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查询 成语查询

龙的成语典故_龙的成语典故思维导图

ysladmin 2024-07-01 人已围观

简介龙的成语典故_龙的成语典故思维导图       如果您对龙的成语典故感兴趣,那么我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它的背景和特点的信息,以及一些相关的资源和建议。1.有关龙的成语、典故 急~~2.关于“龙”的成语故事汇集3.关于龙的成语故事?4.请教有关龙的成语,和成语典故

龙的成语典故_龙的成语典故思维导图

       如果您对龙的成语典故感兴趣,那么我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它的背景和特点的信息,以及一些相关的资源和建议。

1.有关龙的成语、典故 急~~

2.关于“龙”的成语故事汇集

3.关于龙的成语故事?

4.请教有关龙的成语,和成语典故,越多越好.谢谢

5.成语故事龙

6.关于“龙的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龙的成语典故_龙的成语典故思维导图

有关龙的成语、典故 急~~

       白龙鱼服

        笔走龙蛇

        藏龙卧虎

        车水马龙

        成龙配套

        乘龙佳婿

        乘龙快婿

        打凤捞龙

        得婿如龙

        二龙戏珠

        风从虎,云从龙

        风虎云龙

        伏虎降龙

        伏龙凤雏

        龟龙鳞凤

        龟龙片甲

        虎斗龙争

        虎踞龙盘

        虎卧龙跳

        虎穴龙潭

        画龙点睛

        活龙活现

        骥子龙文

        蛟龙得水

        矫若惊龙

        来龙去脉

        老态龙钟

        鲤鱼跳龙门

        麟凤龟龙

        龙飞凤舞

        龙凤呈祥

        龙肝豹胎

        龙肝凤脑

        龙肝凤髓

        龙驹凤雏

        龙马精神

        龙鸣狮吼

        龙盘虎踞

        龙蟠凤逸

        龙蟠虎踞

        龙蛇飞动

        龙蛇混杂

        龙生九子

        龙潭虎窟

        龙潭虎穴

        龙腾虎跃

        龙跳虎卧

        龙骧虎步

        龙骧虎视

        龙行虎步

        龙血玄黄

        龙吟虎啸

        龙跃凤鸣

        龙章凤姿

        龙争虎斗

        攀龙附凤

        盘龙之癖

        炮凤烹龙

        跑龙套

        配套成龙

        烹龙炮凤

        暴腮龙门

        前怕龙,后怕虎

        强龙不压地头蛇

        乔龙画虎

        群龙无首

        人中之龙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神龙见首不见尾

        生龙活虎

        尸居龙见

        痛饮黄龙

        屠龙之技

        土龙刍狗

        望子成龙

        卧虎藏龙

        匣里龙吟

        降龙伏虎

        药店飞龙

        叶公好龙

        一龙一蛇

        一龙一猪

        一世龙门

        游云惊龙

        鱼龙混杂

        鱼龙曼衍

        元龙高卧

        元龙豪气

        云龙风虎

        云龙井蛙

        云起龙骧

        直捣黄龙

       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寻龙的踪迹,进入远古的历史和龙的世界,去了解、探索龙的奥秘……

       龙的传说——龙王: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诏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诏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西海敖钦、南海敖润、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龙的传说——龙珠:

        人们在建筑彩画、雕刻、服饰绣品等载体上常见“龙戏珠”(有“单龙戏珠”、“二龙戏珠”等)图案。有朋友问了:什么是“龙珠”?“龙珠”因何而来?“龙戏珠”又是怎么回事?

        龙珠是与龙有关的珠。“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颌下。”这是《庄子》的说法了。《埤雅》也言“龙珠在颌”。《述异记》讲,“凡有龙珠,龙所吐者……越人谚云:‘种千亩木奴,不如一龙珠。’”上述说法讲了两个意思:一是龙珠常藏在龙的口腔之中,适当的时候,龙会把它吐出来;二是龙珠的价值很高,用民谚来说,就是得一颗龙珠,胜过种一千亩柑橘。

        那么,龙珠从何而来呢?龙为什么要戏珠呢?我们知道,珠,是水中的某些软体动物,在一定的外界条件刺激下,其贝壳内分泌并形成的圆形颗粒,因其有亮丽的光泽而被人们所喜爱,因而被称作珍珠。既然水中的动物能生出珠来,作为水族之长的龙,自然也要有珠而生了枣这该是龙珠神话产生的一个基本思路。

        但是,事情好像还不是这么简单。龙是模糊集合起来的神物,集合的对象有鱼、鳄、蛇、猪、马、牛,以及雷电、云雾、虹霓等等。其中,鳄类和蛇类是卵生的。卵是圆形的,也可以说是颗粒状的,是比珍珠大得多的颗粒。那么,古人会不会把鳄卵蛇卵当作一种“珠”呢?回答是肯定的。古人能将鳄蛇作为主要的集合对象,对其卵自然不会忽略;对鳄和蛇来说,卵的意义是重大的,是生命之源,有卵便有鳄、有蛇,进而才有龙。因此,卵是完全可以以“珠”的身份进入龙的生活之中的。那么,龙珠就是龙卵;龙戏珠,实际上就是龙戏“卵”,是龙这个神物,对生命的呵护、爱抚和尊重。其中体现和表达的,是古人的一种“生命意识”,即对转承不息的生命现象的认识、理解和发挥。

        民间吞珠化龙的传说为我们的看法提供了注脚:某少年割草(或打水)得一宝珠,此珠放到米缸涨米,放到钱柜生钱。某财主知道后,带人来抢珠。少年情急中将珠放到口里,却一不小心咽了下去。于是口渴求饮,缸水喝干了,又去喝河水、江水。喝着喝着,头上冒出了角,眼睛朝外凸,身子变长出鳞枣化为龙了。这样的传说广泛地流传于四川、浙江、广东等地,从中透示出“珠”的珍贵,以及珠和龙生命相依的关系。

        太阳,是我们对“珠”的另一个理解。我们见到的一些龙戏珠图案,尤其是那些二龙戏珠图案,其珠多有火焰升腾,分明是一枚“火珠”或“火球”;下面是滔滔海水,可以理解为火球跃出海面。在人们的视野和观念中,堪称“火球”的,太阳可排在第一。那么,很显然,火球出海也就是太阳出海了。既然是太阳出海,为什么要龙来“戏”呢?这里要引入古人眼中的四方神: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龙则是代表东方的神物。这样看来,龙戏珠就有太阳崇拜的意思了,该是太阳崇拜和龙崇拜的交融。

        龙分雌雄,这是二龙戏珠的图案比较多的原因。如果珠作卵解,就是父母双方共同呵护、爱抚他们的子女;如果珠作太阳解,就是雌雄二龙共迎旭日东升,让灿烂的阳光普照大地。再者,二龙对称,龙体弯长,珠形滚圆,在构图上也具有一种美感。

       龙的传说——乌龙:

        少华山下的龙潭堡,原先只有十来户人家。村里住着:一家姓刘的父女二人,靠做卖豆腐为生。女儿名珠凤,出落得俏模俊样。有一天珠凤去挑水,钩搭上挂上来一条小黑蛇。她把小黑蛇捉下来放到井台上,说:“怪可怜的,放了去吧!”小黑蛇对她点了点头,一转身窜到井里去了。

        珠凤挑水刚进屋,听见背后有人叫她。转身一看,是个二十来岁的漂亮小伙。小伙拉住珠凤的手,在她手心里放了一粒滚圆滚圆的珠子,说:“我是渭河龙君的五太子,刚才在龙潭中戏游,不小心撞在你的钩搭上挣脱不得,多谢大姐救命之恩。这是一颗龙珠,你把它放在水缸里,就不用天天挑水了。往后有啥为难事,大姐只管说一声吧。”说完,顿时不见了影儿。珠凤追出门外,只见井口一团白雾,听得井水哗啦啦响了几声。她觉得像是在梦中一般,再看手里,分明是颗宝珠。进屋后,她将龙珠往水瓮里一丢,哗枣,水花翻溅,泛起满满一瓮清水,尝一口,比那井水还甜,珠凤知是宝物,对谁也没讲,连她亲大也瞒着。只是常常想起乌龙,每天都去井台上挑一担水,偷偷往井里看上几眼。

        离龙潭堡四五里的孙家堡住着一家财东尹立先。珠凤他妈死的时候,刘老汉没钱殓葬,借了尹财东十两银子。日子穷,还不起,却常给尹家送些豆腐,全当付了利息。这十两本银尹财东也不催要,乐得一年到头吃豆腐不花钱买。

