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查询 成语查询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_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tamoadmin 2024-07-26 人已围观
简介1.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是什么?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上句是什么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是什么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解释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什么意思?求解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是什么7.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水至清则无鱼 拼音:shuǐ zhì qīng wú yú 解释:水太清,鱼就存不住
1.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
2.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是什么?
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上句是什么
4.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是什么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解释
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什么意思?求解
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是什么
7.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
水至清则无鱼
拼音:shuǐ zhì qīng wú yú
解释: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出处:西汉·戴圣《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示例:故~,政至察则众乖,此自然之势也。
★《晋书·郭璞传》
近义词:水清无鱼
反义词:浑水摸鱼
语法:作分句;用于劝诫人
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
发音 不准确 shuǐ zhì qīng zé wú yú
解释 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也说“水清无鱼” 。后人多用此告诫人们指责人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出处 班固《汉书》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辟若鹡鸰,飞且鸣矣。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
故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教化如此,欲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待考)
事例故~,政至察则众乖,此自然之势也。 ★《晋书·郭璞传》
哲学原理矛盾原理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 水清适合鱼类生存 但是当清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反而不适合鱼生长了 所以向相反面转化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是什么?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它的意思是说水太清澈,意味着杂质太少,鱼儿赖以生存的养分就无法保障,自然就无法生存。一个人如果对许多事情太过较真儿,事事求全责备,不能容人,只能让他人敬而远之~~~“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要我们明白“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人非圣贤”的道理,凡事不必求全责备,要有容人之量,才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上句是什么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出自班固的《汉书》、《大戴礼记》。这句话的意思是,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会没有伙伴。
出处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第六十五
故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达诸民之情;既知其以生有习,然后民特从命也。故世举亲之,政均无怨。故君子莅民,不临以高,不道以远,不责民之所不能。今临之明王之成功,而民严而不迎也;道以数年之业,疾,疾者辟矣。故古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统絖塞耳,所以弇聪也。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故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民有小罪,必以其善以赦其过,如死使之生,其善也,是以上下亲而不离。故惠者政之始也,政不正则不可教也,不习不可使也。
