你虽然有志气,但是力量微不足道。”鹦鹉回答说:“虽然我知道不能灭火,但是我曾经在此山中住过,山中的飞禽走兽对我很好,都是我的兄弟,我不忍心见他们(遭遇火灾)。”天神赞美而且很感动它们的义气,立即用雨帮鹦鹉将火灭掉。
寓意
1. 不可以忘恩负义,在看到以前帮助过自己的人有困难时,应给予其帮助。 2. 人的力量是巨大的。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中华成语故事句子”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