        珠凤姑娘年长一年,越发出落。尹立先贼眼骨碌一转,打起了珠凤的鬼主意。先是请了个能说会道的媒婆,给珠凤说媒下聘礼来了。刘老汉执意不肯,珠凤心性刚烈,提起礼盒子摔到门外,媒婆碰了一鼻子灰。

        尹财东知道了,气得直翻白眼,骂道:“老东西给脸不要脸,十两银子的财十几年咧欠着不还。哼!连本带利纹银百两,三天内交来啥说不说,交不来银子枣哼哼!”他眯起眼一声冷笑:“叫珠凤姑娘来顶账!”话传到刘老汉耳朵里,他也没了主意。珠凤只是爬在炕沿上哭,左思右想没办法”等到半夜她大睡定,跑到井台儿上,牙一咬,心一横,大叫一声:“妈,儿跟你来了!”眼睛一闭,纵身扑进井里。

        珠凤只觉得头晕目眩,像是腾云驾雾一般。忽听得耳朵边有人呼喊:“珠凤,珠凤妹妹!”慢慢睁开眼一看,原来自己不曾落到水里,却躺在乌龙的胳膊上。“乌龙哥!”她像见到亲人一般,伏在乌龙的怀里大哭起来。乌龙劝她说:“珠凤,你的事我都知道,你不要难过。狗财东为富不仁,天理难容,看我收拾这条老狗”……我送你回去吧!”珠凤不肯,他在她耳边一阵悄声絮语,说得珠凤含泪带笑,连连点头。

        听得珠凤投井、乡亲们打着火把下井救人。乌龙见有人下来,轻声对珠凤说:“好妹妹,我不送你了。”双手将珠凤托起。下井的人摸到珠凤,连忙绑上绳子,把她救了上来。

        夜深人静,珠风把她和乌龙的事从头到尾给父亲学了一遍,老汉听了暗暗惊喜,却又半信半疑。珠风从瓮里捞起龙珠,老汉见果然不是世俗之物,才信了珠凤的话。珠凤跳井得救的消息传到尹立先耳里,老贼捋着鼠须一阵奸笑:“嘿,分明是天公作美。我尹某人家财万贯,金银满箱,再能有这么个美人几,可真是……啊,嘿……”贼眼一转,吩咐下人分头准备去了。第二天一大早,老贼带着一伙家丁朝珠凤家奔去。走到半路,一阵狂风卷着沙石吹得天昏地暗,带来的财礼早刮得没了影儿,尹贼连人带马翻倒在地。狂风过后,老贼一看,财礼虽空,人马俱在,就揉了揉被摔歪的鼻子,带着一帮家院,挥棍舞棒,直奔刘老汉家来抢珠凤。

        乌龙见老贼三番事过,仍不知改,待老贼冲到井台边,便现出真形,口含龙珠,喷出一股清泉。一时间电闪雷呜,恶浪滔天,尹贼一伙狼哭鬼嚎,随波翻滚,被冲入渭水河中,喂了鱼鳖。一会儿云消雾散,满天霞光,云端里舞起一条黑色巨龙,龙背上坐着珠凤姑娘。飞到山顶,乌龙卧下歇息,珠凤向父亲和乡亲们挥手告别。

        从此,人们就把这村子叫做龙泉村,后来又改成龙潭堡,把龙歇息的山头也起名叫做乌龙山,年代久了,都叫做五龙山了。

       龙的传说——百叶龙:

        很久很久以前,在浙江北部的苕溪岸边,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青年夫妇。妻子怀胎一年,生下一个怪胎,似人非人,似蛇非蛇。

        老族长知道后,大发雷霆,一口咬定这是不祥之物,逼着夫妻俩立即把婴儿卡死。夫妻俩不忍心,就咬咬牙,叫男人掇起脚盆,将婴儿倒入门前的荷花池中。

        几天后,妻子下床,到荷花池中淘米,猛然看见她那儿子从荷花丛中游到石埠上,向娘讨奶吃。娘总是爱儿子的,于是抱起来喂了奶,就这样,她一天三次淘米,就喂儿子三次奶。一天,两天,一直过了三百六十天,儿子渐渐长大,却现出龙的样子来。

        这消息又传到老族长的耳朵中,他知道怪胎非但没卡死,反而长大了,大为恼怒,于是想出一条毒计,要宰掉它。

        一天中午,这个老头儿身边藏把砍柴刀,偷偷躲在池边树丛里。等到那个女人淘米时,果然看见有条小龙游上岸来向她讨奶吃。

        老头儿见状举刀就砍,小龙连忙跃人荷花池中。可是迟了,这一刀,把小龙的尾巴砍了下来,霎时间鲜血淋漓。刚好池中停着一只美丽的大蝴蝶,那蝴蝶见小龙无故受害,没了尾巴,心里十分同情,就立即飞过去,用自己的身子接在它的尾巴上,于是变成了一条美丽的龙尾巴。

        就在这时候,狂风大作,乌云翻滚,满池荷花的花瓣纷纷扬扬飞旋起来,那条龙一下子长到十几丈长,骤然从池中跃起来,身上插满了荷花花瓣,直向天空飞腾而去。

        那老头儿见到这股气势,吓得昏过去,死了。小龙的娘一见儿子飞人云层,含着眼泪连唤三声小龙,但是小龙已经飞得无影无踪了

        自此以后,苕溪两岸每逢干旱,小龙就会飞来降云播雨,使乡亲们获得丰收。长兴一带老百姓为了感谢它,就用彩布做荷花瓣龙鳞和蝴蝶龙尾,制成长兴著名的“百叶龙”,每年春节,人们都要舞龙,用来纪念和庆贺。

       龙的传说——二郎逐蹇龙:

        (广元县)又二十里为神宣驿,即古筹笔驿也。相传武侯出师驻此。……神宣驿者,世传二郎神持剑逐蹇龙过此,故名。(明,曹学*《蜀中名胜记》卷二四)

        二郎,李冰子。《朱子语类》卷三:“蜀中灌口二郎庙,当是因李冰开凿离堆有功立庙,今来现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按李冰于“二郎”之名已早见于此书。有关二郎神话,古籍不载,仅见于近人记述。)《都江堰功小传》云:“二郎为李冰仲子,喜驰猎,与其友七人斩蛟。又假饰美女,就婚孽鳞,以入祠劝酒。”《灌志文征》卷五《李公父子治水记》亦有记载。现代民间所传关于二郎之神话则甚多,兹节述其一:秦灾蜀,秦王命李冰为蜀郡守,二郎亦偕其父同至蜀。时蜀地多水患,二郎奉父命往寻洪水祸源,思有以治之。二郎跋山涉水,自秋徂冬,从冬及春,沓无消息。一日入山林,遇猛虎,二郎射虎死,方割取虎头。七猎人出,二郎举虎头示之,七人咸惊。乃求共往侦水患,二郎允之。遂同至灌县城边一小河,闻茅屋内有哭声,觇之,乃老妪哀其幼孙将往祭水怪孽龙者,知洪水患害,乃在于斯耳。遂与七人同往白父,李冰授以擒龙之法,众人依计而行。至祭日,二郎持三尖两刃刀,与七友同入江神庙,伏神座后。顷之,孽龙随风雨入庙攫祭物。二郎率七友遽出,齐战孽龙,龙不支,窜出庙。四山锣鼓喧天,人声如潮。龙惧入水,二郎与七友亦俱入水;龙上岸,亦俱上岸,遂擒孽龙。二郎与七友斗疲,暂憩于王婆岩下,而置龙于河中。河有龙洞,通崇床州河,孽龙乃伺机逃。二郎以三尖两刃刀置河上,倾耳近柄而听之,惊曰:“龙遁矣!”乃与七友急往觅龙,终复擒之于新津县童子堰。方返至王婆岩,遇前日茅屋泣孙老妪,持铁锁链来谢赠之。二郎即以此锁链锁孽龙,系之于伏龙观石柱下深潭中,后遂无水患。(《中国神话传说词典》)

       龙的传说——孽龙与病龙:

        农历的庚辰龙年和公元的2000年碰到了一块,算来是3000年一遇,于是,这“龙”就成了特别珍稀的“千禧龙”。企业家、文化人都纷纷围绕着“龙”做文章。总体上讲,龙当然是好的,不好,怎么会将我们民族、国家、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都比作龙呢?具细些说,对龙族的成员就不能一好而蔽之了,这里得讲点辩证法,就像人间有好人坏人之分一样,龙族也有孽龙、歹龙、恶龙、祸害一方的龙。即就是好龙、善龙、祥龙、忠于职守的龙,也不能保证生生世世都不生疮、不患病呀。