《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修学敏行,而不敢怠也。譬若鹡鸰,飞且鸣矣。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之教化如此,欲其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这句话的启示这句话一直被人们用做人的方式和诫律警句上的一句话。人太精明、太过计较得失、太完美可苛了,朋友就少,落地众叛亲离。做人太过于完美严苛,也是同样的道理,很难有同类的,也照样混不好。海瑞大清官一个,清廉耿直千古第一,但最后连个好朋友都没有,全家基本上都是饿死的,一生很惨。
有人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带有各种各样的残缺,都有这样那样不如意的地方。确实如此,你必须让自己接受这个事实。如果你过于追求完美,对人求全责备,那一定严重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就会没有一个人敢跟你交朋友,你也将因此错过成功和幸福的机会。
做人,留有三分薄面,日后相见相求,不尴尬。做事,留有三分余地,遇到苦难好有回旋的余地。朋友与朋友之间,适当保持点距离,感情才能长久。夫妻之间,多换位思考,才能天天爱如初恋。
《大戴礼记》《大戴礼记》是西汉中期戴德编著的礼制著作。
前人据唐孔颖达《礼记正义序》引郑玄《六艺论》“戴德传《记》八十五篇,则《大戴礼》是也”之语。成书于西汉末,作者为礼学家戴德(世称大戴)。
现代学者经过深入研究,推翻传统之说,论定成书时间应在东汉中期。它很可能是当时大戴后学为传习《士礼》(即今《仪礼》前身)而编定的参考资料汇集。
《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汉朝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其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汉书》天文志由班固弟子马续补写而成。《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朝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是什么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解释
下句是“人至察则无徒”语出《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意思是:就是说水太清了,则没有鱼,人过于明察秋毫,就没有朋友。
这句话出处:《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修学敏行,而不敢怠也。譬若鹡鸰,飞且鸣矣。
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之教化如此,欲其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译文:
虽然这样,但是怎么可以不致力自身 的修养呢?《诗经》上说:在室内敲钟,声响传到室外。鹤在深泽岛鸣叫,叫声传到天空。如果能修养身心,哪里怕不荣耀!姜太公亲自践行仁义,七十二岁重用于周文王、周武王,得以施展他的建议。
受封于齐,七百年而不断绝。姜太公这样的榜样,使后来的士人受到鼓舞,彻夜勤学,奋勉力行而不敢懈怠。就像鹡鸰鸟又飞又叫。古书上说:天不因为人怕冷就停止冬天,地不因为人厌恶险峻就停止广大,君子不因为小人喧闹反对就改变他的品行。
‘天地有一定的运行规律,君子有恒久的德行;君子有正当的道路,小人计较自己的私利。《诗经》 上说:礼义没有差错,为什么害怕人们议论?所以说:水清到极点就没有鱼,人太苛求就没有伙伴,冠冕前悬垂着旒,用来遮 蔽视线;以**丝绵塞住耳朵,用来降低听觉。
眼睛明亮还有看不见的东西,耳朵聪灵也有听不到的声响,嘉奖大德,赦免小过,不要苛求一个人的仁义完备无缺。弯曲 的应当使他直,但应该让他自己得到它;使他宽舒,但应该让他自己去求取;揆情度理,但应该让他自己去探索。
大概圣人的教化就是这样,要自己通过探索寻求而得到它。自己探求而得到它,就会聪敏而且宏大。
扩展资料:
《大戴礼记》原有八十五篇,但今仅存三十九篇。其余的四十六篇,即第一篇至第三十八篇、第四十三篇至第四十五篇、第六十一篇、第八十二篇至第八十五篇,至迟在唐代已亡佚。尽管如此,它的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仍不可低估。
其中多数篇章记述从战国到汉代儒家学派的言论,是研究中国早期儒学的基本资料。《诸侯迁庙》、《诸侯衅庙》、《朝事》、《公符》等篇,记录诸侯礼制,可补《仪礼》之阙。《五帝德》、《帝系》两篇载上古帝王世系,司马迁据以撰成《五帝本纪》,是探索史前史奥秘的珍贵文献。
更有《夏小正》一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月令,篇中被学者称作“经”的文字,据说传自夏代,生动具体地反映了上古先民对一年十二个月天文星宿、气象物候的认识,在天文史、气象史、农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大戴礼记》当初和《小戴礼记》(即《礼记》)并行而传。但《小戴礼记》因得着郑玄作注而在唐代列为“经书”;《大戴礼记》却从此长期被冷落,多赖北周学者卢辩的注释得以流传。至清代,《大戴礼记》方日益受到重视,陆续有学者进行整理研究。成绩卓著者,当推孔广森的《大戴礼记补注》和王聘珍的《大戴礼记解诂》。
百度百科-大戴礼记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什么意思?求解
1、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语出《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也有一说水清无鱼——现代汉语词典。
2、《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第六十五
故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达诸民之情;既知其以生有习,然后民特从命也。故世举亲之,政均无怨。故君子莅民,不临以高,不道以远,不责民之所不能。今临之明王之成功,而民严而不迎也;道以数年之业,疾,疾者辟矣。故古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统絖塞耳,所以弇聪也。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故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民有小罪,必以其善以赦其过,如死使之生,其善也,是以上下亲而不离。故惠者政之始也,政不正则不可教也,不习不可使也。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是什么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察:仔细地弄清楚;这里有苛求,苛察的意思