        好龙和孽龙差不多是同时出现的。

        早在传说中的女娲氏时代,中原一带,就曾张牙舞爪过一条为非作歹的黑龙,这条黑龙被女娲氏斩杀。到了舜帝的时候,九嶷山一带一下子冒出了九条兴妖作怪的恶龙,舜帝从遥远的北方来到湖南,帮助老百姓除掉了这九条恶龙。滔滔黄河过龙门。龙门附近有一条卧龙沟,当年曾有十条恶龙盘踞在沟中,时不时地爬出来伤害人畜。勤政爱民的治水英雄大禹经过这里,见恶龙呈凶,便持长弓,搭神箭,将这十条恶物一一射杀。也是这位治水英雄,将一条作恶多端的太湖孽龙锁在了湖底龙洞,并在洞口压上了一口大铁锅。

        可见,神话英雄们对付孽龙的办法是毫不留情地予以斩除。

        为什么非斩除不可呢?英雄们明白:对歹恶的估息,就是对良善的犯罪;只有除掉孽龙,龙的队伍才能纯净,才能担负起布雨理水,为众生造福的重任。

        巫山的错开峡和斩龙台是很有名的。相传大禹当年引导洪水到这里,一龙行错了水道,被大禹拨剑斩之。玩忽职守,与孽龙无异。

        斩龙台,一座警示台。

        四川的都江郾也是很有名的。都江郾有一座伏龙观,观里敬祀着一位颇具神话色彩的真实人物枣李冰。相传秦时蜀地水患不息,一条孽龙兴风作浪为害一方,逼得老百姓不得不用牲牢甚至幼儿相祭。蜀郡太守李冰和儿子二郎经过调查研究,制定了缜密的擒龙计划。当孽龙随风雨入庙攫取祭物的时候,李冰子二郎率众勇士突然出击,齐战孽龙。孽龙搏战不过,终被擒服,李冰将其以铁链系之,锁在伏龙观石柱下的深潭中。蜀地遂无水患。

        像李冰这样的太守还真是不多。

        马师皇是黄帝时代有名的马医了。相传有一条患了病的龙,从天上下来,耷拉着耳朵,张着大口,求马师皇医治。马师皇用铜针扎其嘴唇,又服之以汤药,几天后,龙病情好转,点头谢恩,腾云而去。

        流传最广远的还是药王孙思邈医龙的故事。说是孙药王五十岁那年的某天晚上,正在灯下潜心地攻读医书,忽然雷鸣电闪,暴雨倾盆。有人笃笃地敲门,药王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身穿黄袍的干瘦老头来求医。老头衣不沾水,一进屋便雷停雨息。药王为其切脉,说:“这脉像起如腾云驾雾,落如倒海翻江,你是龙吧?”老头顿首叹道:“真是神脉啊!”药王说:“你的病是吃出来的,如今肚子很饿,却什么都吃不进去,对吧?”龙又点点头。药王说:“后天现出真身来吧。”第三天,龙来了,从后山脚直穿到药王的院中。药王在龙头上深深地扎了一针,又给龙灌了一桶汤药,龙上吐下泻地折腾了一阵,又在洞子里养了几天,好了,飞走了。

        如今的疽疮和病变不算少了,多么需要医术高超的当代马师皇、当代孙思邈!

       龙的传说——雪山龙:

        大雪山的顶上有个龙池。据说,凡是向它祈求晴雨的,它总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老人们说:当年,健驮逻国有个罗汉,常常到龙池的龙王那儿去做客。罗汉神通广大,坐在床上,就腾云驾雾地飞去了。他的徒弟小沙弥就躲在床底下,紧紧抓住床脚,跟着师父一起去。一直要等到了龙宫里,小沙弥才出来。

        罗汉师徒两人到了龙宫,龙王就请他们留下来吃饭。龙王拿出天上的甘露饭来招待罗汉,而拿给小沙弥的却是人世间普普通通的饭菜。

        罗汉吃完了甘露饭,坐下来为龙王讲经。小沙弥呢,就到厨房间去替师父洗饭钵。饭钵里有师父吃剩下来的饭粒,喷香喷香的。小沙弥想:怎么我刚才吃的饭菜一点也不香呢?喔,原来你这个龙王看我不起。好,今天要你知道我的厉害,我杀了你,自己来当龙王。

        小沙弥这样想的时候,龙王已觉得头里疼得不得了。等到罗汉讲经完毕,龙王就再三道歉,请求原谅。沙弥还是不答应,回到寺院里以后,就立誓要实现这个愿望。

        当天晚上,小沙弥死了,变成一条龙,腾空而起,飞到雪山顶上的龙池里,和龙王狠狠地打了一场,终于把龙王杀死了,住进龙宫,发号施令,把龙王原先的部属都收归自己管辖。

        沙弥还不满足。他想,龙王不给我吃天上的甘露饭。你师父也是知道的,为啥也不开腔呢?所以,他连师父也怪上了,就刮起狂风来,把连片的树木连根拔起,想要砸毁师父的寺院。

        这时,迦腻色迦王知道了这件事,就来过问。罗汉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告诉了迦腻色迦王。迦腻色迦王就给沙弥在雪山下专门造一个寺院,修一座佛塔,有一百来尺高。想给他们做做和事佬。可是沙弥不答应,老是呼风唤雨来捣乱,寺院和佛塔造了七次,被沙弥龙毁了六次。

        迦腻色迦王也发火了,心想我堂堂一个国王,连小小的沙弥也制服不了,像话吗?就点起了大批兵马,来到雪山下,非要把龙池填平了不可。

        沙弥龙害怕起来,摇身一变,变成个老波罗门,去对国王说:

        “你是个堂堂的国王,所向无敌,至高无上,怎么无缘无故去和一条龙打起仗来呢,龙不过是一种动物,它力大无穷,腾云驾雾,上天入地,也不是我们人类的对手。国王今天兴师动众,去跟一条龙打,实在不值得。打赢了)你也讲不响;打输了,你更加下不了台。我劝你还是赶快收兵回去吧。”

        迦腻色迦王不听他的话,坚持要打。

        沙弥龙回到龙池,发起威来,顿时雷声隆隆,电光闪闪,狂风拔起了大树,沙石像雨滴一般打过去。天昏地暗,国王的军马被打得狼狈不堪,四下逃散。

        国王只好去请求如来佛来保护他,说道:

        “我这个国工从来没有打过败仗,今天却输在一条龙的手里,我的命太不好了。祈求我祖如来,大慈大悲,保佑我打败恶龙。”

        于是,国王的两个肩膀上冒出了熊熊的火焰来,狂风平息了,云雾散开时,沙弥龙再也施不出威,只好逃回龙池。

        国王命令每个军士挑一担石头来,发誓要填平龙池。沙弥龙又变成婆罗门,去对国王说:

        “我就是雪山龙池里的龙王,被你打败了,只好来请求饶恕。你要是真的杀了我,我怀恨在心,生生世世也要寻找机会报仇的,你看着办吧。”

        迦腻色迦王就和沙弥龙讲和了,跟它订了誓约,如果以后再犯,就不再饶恕它。

        沙弥龙说:“我是一条龙,龙性发作的时候,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请你再把寺院造起来,我一定不摧毁了。你可以常派一个人望着山顶上。如果发现山上涌起了黑云,就赶紧敲响牛骨头,我听到了这声音,就可以控制住自己了。”于是,迦腻色迦王就在那里造了座寺院,建起了佛塔。派人看望山顶云气的习惯,一直流传到现在。(玄奘《大唐西域记》译写《龙的传说》)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汇集

       成语直捣黄龙 云起龙骧 云龙风虎 鱼质龙文

       鱼龙混杂 鱼龙变化 游云惊龙 龙马精神

       叶公好龙 绣虎雕龙 降龙伏虎 望子成龙

       土龙刍狗 屠龙之伎 痛饮黄龙 尸居龙见

       生龙活虎 人中之龙 车水马龙 二龙戏珠

       群龙无首 白龙鱼服 笔走龙蛇 乘龙佳婿

       乘龙快婿 成龙配套 藏龙卧虎 老态龙钟

       打凤捞龙 龟龙鳞凤 得婿如龙 龙肝凤脑

       风虎云龙 伏龙凤雏 卧虎藏龙 龙潭虎窟

       寓言故事 叶公好龙

       据说以前叶公子高很喜欢龙,衣服上的带钩刻着龙,酒壶、 酒杯上刻着龙,房檐屋栋上雕刻着龙的花纹图案。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 ,龙尾伸进了大厅。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脸色骤变,简直不能控制自己。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呀!他所喜欢 的只不过是那些似龙非龙的东西罢了!现在我听说你喜欢英才,所以不远千里跑来拜见你,结果过了七天你都不理我,原来你不是喜欢人才 ,你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人才非人才的人罢了。诗经早说过:‘心中所藏,什么时候可以忘!’,所以很抱歉,我要离开了!”后来,大家就用“叶公好龙”来形容一个人对外假装自己很爱好某样事物,其实私底下根本就不喜欢!

       画龙点睛

       古时候,有个画家的画活灵活现,画的东西跟真的一模一样。甚至有人说他画的动物真的能活起来。有一次,他到一个地方玩,他兴趣来了,就在墙壁上面画了四条龙,可是没有画眼睛。有人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画龙的眼睛呢?”。他回答说:“眼睛是龙的精髓,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的。”大家哈哈大笑,认为他是个疯子。没想到他提起画笔,运足气力,刚给两条龙点上眼晴,立刻乌云翻滚,电闪雷鸣,两条矫龙腾空而起,人们惊得目瞪口呆,全都傻了眼了。 于是后来"画龙点晴"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讲话或写文章画画时,一两句关键的话(画)会使它们立刻生动起来

       用法: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处用一两句话点明主题,使内容更为生动有力

       鱼跃龙门

       却说众鲤鱼合力跃龙门,有条为众鱼唤气垫身的金背鲤鱼,跟看同伴们都跃上了龙门,惟独自己还留在龙门脚下。它寻思道:我何不借水力跃上龙门。恰巧黄河水正冲在龙门河心的巨石上,浪花一溅几十丈高,这金背鲤鱼猛地窜出水面,跃上浪峰,又用尾猛击浪尖,鱼身一跃而起,没想到竟跃到蓝天白云之间。一忽儿又轻飘飘地落在龙门之上,如同天龙下凡。大禹一见,赞叹不已,随即在这条金背鲤鱼头上点了红,一霎时,鱼龙变化。金背鲤鱼变成一条吉祥之物一黄金龙。大禹命黄金龙率领众鲤鱼管护龙门。怪道老人传说,过去在黄河上捞鱼的人如果捞到头顶有红的鲤鱼,就立即放回黄河中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

       叶公好龙

        传说楚国有一个叶公,特别喜欢龙。他家里的墙上画着龙,柱子上刻着龙,各种器具、用品也都装饰着龙的图案。天上的真龙知道了,便从天而降,来到叶公家里。头从窗口伸了进去,尾巴一直绕到了堂屋的旁边。

        叶公看见了天上的真龙,大吃一惊,吓得浑身哆嗦,脸色铁青失魂落魄,慌忙逃跑。原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叶公那种表面上爱龙,实际上怕龙的人。

        “叶公好龙”是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来的一句成语。“好”是喜爱的意思。现在往往用这句成语来比喻和讽刺言行不一的人。

        画龙点睛

        传说古时候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他画龙画得特别好。有一次,他在金陵 (现在南京) 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巨龙,那龙画得活灵活现,非常逼真,只是都没有眼睛。人们问张僧繇:”为什么不把眼睛画出来。”他说: ”眼睛可不能轻易画呀! 一画了, 龙就会腾空飞走的! ”大家听了,谁也不信,都认为他在说大话。后来,经不起人们一再请求,张僧繇只好答应把龙的眼睛画出来。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刚点出第二条龙的眼睛,突然刮起了大风,顷刻间电闪雷鸣。两条巨龙转动着光芒四射的眼睛冲天而起, 腾空而去。围观的人,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对张僧繇更佩服了。

       柳毅传书

        书生柳毅家住湘江岸边。他到京城长安去考试,没考中,要返回家乡。

        他有个同乡客居径阳,临行前要去和老乡告别。他骑在马上走了六七里路,路旁田间忽然飞起一群鸟。坐下马吃了一惊,离开道路狂奔起来,一口气又跑了五六里路才停下来。

        柳毅坐在马上,颠簸得够呛。马一停,他就下来牵着马,溜溜腿。刚走了几步,见前面有一个女郎,赶着一群羊在放牧。这女郎长得十分漂亮。柳毅心中感到奇怪:这样一个美丽的女郎,怎么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在这放羊呢!

        再细看,那女郎双眉紧蹙,一脸愁容,衣服也穿得破破旧旧。她站在那里不时向远处张望,好象在等待什么人似的。

        柳毅走上前去问道:“你是哪里人氏?为什么一个人在这荒野里?有什么难处?”女郎脸上现出极其痛苦的样子,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抽抽咽咽地哭了一阵子,才说:“我的命不好。本来不好意思对你说这些,可我的苦太深了。不怕你见笑,只好对你说了。说一说,我心里也痛快些。”她擦了擦泪诉说道:“我是洞庭龙君的小女儿,父母作主把我嫁给泾川的二儿子。

        我本来不乐意,父母之命不好违背。泾川的二儿子是个浪荡公子,成天不干正事。我劝过他几次,他就忌恨我。再加他身边那些女人为了讨好他,说了我许多坏话,他就天天折磨我。我受不了他的折磨,向公公婆婆诉说情由。

        谁知公婆偏袒儿子,反而把我赶到这里来。我满肚子苦向谁诉!”说着说着,她又泣不成声了。

        柳毅想安慰她几句,一时又找不出合适的后来。女郎镇静了一会儿,又继续说:“这里离洞庭有几千里路,我站在高处朝着洞庭的方向望去,长天茫茫,什么也望不到。想托人捎个信去,又找谁捎呢?我在这里受这般苦楚,家里人怎么能知道!听说先生要回家乡去,路过洞庭。我想请先生带一封信去,不知先生肯不肯帮忙?”

        柳毅听了文郎的话,心中很是不平,他义愤填膺他说:“我这人就是看不得不平的事!我要是腋下能生出双翅,就立刻给你送信去!只是洞庭一片大水,我这凡人只能在陆地上行走,怎么能把信送进去呢?我担心的是道路不通,信送不到误了你的事,”

        女郎见柳毅这般义气,感激得泪流满面,说道:“你肯帮我的忙,我很感激。如能把信捎到,我就算一死也要报答你。我怕你不肯答应我的请求,所以没先告诉你去的方法。现在你答应替我带信了,我就告诉你。其实,去洞庭龙宫也和进京城没有什么大的差异。”柳毅说:“既然这样,你就告诉我,我帮你跑一趟。”

        女郎又给柳毅行了个礼,说道:“洞庭湖的南岸有一棵大橘树,当地人们称它为社橘。你在那橘树干下,把头上的皮革束带解下来,换上我给你的这条丝带,然后在树干上叩击三下,就会有人出来接你。你跟随他往里走,大水大浪都挡不住你。除了捎信外,还希望你把我在这里受罪的情形和我父母说说。”柳毅说:“你只管放心,这事全包在我身上啦!”

        女郎把藏在小袄里的信取出,交给柳毅,然后侧转身,望着洞庭的方向,泪珠儿不断。柳毅看到她那愁苦的样子,也被感动得落下泪来。他接过书信,小心地放在书囊之中,又向她问道:“你放牧这些羊做什么用?神界也杀羊吃吗?”女郎说:“这哪里是羊?他们的样子象羊,其实都是些雨工。”柳毅不解地问道:“什么是雨工?”女郎说:“也不过是作打雷洒雨之类的工作罢了。”柳毅又细看了看,这群羊都很矫健,走起路来步子迈得很大。两只眼睛发出奇异的光,喝水吃食也和羊很不一样。再看那身体的大小,毛角的式样,和羊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柳毅和女郎告别时说:“我给你当送信的使者,以后要是再到洞庭,你可不要说不认识我而躲开哟。”女郎说:“哪能呢!岂止不躲开,我还要把您当亲人看待呢。”

        柳毅辞别了女郎,向着东方走去,走了几十步,回头再看女郎,女郎连她牧放的羊群,全都不见了。

        这天晚间,柳毅来到同乡家里住了一宿,第二天和同乡告别后,就踏上了归途。他一路夜住晓行,走了一个多月才到家。到家之后,其它事情都没干,先去了洞庭湖。

        洞庭湖的南岸果然有一棵大橘树,树干很粗,树荫能遮盖一亩多地。每逢春社秋社祭神的日子,在这棵大橘树下举行祭礼,人们称这棵橘树为社橘。

        柳毅走到大树跟前,按照龙女教的办法,换去头上的皮革带,束上龙女给他的丝带,在树上叩击了三下,一会儿从洞庭的波浪之中走出一个武夫模样的人。这人走到柳毅跟前,很有礼貌地问道:“贵客从哪里来?”柳毅没把送信的事告诉他,只说要拜见大王。武夫就分开水,在前面引路,领着柳毅往前走。他对柳毅说:“请闭上眼睛,一会儿就到了:”柳毅刚闭上眼,就听到两耳中的风呼呼作响。霎时之间,柳毅睁眼一看,已到了龙宫前面。宫门很高,两边的台阁都是对称的,房屋千门万户,都极为富丽。路旁奇花异草,无所不有。