徒:指同伴和朋友
整句的意思是:
水太清澈,鱼就无法生存了(很简单,没有微生物什么的做食物啦~)
人太苛刻,就没有同伴和朋友了
这句话意在指明:
人需要学会宽宏大度,世界上没有完人,要是过于清高精明,苛刻到不能容忍别人的小缺点小错误,那么就会变得孤独,没有朋友。
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意思是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出处:《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第六十五:“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故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
译文:所以水太清澈,就没有鱼还能生存下去;人太精明,就没有人跟你做伙伴了。所以把百姓邪枉的坏事改正过来,使他们自己心安理得;用宽大怀柔的办法引导百姓,使他们自己能寻求本身的完美;度量百姓的资秉,因材施教,使他们自己能找到前途。
扩展资料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寓意: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话,无论是要求水不能太清,人不能太严格,真正的意义在于我们要做到宽容待人,在严格与宽容间寻找一个相应的平衡,这样在处人处事时都可以免除一些不必要的烦恼,放下自己的执念,不要死钻牛角尖。
这句话在如今看来,仍然具有十足的参考价值,可见我们的祖先们在总结出这样的话时,脑海里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斗争与斟酌,才能总结出如此精辟的话。
成语 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
解释 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格了,就没有伙伴。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也说“水清无鱼” 。
出处班固《汉书》卷六十五 东方朔传第三十五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辟若鹡鸰,飞且鸣矣。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
故曰:‘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
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教化如此,欲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另一说,《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待考)
随感: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文 / 缘浓份淡
也许,在另一面来说,“凡事认真”或是“最怕就是‘认真’二字”等理念下,恐怕我现在所述的被各位所不齿。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我最早是从《增广贤文》看到的,前一句大家都明白,后一句中的“徒”就是“朋友”之意,这样不用多说大家都清楚它的意思吧。人是有自己的思想的,世界这么多人,思想都不同,就是同胞的兄弟,性格都各异。人生在世,为了生存或生活得更好,为了小小的利益,趋炎附势,阳奉阴违。就是儒家的祖宗孔子他老人家,在现实的生活中都有“认不得‘真’字”的“直八”故事。看来人生一世,聪明也好,还是糊涂也好都是轮回的一个反映。难得的糊涂,或更是人之高招。
两千多年前的老子他老人家都能清楚地说明了“有中无,无中有”,如果不想丢弃有,就得无,同样得无也就是得有。看来,想两者都有的话,看来还是平衡最好。金庸在谈他的中,最喜欢人物是段誉,功夫的话就是“亢龙有悔”两者都是不做绝而留有余地。他都几十岁人了,在人生的风风雨雨中,对这个“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恐怕是给我们的一点点启迪。
从对立来说,水清本来是个好事,但就是这样,鱼能去吗?太清了,什么都没有,吃什么?恐怕是等人吃吧!人至察了,什么都逃不过他的眼中或计算在内,你敢做他的朋友吗?朋友是平等的,地位均等的,你会受他尊重吗?经常我们都劝人做事认真,不得分心,凡事做到最好。特别在今时今日,做不好的话恐怕连饭都会没有得吃。是的,但不要不看清楚,这里所说的就是“水太清”,而不是水清。是至察而非只是察。也就是不能过尽而是留有余地。如果你做事都用尽自己的能力,不用说你的能力就局限于此了吧!如果一朝事情有所改变而做不来的话恐怕会失去更多。有时藏而不露,做事总留有一着,就会让人觉得高不可攀或不知其底细是在哪一部位,虽然有时不能委于重任,但应该知越是重任,责任也就是越大。
从现实生活中来说,有多少人凡事做绝?聪明人都会留有余地。君不见很多时候的领导批评也都会留有点点空间。万事循环转,人有三衰六旺。时来运转或时去衰来都是平常事,没有余地恐怕都是为自己伏下了种种苦恼和苦果。就算在工作做事中,又有多少是特别认真的呢?要说“国检”够正式、隆重了吧!还不是事先通知,等把各方面工作先做好了,再来检查,应付式的对待。就是现在什么机关单位组织的常规检查,大家还不是应付式来对付。当然,并不是说不要认真做好,而它是包含着一个度的,至察已经是走到了极限的,丕极泰来,当达一个极限之时也就是会走向另一反面的了。所以还是适可而止,平衡最好。
有感自己,做事好象糊里糊涂,一事无成。当然,起码糊涂生活,最直接反映就是自己生活难过,两餐难保。看来水太清无鱼,而太浊也是无鱼吧。有时认为自己做事很认真,现在看来其实也是一般般。对着朋友的思念,过多的思想负担,结果还是睡不着。为欣赏音乐的美妙,而过多的投入还不是伤了自己。看来还是事事不必太认真,顺其自然,平衡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