        那人把柳毅领到一所大房子里,说:“请先在这里等一等。”柳毅见这房间很宽敞,就问道:“这是什么地方?”回答说:“这是灵虚殿。”柳毅细看,人间最珍贵的主贝,这里都有;人间没有的宝贝,这里也有。殿内的柱子是青玉白玉雕成的。床几等是珊瑚树做的,门楣是用水晶雕刻的,栋梁是琥珀装饰的,一切陈设,好得都没法用语言形容。

        柳毅在灵虚殿等了好久,也没见龙王来。就问道:“洞庭君怎么还不来?他在哪里?”那人说:“您来前不久,我们龙王刚到玄珠阁与太阳道士讲《火经》去了。”他怕柳毅等得着急,又说:“再稍等一会儿,也就快要回来了。”

        柳毅问:“什么叫《火经》?”那人说:“我们洞庭君是龙,龙以水为神,只要洒一滴水就能淹没了山谷。太阳道士是人,人以火为圣,烛光大的一点火,点燃起来,可把阿房宫化为灰烬。我们龙王精于神理,太阳道士精于人理,他们到一起去探讨神圣的奥秘去了。”

        正说话间,宫门忽然大开,一个身披紫衣、手执青玉的人走了进来。那人赶紧站起来说:“这就是我们君主。”说着,走向前去报告。洞庭君看了看柳毅,问道:“来的莫非是人间的人吗?”柳毅上前行了礼,答应说:“是。”

        洞庭君还了礼,客气他说:“水府幽深,外界的事我知道得少,先生远道而来,不知有什么事?”柳毅说:“我是大王的同乡,生长在楚地,到秦地去游学,回家时从泾水岸边走,看到大王的女儿在那荒野之处牧羊,风吹雨打,挨饿受饥,其苦难言。我柳毅看了很不忍心,问起来,才知道她受丈夫的无故摧残,公婆又不讲理,罚她到那里去受罪。她让我给你带来一封信,我就是为送信才来的。”说完,取出书信呈上。

        洞庭君看罢书信,用衣袖掩面哭泣,说道:“这是我的过错,我当初没听人们的劝告,竟把女儿送到虎口里去受苦。感谢先生给我带信来。”说着,把信交给站在身旁的人传进后宫去。不多一会儿,就听到里面传出许多妇人的哭泣之声。哭声越来越大。洞庭君吃惊地对旁边的人说:“赶快进去和娘娘说,不要让她们哭出声来,免得让钱塘知道。”柳毅不明白,问道:“钱塘是谁?”洞庭君说:“是我弟弟,从前曾任钱塘地方长官,现在已经辞官归隐啦。”柳毅仍不解:“干吗怕他知道?”洞庭君说:“先生不知道,我那弟弟为人正直,性情暴躁。从前帝尧在位的时候,有九年的洪水灾害,就是他一怒造成的。最近和天将闹别扭,他一气之下,把五山崩毁,连通路全都堵塞了。我怕他知道了,一发脾气去闹事,要连带那一方百姓跟着吃苦头。”

        话还没说完,就听到天摧地裂一般的一声巨响,宫殿墙壁都震得直摇晃。

        接着就见有一条赤龙,长有千尺开外,两只眼睛亮如闪电,一只舌头血一般红,全身赤鳞如火,脖颈上还拖了一条金锁链,平地腾空而起。就在这赤龙腾跃之时,千雷万霆,缠绕在它身旁,霰雪冰雹,纷纷直落。那声巨响震得柳毅耳中嗡嗡了半天,听不清事。柳毅吓得直往后退,洞庭君亲自搀扶住他,说道:“先生不要害怕,这是钱塘知道了这件事,不停时刻地去了。”柳毅说:“我还是回去吧。他去的时候这般声势,回来的时候,还不得把我吓死!”

        洞庭君说:“不妨事。他去的时候,是一怒而去,所以这样。回来的时候就不这样了。您且请坐。”说着命人摆酒。

        洞庭君陪着柳毅吃酒,殿下乐队奏乐,声音和谐,有如祥风庆云。仙女列队,翩跃起舞。走上一个美丽的女郎来给柳毅敬酒。柳毅仔细一看,不是别人,正是托他寄信的那位女郎。她脸上虽挂着微笑,但眉宇间仍然流露出悲伤的样子。她的服式非常华美,红霞般的烟云飘在她的左右,紫气般的光圈罩在她的头上。敬过酒之后,就轻移莲步,进入宫中。不多时,洞庭君对柳毅说:“泾水的囚人来了。”边说着,边起身。他请柳毅且坐,自己暂到宫中去处理一下。

        过了一会儿,洞庭君又出来,仍陪着柳毅吃酒。接着一个身披紫衣、手执青玉、个儿很高、精神饱满的人走了出来。洞庭君指着这人对柳毅介绍说:

        “这就是我弟弟钱塘。”柳毅起身,向钱塘行礼。钱塘也赶紧还礼。

        钱塘陪着柳毅喝了几杯酒,说道:“我侄女不幸,受到泾阳那坏小子的欺辱。幸亏先生见义勇为,救了她,不然的话,非被那坏东西折磨死不可。

        先生的大德,我很为感激!”柳毅起身谦让了一番。钱塘又向哥哥洞庭君讲诉去处理事情的经过:“今天辰时我从灵虚殿出发,已时到了径阳,午时与他们展开了激战,未时回到这里。我还到九天告知上帝,得到上帝的允准。”

        洞庭君问道:“这次杀了多少?”钱塘回答:“六十万。”问:“伤害庄稼吗?”答:“八百里。问:“那个坏小子怎么处置的?”答:“已把他吞食掉了。”洞庭君皱了皱眉头说:“那坏东西实在可恶,该惩治他。可你办事也太急躁了些。以后可不要这样。”钱塘答应说:“是。”

        这天就把柳毅安置在凝光殿里休息。第二天又在凝碧宫设宴招待柳毅。

        洞庭君拿出碧玉箱来相谢,钱塘君拿出琥珀箱来相谢。这些雕刻得精致的箱内装有人间罕有的宝物。柳毅辞谢了一番,最后只好接受下来。第三天又在清光阁设宴招待柳毅。这次钱塘吃酒有些过量,他的性格又直爽,就对柳毅说:“我那位嫁给泾阳次子的侄女,是洞庭君的爱女,相貌美丽,性情贤淑,谁都说她好。不幸受到那坏小子的欺辱。得到你的帮助,现在也算解决了。

        我想把侄女嫁给先生,我们两家结为亲戚,不知先生意下若何?”

        柳毅拱拱手说:“你为人直爽,办事刚决明快,我很佩服。但婚姻之事,不好勉强。我是为救令侄女解脱苦难而来的。我要是这会儿娶了你侄女。人们也许会认为我是为娶其女而害其夫,名声也不好听。因此,不敢从命。”

        钱塘见柳毅说得有理,又是个很重义气的人,也就不再勉强。这天晚上,钱塘又单独设宴招待柳毅,他们相互之间谈得十分投机,两人成了知心朋友。

        又过了一天,柳毅要辞别回去,洞庭夫人又特别在潜景殿设宴招待柳毅,让女儿出来向救命恩人致谢。夫人说:“你救了我女儿,大恩没报。本想请你多住些日子,你又急着要回去。这次分别,不知日后还能见面吗?”女儿坐在旁边也是恋恋不舍的样子。夫人这话说得颇带感情,这勾起了柳毅的心思。前天,钱塘议婚时,柳毅虽然推辞掉了,但他对龙女是有好感的。再看看龙女,龙女似乎对自己也有些感情。此时,柳毅心中不知是有些悔,还是有些恨。他的思想有些乱。宴罢分手时,龙女对柳毅有些眷恋之意,但很含蓄。宫中的侍女也都有凄然之色。夫人也赠送柳毅许多奇异的珍宝,有好多连名称都叫不上来。

        柳毅告辞了龙宫,沿原路来到岸边,有十多人挑着担子送他。挑担的人们把担子送到柳毅家,放下担子就往回走,出了柳毅的家门,即不见了。柳毅从洞庭君送他的碧玉箱中,随便拿出一件物品到广陵宝店中去,宝店里就给他金银好几万。从此,柳毅家中富起来,来为柳毅说亲的媒人很多,提了好几处亲,柳毅都未答应。

        又过了好几年,这天,一位媒人来说:“有一个姓庐的女子,是范阳人。

        她父亲好仙学道,成夭闲云野鹤,踪迹不定。这女子前年曾嫁给清河张氏,不幸丈夫死去。母亲怜其年纪尚小,要她改嫁。我见那女子既聪明又贤惠,特来给你提提。”柳毅觉得,想见到心上的人,已是无望了,就答应了。

        成礼的这天晚上,柳毅看到这个女子的模样和龙女的长像有些相似。龙女当时忧愁憔悴,眉宇间多愁容。这个女子眉目间洋溢着喜气,看起来比龙女更美些。他本想问问,没好开口,一直压在心里。不过见到妻子就很自然地想到龙女。

        过了两年,有了一个男孩。孩子满月时,亲朋都来贺喜,妻子穿起来漂亮的衣服。柳毅觉得妻子穿的这身衣服似乎在哪里见过,但一时记不起来,正在凝想,妻子对丈夫说:“你想什么?不记得当年见我穿的时候了?”柳毅说:“从前我替洞庭君的女儿送过信,在龙宫中好象见她穿过的衣服和这件差不多。”妻子说:“我就是洞庭君的女儿。泾川之冤,得到你的帮助,才能够昭雪。感你的大恩,誓死要报答。不想钱塘叔叔议婚,你竟拒绝了。

        此后,天各一方。父母还想把我嫁给贵公子,我没答应。后来听说有人给你说亲,你也没应,这才有了报答的机会。”柳毅说:“你不是庐氏女吗?怎么会是龙女?”龙女说:“那是骗你的,怕说出真名来介又拒绝。”柳毅说:

        “说真心话,我结婚时就看到你有些象龙女,怕你犯疑,没敢对你说。可我看到你更加想念龙女。没想到你就是龙女!你怎么不早说?”龙女也故意反问:“既然真心想我,钱塘叔父提婚的时候,你怎么拒绝了?”柳毅说:“我当时替你送信,实在是出于义愤,一点没往别处想。叔父议婚,我觉得于理不当,所以没应。实际上心中已经喜欢你了。后来有人屡次提亲没应,也是这个原因。”龙女说:“我也知道你心中没忘了我,这才假托庐氏女,请媒人提亲的。”夫妻二人回忆了初次见面的情形,又谈及结婚后相亲相爱的情形,感情更加深厚了。

        妻子要回娘家去看看,请求丈夫一同前去。柳毅同意了。于是选择吉日,夫妇二人一起来到龙宫。洞庭君见了很高兴,以翁婿之礼接待柳毅。柳毅对岳翁说了洞庭一带人民的生活情形。洞庭君听了,很为关心,柳毅请求洞庭君对这一带人民予以照顾。洞庭君一一答应。

        从此,洞庭一带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人们都说,这有柳毅的一份功劳。

请教有关龙的成语,和成语典故,越多越好.谢谢

       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叶公好龙

       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屠龙之技

       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

       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

       “屠龙之技”比喻毫无实际用途的本领。

       龙阳泣鱼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遂以“龙阳泣鱼”为失宠之典。

       龙去鼎湖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成语故事龙

       恶龙不斗地头蛇 地头蛇:比喻称霸一方的人。比喻外来者尽管很厉害,也斗不过本地的恶势力

       托凤攀龙 〖解释〗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人中龙虎 〖解释〗比喻人中豪杰。

       攀龙附骥 〖解释〗攀:攀附;骥:好马。比喻攀附圣贤,归附俊杰。

       烹龙炮凤 〖解释〗①比喻烹调珍奇肴馔。亦形容菜肴豪奢珍贵。②比喻高超的艺术技艺。亦作“烹龙庖凤”。亦作“烹龙煮凤”。

       炮龙烹凤 〖解释〗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也指一种肴馔名。同“炮凤烹龙”。

       炮凤烹龙 〖解释〗①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馔。②指一种肴馔名。

       矫若游龙 〖解释〗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同“矫若惊龙”。

       画龙刻鹄 〖解释〗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同“画虎刻鹄”。

       画龙不成反为狗 〖解释〗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虎踞龙蟠 〖解释〗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虎据龙蟠 〖解释〗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虎超龙骧 〖解释〗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

       虎变龙蒸 〖解释〗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

       笔底龙蛇 〖解释〗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大水淹了龙王庙 龙王庙:管水之神的庙宇。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互相之间发生了争端。

       祖龙之虐 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祖龙,指秦始皇。

       掷杖成龙 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以“掷杖成龙”为典,借指还乡。

       真龙天子 旧时认为皇帝是天上的真龙下凡,因以为皇帝的代称。

       真龙活现 形容逼真。

       云蒸龙变 云气兴起,神龙飞动。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云起龙襄 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鱼质龙文 鱼的实质,龙的外表。谓虚有其表。

       鱼跃龙门 同“鱼化龙”。

       鱼升龙门 同“鱼化龙”。

       鱼龙漫衍 见“鱼龙曼延”。

       鱼龙曼延 亦作“鱼龙漫衍”。亦作“鱼龙曼衍”。①古代百戏杂耍名。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鱼龙即所谓猞猁之兽,曼延亦兽名。②喻虚假多变,玩弄权术。

       鱼龙曼羡 喻世事变幻。

       鱼龙变化 谓鱼变化为龙。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

       鱼龙百变 像鱼龙那样变化多端。

       一龙一猪 比喻两个人高下相差极大。

       绣虎雕龙 比喻文章的辞藻华丽。

       舞凤飞龙 犹龙飞凤舞。气势奔放雄壮的样子。

       屠龙之伎 比喻虽有很高造诣却不切实用的技能。

       土龙沐猴 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其实。

       岁在龙蛇 《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当命终,有顷寝疾。”李贤注:“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谓此也。”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谓命

       岁在龙虵 见“岁在龙蛇”。

       尸居龙见 居:静居;见:出现。静如尸而动如龙。

       事火咒龙 比喻荒诞不经之事。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神龙失埶 喻失去权位。埶,同“势”。

       神龙马壮 喻身体健壮、气宇轩昂。

       神龙见首 清赵执信《谈龙录》:“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后以“神龙见首”指诗文跌宕多姿。

       如龙似虎 形容勇猛有活力。

       日角龙颜 旧时相术家谓额头隆起为龙颜。“日角龙颜”为帝王的贵相。

       日角龙庭 旧时相术家谓天庭隆起为龙庭。“日角龙庭”为帝王的贵相。

       雀马鱼龙 泛指珍禽异兽。语本《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青龙金匮 指六辰。谓良辰吉日。旧时星命家以为,青龙、明堂、金匮、天德、司命等六辰为吉神,六辰值日,诸事皆宜,为黄道吉日。

       强龙不压地头蛇 比喻实力强大者也难对付当地的势力。

       前怕龙,后怕虎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潜龙伏虎 潜藏的蛟龙,潜伏的猛虎。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

       骑龙弄凤 ①比喻成仙。②比喻腾达。

       批逆龙鳞 同“批逆鳞”。

       烹龙煮凤 见“烹龙炮凤”。

       烹龙庖凤 见“烹龙炮凤”。

       炮龙烹凤 见“炮凤烹龙”。

       攀龙讬凤 犹言攀龙附凤。

       描龙绣凤 指精美的手工刺绣。泛指古代女红。亦作“描鸾刺凤”、“描龙刺凤”。

       曼衍鱼龙 曼衍:亦作“漫衍”、“曼延”,巨兽名,古代仿照它排演百戏节目。鱼龙:古代百戏节目。古代演出的杂戏名。比喻事物的离奇变幻。亦作“鱼龙曼衍”。

       马足龙沙 指驰骋边疆,扬威域外。龙沙,塞北沙漠地方。

       马水车龙 犹言车水马龙。

       龙姿凤采 形容姿态风采非凡。

       龙争虎战 同“龙争虎斗”。

       龙睁虎眼 形容蛮横霸道。

       龙蛰蠖屈 喻隐居不仕。语本《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龙章秀骨 喻文章秀逸遒劲。

       龙章麟角 比喻珍希,不凡。

       龙章凤函 喻文采炳焕。

       龙章凤彩 不凡的仪表风采。

       龙战鱼骇 喻战争激烈。

       龙战玄黄 见“龙血玄黄”。

       龙战虎争 同“龙争虎斗”。

       龙跃虎踞 喻超逸雄奇。

       龙跃鸿矫 喻高举远逝。

       龙御上宾 见“龙驭上宾”。

       龙驭上宾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龙游曲沼 传说龙耀五彩,所以以游龙为喻。沼:池子。

       龙阳泣鱼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

       龙颜凤姿 指帝王之相。

       龙言凤语 喻轻松悠扬的音乐之声。

       龙血凤髓 比喻高贵的血统。

       龙兴云属 《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后遂以“龙兴云属”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

       龙行虎变 《易·干》:“飞龙在天……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又《革》:“大人虎变。”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后遂以“龙行虎变”喻帝王革故鼎新,创制建业。

       龙兴凤举 喻王者兴起。

       龙心凤肝 喻指极珍贵稀有的名菜。

       龙骧麟振 龙骧,昂举腾跃貌。麟振,语出《诗·周南·麟之趾》:“鳞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毛传:“麟,信而应礼,以足至者也。振振,信厚也。”因以“龙骧麟振”喻将军恩威兼备。

       龙骧蠖屈 喻随时屈伸、上下。

       龙翔虎跃 喻奋发有为。

       龙骧虎啸 喻气概威武。

       龙骧虎跱 雄踞貌。

       龙翔凤翥 ①喻瀑布飞泻奔腾。②喻神采飞扬。

       龙翔凤跃 见“龙翔凤舞”。

       龙翔凤舞 犹言龙飞凤舞。

       龙骧凤矫 龙腾凤飞。喻指行动迅猛。

       龙骧豹变 喻书法气势壮盛而善于变化。

       龙威燕颔 形容威严雄武的相貌。

       龙威虎震 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龙头锯角 喻大胆冒险。

       龙跳虎伏 犹言龙腾虎卧。喻笔势。

       龙腾虎掷 同“龙腾虎蹴”。

       龙腾虎踯 同“龙腾虎蹴”。

       龙腾虎啸 声势壮盛貌。

       龙腾虎踞 势力强盛,雄据一方。

       龙腾虎蹴 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

       龙腾凤集 喻王业兴盛,英雄会合。

       龙腾豹变 喻议论风发,能言善辩。

       龙首豕足 犹言牛头不对马嘴。谓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龙生九子 古代传说,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龙生九种 见“龙生九子”。

       龙神马壮 谓像骏马一样的有精神。

       龙伸蠖屈 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

       龙蛇飞舞 见“龙蛇飞动”。

       龙跧虎卧 犹言龙蟠虎踞。喻山势逶迤起伏。

       龙屈蛇伸 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龙去鼎湖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

       龙潜凤采 喻英俊之士才能未展现。

       龙蟠虬结 犹言旋绕纠结。

       龙盘虎拏 虬曲苍劲貌。

       龙蟠虎绕 犹言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龙蟠虎踞 象龙盘着,象虎蹲着。形容地势雄伟险要。特指南京。

       龙蟠虎伏 雄踞貌。

       龙蟠凤翥 谓贤者遁世归隐。

       龙盘凤翥 ①喻山势雄壮蜿蜒。指王者的气象。②喻书法笔势飞动貌。

       龙盘凤逸 喻怀才不遇。

       龙盘凤舞 喻山川雄踞蜿蜒,有王者气象。

       龙攀凤附 犹言攀龙附凤。

       龙拏虎掷 犹言龙争虎斗。

       龙拏虎跳 犹言龙争虎斗。

       龙拏虎攫 犹言龙争虎斗。喻笔势遒劲、奔放。

       龙门点额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尔雅》曰:‘鳣,?有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故以“龙门点额”喻仕路失意或科场落第。

       龙眉凤目 形容贵人相貌不同寻常。

       龙眉豹颈 形容勇士的长相。

       龙池 指禁省,皇宫。

       龙阙 帝王宫阙。

       龙阁 ①帝王的宫殿、楼阁。②喻指封建统治者的巢穴。

       龙城 犹言龙池。

       龙举云兴 同“龙兴云属”。

       龙举云属 同“龙兴云属”。

       龙精虎猛 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扬。

       龙江虎浪 形容惯于兴风作浪。

       龙荒朔漠 北方塞外荒漠之地。亦指在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国家。

       龙荒蛮甸 指边远蛮荒之地。亦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国家。

       龙化虎变 《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后因以“龙化虎变”比喻变化莫测。

       龙胡之痛 《汉书·郊祀志上》:“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上去……百姓昂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涘号。”后因以“龙胡之痛”指丧亲之痛。

       龙虎风云 ①《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后以“龙虎风云”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②指君臣遇合。

       龙翰凤翼 喻杰出的人才。

       龙翰凤雏 喻杰出的人才。

       龙鬼蛇神 喻奇诡怪僻。

       龙飞虎跳 喻笔势遒劲奔放。

       龙飞凤翥 形容笔势雄奇飞动。

       龙飞凤翔 ①谓帝王的兴起。②比喻仕途得意,飞黄腾达。

       龙幡虎纛 将帅之旗。

       龙多乃旱 喻人多互相依赖,反而办不成事。

       龙蹲虎踞 犹言龙盘虎踞。

       龙断之登 谓谋利求财。龙,通“垄”。

       龙断可登 谓可经营得利。龙,通“垄”。

       龙雕凤咀 喻辞藻之美。

       龙德在田 《易·干》:“‘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后因以“龙德在田”谓恩德广被。

       龙雏凤种 指帝王后裔。

       龙驰虎骤 谓群雄逐鹿。

       流水游龙 语本《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后因以“流水游龙”比喻川流不息的车马。

       酒龙诗虎 见“酒虎诗龙”。

       酒虎诗龙 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

       蛟龙戏水 比喻刀枪棍棒等武器使得轻松自如,灵活多变。形容武艺精湛纯熟。

       活龙鲜健 形容健壮有活力。

       火龙黼黻 《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

       黄龙痛饮 宋金交战,岳飞曾说要直捣黄龙府,与人痛饮。后遂以“黄龙痛饮”指彻底击败敌人,欢庆胜利。

       画龙点晴 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虎掷龙拿 掷:挣扎跳跃。指龙虎互相争斗。比喻激烈的搏斗。

       虎略龙韬 略: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三略》。韬:指《六韬》。《三略》、《六韬》是古代兵书。泛指兵书、兵法,也指兵家权谋。

       虎窟龙潭 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虎步龙行 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鹤骨龙筋 瘦挺虬曲貌。

       骇龙走蛇 龙蛇被掠走。形容声势浩大。

       龟龙麟凤 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比喻身处高位德盖四海的人。

       贯斗双龙 据《晋书·张华传》载:“晋张华善望气,见斗牛间常有紫气,固命雷焕为丰城令访之。焕到县,掘狱屋基,得龙泉、太阿两宝剑,华与焕各佩其一。后华死,失剑所在。焕死,焕子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光彩照水,波浪惊沸,

       讬凤攀龙 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附凤攀龙 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凤子龙孙 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凤翥龙骧 形容奋发有为。

       凤翥龙翔 龙飞凤舞,形容风采姿态的高超。翥:鸟飞。

       凤翥龙蟠 像凤凰飞舞,蛟龙盘曲。比喻体势的飞扬劲建,回旋多姿。

       凤臆龙鬐 凤凰的胸脯,龙的颈毛。比喻骏马的雄奇健美。

       凤箫龙管 指笙箫一类管乐的吹奏声。

       凤舞龙蟠 凤凰飞舞,蛟龙盘曲。形容相配得当。

       凤舞龙飞 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凤髓龙肝 比喻珍奇美味。

       凤毛龙甲 凤的羽毛,龙的鳞甲。比喻珍贵之物。

       凤楼龙阙 形容华美的宫阙楼台。

       凤狂龙躁 形容心情烦躁,精神失常。

       凤骨龙姿 形容超凡的体格和仪态。

       凤附龙攀 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后以“凤附龙攀”谓依附帝王权贵建功立业。

       飞龙在天 比喻帝王在位。语本《易·干》:“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飞龙乘云 指龙乘着云彩上天。比喻英雄乘时机而得势。

       鼎湖龙去 同“鼎成龙去”。

       鼎成龙升 见“鼎成龙去”。

       鼎成龙去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以“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

       大水冲了龙王庙 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相互发生了冲突争端。

       打虎牢龙 犹言打凤牢龙。

       打凤牢龙 亦作“打凤捞龙”。①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②喻设法寻找合适的人选。

       乘龙配凤 比喻得佳偶,结良缘。

关于“龙的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十个关于龙的成语故事

        1、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2、叶公好龙:

        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3、屠龙之技:

        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

        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

        “屠龙之技”比喻毫无实际用途的本领。

        4、龙阳泣鱼: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

        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遂以“龙阳泣鱼”为失宠之典。

        5、龙去鼎湖:

        6、人中之龙:

        7、乘龙快婿:

        8、笔走龙蛇:

        9、龙生九子:

        龙生九子成语故事

        龙生九子

        [拼音]

        lóng shēng jiǔ zǐ

        [释义]

        古代传说,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回比喻同胞答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出处]

        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例句]

        “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兄弟之间也可以有很大的差异。

        人中之龙成语故事

       

        拼音rén zhōng zhī lóng

        典故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晋书·宋纤传》

        释义人中豪杰。比喻出类拔萃的人。

        用法作宾语;指人中豪杰

        近义词人中龙虎

        同韵词冰炭不相容、镂冰雕琼、酒酽春浓、言有尽而意无穷、宁为鸡尸,无为牛从、水火不相容、随类相从、理所不容、无地可容、变化不穷、......

        成语故事晋代人宋纤厌恶官场生活,立志不参与政事,过着隐居生活。当地太守马岌仰慕他的人品,特地去请他出来做官。宋纤猜到马岌的来意,立即关门拒见。马岌认为宋纤能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洁身自好,清贫自守,感慨地称他是人中之龙。

        成语示列叔宝乃人中之龙,龙到处自然有水,他怎么得一寒至此。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九回

        成语造句

        ◎ 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在老一辈中要推陈寅恪先生,在年轻一辈中要推钱钟书,他们都是人中之龙,其余如你我,不过尔尔'。"

        有关龙的成语故事

        龙生九子

        在明代,龙还被人们附会出了一个繁盛的家庭,龙的九子是:饕餮,性喜水,被雕成桥柱上的兽形;嘲风,喜欢冒险,因而人铸其像,置于殿角;睚眦,平生好杀,喜血腥之气,其形为刀柄上所刻之兽形;敝屣,力大,其背亦负以重物,即令刻在门的铺首上;鸱吻,平生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蒲牢,平生好鸣,它的头像被用做大钟的钟纽;狻猊,喜欢蹲坐,佛像座下的狮子是其造型;囚牛,喜性音乐,故常立在琴头。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

        金龙献瑞、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生龙活虎、车水马龙、龙马精神、双龙戏珠、藏龙卧虎、龙潭虎穴、

        来龙去脉、龙肝凤胆、叶公好龙

        十个关于龙的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的故事

        在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叫张僧繇。回一天,梁武帝要张僧繇在寺庙的墙上画四答条金龙。张僧繇用三天的时间就画好了,并且画得非常像真龙。大家听说后,都去观看,发出阵阵赞叹声。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看,却发现每条龙都没有眼睛。张僧繇解释说:“如果我给龙加上眼睛,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都不信,坚持要他加上眼睛。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给两条龙加上了眼睛。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两条龙腾地一声飞上了天!

        画龙点睛的寓意:画龙点睛是说,只要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就能解决问题。

        与龙有关的成语故事

        龙飞凤舞、

        画龙点睛、

        龙潭虎穴、

        笔走龙蛇、

        鱼龙混杂、

        老态龙钟、

        降龙伏虎、

        叶公好龙、

        望子成龙、

        大水冲了龙王庙、

        鲤鱼跳龙门、

        强龙不压地头蛇、

        龙马精神、

        龙凤呈祥、

        卧虎藏龙、

        攀龙附凤、

        人中之龙、

        神龙见首不见尾、

        生龙活虎、

        群龙无首、

        龙争虎斗、

        车水马龙、

        来龙去脉、

        鳌愤龙愁、

        人中龙虎、

        成龙配套、

        龙行虎变、

        龙骧蠖屈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1.画龙点睛: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2. 叶公好龙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3.屠龙之技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 “屠龙之技”比喻毫无实际用途的本领. 4.龙阳泣鱼《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遂以“龙阳泣鱼”为失宠之典. 5. 龙去鼎湖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6.车水马龙东汉名将马援的小女儿马氏,由于父母早亡,年纪很小时就操办家中的事情,把家务料理得井然有序,亲朋们都称赞她是个能干的人. 十三岁那年,马氏被选进宫内.她先是侍候汉光武帝的皇后,很 受宠爱.光武帝去世后,太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马氏被封为贵 人.由于她一直没有生育,便收养了贾氏的一个儿子,取名为刘旭. 公元60年,由于皇太后对她非常宠爱,她被立为明帝的皇后. 马氏当了皇后,生活还是非常俭朴.她常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 镶边.一些嫔妃朝见她时,还以为她穿了特别好的料子制成的衣服. 走到近前,才知道是极普通的衣料,从此对她更尊敬了. 马皇后知书识理,时常认真地阅读《春秋》、《楚辞》等著作.有一 次,明帝故意把大臣的奏章给她看,并问她应如何处理,她看后当场 提出中肯的意见.但她并不因此而干预朝政,此后再也不主动去谈 论朝廷的事. 明帝死后,刘旭即位,这就是汉章帝.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不久,章帝根据一些大臣的建议,打算对皇太后的弟兄封爵.马太后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关后把家族不得封侯的规定,明确地反对这样 做,因此这件事没有办. 第二年夏天,发生了大旱灾.一些大臣又一上奏说,今年所以大 旱,是因为去年不封外戚的缘故.他们再次要求分封马氏舅父.马太后还是不同意,并且为此专门发了诏书,诏书上说:“凡是提出要对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献媚于我,都是要从中取得好处.天大旱跟封爵有什么关系?要记住前朝的教训,宠贵外戚会招来倾覆的大祸.先帝不让外戚担任重要的职务,防备的就是这个.今后,怎能再让马氏走者路呢?” 诏书接着说:“马家的舅父,个个都很富贵.我身为太后,还是食不求甘,穿着简朴.左右宫妃也尽量俭朴.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下边做个样子,让外亲见了好反省自己.可是,他们不反躬自责,反而笑话我太俭省.前几天我路过娘家住地濯龙园的门前,见从外面到舅舅家拜候、请安的,车子像流水那样不停地驶去,马匹往来不绝,好像一条游龙,招摇得很.他们家的佣人,穿得整整齐齐,衣服绿色,领和袖雪 白;看看我们的车上,比他们差远了.我当时竭力控制自己,没有责备他们.他们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为国家忧愁,我怎么能同意给他们加官进爵呢?” 7.掷杖成龙 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 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 8.祖龙之虐解释 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出处 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9.鲤鱼跳龙门解释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出处 《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10.云龙高卧解释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 出处 《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带龙的成语故事有什么

        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有龙的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 [huà lóng diǎn jīng]

        基本释义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褒义

        出 处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又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睛者见在。”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他就这等山珍海味的小题大作起来;还可以说画龙点睛。”

        例 句

        1. 老舍《戏曲语言》:“写别的文章,可以从容不迫地叙述,可适当的地方拿出一二警句,振动全段,~。”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一语道破 锦上添花 点石成金 点睛之笔 破壁飞去

        反义词

        点金成铁 一语道破 画蛇添足 弄巧成拙

        典 故

        张僧繇是南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 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 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 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 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 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 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 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点过第二条龙眼睛,刹那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1.叶公好龙

       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

       造句:他愤愤地大谈社会如何腐败,暗地里却收受贿赂,这种做法和叶公好龙没有两样。

       2.画龙点睛

       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唐,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那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

       造句:求质量不求数量,求精品不求次品,精彩在于画龙点睛而不是画蛇添足。

       3.亢龙有悔

       乾卦爻位到了上九,以六爻的爻位而言,已位至极点,再无更高的位置可占,孤高在上,犹如一条乘云升高的龙,它升到了最高亢、最极端的地方,四顾茫然,既无再上进的位置,又不能下降,所以它反而有了忧郁悔闷了。这一爻,在物理而言,便将有物极必反的作用。在人事而言,便将有乐极生悲的现象。

       造句:萧峰直接祭出降龙二八掌法大招,一招亢龙有悔,萧峰一掌接一掌,连续叠加20余次。

       4.龙生九子

       龙生九子之传说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

       造句:相传龙生九子里面,也有一只龙子像鳌鱼一样,俗语都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龙生九子,却没有一只是像龙的。

       5.乘龙快婿

       弄玉欲辞其父,萧史不可,曰:“既为神仙,当脱然无虑,岂容于眷属生系恋耶?”于是萧史乘赤龙,弄玉乘紫凤,自凤台翔云而去。今人称佳婿为“乘龙”,正谓此也。

       造句:弄玉欲辞其父,萧史不可,曰:“既为神仙,当脱然无虑,岂容于眷属生系恋耶?”于是萧史乘赤龙,弄玉乘紫凤,自凤台翔云而去。今人称佳婿为“乘龙”,正谓此也。

       好了,关于“龙的成语典故”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龙的成语典故”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